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黃金為什麼跌了 因為流動性比黃金還貴 來源:華夏時報網
冉學東
2月28日紐市盤中,貴金屬全線暴跌,現貨黃金一度狂瀉80美元至1563.07美元/盎司,最大跌近5%,創下近七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白銀跌超7%,刷新去年8月6日以來低點至16.39美元/盎司;現貨鈀金最深跌幅達13%,鉑金下跌多達6%;因公共衛生事件促使驚慌失措的投資者全線拋售資產。
亂世用黃金,通脹買黃金,這都是幾百年來投資者的經驗,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機,似乎也是管用的,那次金融危機帶來黃金世紀大牛市。此次新冠黑天鵝引發金融市場風險後,幾乎所有的機構和投資者都把目光投向了黃金,黃金可以避險。然而這次黃金暴跌把看好黃金的人都震懵了。
由於此次危機的機理迥異於上次金融危機。
此次危機爆發跟所有危機爆發的表現都是一樣的。此次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引發的巨大衝擊中,金融市場風聲鶴唳,歐美日幾乎所有的股市都在狂瀉。
過去一周,美股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單周表現,道指一周跌12.36%,納指跌10.54%,標普500指數跌11.49%。2月,道指跌10.07%,納指跌6.38%,標普500指數跌8.41%。
而過去一周,道瓊指數下跌了3500點以上,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每周跌幅。從2月12日創下的盤中紀錄高位下跌了14.1%。標普500指數迄今下跌了11.5%,為自危機以來的最差一周表現,這個指數較上周高點下跌了約13%。納斯達克指數本周下跌了10.5%,也比歷史紀錄高點低了近13%。
有人說這就是金融危機,筆者認為至少在美國,難以引發一次金融危機。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勁,儘管政府槓桿率高,但是危機以來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下跌到有史以來最低點,大大降低美國政府債務的成本,美國政府債務不會產生風險。而且美國金融體系裡槓桿率並不高,尤其是企業現金儲備充裕,沒有如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龐大的有毒資產和衍生品頭寸。而此次美股下跌,主要是由於過去十多年的單邊上漲,積累了過多的套利盤,再加上其他金融市場的下跌,需要套現獲利。
對於此次黃金的下跌,U.S. Global Investors首席交易員Michael Matousek的解釋值得重視:許多投資者和交易員不得不滿足其他產品的保證金要求,所以他們在儘可能地銷售。這就是黃金和金礦類股受到衝擊的原因,人們正試圖出售他們所能出售的任何東西,這是一次全面的拋售。
當危機來臨,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黑天鵝重創全球經濟,疫情未來控制狀況會怎麼樣,對經濟的衝擊到底有多大,未來經濟會怎麼走,這些問題當下都不存在答案,這是諸多的不確定性,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前,人們本能的尋求確定性,那就是大家都開始甩賣資產,大家都在尋找一個東西,就是流動性。
在電子貨幣時代,央行和商業銀行可以敲鍵盤創造貨幣,只不過央行創造的是基礎貨幣,是真正的基於國家政府的信用,而商業銀行則是在基礎貨幣作為準備金的前提下,基於商業交易而創造流動性,這是第二層次的流動性,絕大多數的信用來自於第二層次的流動性。
而新冠肺炎衝擊的正是第二層次的流動性,由於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是基於人際接觸和飛沫傳播,目前沒有特效藥,要控制疫情,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離,這導致交通和經濟交易的大規模萎縮,幾乎重創經濟的所有領域,產生的惡果是經濟體對於信貸需求的降低,因為信貸需求減弱,則創造貨幣的能力減弱,交易減少,信用減少,有些企業甚至倒閉關門,許多消費需求被抑制,交易沒有了,貨幣就開始萎縮甚至消失,流動性就會出現問題,金融市場最貴的是流動性,那麼其他資產比如大宗商品、原材料、石油、黃金、房地產甚至股票價值就大打折扣,這就是過去一周所發生的事。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亂世買黃金是對的,但這一般只適合於通脹時期,因為在通脹時期,貨幣是逐漸貶值,其他資產價格也跟著上漲,但是黃金由於流動性相對較強,易於儲藏,受到投資者青睞。
此次新冠疫情的衝擊,所產生的主要是交易的萎縮,信貸需求的減少,流動性減少,流動性的價值高於其他資產包括黃金,這就會導致黃金的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