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歷史上曾經有個神秘的巴蜀古國。可是,這個神秘的國度不知為何,竟過早地消失了。歷史上僅認為巴蜀古國只是一個蠻夷的部落,以至於直到建國前,人們還相信著「蜀無禮樂,無文字」的說法。可是,在四川出土的一個銅勺,上面卻刻著一種已經失傳的語言。銅勺上到底刻了什麼?它真的是巴蜀古國的文字嗎?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0年3月,在四川省新都縣馬家鄉,當時的第三生產隊曬壩的地方,一個戰國時期的古墓被發現。考古學家到現場一清理,發現墓葬外層的木槨竟然用了整整46根楠木疊砌而成,結構十分宏大。我們都知道,楠木是一種極其名貴的木材。在古代,除了王侯一級的,別人基本上不能使用。考古學家一子興奮起來,看來,這座古墓的墓主人的級別一定很高。可考古學家們沒高興多久,他們痛苦地發現,由於這座古墓埋藏得不算深,所以,多少的來,古墓已經多次被盜掘。不僅墓室內破壞得十分嚴重,重要的是,墓室內早就被搜刮一空,幾乎一件陪葬品也沒留下。
接下來的事情就有些傳奇了。就在考古學家準備放棄的時候,一位考古學家在木槨的底部,發現了一個底坑。在這個底坑裡,積滿了清水,就在這汪清水中,考古學家一共出土了188件,包括罍,編鐘,三足器,兵器等等,各種陪葬的銅器。
這些精美的銅器中,有一個小銅勺很不起眼兒。銅勺的造型太簡單了,就是一個直徑只有8釐米的半圓,沒有任何的修飾。在這個半圓的一邊,還有一個7釐米長的,普普通通的圓柱形的勺柄。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造型,還有破損的地方。如果說其它的銅器都是君王使用的,那麼,這個小銅勺估計也就是普通百姓的實用工具,沒有一點兒「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感覺。
為何在如此高規模的古墓裡,會放這麼一個普通的銅勺呢?當考古學家把這件銅勺清理乾淨時,卻發現這個銅勺,其實一點兒都不普通。就在銅勺的勺面上,精心地刻上了三組圖案:中間是一隻烏龜,有頭有尾,還有十字形的龜甲;左邊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飛鳥,右邊是一條遊魚。在飛鳥和遊魚後面,還分別刻著雲雷和花枝的花紋。
從花紋的角度來看,工藝確實很精美。可人們剛要讚嘆這些花紋刻畫的精美時,又傳來了更讓人震驚的消息。專家們發現,這幾個花紋很不簡單,絕不僅僅是一處裝飾的花紋,而是一種已經失傳的古代的巴蜀圖語。那麼,它的內容是什麼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唐代大詩白的《蜀道難》,其中有句描寫蜀地歷史的: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沒錯,這隻小鉛勺上刻著的,就應該是幾位古蜀王的名稱單字:魚,鳧,鱉。只是在當時,巴蜀圖語還沒有演變到筆劃文字,僅僅處於圖形文字的階段。
破解銅勺上的三個文字,專家就用了七八年的時間,破解全部的巴蜀圖語,那得需要多少時間。想一想,真的令人有一種以手挖山的感覺。
今天,這件小銅勺已經成為國家一件文物,可它所揭示的,僅僅是消失的巴蜀古國文化的一角。相信還有更多的巴蜀古國的秘密,在等待著後人去研究,去揭秘。最終,為我們展示出完整的,巴蜀古國的文化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