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鱷來了!50萬億資管巨頭大動作,拿下首家外資100%控股公募!首任總...

2020-12-24 人民資訊

千呼萬喚始出來!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募牌照,花落管理50萬億資產的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

證監會最新公告顯示,核准設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萊德基金」),公司註冊地為上海市,核准貝萊德基金註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前泰康資管副總經理張弛出任總經理。

就在4月1日起放開外資持有金融機構比例的當天,貝萊德、富達火速申請公募基金牌照,也顯示出兩家資管巨頭對內地公募牌照籌謀已久。貝萊德亞太區主席鮑哲鈺(Geraldine Buckingham)曾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我們可以預見中國資本市場的資產規模將迅速增長。從長遠來看,我們堅信中國是貝萊德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

前泰康資管副總張弛出任總經理

證監會批覆顯示,核准設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萊德基金),公司註冊地為上海市,經營範圍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私募資產管理和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註冊資本3億元。

批覆還顯示,對張弛任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陳劍任督察長無異議。張弛、陳劍應當自核准之日起30日內辭去在其他經營性機構所兼任的職務,並在辭任後10日內報告我會。

根據此前的公開信息,張弛為前泰康資管副總經理,今年3月加入貝萊德(BlackRock),出任上海WFOE總經理,也是貝萊德公募基金的負責人。

按照《公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的要求,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貝萊德基金需完成組建工作,足額繳付出資,選舉董事、監事,聘任高級管理人員。

貝萊德基金還應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頒發的營業執照後,再領取證監會發布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前,不得以該名稱對外開展業務;自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應當發行公募基金產品。

貝萊德相關發言人表示:「貝萊德已取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於中國籌建基金管理公司,為中國投資者提供投資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實現長期財務目標。」

不止於公募

外資巨頭對國內公募基金牌照「垂涎」已久。就在4月1日正式放開外資持有國內金融機構股份比例限制的當天,貝萊德、富達就第一時間遞交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的申請,可見其志在必得的決心。

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管大鱷,貝萊德總資產在2019年內連破6萬億和7萬億美元兩級臺階,較2018年底的5.9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超24%。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獲悉,截止至今年6月30日,貝萊德全球管理規模為7.32萬億美元(約合50萬億元人民幣)。

貝萊德在華布局也不僅僅局限於公募牌照。去年12月,貝萊德、淡馬錫、建設銀行籤署了非約束性的諒解備忘錄,商議成立合資理財公司。就在本月,銀保監會已批覆建信理財和貝萊德、富登公司設立合資理財公司。

貝萊德發言人對此表示,貝萊德希望利用自身在投資和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為合資理財公司貢獻力量。

上半年A股走勢明顯優於全球其他資本市場,貝萊德在A股有何布局?貝萊德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基本面研究分析師、基金經理劉雅俊表示,A股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正在優化,外資成為重要增量資金來源。外資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由2015年的3%增加到目前的8%,未來這一比例還將進一步增加。

「貝萊德對於A股的布局體現在人力資源增配和資產配置的加大。包括對於A股股票覆蓋的數量、對於A股投資的本土化以及許多基金都堅持超配A股。」劉雅俊表示。

她還認為,從流動性和盈利增長兩大要素結合看,中國A股牛市並沒有到頭。自上而下的資金層面看,近期發改委聯合20個部委發布了對行業的減負通知,並且表示將維持較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自下而上看,目前二季度業績,大部分也是超預期的。A股市場並沒有達到泡沫或者過熱的狀態。

外資機構積極籌謀公募牌照

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啟動「加速鍵」,可以預見到,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外資巨頭拿下內地公募基金牌照。

獲取牌照的方式,一方面是符合申請條件後直接申請公募資質,另一種形式是加大對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如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外資股東方摩根史坦利以及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資管均希望實現100%控股。

就在8月24日晚間,根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披露的信息顯示,上海信託掛牌轉讓上投摩根基金49%股權,轉讓價格為70億元,這也意味著,上海信託與摩根資管就該筆股權轉讓價格達成一致。

相較於2019年底評估機構給出的46.17億元的估值對價,上投摩根股權掛牌轉讓大幅溢價51.6%。若以此轉讓價格計算,上投摩根公司整體估值為142.86億元。該筆股權交易完成後,摩根資管有望實現對上投摩根100%持股。

