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的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2020-12-21 國學雜談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咋聽起來,會讓女性朋友很不舒服,好像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經常成為被批判的對象。其實是大家誤解了這句話的原意,否則的話,古代那麼多的才女,譬如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上官婉兒等等,豈不都是無德之人了,她們怎麼還會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敬仰呢?

這句話出自明朝文學家陳繼儒先生所著的《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然後他對這句話又註解道:

「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從這段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句話應該不是陳繼儒先生說的,而是引用古人所說,至於最早的出處,已無法考證。陳繼儒先生認為,女子有才華,又能深明大義,當然是好事了,但這種人不可多得。大多數人只是看看曲本小說,或者舞文弄墨,在人前賣弄一下,當作炫耀的資本,對這種人來說,還不如不識字的好。

所以末學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男子有德,但不顯露其德行,才算是大才;女子有才,但不顯露其才華,才是大德。

《大學》講:「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我們傳統文化向來是以德行為做人的根本,所以古人這句話也不應該和這個根本原則相衝突,否則就不會流傳下來了。這句話的中心思想是勸告人們應該以德行為主,才幹為輔。如果只有才華,而沒有德行,那就算不上人才了。我們看看現在的犯罪分子,很多都是高學歷,不能說沒有才華,但就是因為沒德,才走上犯罪的道路,不但沒有造福社會,反而給大眾帶來災害。

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不是說女人就不能有才幹,而是勸告女子要以德行為主,不要以才華為主,這裡的「無」字,不是沒有的意思,應當作動詞講,「無才」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比如修行人經常講「無我」,並不是真的沒有我了,而是忘掉自我,對一切個人得失無掛於心的意思。

一個女子雖然很有才華,但是還很謙卑,還很低調,不處處張揚,不會認為自己很有才華,這不就是一種高尚的德行嗎?如果女子仗著自己有點才幹,在外面處處顯擺,在家裡不可一世,對丈夫呼來喝去,對老人不尊不敬,這真的還不如沒有才幹呢,還不如一個目不識丁的女子呢。

