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故鄉淮安珍貴老照片,見證40年之發展變遷

2020-12-11 聚富財經

1978至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已歷40載歲月,「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社會生活也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淮安依水而建的運河明珠,臨江近海;自古以來便因水而興盛,近代以降亦因水而衰微,不復明清時期「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的空前盛況。1978年改革開放,為淮安的現代化發展注入了不竭的活力源泉,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及生活方式。

40載改革開放,改天換地、革故鼎新,令淮安這座充滿歷史韻味和文化氣息的「中國運河之都」得以辭舊迎新,緊跟改革開放的社會發展趨勢,「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一、市名變更

淮安,古名淮陰,而今名「淮安」的得名曾幾經波折。新中國成立後,本區設立淮陰專區,下轄淮陰、淮寶、泗陽、沭陽等10縣;1950年,在淮陰縣城設立清江市,淮陰專區轄1市9縣;

直至1983年地市合併,將清江市更名為地級市淮陰市,市區設清河、清浦2個區,下轄漣水縣、洪澤縣、盱眙縣等11個縣——淮陰得以重現古往榮光;

然而,淮陰市的更名之路仍未停歇。在新世紀的第一年,江蘇省政府實施實施「三淮一體」戰略,地級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並一直沿用至今。

二、淮陰大運河橋

淮安依水而興,市區中橋梁如星羅棋布。始建於1960年前後的大運河橋便是其中翹楚。曾幾何時,位於淮海南路上的淮陰大運河橋是眾多老市民口耳相傳的「南大橋」、「運河橋」,它曾是本地第一座大型橋梁,橫跨運河、令天塹變通途,是連接市區南北交通的唯一通道。然而,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飛入尋常百姓家」,舊時承載著老人們走南闖北回憶的大運河橋已不堪重負,急需拆除舊橋、興建新橋。自2016年9月20日起,京杭運河淮海路大橋改建工程開始全封閉施工,新大運河橋預計於2019年3月左右重現「淮上明珠」。

三、水門橋

相較大運河橋,水門橋則是淮安有一座地標性的橋類建築。之所以喚作「水門橋」,是因為清末清江浦城曾在此處有一水門,是城內居民飲水之來源。時至近代,城牆不再而流水依舊,於此建橋取「水門」之意。1952年12年,木質的水門橋業已矗立於裏運河之上;1962年後,一座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水門橋逐漸成為了淮安淮海主幹道上的地標性建築。改革開放後,城區不斷外擴,水門橋亦愈加難以承載日益增長的車水馬龍,從1985年至2013年,水門橋歷經三次較大規模的改擴建,故而見證了改革開放前後淮安市的社會經濟發展盛況。

四、淮海廣場

談到淮安的經濟發展,最為直觀的場景即是位於市中心的淮海市場的幾經變化。淮海廣場位於市區中心,是淮海東路、淮海西路、淮海北路和淮海南路四條交通主幹道的交叉路口。淮海廣場的興起是改革開放直接助推的。在改革開放前,淮海廣場地處市郊,並非現今不可撼動的城市中心地帶。直至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城市道路的改造和城區規模的擴大,原東西大街交會點的博古路逐漸「退位讓賢」——將市中心的核心地位讓於淮海廣場,大規模的商業活動也逐漸興起:西北角的清江商場、西南角的郵電大樓、東南角的供銷大廈以及東北角的淮海大廈與新亞商城鱗次櫛比,淮海廣場由此逐漸成為城市中心商圈,成為淮安市民出行、餐飲、購物和娛樂的首選之處。

五、清江商場

清江商場矗立於淮海廣場的西北角,是淮海廣場周邊第一座興建的大規模商場,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興建。在新世紀前後,清江商場與新亞商城堪稱淮安市中心商業發展的一時瑜亮:二者興建時期相近,且隔街而立(清江商場位於淮海廣場的西北角,而新亞商城位於東北角);二者商業服務內容相近,都是以百貨貿易為營運目的,給時人的第一購物體驗即是:清江商場平實無華,而新亞商城則更加的親民與時尚,就如同清江商場開設的麥當勞與新亞商城開設的肯德基一樣在競爭中發展。令人嘆息的是,一時瑜亮的結局是不完美的,清江商場與新亞商城的瑜亮之爭,終以清江商場黯然掉隊而落幕。

六、新亞商城

與清江商場日薄西山、慘澹經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歷久彌新的新亞商城。作為上世紀初淮安市中心商業「瑜亮之爭」的優勝者,新亞商城位於淮海廣場的東北角,自其建成之初起便始終是淮安人民餐飲、購物及娛樂休閒的首選之處。過去的新亞商城緊跟改革開放的發展潮流,努力提升自身親民、高檔的商業服務品牌,以國際化的高瞻視覺,打破淮安「住宅式辦公」的態勢。近年來,拔地而起的新亞國際大廈集購物、美食、娛樂休閒、商務辦公和居住等多重功能為一體,足以與後來的金鷹、金馬及萬達等措城市商業發展新勢力爭輝。

