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亞裔就嫌醜,到底是誰審美霸權?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頭圖:圖蟲創意

近日,中韓裔女星Awkwafina(奧卡菲娜)憑藉影片《別告訴她》(The Farewell)成為首位獲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的亞裔女性。

她是獲得音樂或喜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提名的第六位亞洲裔女性。

其他幾位分別是京町子(1956年的《秋月茶室》),梅木三吉(1961年的《花鼓戲》),伊馮娜·埃利曼(1973年的《萬世巨星》)和吳恬敏(2018年的《摘金奇緣》)。母親是菲律賓血統的海莉·斯坦菲爾德(Hailee Steinfeld)也因其作品《成長邊緣》獲得提名。這五位女演員最終均未獲獎。

去年,吳珊卓(Sandra Oh)憑藉《殺死伊芙》獲得第76屆美國電視電影金球獎劇情類劇集最佳女主角,成為了第一位榮獲金球獎電視類獎項的亞裔演員。

再加上今年的奧卡菲娜,亞裔女性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金球獎電影、電視類最佳女主角獎項空白被雙雙打破。

一時間,中文網絡上有關奧卡菲娜的討論不絕於耳。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大部分討論並沒有聚焦於奧卡菲娜的演技,而是集中在她的外貌上。紅唇、挑眉、用眼線加重的單眼皮、 黑長髮,一張正常的亞洲臉卻遭到了網友集體「聲討」。

不友善的網友直接說她「醜」,「鳳姐都比她好看」,也有些人說她的長相就是「真人版花木蘭「,而動畫版花木蘭的長相一直以來就被抨擊為西方國家對亞裔的刻板映像和歧視。

因此,部分網友們義憤填膺:奧卡菲娜獲獎是歐美國家畸形審美標準所致,他們企圖輸出並且強化醜陋的亞裔形象,是歐美國家在實施審美霸權。

事情果真如此嗎?

奧卡菲娜其人

奧卡菲娜(Awkwafina),原名林家珍,美籍中韓混血兒,是一名美國女演員及饒舌歌手,在《別告訴她》獲金球獎之前,較為人知的作品包括電影《瞞天過海:美人計》和《摘金奇緣》。

奧卡菲娜在紐約市出生,在皇后區森林小丘長大,父親沃利(Wally)是華裔美國人,母親移民自韓國,是位畫家。她的曾祖父是1940年代來自中國的移民,在法拉盛經營林氏(Lum's)粵菜餐廳。母親在她4歲時離世,她自小由祖母照顧,並受其深遠影響。

16歲,奧卡菲娜開始踏足舞臺,她給自己起的藝名 Awkwafina 源於「Awkward」(笨拙的)。她說:「林家珍是神經質的、敏感的,奧卡菲娜則對什麼都無所謂,不會過多地考慮做一件事的後果。」

最初,她是一名饒舌歌手。19歲那年,她在網上發布了一首原創說唱歌曲《My Vag》,直接、大膽,背靠女權主義,抨擊西方對亞裔女孩的刻板印象。《My Vag》在YouTube上獲得了超過400萬的瀏覽量,從此奧卡菲娜變成網紅,每支視頻都點擊過百萬,還開始了自己的脫口秀節目,表達亞裔女性心聲。

後來,奧卡菲娜涉足影視行業,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演員。

她憑藉幾段在電影裡客串的片段,連試鏡都不需要,就獲得了和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凱特·布蘭切特、安妮·海瑟薇合作,出演電影Ocean’s 8(《瞞天過海:美人計》)的機會。

隨後,在去年8月席捲好萊塢的《摘金奇緣》當中,奧卡菲娜憑藉主角的「炫酷閨蜜」這個配角角色提名了第28屆MTV電影獎的最佳喜劇表演和突破表演獎。

2019年,奧卡菲娜憑藉《別告訴她》獲得第29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演員獎項。11月,奧卡菲娜作為封面人物登上《時代》周刊,頭銜是「The Next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未來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之一。

她還和蘿拉·鄧恩、詹妮弗·洛佩茲、斯嘉麗·詹森等國際影星一齊登上了《好萊塢報導者》的女演員特刊封面。《洛杉磯時報》也把她選入今年的女演員圓桌特刊。

何為審美霸權

網友普遍認為,審美霸權指的是歐美媒體以「多元化」為名,將東方人不認為美的面孔定性為西方刻板印象中的東方「高級臉」,強迫中國及其他國家接受寬眼距、低鼻梁、扁平臉、細長眼等特徵為亞裔典型輸出形象。