所以老祖宗留下的這句話,並沒有歧視女人的意思,只是要我們做人一定要以德行為主,不要太重視才幹了。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上句是什麼?
    這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義,被歪曲的太久了。看古裝電視劇,好像都會提到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仿佛女子只要不讀書,沒有才華就是品德高尚。於是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電視劇裡能夠讓讓人喜愛的女子,大都才華一般般,傻白甜居多。可是近幾年大火的電視劇來看,活的精彩的女子,卻都是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藉助祖母跟明蘭聊天討論讀書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大家女子都是要多讀書的。
  •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被誤解了千百年,其實是讚嘆女性的!
    比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就很容易被人誤解,尤其是女性朋友,一聽到這句話可能就會火冒三丈,覺得這純粹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是壓迫婦女的表現。其實是大家完全誤會了,這本是誇讚女人的一句話,其中有兩層意思。第一,這句話裡的「無」字,不只是沒有的意思,而是一個動詞,有「不顯露」的意思。
  • 你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思嗎?別被字面意思給騙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這句話是出自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這句話人們往往不說前半句,也許是沒記住,也許是刻意為之,其中緣由現在不得而知。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實涵義是什麼?知道上一句才明白以前理解錯了
    對於女權主義者來說,最痛恨的一句話大概莫過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總是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她們以為這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是她們對這句話誤會大了。什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按照百科的說法,這句話的出處是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張岱對這句話的看法是:愚謂丈夫有徳而不見其德,方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為大德。
  •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誰說的?孔子表示不背這個鍋
    於是後來,就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是聖人孔子所說,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孔子所說。這句話是出自《隋唐演義》七六:「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蓋以男子有德者,或兼有才,而女子之有才,未必有德也。」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就比如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就因為斷章取義使得其成了古代女子揮之不去的枷鎖。古代的「男尊女卑」眾所周知,但更為發指的是,其剝奪了女子學習知識的權力,這不僅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女性的解放遙不可及。每當女子顯露對知識的渴望時,總被人以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繆言論所扼殺。
  • 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前半句才是正解,很多人都誤解了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前半句話才是更重要的,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源這句古言的來源有許多說法,很早以前這句話就流傳下來,歷史久遠,無法考證真正說出這句話的人。其中的一個說法是,清朝大文豪張岱先生在自己的《公祭祁夫人》中提及「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然這句話中的眉工,則是明末時期的文學大家陳繼儒,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話呢?這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大多數人的思想禁錮。
  • 老祖宗的處世忠告:做人,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莊子有句話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原意是指: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溼,還不如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現意是:放棄執著,以全新的自我去迎接世界。其實,人們往往執著於「有」,而忽視了「無」才是做人的最高精神境界。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其實這句對聯完整的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 紀星羽┃女子無才便是德?從被誤解的古文,淺談溝通
    比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三句話中的每個字都認識,但其表達的意思卻與現代漢語中的意思大相逕庭。古文中的「女」有三個意思:①通「汝」(你);②本義,如《木蘭詩》「同行(háng)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③動詞(nǜ),嫁女,如「以女(nǚ)女(nǜ)之」譯為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現代文中的「女」一般指女性或女兒。
  • 古代為何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古代的女子每天都幹什麼
    在古代,封建主義社會,家人認為女兒長大遲早都要嫁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對女子都不太公平,基本上女子都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看待,並且古代都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政治發展的需要從漢代班昭作《女誡》中,就稍微透露出「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概是最早提出這種觀念的,從這點推移,大概很早之前就是這個觀念。
  • 老祖宗識人:「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古人道出了原委
    老祖宗識人:「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古人道出了原委俗語是一種全世界共同擁有的文化形式,它的具體特點表現在以言簡意賅或是朗朗上口的語言陳述出百姓們在生活當中的經驗。它是廣大人民在長期生活中代代相傳流傳下來的經驗的結晶。
  • 千年來被嚴重誤解的12句話
    1、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的原句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一字之差,演變成了反派的「真理」,這句話可以說是以訛傳訛的話中最離譜的一句。2、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 陽貨》,因為這句話,有人解讀為孔子歧視女性,甚至被認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孔子的思想一貫是平等、仁愛、愛人愛己,他怎麼又會歧視女性呢?
  • 老祖宗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的意思究竟是什麼
    但有些時候,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將老祖宗留下來的話誤解,以至於鬧出了一個大笑話。就比如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認為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天與地是不仁慈的,他們把天下的萬物多當做了是祭祀用的草扎的狗了。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還非要這麼理解,那估計老子是不會原諒你的。對,沒有錯,這句話就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
  •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老祖宗處世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人立於天地之間,處在繁華俗世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走上歧途,於是乎老人們便把自己的經驗和走的岔道總結成智慧語言,口口相傳給下一代,作為以農業為本的超級文明古國,在鄉間田地當中有許多俗語植根於生活沃土,卻也是文學領域的生動素材,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了這麼一句處世俗語便是如此,「窮不走水,富不涉淫」,作為老祖宗的血淚忠告,您知道嗎?
  • 俗語「男戴觀音,女戴佛」,究竟是啥意思?不懂可要鬧笑話
    文/趣談歷史點滴俗語「男戴觀音,女戴佛」,究竟是啥意思?不懂可要鬧笑話許多女孩子都喜歡戴條項鍊在脖子上,可當到了選吊墜時,往往能聽到家裡的長輩說道「男戴觀音,女戴佛。」那麼這句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究竟蘊含著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慢慢給你們說來這其中蘊含的道理,不懂可要鬧笑話的。關於老祖宗為什麼說「男戴觀音,女戴佛」,其實主要有這兩個原因。首先,我國的古代社會一直是個男權社會。在古代,男子和女子的地位極其不平等。家中的產業都由男子繼承,而基本所有家庭以外的事也都由男子負責,因此也就有了「男主外,女主內」的說辭。
  • 「樓上樓騎樓房,不敗也得亡」,啥意思?老祖宗的說法有道理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拋棄自己的老家,在城裡買房子是他們奮鬥的目標,對於老家的房子,大多數人都會進行翻新。無論是農村房子還是城裡房子,都有一個最基本的特點,那就是——牢固。其實,關於住房問題,老祖宗留下了許多妙趣橫生的俗語,比如「前有照,後有靠」、「門前有堵,前途未卜」、「屋門對窗戶,家破不留財」、「蓋房不留後窗」等等。
  • 古代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才女李清照為何會被熱捧,另有原因
    古時候女子無才便是德,許多 人覺得宋朝女性影響力很低,殊不知為何李清照那樣的大才女還會繼續被熱捧呢?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女人是沒有影響力的,不是可以像男生那般能夠去上學,去報考名利的,他們的崗位職責便是在家裡照顧自己的小孩、爸爸媽媽和老公。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譯文:馮夢龍說:俗語說: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這話當然不對,就像麒麟雖然是吉祥之物,但不能捕鼠;鳳凰雖然是美麗的象徵,但不能獵兔,而像春秋時期申生這樣的仁孝,也不能代表他有治國定亂的才能。周朝最被稱譽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讚賞她的才能不下於當時的所有功臣豪傑,聖人沒有因為邑姜的才能而貶損她的德行,所謂的才能,也就是智慧,沒有智慧就是無知,如果沒有才幹等於有德,那是否等於說天下那些無知的村姑村婦,都是德行高潔之人呢,就如同日月,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月亮要藉助日光才能明亮,所以妻子向丈夫行芹,日落之後月光照明,因此女子是男子的輔助,這就是日、月的智慧和才能。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究竟是何含義?老祖宗的經驗是否可靠
    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耳熟能詳的俗語,而細細體味,它們也無一不蘊含著深刻的含義。而還有一句俗語"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無論是哪一條路南只要最終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地,都是一條好路。而同樣又有一句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那麼老祖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又蘊含著哪些深刻含義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