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雖說無才便是德,卻仍有這麼多傑出女畫家

2020-12-10 騰訊網

古代篇

管道升

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管道升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

《竹石圖》管道升

柳如是

本姓楊,字如是,江蘇吳江人。早年曾為南京名妓,後歸「東林領袖」錢謙益為妾。她博考群籍,能書擅畫。柳如是雖賦才情,但流存下的畫作甚少。故宮僅藏一幅山水畫,即《月堤煙柳圖》卷。在清新淡雅的設色中,成功地再現了江南溫潤的水鄉風貌。此畫作為女畫家所創作的現存的第一件寫生山水圖,在中國畫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特殊性。

胡與可

與可為尚書胡晉臣之女,吳江尚書黃由之妻。工詞,琴奕書畫皆精,時人比之易安居士。隨尚書帥蜀,過雪堂,行書赤壁賦於壁,劉過為題沁園春。吳人多相傳她嘗因几上凝塵,戲畫梅一枝,題百字令其上。趙師羆知臨安罕,使人作文用典有誤而不知,與可首摘其謬,無名子又作詞以嘲。師羆鞠令指言主母平時與奕者鄭日新通,所失物乃主母自與,遂逮日新擊獄。未幾,黃由亦以帷薄不修去國。與可所作詞多不傳,除百字令外,僅見燈花沁園春一首於詩餘廣選中。

馬守真

小字玄兒、月嬌,號湘蘭。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她聰穎機敏,能詩擅畫,又輕財重義,往來於文人墨客間。馬守真擅畫花卉,尤以畫蘭之精、畫蘭之專而名揚江南,因此自號「馬湘蘭」。她的作品不太重視對蘭外在形態的細緻刻畫,而重在寫出蘭的內存精神,聊以抒發心中之逸氣。故宮藏馬守真的作品還有:《蘭竹水仙圖》軸、《蘭花圖》卷、《蘭花圖》軸等近十件。

陳書

陳書(1660~1736)字南樓,號上元弟子,晚號南樓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適海監錢綸光,以長子陳員貴誥封太淑人。善花鳥、草蟲,筆力老健,風神簡古,其用筆類陳道復而遒逸過之。山水人物亦擅長,間繪觀音、佛像等。卒年77歲,著有《復庵吟稿》。

顧橫波

原名顧媚,又名眉,字眉生,別字後生,號橫波,應天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她才貌雙全,精詩擅畫,通曉音律。故宮所藏其一卷《九畹圖》,是幅狀物不求形似,而幽蘭之天真爛漫的真實生動性,盡現筆端的作品。圖繪坡陀間幽蘭披佛偃仰,蘭花互盼呼應,蘭葉穿插映帶極合自然之體。

顧橫波《墨蘭圖卷》

薛素素

名薛五,字潤娘,號雪素。她相貌俊美,於詩文、書畫、簫、弈、馬術、刺繡等方面又無所不能。她「尤工蘭竹,下筆迅掃,各具意態。雖名畫好手,不能過也」。故宮藏她的蘭竹作品有《蘭竹松梅圖》、《墨蘭圖》,《蘭石圖》、《蘭竹圖》等。

薛素素《竹石圖》

李因

李因(1610-1685年),字今生,號是庵、龕山逸史,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為江浙名妓,後嫁光祿寺少卿葛徵奇為妾。她擅墨筆山水、花鳥。山水法宋人米芾、米友仁父子,多用水墨點染,「以煙雲掩映樹石」。花鳥畫在師法明中晚期陳淳(字道復,號白陽山人)的寫意畫風基礎上,又以自然為師,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她最終在創作上避開了女畫家慣有的構圖小氣、筆致纖弱等弊病,以瀟灑隨意及疏爽雋逸的藝術風貌備受時人讚許。

方維儀

方維儀(1585—1668)明末清初女詩人、畫家。字仲賢,安徽桐城人(今樅陽浮山鄉陸莊人)。其父方大鎮,明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維儀幼從家學,工於詩,長於畫。年十七嫁同鄉姚孫為妻,夫患絕症,不久病逝。維儀年輕喪夫,守志「清芬閣」,孤身伴影,潛心研究詩畫。