爭議部分在於,網友們大多覺得這樣的形象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東方美。「劉亦菲、範冰冰、章子怡......好看的女演員那麼多,憑什麼偏偏選醜的?一定是外媒居心叵測。「

此前,有多位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亞裔女性受到類似質疑。

華裔女演員劉玉玲,與卡梅倫·迪亞茲、茱兒·巴裡摩爾合演《霹靂嬌娃》,《殺死比爾》裡的黑幫老大玉蓮,《基本演繹法》裡顛覆經典華生形象,MTV電影獎最佳反派。除演員身份之外,她還製作了一部講述1956年匈牙利革命的紀錄影片《自由的憤怒》。

2019年5月1日,劉玉玲在好萊塢星光大道舉行留星儀式。

進入演藝行業近三十年,劉玉玲無疑已經用實力和種種榮譽證明了自己。而直到2019年,仍有人在中文網絡真誠發問:「美國審美中劉玉玲真的很漂亮嗎?老外為什麼總喜歡長得醜的中國女人?」

評論裡有人回答:「國外認為的亞洲人長相…我感覺是帶一點點歧視的…說錯了別罵我…殺死伊芙的韓國女主也是那種…」

《殺死伊芙》的女主角Eve由加拿大籍韓裔影視演員吳珊卓扮演。吳珊卓憑藉該劇中精湛的演技獲得第76屆美國電視電影金球獎劇情類劇集最佳女主角 ,提名2018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對此,閒不住的網友又有話說:「長得好像林永健......」"明明雙女主劇,憑什麼美國演員就那麼好看,亞裔角色就這麼醜?"「另一個女主拿了艾美獎,她沒拿,主辦方就是歧視亞裔吧。」

《殺死伊芙》劇照

亞裔演員不獲獎,網友說歐美國家審美霸權,壓制多元化;亞裔演員獲獎了,網友還是說歐美國家審美霸權,淨挑「不好看」的演員獲獎。而這裡的「不好看」,指的僅僅是不符合中國大眾審美中的白瘦美、白幼弱。

到底是誰在鼓吹所謂審美霸權?

說回奧卡菲娜,作為亞裔演員,她一直在突破邊界,企圖打破好萊塢對亞裔演員的刻板印象,她寫過抨擊刻板印象的Rap,拒絕過「演戲時加一點亞洲口音」的要求,頻繁在公開場合表示為自己的亞裔身份感到驕傲,鼓勵亞裔演員、亞裔女性爭取屬於自己的未來。

恰恰是這樣一位持續為抗衡、打破審美霸權而努力的值得尊敬的女性,受到了中文網絡的極大抨擊。人們挑剔她的長相,嫌棄她的妝容、體態,並把這一切負面的主觀感受混進了對她獲獎一事的議論當中。

從「醜」到「獲獎即政治正確」,從「醜」到「讓她獲獎是審美霸權」,這個邏輯真的像看起來那麼通順嗎?

有必要嗎?

對於鋪天蓋地的討論,博主「吃瓜群眾CJ」表示:

爭論奧卡菲娜拿獎是不是審美霸權,實在沒有必要。

她接拍了《上氣》讓你感到厭惡,可以。

她長得不符合你對美的定義,覺得不能被按著頭尬誇奧卡菲娜好看,也OK。

她體態不端正、姿勢不優雅,作為觀眾你看了難受,批評她完全成立。

明明素顏看起來尚算清秀健康,卻偏偏在頒獎禮上畫了挑眉平眼的妝容,因此擔心她這番打扮反而會加深歐美各界對亞裔的刻板印象…都行,沒有任何問題。

甚至不需要列各種理由,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主觀好惡就是隨心走的,沒有人可以強行同化你的感受。

可這些跟演技類評比有什麼關係?金球獎不是國際選美比賽,奧卡菲娜得了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也不代表她就成了亞裔唯一指定露出形象啊……

奧卡菲娜獲獎是因為《別告訴她》這部電影。

導演Lulu Wang王子逸,美籍華人,出生在北京,長到六歲才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舉家遷往美國。