七、圖書館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社會大眾閱讀場所的圖書館則理所應當地承擔著一個城市精神文明發展的見證者角色。最初,本市圖書館始建於1959年5月1日並對外開放,館舍5間平房,藏書近20000冊,編制4人。市立圖書館在改革開放前後也因市名的幾經變遷而變化,時至今日,淮安市圖書館總館位於清江浦區北京北路91號,現名李崇年圖書館,隨處市區卻鮮為人知;而更廣為人知的是2017年5月18日落成開放的淮安市圖書館新館,位於生態新城的裏運河畔,是主體造型以「文化巨輪」為立意的淮安市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規劃展覽館四館建築的船艏部分,極具鮮明的時代風格和運河文化意蘊。

八、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

住房、教育、醫療等問題深切關乎民生福祉。醫院的科技化、專業化發展體現了城市民生發展的現實狀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為市一院)即是如此。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又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創建於1950年,坐落於蘇北平原腹部,是一所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改革開放前後,市一院的發展令人矚目:自成立至今,市一院一直承擔著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醫護工作責任,歷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市一院目前成為淮安市規模較大、技術力量較雄厚的一所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獲得眾多榮譽並在人名群眾中享有良好口碑。

九、楚秀園

古淮陰地處吳楚大地,吳韻楚風盛行。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為越國所吞,其後越國亦為楚國所並,吳遂屬楚。楚秀園,俗稱南園,景色秀麗、環境幽雅,孕秀於楚地,故得名為楚秀園。楚秀園是為淮安市一座旅遊綜合性公園,它位於繁華的東大街南側,北部與慈雲禪寺、文廟相毗連,是改革開放後興建並對外開放的城市公園。在近30年成園歷程中,楚秀園以水為主,自北向南具有雷湖、裡湖、西湖、南湖等四個湖泊景觀,成為綠水淮安的精緻縮影,是人民群眾閒暇時遊覽休憩的絕佳場所。此外,風景優秀依舊的楚秀園以前還連接著淮安市的動物園,觀賞自然風景秀麗和珍奇動物嬉戲一舉兩得。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動物園已無法滿足市民的觀覽需求,於2012年9月16日,老館關閉,楚秀園臨近的珍奇動物遷往臨近柳樹灣的新址,這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對楚秀園風光的最大影響。

十、淮陰師範學院

淮安地處蘇北,相較蘇南地區經濟欠發達。經濟發展的落後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有所體現,淮安業已擁有全國知名的淮陰中學,卻難以擁有一座屬於自己城市的高等院校。以淮陰師範學院和淮陰工學院為主幹的淮安大學籌備工作似乎只有進行時。

淮陰師範學院坐落於江蘇省淮安市,是一所省屬本科院校。其前身即是淮陰師範專科學校。1958年6月,淮陰師範專科學校創辦,專業設置為文史、數理、生化三個雙科制專修科。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極大地推進了淮陰師範學院的合併創立——1997年6月19日,經江蘇省政府批准,淮陰師範專科學校和淮陰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淮陰師範學院。截至2018年6月,淮師設有17個二級學院,72個普高本科專業;擁有省級重點建設學科7個、省級科研平臺15個……淮師發展已初具規模,並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蒸蒸日上。

十一、淮安汽車總站

淮安汽車客運總站位於在市中心,臨近匯通市場。站內設有售票廳、第一候車廳、第二候車廳,並極為人性化地設置了問詢處、小件寄存處、茶吧、特殊旅客候車處、商品部、洗手間、飲水處、吸菸處等便民設施。在改革開放之初,淮安汽車客運總站服務於民,能夠較好地便捷本市人民走南闖北的出行需求。然而,同理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市政設施外遷,位於市區中心的汽車客運總站通常成為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的「堵點」,便捷交通出行的初衷以為日益擁堵的現狀所破壞。為此,政府相繼設立汽車客運北站(2006年,地處淮陰區)、汽車客運南站(2009年,地處城南清浦區)和新進的汽車客運東站(2012年,地處楚州,即原來的淮安楚州汽車客運站)以分流市區客運交通。