仇珠

仇珠(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明代中期,仇英之女,號杜陵內史。原籍江蘇太倉,寓居吳郡。畫工人物,細緻精研,能得其父之筆法。山水畫亦秀麗,絕無塵俗。

宮素然

宮素然,南宋時貴州鎮遠人。一說鎮陽(今河北正定縣)人,生卒年不詳。女道士,傑出的女畫家。生活在南宋高宗(公元1127-1162年)時代。她以白描人物畫見長,創作有傳世名作--人物長卷《明妃出塞圖》,在畫中寄託了她憂國憂民的情懷。該畫於清朝鹹同年間流入日本。

黃媛介

黃媛介(生卒年不詳),1650年左右尚在世,字皆令,秀水人。她推崇元人倪瓚、明人董其昌的筆墨情趣,並以筆墨簡淡的山水畫著稱。所繪景致疏遠而空曠,常置虛亭於華木茂林中,文人野逸之情蕩於清幽空寂的畫面中。行筆線條纖弱中內含筋骨,墨有濃淡之分,設色以淡赭暈染為主。黃媛介因命途多舛,一度靠賣山水畫為生,成為閨閣畫家中憑自己的畫藝謀生於社會的先行者。

黃媛介書法

近代篇

何香凝

國民黨革命元老廖仲愷的妻子,她不僅是傑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動家,而且是位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畫家。何香凝雖質樸典雅,卻喜愛畫雄獅猛虎,其寓意「睡獅猛醒」、「虎威重振」。她的國畫《獅》,筆致圓渾質樸,意態生動逼真。以滿懷愛國之激情,描繪出睡獅猛醒,表達其振興中華的雄心壯志和堅定決心。

潘玉良

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曾赴法留學,先後進了裡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女士也是東方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李秋君

名祖雲,字秋君,浙江鎮海人。初隨長兄習書作畫,後師從女畫家吳淑娟。因其兄與張大千為至交,遂與之相識,得張指點,畫技大進。後因張大幹稱之為「生平第一知己」而聞名遐邇。傳世作品有《假日》、《漁舟待發》、《向東海要魚》、《湘君湘夫人》等。是長期活躍在上海畫壇的著名女性。

顏裴仙

揚州最早出名的書畫大師,原名顏絲。顏裴仙詩、書、畫兼善,其寫意花卉尤為擅長。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都是揚州地區日常見到的四時花卉。她筆下的花卉皆從生活中來,體現了她對自然的獨有觀察、理解和分析,加上畫家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畫面總是清新靈動的。

陳小翠

又名玉翠、翠娜,浙江杭縣人。擅長中國畫,十三歲即能詩,有「神童」之稱。董橋曾撰文說她的工筆堪稱一絕。其作品畫面點染清純、精緻而不失灑脫。她曾師從楊士猷,馮超然學畫,尤擅工筆仕女及花卉,畫風雋雅清麗,蕙心蘭質,屬雍容華貴一路。擅書法,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

方君璧

出生於福建名門望族之家,後赴法國深造。1924年在法期間,曾以兩幅作品入選法國春季沙龍,成為第一位入選法國沙龍展的中國女畫家,她的作品《吹笛女》被選作《巴黎美術雜誌》封面。當時巴黎各報競相刊登她的照片和作品,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同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拈花凝思》。君璧畫風穩健、簡潔,融匯中西畫技法,注重人物傳神與山川自然景色詩韻。

方君璧《吹笛女》

潘素

字慧素,江蘇蘇州人。早年習花鳥,中年轉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綠山水及雪景山水。她自幼酷愛繪畫,21歲時正式拜師學畫。初從朱德箐習作花卉,後與老畫家陶心如、祁景西、張夢嘉合作繪畫。尤擅長工筆重彩山水畫,承繼了細密嚴謹,金碧緋映的一派,成為我國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著名繪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曾稱讚潘素的繪畫:「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後所能望其項背」。

潘素畫作《雲峰秋色》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陸小曼

陸小曼(1903年-1965年),江蘇常州人,近代女畫家。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陸小曼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五幕話劇《卞崑岡》。她還諳崑曲,也能演皮黃,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紮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因與徐志摩的婚戀而成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63歲。

