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時代之變遷
——遜克知青與三百多人乘座高鐵專列遊淮安
作者:朱銀龍
汽笛一聲長鳴,首次發往上海至淮安東G8262次旅客專列徐徐駛出上海站,這預示著蘇北大地廣袤的水鄉平原從此結束了長達數千年沒有高速鐵路的歷史,就此踏上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一路歡歌、豪情滿懷。
2020年12月11日上午,北京時間9:08 分,這註定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300餘名即將踏上淮安古城的知青兄弟姐妹和他們的親屬代表一起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瞬間。
原上海鐵路分局黨委、上海鐵路經營單位老領導包鑫龍先生格外激動,他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時深情地表達此次專列的開通的心情。他說:「滬淮高鐵的開行,有力地推動了滬蘇兩地之間的經貿和人文發展,也加強了兩地之間的戰略對接,優化發展空間帶來的互動效應是前所未有的。而旅遊人生就是人們創造新生活的最好選擇。」同時作為上鐵國旅集團副總經理李莉女士也接受了央視新聞媒體的集中採訪。她說:「旅遊先行,鐵路作伴。迎接加強兩地乃至全國的旅遊高鐵時代的到來,增進各方的協作和友誼,是我們上鐵國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我們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列車經過近三個小時的奔馳,於中午12:11分準時到達了本次專列的終點淮安東站。在車站的大廳裡全體到站旅客嘉賓受到了淮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毅所率領的歡迎團隊的盛情迎接並進行了簡潔而隆重的歡迎儀式。周部長以一名周總理家鄉的普通市民向前來淮安的上海嘉賓們表示親切地慰問和感謝。他深情地說道:「作為周總理家鄉的人民,我們是搭乘時代改革發展的東風一起懷抱夢想,互動未來,要把淮安建設的更加美好,為了淮安人民的幸福獲得感,更加努力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上海嘉賓的到來一定會為我們這座城市增光添彩,我們將以百倍的信心和幹勁,為上海嘉賓們服務好每一天。」他表示,淮安是國家歷史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名人、名湖、名河、名著,是「名牌集身的美麗城市、生態宜居城市」希望大家常來常往。樸實的話語,真摯的情感讓全體旅客嘉賓如沐春風、溫暖如春。
三天短暫的旅遊浮光掠影,無法詮釋淮安的風土人情世故交融,僅能從蘇北鄉音鄉情的風貌中了解到我所看到時代變遷中的淮安。
淮安府城與淮安府署的歷史關聯
淮安府城有著2200年的建城史。清光緒24年,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就誕生在淮安府城駙馬巷內。這裡也是中國淮揚菜重要發源地。為歷代重要軍事重鎮,有「鐵打的淮城」之美譽,曾並稱淮揚蘇杭「運 河沿線四大都市」之翹楚。淮安自古人文薈萃,城內名勝星如棋布。淮安府署作為全國僅存之一的古代府級官衙,凸顯其歷史地位。明清時期的淮安府城,為漕運咽喉,商業十分興盛。城區位於運河邊,水域甚廣,是南北水上交通的樞紐,素有「南船北馬舍舟登陸」之壯觀。
淮安府署就設置在府城中部偏北地區、總督漕運部院設在全城的中部,府學試院、督學部院和山陽縣署設在中部偏南地區,漕運刑部大堂設在城西南隅,居中而指揮,掌管皆有力。歷史上淮安府署曾審理過李毓昌(《天下糧倉》)案等案件,文化內涵豐富。漢代的關漢卿也曾以淮安府署為題材,編撰了著名戲劇《竇娥冤》至今影響了文壇。
來到淮安,首先必看的就是淮安府署,它是集中了古代府級官衙行政管理的最高機構。真可謂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頭百姓。從擊鼓鳴冤、文案執杖、戶籍禮儀、金銀督造、審計驗證、刑部大堂、軍事部署、到監事督查無事之不能,為當朝皇上執政的執法機關。它讓我們領略了古代的行政辦事機構和一方地區的人事關聯圖。體現了古代專制制度的權威性。(12)
運河的興衰與中國的漕運史
作為明清兩代融「漕、河、鹽、榷」四大重地於一身的淮安繁華一時,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駐蹕此地,漕運是明清時期我國經濟的大動脈,是當時交通運輸、物資流通、經濟往來的主要形式。當時國家管理漕運的最高機構漕運總督署就設在今天的淮安市淮安區。