十二、翔宇大道

對現代城市發展而言,「要想富先修路」一語中的,並非空穴來風。淮安於近代因水而衰,其主要原因就是明清時期倚為城市交通運輸命脈的運河交通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以致淮安在現代化發展的初期迷失了前進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淮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在修建、鞏固和夯實基礎設施領域加大政策和財政支持力度,翔宇大道即是淮安政府著眼城市便民化交通發展的典範之作。翔宇大道原名雙淮路,在上世紀60年代仍未沙石路面,路況較差;於2001年改建、拓寬,於2006年大修並加鋪一層面層,2007年實施的二期工程向東延伸1.8公裡至與鐵雲路平交,2013年因淮安有軌電車的修建而翻修。時至今日,翔宇大道連接淮安市區(清江浦區)和淮安區,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此外,寓意科技昌盛的有軌電車飛馳其上,向世人展現改革開放後淮安日新月異的精神風貌。

1978至2018年,40年改革開放歷程,淮安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嶄新、璀璨的「運河之都」正在向世人展現吳韻楚風的瑰麗華景,這深刻說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酒越久越醇,回憶亦是越久越珍貴。蓋因回憶似酒,歷久而彌新,時間的積澱另其彌足珍貴。「當你老了,頭髮白了」,是否還能在回憶中依稀記起過往雲煙呢?