好漢留步留個再走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實涵義是什麼?知道上一句才明白以前理解錯了
    可見,「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並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那樣意思,而且,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說法在更早的時候就已有之。漢語言博大精深。要很好地理解這句話,就應該結合語境,結合上下文,否則,就會斷章取義,容易曲解。如果做一個對聯,那麼就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 「女子無才便是德」上句是什麼?
    這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義,被歪曲的太久了。看古裝電視劇,好像都會提到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仿佛女子只要不讀書,沒有才華就是品德高尚。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藉助祖母跟明蘭聊天討論讀書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大家女子都是要多讀書的。那麼為什麼還會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言論流傳甚廣呢。其實這句話被斷章取義了。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就比如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因為斷章取義使得其成了古代女子揮之不去的枷鎖。古代的「男尊女卑」眾所周知,但更為發指的是,其剝奪了女子學習知識的權力,這不僅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女性的解放遙不可及。每當女子顯露對知識的渴望時,總被人以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繆言論所扼殺。
  • 你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思嗎?別被字面意思給騙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這句話是出自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這句話人們往往不說前半句,也許是沒記住,也許是刻意為之,其中緣由現在不得而知。
  • 「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其實是大家誤解了這句話的原意,否則的話,古代那麼多的才女,譬如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上官婉兒等等,豈不都是無德之人了,她們怎麼還會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敬仰呢?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譯文:馮夢龍說:俗語說: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這話當然不對,就像麒麟雖然是吉祥之物,但不能捕鼠;鳳凰雖然是美麗的象徵,但不能獵兔,而像春秋時期申生這樣的仁孝,也不能代表他有治國定亂的才能。周朝最被稱譽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讚賞她的才能不下於當時的所有功臣豪傑,聖人沒有因為邑姜的才能而貶損她的德行,所謂的才能,也就是智慧,沒有智慧就是無知,如果沒有才幹等於有德,那是否等於說天下那些無知的村姑村婦,都是德行高潔之人呢,就如同日月,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月亮要藉助日光才能明亮,所以妻子向丈夫行芹,日落之後月光照明,因此女子是男子的輔助,這就是日、月的智慧和才能。
  •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誰說的?孔子表示不背這個鍋
    於是後來,就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是聖人孔子所說,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孔子所說。這句話是出自《隋唐演義》七六:「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未必有德也。」
  •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前半句話才是更重要的,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源這句古言的來源有許多說法,很早以前這句話就流傳下來,歷史久遠,無法考證真正說出這句話的人。其中的一個說法是,清朝大文豪張岱先生在自己的《公祭祁夫人》中提及「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然這句話中的眉工,則是明末時期的文學大家陳繼儒,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話呢?這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大多數人的思想禁錮。
  • 紀星羽┃女子無才便是德?從被誤解的古文,淺談溝通
    比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三句話中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其表達的意思卻與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大相逕庭。古文中的「女」有三個意思:①通「汝」(你);②本義,如《木蘭詩》「同行(háng)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③動詞(nǜ),嫁女,如「以女(nǚ)女(nǜ)之」譯為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現代文中的「女」一般指女性或女兒。