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股權變更亦有突破。今年7月,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公告稱,證監會已於6月核准了深圳市基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認購公司新增註冊資本,並於5月核准摩根史坦利國際控股公司受讓原股東深圳市中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股權。

上述股權轉讓和深圳基石增資工商變更手續已於7月17日辦理完畢,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最新股權比例變更為,摩根史坦利國際控股公司持股49%,華鑫證券持股36%,深圳基石創業投資持股15%。

相關焦點

  • 50萬億全球最大資管來中國:100%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來源:東方財富網全球資管巨頭持續加碼中國,剛剛,全球資管規模排名第一的貝萊德公司搶先一步,率先拿到首家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100%控股。今年4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放開外資股比限制,貝萊德也於4月1日當天遞交公募基金設立申請,如今不到5個月時間即獲批,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腳步不斷加快。除了貝萊德,路博邁、富達兩家外資機構也已遞交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申請,公募基金業正式迎來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的新時代。
  • 基金圈大消息!全球最大公募公司要來了 中國公司掌門人剛確定!
    2020年可謂公募基金對外開放的關鍵之年,海外資管巨頭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全球最大公募基金——vanguard集團宣布任命前大成基金總經理羅登攀擔任籌建中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推進公募基金牌照申請籌備工作。
  • 金融巨頭、頂級資管……5家國際一流金融機構在上海開業
    當日,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景順瑞和(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及綠光環球(上海)資產管理公司等5家外資金融機構,同時在上海舉行了線上開業儀式。 據介紹,此次開業的5家機構非常具有代表性,包括了證券公司、再保險公司和資管機構。
  • 規模此消彼長 券商資管進入公募賽道
    此外,截至2018年12月底,券商資管規模為12.91萬億元,同比下降23%。同期公募基金規模則上升至13萬億元,增長12%。對於上述券商資管產品規模此消彼長的格局,業內人士認為,有主動壓縮的成分,也有被動遭受擠壓的成分。「券商資管與公募基金的市場份額爭奪將會更激烈。隨著大集合改造的落地,公募化後的大集合可能風光不再,同時還要與現存的公募產品競爭。」
  • ...螞蟻集團上市再近一步;全球資管巨頭Vanguard亞洲總部遷移上海...
    全球資管巨頭Vanguard「撤離」香港和日本,亞洲總部遷至上海3. 2019年末香港資管市場規模增長兩成,資管總額達28.8萬億港元大公司1.其中便舉例了美國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與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新加坡淡馬錫旗下富登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合資籌建由外資控股的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
  • 「公募一姐」王鴻嬪復出遇阻:審批8個月未過,外資基金怎麼了?
    王鴻嬪將很多臺灣先進的理念引入公募基金行業,在上投摩根期間,她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其教育理念對基金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有報導稱,2004年,上投摩根一成立就開展了投資者教育,在基金行業吹出一道新風。上投摩根最初的投資者教育活動叫「致富100」,2005年辦了100場,2006年辦了將近200場,2007年也辦了200多場。
  • 全球資管巨頭Vanguard中國公募牌照申請籌備中,前大成基金總經理...
    界面新聞從Vanguard相關人士處了解到,Vanguard任命羅登擔任籌建中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旨在「進一步有效推進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申請籌備工作」。據悉,羅登攀將於十月入職,在該公司正式成立之前,他將先期擔任Vanguard中國基金管理負責人,駐上海辦公並向公司亞洲區總裁康思德(Scott Conking)匯報。
  • 券商資管急行進軍公募 重重障礙待清理
    距監管部門6月1日開門受理僅2個多月時間  大集合產品被叫停,券商資管迅速轉向,積極申請公募基金牌照。但籌備工作並非一帆風順,監管部門6月1日才開始受理資管開展公募業務的申請。要在2個多月時間內完成申報材料,對於券商資管來說需要確認的事情還很多。
  • 銀行資管與公募基金的戰火為何而燃?
    核心條款就兩條:(1)銀行理財可以通過公募基金投資股票市場;(2)買入起點從五萬元降至一萬元。起初,銀行資管搞的是負債型理財產品,給予客戶固定收益;公募基金搞的是淨值型產品,給予客戶浮動收益。在銀行資管轉型中勢必遇見各種困難,例如:要是銀行理財投資了公募基金,虧損了,買理財的人會不會去銀行網點鬧?
  • 又有外資私募來中國了!第31家外資私募韓華投資完成備案
    前不久橋水投資備案了第二隻中國私募基金——「橋水全天候增強型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二號」,今年新發的外資私募產品已有21隻,瑞銀資管、惠理投資、元勝投資等都十分積極。現在31家外資私募總共備案了86隻中國私募基金,規模超過百億。基於中長期看好中國市場投資機會,不少外資機構正多方面發力中國市場業務,謀求積極布局。