電影也沒有醜化誰的部分,是以導演本人的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就講在國內生活的奶奶得了絕症命不久矣,家人不想告訴她實情,於是說小輩要辦婚禮,好讓全家人可以聚齊去見她最後一面。奧卡菲娜演的孫女從小生活在紐約,認為奶奶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病況,並因此和家人產生了矛盾。

可能電影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探討做得不夠,奧卡菲娜的演技也未必有其他戲骨那麼純熟。但《別告訴她》作為一部溫情小品,確實打動了很多和導演和奧卡菲娜一樣對自己身份定位有過迷失的人,在金球以外的其他專業評選中也有斬獲。

總不能說歐美人不厭其煩地給電影頒獎,給導演頒獎,讓奧卡菲娜一次次入圍,是因為頒獎季無聊了所以隨便立個審美霸權的靶子沒事打兩下來玩吧?

在奧卡菲娜得金球這件事裡,你表達對她的不欣賞,覺得把「音樂喜劇類影后」抬到「劇情類影后」高度來吹捧是不合理的,都可以。有人發「她是第一個亞裔金球影后,與有榮焉」,你不認為這有那麼大意義,批駁幾句也無可厚非。

可把奧卡菲娜得獎拉拔到審美霸權的層面,再加以抨擊,根本就是文不對題了。

總結來說,就是你怎麼主觀評價都可以,針對演技有專業點評也可以,探討獎項本身是否被過譽也可以,但非要忽視專業演技死盯演員長相,批判審美霸權,真沒必要。

章子怡、鞏俐等符合東方人審美的老戲骨在國際上備受讚譽時,網友是滿意的;「神仙姐姐」劉亦菲出演迪士尼大製作真人版花木蘭電影時,網友是滿意的。只要我們覺得好看的人獲得成績,我們就是滿意的。

然而,一看到亞裔演員就覺得醜,就覺得受到歧視,就覺得審美霸權。

這到底是指出了西方審美霸權的真相,還是我們把自己的審美強加於所有演員,忽略專業能力,武斷地把主觀判斷凌駕於專業評審之上,佔據道德高地?

看到華裔就嫌醜,到底是誰的審美霸權?

參考資料:

