我國現在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漢族,漢這個詞在當時劉邦滅掉秦朝之後就一直傳下來了,但是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之前也是有朝代的,為什麼不叫夏族,商族或者說叫秦族呢?
首先在當時秦朝確實存在的時間太短了,所以在文化這塊可能沒有普及的那麼深。如果秦朝的時間存在的長一點我們很有可能是叫成秦族的。而在到了漢朝之後,漢朝把所有的人民都歸化成漢族,教他們漢人的禮儀,在文化上就改變他們。
在國外,漢朝那會兒就開始了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過程中漢朝的所有商人和使臣都會說自己是漢人,代表自己是漢朝的商人。因此漸漸傳下來之後大家都認可了這個漢族的身份。並且只要報自己是漢人,在當時漢朝軍隊駐紮的地方都會得到及時的保護。
我們在看看之前的夏商周,說實話在那幾個朝代我們的社會剛從奴隸制度轉移到封建制度上來,很多人都不一定有一個民族,都是自己的氏族。當時的名字可能實在是太亂了,假如說我姓王,那我自己就是一個氏族,你姓李那麼你也是一個氏族。不像在漢朝以後那樣的姓王的姓李的大家都是漢族這樣的。
而在後面的唐宋時期,漢族人的形成已經發展起來了,這個文化觀念的形成是經歷了上百年的積累才完成的,因此是很難改變的。並且你要直接改變一個民族就相當於背叛了祖宗,因為在唐宋的皇帝其實也是漢族的,當時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名譽出了問題讓別人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是當時的所有王朝不想看到的。
這個漢族的名稱最主要的就是一個認同。一個是自我認同,我知道自己是哪裡的,一個是他人認同,別人知道我有多麼強大。在東周的時候,很多國家各自是各自的認知,比如說秦國的說自己是秦人,楚國的說自己是楚人,戰國的很多國家也會自己是哪個國家的就說自己的哪國人,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民族都統一成漢族,這就是漢族的來源。
當然了,現如今無論你是漢族的還是少數民族的,我們都是一個統一的集體,不再相互針對,我們都在一起和平相處,共同發展。其實這也是一個認同的關係,雖然我們不是統一民族,但是對外我們都是中國人,對內我們都是在這片土地生長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