漕運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自從隋煬帝下江南開鑿大運河以來,運河各地的商貿雲集,舟楫利船紛紛出動,豐富了沿途的人文情懷,互動關聯的商貿行為給所到之處帶來了繁榮局面。京杭大運河的延伸,連接了中國五大水系,使地處江淮中處的鹽淮地區成為了漕運的中樞,繁忙的漕運增加了國力,對軍事、稅賦、經濟、文化的發展是空前的高漲。從此淮安府城誕生了中國少有的為國家掌管經濟勢力的「淮安府署」。明清600多年的歷史文化成就了淮安這個蘇北重鎮,成為了數百年來京城外的繁榮富庶之地。直到民國推翻帝制時中國的漕運才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走進淮安中國漕運博物館,如同走進了課堂,大量的史料和現代化的燈光投影,為我們揭示了漕運的前世今生、興衰變遷。展廳分文物廳、願景廳、淮安廳、運河廳、歷史廳和序廳,生動詳細的講解,詳實可信的史料,歷歷在目把我們帶進了厚重的文化長廊,翱翔在日月星辰的廣闊歷史舞臺上,體驗著人世間的滄桑與興衰。我們為淮安人民曾經有過昔日的輝煌而嘆服,也為未來的淮安人民重鑄輝煌重建福祉真誠祈禱。
金湖依偎在森林氧吧
凜冬時節,地處淮河之尾的金湖水上森林被寒溼氣流籠罩,一片霧氣茫茫、混沌不堪。初升的太陽被層層迷霧的裹挾能見度辨別不出森林與水的分界。淮安地區屬淮河下遊,洪澤湖沿岸,有著我國地理環境的獨特地貌特徵,屬於淮河、秦嶺一線的南北分界線的南方一側,冷暖氣溫回流寒潮倒灌的現象造成這一地段氣象反常,界限分明的環境下,尤其是冬季冷暖交替的當下,霧氣迷茫是常有的現象。
金湖水上森林公園,位於淮安市金湖縣銀塗鎮,公園佔地面積1.2萬畝,是江蘇省最大的人工溼地森林。它的前生是林場,由於地勢低洼 ,溼地面積較大不利於農植物的生長,屬於沼澤地貌。1983年在園林場的基礎上開闢了水上森林,廣泛種植了便於生長的水杉5000多畝,深水塘裡栽培3000多畝蘆葦,聽導遊說,夏季這裡是人類與鳥共同生活的天堂,樹木蔥蘢、鳥語花香、空氣清新,茂密的叢林成了鳥類的世界,池塘的蘆葦也是小魚、泥鰍等水生動物的水晶宮,被譽為「天然氧吧,鳥兒天堂」,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王國。
金湖水上森林的水上竹筏在我看來是個絕佳的景觀,遊弋在阡陌縱橫、經緯分明的林海中穿行,我敢說這是最愜意的水與森林的水墨畫和親近自然的接觸,體現自然與現實的交融。當你看著遠視亭亭玉立,根根挺拔的杉木在陽光和淡淡的迷霧相間如同一線天際之時,竹筏在靜靜地水流中穿行,心情又是那樣的愉悅……
金湖是美麗的蘇北水鄉,是淮安市的一座誘人的後花園。「金湖」也是敬愛的周總理曾親自命名的並誕生的一個新地名。她象徵著資源豐富,日出鬥金。
膾炙人口的淮揚菜享譽中外
說到淮揚菜就會想起著名的「開國第一宴」。新中國成立之初,舉國歡慶,誰能執得牛耳?經專家一致推舉,淮揚菜首推第一。國宴上淮揚菜聲名遠揚,享譽世界。當然應該是淮揚菜秉持了中國菜譜系列的口味適中、不淡不鹹、葷素相間、湯水相宜的民俗食慾而被接受。這次三日淮安之旅,我們真正品嘗到了淮揚菜的魅力和它與生俱來的親和力。來淮安千萬不要忘記吃一吃「開國第一菜」味美香黁的「軟兜長魚」。走進淮揚菜文化博物館,你一定會被眼前各種系列的栩栩如生、青翠欲滴的蠟制菜餚所迷戀。中國的菜餚文化根深葉茂,八大流派精彩紛呈,她真正代表了中國食文化的精髓而享譽世界。
淮安人民懷念周總理
敬愛的周總理出生在淮安府城駙馬巷。自幼私塾念書,從小立志報國,曾取名翔宇。故居的花園天井裡有一塊石雕鑄有「騰飛」的字樣,時刻告誡自己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14歲那年,離開淮安就再也沒有回過故鄉。不是他不愛故鄉,也不是他不念及父老鄉親。「山河破碎風飄絮」,為了革命事業他毅然決然舍小家為大家,幾十年徵戰南北,嘔心瀝血,在建立新中國的歷史徵程中為億萬人民建立了偉大功勳,千秋功蓋為民所仰。
漫步拾級而上周恩來紀念館,心中一股暖流周身湧動。人民的好總理一生儉樸,平易近人,憂國憂民心中始終牽掛祖國的生靈安危。今天我們有幸瞻仰了總理工作的西花廳和接見外賓的地方,廳外的海棠花兒依舊散發出沁人的花香,園中的楓葉愈發紅的像團火,就像總理胸中的熱烈燃燒的火樣情懷。真如習近平主席在參觀周恩來紀念館所寫下的贊語:「周恩來同志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一顆璀璨巨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面不朽旗幟。」
淮安之旅,令人心爽。三天旅程所到之處感受無微不至的體貼關懷。遊古城、品淮劇、觀歷史、憶偉人、嘗佳餚,真切地感觸淮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可貴和值得頌揚與尊敬。
在握別了淮安導遊徐偉小姐,我在感嘆淮安有那麼多年輕人辛勤努力地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這座城市正因有了他們,淮安這塊熱土才會迸發出從未有過的激情。
作者:朱銀龍
作者簡介:朱銀龍,1954年1月出生,1970年3月赴黑龍江省遜克縣新鄂公社新鄂大隊插隊務農。1979年返滬,大專學歷,就職於市供銷社系統專職從事財會、統計,退休後從事知青研究。現為上海市知識青年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知青》雜誌責任編輯。
熱誠歡迎知青朋友來稿,投稿郵箱:shzqweb@126.com
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識別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