Awkwafina makes Golden Globes history, Sandra Gonzalez, CNN

《「高其蓁事件」無關審美霸權,只是時尚雜誌的「多元化」生意》,澎湃新聞

《因為醜被罵,她才是好萊塢正當紅的亞裔女星 》,外灘君

相關焦點

  • 為啥西方人眼中的亞裔美女在我們看來都很醜?這真是審美不同嗎?
    不過還好的是,主演劉亦菲尚且還是符合中國人審美的,否則這個電影直接沒法看了。這次迪士尼選中劉亦菲當主角確實挺出乎意料的,因為在西方人傳統的審美中,中國美女就是小眼睛,高顴骨,或者是扒鼻梁。>說實話,以咱們中國的審美眼光來看,上面這三位神仙姐姐都算不上漂亮,可是洋人喜歡,這個沒辦法。
  • 吳宣儀為秀腿穿別人嫌醜的「潛水褲」,看她搭配的東西,太有想法
    如果你們平常有關注過任何潛水款式的服裝,一定清楚這些服裝中很多的設計都是非常土味的,為此不少的「潛水褲」更是被無數女生們譽為是「醜單品」中的一大代表,可對於真正自身女性魅力足夠出眾的女子來說在穿起這種眾人嫌醜「潛水褲」是自我形象仍舊有著極強魅力,近日吳宣儀就因為自己穿起「潛水褲」的形象圈粉很多人
  • 衝破西方「審美霸權」 紅旗H9詮釋東方設計哲學
    不過如今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目前世界主流文化卻掌握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手中,直接或間接的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文化滲透」,不僅是在文化、藝術等領域,甚至在審美、意識形態也逐漸「西化」。 西方世界掌握著「審美霸權」,從建築設計到時裝設計、從工業設計再到家具設計.....如果對美的標準都要由來自地球對面的設計師來定義,那對於我們這片大陸上的設計師或許還真有點悲哀。
  • 亞裔演員大翻身?你印象中的亞裔演員都有誰?
    曾經提到好萊塢的亞裔演員,我們能想到的形象都是差不多的:平淡無奇的長相,矮矮的身材,蹩腳的英語,就像《破產姐妹》中的Han。大部分亞裔演員的登場都只是為了體現「政治正確」,甚至出演配角中的配角也是很常見的。但是隨著亞洲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亞裔演員不斷地努力,現在亞裔演員在好萊塢作品中出現的比重越來越重,甚至開始當主演。
  • Vogue中國臉模特遭非議,是誰決定了中國模特的長相?
    還有不少人認為這是西方人對中國人長相的刻板印象,藉此進行審美霸權的輸出,是變相的歧視,甚至是醜化中國女性。是歧視?還是多元化 可能,這張照片中的模特不是中國網友心中「美」的形象,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Vogue本意並沒有歧視的意思。
  • 「汽車人◆葳漪專欄」在審美扭曲的時代,做一個怎樣的女子
    2019年1月6日,金球獎的頒獎現場,47歲的亞裔女演員吳珊卓(Sandra Oh)獲得最佳劇情片女主角。這樣的場景在好萊塢非常罕見,畢竟亞洲人獲得這樣的獎項已經等了40年。吳珊卓是誰?按照中國人的審美,她長得好醜,就連林永健都發文說,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當然她也不年輕,出生於1971年7月。
  • 黴黴Taylor Swift 首次用亞裔男演員擔任MV男主
    而搭配著新專輯的宣傳,新專輯首單《willow》的音樂MV也同步首播,在這部MV中,首次用亞裔男演員擔任MV男主。這個MV整個畫面真的是非常好看非常美,黴黴穿著高級定製的設計師品牌白色婚紗,實在是太漂亮了。
  • 前有金明洙,再有鄭帝元,現有車銀優,到底誰才飯圈的審美標準
    前有金明洙,再有鄭帝元,現有車銀優,到底誰才飯圈的審美標準飯圈的審美標準,其實一直有變化,在還沒形成粉絲圈粉圈的時候,其實也有一些是當年的神顏飯圈審美標準。……這個省略號是大家來討論一下到底還有哪些是飯圈神顏標準。
  • 孔敏智自曝曾患有憂鬱症,2NE1多次被社長嫌醜造成精神傷害!
    孔敏智自曝曾患有憂鬱症,2NE1多次被社長嫌醜造成精神傷害!Minzy(孔敏智)在18日接受Billboard的訪問中,提到了當初退團的真實原因以及親自揭露了過去所遭受的內心傷痛。在當時,她一方面沉澱心情應對憂鬱症,一方面則花時間思考這到底是不是她想做的事。她還吐露了在2NE1活動時,大眾對於她們的外貌有相當多的指責及批評,連YG的梁社長都曾多次說過「真的很醜」。
  • 美國霸權的底氣是什麼?只要這三大支柱不倒,美帝永遠是霸主
    現如今在各方面都有碾壓實力的國家就是美國,也只有美國才能被稱為是帝國的國家,因此很多人好奇,美國到底為什麼能夠這麼豪橫呢?換句話說就是美國霸權的底氣到底是什麼呢?在專家看來,只要這三大支柱一天不倒,美國就永遠是霸主,到底是哪三大支柱呢?
  • 時尚圈盛世美顏都被這些「亞裔混血」承包了
    但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比較符合大家審美的亞裔混血,小編親自把關,一定符合你的審美,感興趣嗎?看看劇照,想起來是誰了嗎!她的穿搭也深得小編的心,這件白色的無袖裙細節很少女,荷葉邊和木耳邊的裝飾還有黑色的斜挎小寶寶,絕美。性感的穿搭當然難不住她,深V的修身迷你短裙,但是外面罩著一層黑紗,搭配長筒靴真的是氣場十足,怎麼這個角度看她有點像張雨綺呢?
  • 「香蕉人」楊安澤稱為亞裔感到羞恥,呼籲美國亞裔展現「美國屬性...