  • 古代為何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古代的女子每天都幹什麼
    在古代,封建主義社會,家人認為女兒長大遲早都要嫁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對女子都不太公平,基本上女子都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看待,並且古代都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政治發展的需要從漢代班昭作《女誡》中,就稍微透露出「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概是最早提出這種觀念的,從這點推移,大概很早之前就是這個觀念。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誤解了千百年,其實是讚嘆女性的!
    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就很容易被人誤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聽到這句話可能就會火冒三丈,覺得這純粹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壓迫婦女的表現。其實是大家完全誤會了,這本是誇讚女人的一句話,其中有兩層意思。第一,這句話裡的「無」字,不只是沒有的意思,而是一個動詞,有「不顯露」的意思。
  • 老祖宗的處世忠告:做人,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莊子有句話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原意是指: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溼,還不如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現意是:放棄執著,以全新的自我去迎接世界。其實,人們往往執著於「有」,而忽視了「無」才是做人的最高精神境界。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歷史上的對聯高手有很多,人們熟知的有北宋的文豪蘇軾,明朝第一才子解縉,還有清朝的才子紀曉嵐和李調元,都是對聯愛好者。但是有這樣一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但不知道它是對聯吧。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
  • 著名傑出女畫家——中石侄女歐陽申雪個人藝術簡介
    歐陽申雪,女,山東肥城人,著名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侄女,2008年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院獲學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主攻寫意花鳥畫,次修國畫動物、山水、書法等。歐陽申雪中國畫作品集—牡丹》、《歐陽申雪中國畫作品集—梅花》、《歐陽申雪中國畫作品一梅蘭竹菊》、《歐陽申雪書畫作品集》、《歐陽申雪畫集》等2008年作品《富貴吉祥》獲得中國畫大獎賽金獎2009年作品《春暖花開》入選全國花鳥畫大展獲獎2010年《化蝶飛》參加「國際解放婦女運動100周年女畫家作品展
  • 古代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才女李清照為何會被熱捧,另有原因
    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古時候女子無才便是德,許多 人覺得宋朝女性影響力很低,殊不知為何李清照那樣的大才女還會繼續被熱捧呢?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女人是沒有影響力的,不是可以像男生那般能夠去上學,去報考名利的,他們的崗位職責便是在家裡照顧自己的小孩、爸爸媽媽和老公。
  • 神車手被噴會不會開車,迎面就是一拳,網友:女子無車便是德!
    卻流傳出來了「女子無車便是德」,當女司機被噴會不會開車發出靈魂質疑的時候,很多脾氣暴的女車主,下車就發起飆來。縱觀整個2019年,由於女司機所發生的車禍比比皆是,甚至是由重慶保時捷女司機掌摑奇瑞路虎男司機反而被反扇,也有河南永城的瑪莎拉蒂譚明明撞上寶馬X7引發熊熊烈火,其實兩股勢力相遇的時候,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以這樣的怒火和發生肢體衝突,總會有站在上風的一頭。誰都是第1次當然,所以互不相讓。
  • 傑出的瑞典畫家——安德斯·佐恩
    1872年安德斯·佐恩12歲時,他的父親利奧納德·佐恩在赫爾辛基去世,父子二人從未見過面。在利奧納德·佐恩同伴的幫助下,安德斯多特才設法為兒子從其父親的財產中爭得一筆遺產,並送孩子到莫科賓讀了三年書。從那時起小佐恩就開始學習繪畫。後來又在他父親同事們的幫助下,佐恩得以到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皇家美術學院就讀。 佐恩從小酷愛藝術。
  • 維多利亞長公主,難道只有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才能保全自身?
    2 維姬與丈夫初相見1851年,普魯士的威廉王子和妻子(日後的德皇腓特烈三世)帶著小王子腓特烈來到倫敦參觀萬國工業博覽會。女王和親王命維姬帶腓特烈王子參觀博覽會,才11歲的維姬用一口流利的德語全程陪同,交流融洽,而大她8歲的腓特烈英語蹩腳,可是這次見面卻很愉快。
  • 蒙馬特的野薔薇——法國女畫家瓦拉東的一生
    此時也不過才15歲的小瑪莉或許內心早已滄桑,可年輕的肉體總是好看的,她流連於蒙馬特,穿梭於紅磨坊、黑貓酒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吸引了畫家的目光,成為象徵主義繪畫大師夏凡納以及莫奈、德加和雷諾瓦等印象派大師們的模特。做模特對此時的她不過也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她最早進入夏凡納的畫室,成為他的模特和門徒。
  • 「多應自寫真」——明清女畫家筆下的女性之美
    明清二代湧現出多位擅繪女性形象的女畫家,她們身份不一,其中既有大家閨秀如方維儀、邢慈靜、黃媛介、金禮嬴等人,亦有青樓名妓如薛素素、李香君等人。不同身份的明清女畫家在畫題選擇上並沒有表現出涇渭分明的傾向,反而相互之間頗有相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