  • 泰康保險資管規模逾1.7萬億安聯入股3.96%將協同互補
    去年11月,高盛擬將其持有的泰康保險1.08億股,股比3.9662%,轉讓給德國安聯保險集團,而安聯則將藉此交易成功入股泰康,兩大保險巨頭由此聯手。2018年末,安聯保險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的方案獲得批准。2019年11月14日,安聯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成為中國首家批准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作為進軍中國市場較早的外資保險機構之一,安聯集團在保險領域已擁有壽險、產險、健康險、信用險等多張牌照,參與中國市場競爭目的明顯。
  • 2017資管行業十大事件 哪些影響著你我?
    信託計劃、券商資管計劃、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等品類,過去受到不同機構和法律法規的監管,產生了產品嵌套規避監管等問題,要知道,資管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100萬億,對金融體系已經可以產生系統性影響。所以統一對資管的監管,是防範金融風險重要舉措。
  • 滬新合作加速,這家新加坡資管巨頭如何在上海布局?
    事實上,去年滬新兩地在金融、資管領域的合作就已提速。例如,當時國內首家期貨公司東證期貨「出海」新加坡,設立新加坡子公司;同時,新加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富敦資金管理有限公司(Fullerton FundManagement,下稱「富敦」)加速開拓中國資管市場,此前其在上海設立的「洋私募」富敦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富敦上海」)已發行多隻A股產品,東方證券是其在上海重要的合作夥伴。
  • 全球指基三巨頭會師A股 ETF市場迎來最強玩家
    來源:上海證券報今年以來A股市場ETF頻頻站上風口,規模迅猛增長的勢頭不僅令各大公募基金爭相布局,也引來了全球資管巨頭。12月初,全球著名資管公司道富集團在華設立外商獨資公司卓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安聯落戶: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獲批開業
    原標題: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獲批開業 來源:上海證券報⊙記者 黃蕾 ○編輯 陳羽我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舉措再迎實質性落地。11月14日晚間,全球保險業巨頭德國安聯集團宣布,中國銀保監會已批准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這是我國首家獲批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 銀行資管科技深度報告:海內外資管科技應用案例分析
    資管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 和管理產品數量持續增長,根據韋萊韜悅的調研數據顯示,截止 2018 年末,全球排名前 18 位的資產管理機構的資產規模都超過了萬億美元, 其中排名前二的貝萊德和先鋒集團的資產規模分別達到 6 萬億美元和 4.9 萬億美元。資管公司的管理難度增大,前端投資面臨交易執行效率、 成本、公平性的考驗,後端運營面臨頭寸管理、風險管理、合規管理等 難題。
  • 【萬億級美國資管巨頭橡樹資本在中國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
    2020-08-22 08:35:12來源:FX168 【萬億級美國資管巨頭橡樹資本在中國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Oaktree (北京) 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近期已經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公司100%控股股東正是橡樹資本(香港)有限公司。
  • 8個月跌去2萬億,券商資管猛烈去通道,華泰東方資管業績領先
    其中,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16.96萬億元;基金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資產規模5.04萬億元;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資產規模7.63萬億元;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2169億元。 存續資管產品中,一對多(集合)產品規模4.35萬億元,佔比14.7%;一對一(定向)產品規模25.28萬億元,佔比85.3%。
  • 上海:金融開放「引力」十足 外資金融機構接連落戶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首家營業部開業、上投摩根基金成為首家外資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獲批籌建……今年以來,上海抓住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機遇,全力推進外資金融項目落地。其中,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開業,標誌著繼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後,第二家新設外資控股券商正式成立。一直以來,摩根大通深耕中國市場。「中國是摩根大通在全球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 萬億公募公司大佬也「奔私」 剛完成登記備案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吳君 15萬億私募基金行業又迎來重磅大咖加盟!過去15年,郭特華帶領工銀瑞信成為業內綜合實力強勁的萬億資管公司,今年9月功成身退,如今最新動向「奔私募」,開啟創業新旅程,未來發行二級市場私募基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