    商人出身的楊安澤近年來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一方面,這是因為身為前民主黨總統初選候選人的他在競選活動中提出了為全體成年美國人無條件發放基本收入的政見,隨著肆虐的疫情重創美國經濟並讓大量民眾失去經濟來源,美國社會對這項政見的討論也愈發激烈,另一方面,楊安澤「史上最知名亞裔總統候選人」的身份讓長期以來身處美國政壇邊緣的亞裔群體看到了為自己政治權利發聲的機會
  • 霸權了歷史功績和存在的意義!美國的霸權主義將如何終結?
    美國的霸權主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時,美國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要確立自己霸權的,就像古羅馬一樣,古羅馬原先只是為了保證同盟者的生存,雙方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驗,誰侵犯同盟者?羅馬都會出兵,幫助恢復地區秩序,而且在共和國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羅馬對於共和國以及同盟者的保護都是沒有報酬的,所有的成本和代價都是自己付出,而且霸權主義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契約。
  • 歐美忽然流行起「狐狸眼妝」,卻被人痛罵「歧視亞裔」?
    ,「用手提起外眼角」是一個典型的歧視亞裔手勢, 如今狐狸眼妝的這個手勢和歧視亞裔的手勢太像了,讓一些亞裔感覺受到了冒犯。 可是,當他看到人們加上了「提眼角」手勢後,就開始覺得反感了,「這件事的性質變了」, 「從單純的美妝趨勢變成文化挪用,我們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嗎?」 「特別是疫情期間,東亞人受到越來越多的歧視和誹謗。」
  • 16名亞裔澳洲人請願:停止種族主義!可誰能保證留學生的安危?
    面對疫情衍生而來的種族歧視與暴力16名亞裔澳洲人聯名請願停止種族主義!可是更多華人、亞裔的留學生與務工人員群體的安危又有誰可以保證呢?在新冠肺炎出現之始,在澳華人和亞裔群體就已經開始頻頻遭受歧視,而在疫情的影響逐步擴大之後,恐怕澳洲人的負面情緒只會愈演愈烈。針對澳洲人的負面情緒宣洩,近日,16名傑出亞裔澳大利亞人聯名發起一項呼籲團結的請願,阻止因COVID-19疫情引發的反亞裔種族主義。
  • 櫥櫃檯面萬萬要裝這個東西,我家嫌醜沒裝,住沒多久就後悔了
    櫥櫃檯面萬萬要裝這個東西,我家嫌醜沒裝,住進去才知有多不方便房子的裝修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家裡面如果裝修得好的話,那使用起來會更加方便,就如同淋浴房裡會加一條擋水條一樣,洗澡的時候水就不會流得地面都是水。
  • 2020年美國亞裔文學研究高端論壇召開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正是因為疫情,我們應當思考偉大之變局的由來,而作為學者、作為美國亞裔文學研究者,我們更應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思考美國亞裔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亞裔美國文學批評觀照亞裔美國人各個歷史階段的生存語境和文學想像,在與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文化研究等理論的互動中,凝練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論關鍵詞,初步形成了亞裔美國文學批評的理論體系。蒲若茜認為,當今的美國亞裔文學批評依然沒有脫離「身份政治」(族裔身份、文化身份、性別身份等)的話語體系,但也不無對超越「身份政治」、從哲學美學層面切入美國亞裔文學研究的籲求和實踐。
  • 歧視、困惑、香蕉人……法國亞裔生活什麼樣?
    華裔青年協會的負責人Daniel Tran表示這首童謠基本上涵蓋了法國人一貫對亞裔尤其是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至今這些帶有明顯種族歧視意味的Cliché(陳詞濫調)還一直在法國廣泛傳播。而法國亞裔很少會為不公遭遇而發聲,經常採取息事寧人的「避世」方法,這也使得法國社會對亞裔的關注度不高,甚至不在意亞裔受到的歧視。
  • 美國手握網際網路霸權:一言不合可給全世界斷網,有這麼厲害?
    但事實證明,這世界根本不是平的,具有網際網路霸權的國家,還在主導著資源的分配,而且更加潤物細無聲。估計大家也都猜到了,這個享有網際網路霸權的國家,就是美國。那麼,美國為什麼能建立如此強勢的網際網路霸權呢?這種霸權到底有多可怕?現在很多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機,會覺得能上網是天經地義的事。
  • 英語是如何形成霸權的?
    這裡面就出現了一個爭論焦點:語言到底是什麼?慨文語錄:語言既是一門交流工具,更是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載體。一、語言是交流工具我們學習語言,首先是為了交流,相互傳達信息,這個是語言的基本功能,它就是一個交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