相關焦點

  • 感受時代之變遷——遜克知青與三百多人乘座高鐵專列遊淮安
    感受時代之變遷——遜克知青與三百多人乘座高鐵專列遊淮安作者:朱銀龍  汽笛一聲長鳴,首次發往上海至淮安東G8262  2020年12月11日上午,北京時間9:08 分,這註定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300餘名即將踏上淮安古城的知青兄弟姐妹和他們的親屬代表一起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瞬間。
  • 蝶變徐州40年:徐州40年居住變遷影像展暨宜居城市文化展開展
    為了更好地向市民展示徐州城市的快速發展和變化,以及40年來人們居住的不斷變遷,11月3號到4號,徐州廣電在徐州音樂廳下沉式音樂廣場上設置了400米的影像展區,一張張照片,漸漸由黑白色變成鮮活的彩色,一段段珍貴的視頻影像,記錄下徐州城發展的關鍵節點。
  • 淮安市區水洩不通,眾多外省遊客一睹總理故鄉芳容
    這兩天,許多淮安本地人都覺得自己的城市變堵了。在街頭,許許多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大巴車佔據了交通要道,各色的導遊旗在天空中飄揚,頭戴防曬帽和墨鏡的遊客們跟著導遊的步伐……這一幅幅在全國多地都「公映」的影片,也在淮安上演著。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偏北部,是周恩來總理的故鄉。該市現有的周恩來故裡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包括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駙馬巷、河下古鎮。
  • 情牽三市街老照片 見證昆明的變遷
    6日下午,家住昆明蓮花池、70多歲的濮安國老人給本報送來了龍雲的母親李培蓮夫人出殯時,經過昆明南大門的珍貴照片影印本。  濮安國老人指著照片向記者介紹:「這些就是1932年拍的,資料都是我祖父整理的。當時的昆百大那一片區和現在一樣,也是商業聚集地,是非常熱鬧的地方。往常就有很多人在這裡玩耍。那天,街上都擠滿了送殯的人。
  • 黔東南州建州64周年,這組老照片見證了城市變遷的崢嶸歲月
    黔東南州建州64周年,這組老照片見證了城市變遷的崢嶸歲月 2020-07-24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合肥:自行車博物館內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
    2020年9月22日,安徽合肥,合肥市蜀山南崗自行車博物館正式開放,這裡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自行車博物館位於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梁墩村,館內收藏自行車誕生以來各類自行車展品數百件,包括自行車主題的報紙、郵票、明信片、珍貴照片等,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變遷。
  • 老照片見證新繁時代變遷 70歲老大爺感慨變化大
    昨日,「2011年新繁大廟會」在該商業街開幕,精彩的民俗表演、五花八門的美食吸引了源源不斷的人流。  廣場左上角,70幅老照片見證了新繁的時代變遷,讓眾人驚嘆。70歲的王大爺激動地說:「政府讓新繁大變樣了。」
  • 弘揚紅色文化 助推文旅升溫丨淮安:總理精神照耀革命老區
    湘潭在線7月26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谷桔)「這個總理紅瓷像章好漂亮!」「淮安有哪些旅遊景點?」7月25日,淮安展區內遊人如織,展臺上的旅遊宣傳冊不一會就被「搶」光了。江蘇淮安是革命老區——開國總理周恩來的故鄉。淮安展區主要推介與周恩來相關的主題文創產品,以此豐富布展效果,引起遊客共鳴。
  • 一個家 三代人 七次變遷 一疊老照片,見證成都住宅數十年
    這些老照片留存著過往的痕跡,像時代的腳印一般,一步步記錄了家園的變遷,記錄了中國百姓居住條件不斷改善的步伐。 17張老照片 記錄七次變遷 「自記事起,那間10平方米破舊瓦房的模樣,就一直停留在我的記憶裡。擁有一個寬敞明亮、有著大窗戶的房子,是我童年關於『家』的最強烈願望。」
  • 必勝客用服飾變遷詮釋「出色中國」 獻禮「改革開放40年」 ——四...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從90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餐飲品牌,必勝客有幸成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了中國的巨變和創造的偉大成就。在2018中秋、國慶雙節佳期,必勝客跨界聯合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共同打造「出色中國」主題活動,獻禮改革開放40年。
  • 穿越「舊時光」 寧波鎮海棚改老物件見證40年變遷
    圖為活動現場 湯越 攝12月6日,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駱駝街道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棚改老物件聯展正在舉行,60餘件老物品和20餘張老照片仿佛一座「記憶博物館」,讓前來參觀的市民體驗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這個?頭,以前是田裡砍草、砍秸稈用的,還有這個曬穀用的耙,現在也都不常見了。」
  • 究竟有什麼魔力,讓這裡成為著名的駙馬巷,也是總理的故鄉?
    月5日,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在新疆石河子農場看望內地支邊青年,偶然碰上一位淮安的姑娘李正蘭。」就是指周恩來總理於1898年3月5日誕生在這條古巷裡。周恩來的祖父周起魁大約於1863年從紹興北上淮安,開啟做師爺的生涯,其後代也逐漸定居淮安。1878年,經過幾番考察,周恩來的祖父與二哥周昂駿最終合夥在淮安駙馬巷買下了一處房子。這就是後來周恩來的出生地,現在的淮安駙馬巷7號,周恩來故居。
  • 記溫家寶總理向馬來西亞總理贈送「特殊禮物」
    之後,兩國總理在西大廳共同見證籤署了《中馬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等雙邊合作文件。   就在籤字儀式結束時,納吉布總理得到了一個驚喜――他的父親已故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和周恩來總理1974年5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共同籤署中馬建交聯合公報的歷史性照片。
  • 溫馨 一張老照片講述了新都40年巨變,找回了失散多年的閨蜜~
    探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新都發展之路。新都區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光陰的故事」老照片徵集評選活動,自9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小夥伴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明日零時將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最特別的是通過此次老照片徵集居然能見到「失散多年」的兒時玩伴!「鼻子酸酸的,我很好,你呢?」感謝有你的陪伴,成長路上我從未忘記過你!
  • 周總理12歲離鄉再沒回去,飛機飛過淮安時,他眼含熱淚凝望故鄉
    周總理走進駕駛艙,看到機長袁桃園正在聚精會神地駕駛飛機,他溫和地說:「小袁,飛機快到淮安了,你能不能將飛行高度降低一點,讓我看一眼家鄉?」袁桃園一聽心裡仿佛被什麼東西撞擊了一下,他立即回答說:「當然可以,總理,你坐下吧!」於是,坐在副駕駛的機組人員起身,將座位讓給了周總理。
  • 穿越70年 新老照片折射杭州西湖變遷 (1/10)
    穿越70年 新老照片折射杭州西湖變遷 (1/10) "← →"翻頁
  • 「照見長沙」長沙火車站老照片 見證40年城市巨變
    這張照片是建成的通車典禮,當時大家都非常興奮,覺得長沙的經濟建設有盼頭了,發展有希望了。火車新站從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建成之後,帶動了周圍各行各業的發展,比如說餐飲、住宿、交通方面。四十年來,鍾友援一直是作為一個建設者、參與者、見證者,親眼看到長沙四十年的變化,見證長沙被評為「最具幸福感城市」。
  • 用一紙明信片通關中國零售業40年的變遷歷史
    這是在中國零售業40年變遷圖片展的現場,很多與小張一樣的參展者,正沉醉於觀賞老照片之中,他們還會挑選出印有展出圖片的明信片,寄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寄託自己獨特的品味和情懷,讓收到者感受自己的生活印記,這一切都源於蘇寧的一個創意。從去年中開始,作為中國領先的智慧零售運營商,蘇寧就想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做點什麼,特別是想用影響來展現中國零售業40年走過的道路。
  • 「老照片」展示南航深圳分公司時代發展變遷
    五名乘務人員分別穿上五個時代的空姐服裝,在飛機上為旅客提供走秀展示,機上旅客興趣濃厚,連聲感嘆民航的飛速發展和制服的日益靚麗。 老照片展示南航深圳分公司時代變遷-發展篇 老照片展示南航深圳分公司時代變遷-辦公樓
  • 【今日推薦】一組照片,帶你見證雲南「鐵」「公」「機」40年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雲南鐵路、公路、民航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廣大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下面讓我們跟隨一組珍貴的老照片重溫雲南這幾十年來人們出行方式的不斷升級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 ↓↓↓從70年代來到90年代攝影照片從黑白到彩色我們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也由米軌小火車變為綠皮火車交通運輸工具見證著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