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2日舉行的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公開表達了日本希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訴求。他發表講話稱,七十五年前制定的規則未能完全落實聯合國創立的宗旨,安理會應該為那些有意願和能力承擔國際責任的會員國留出一席之地。只有這樣,安理會才能算是一個具有足夠代表性的機構,因此他呼籲聯合國進行改革,增加常任理事國席位。茂木敏充還說:「日本已做好履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職責的充分準備,希望能為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對於日本代表的發言,印度總理莫迪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在講話中說:「過時的結構無法應對今天的挑戰。如果不進行全面改革,聯合國將面臨信任危機」。
9月23日,由日本,印度牽頭,德日印巴四國外長舉行了視頻會議,主要討論了安理會改革和四國入常問題。會後四國外長正式發表聯合聲明,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擴充常任理事國席位,並再次提出入常要求。該聲明表示:「當今世界和75年前聯合國誕生時相比已經有了極大不同,全球面臨著更多的衝突和挑戰。我們要求改革聯合國和其主要決策機構,以便更好地反映當代現實的緊迫性,對於某些試圖阻止聯合國改革進程的國家,我們表示非常失望」。
聲明指出:「作為本次安理會改革的重點,現在必須增加常任理事國和非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使安理會更具有代表性,得到和國際社會的更多認可,從而增強其執行力。改革後的安理會能更好地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複雜挑戰和各種問題。如果不進行改革,安理會必將過時。」此外,聲明還指出:「安理會應該吸收更多有能力及意願維護國際和平的國家加入,包括增加非洲國家的席位,這將使安理會獲得必要的政治支持,充分維護其公信力,和平解決當今的國際危機。」
據悉,早在2000年,德國、巴西、印度和日本就曾組成過四國聯盟,希望通過抱團的方式加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並成為常任理事國。2004年,四國聯盟向聯合國施壓,要求增加6個常任理事國和4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因遭到大多數國家的反對而失敗。後來四國又多次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四國入常的要求,均未成功。近幾年來,德國和巴西對入常已經不大熱衷,但日本和印度在這一問題上仍然格外活躍,除了不斷遊說各國外,還展開了金元攻勢,在不發達國家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專家表示,聯合國的原名是「二戰盟國」,這表明了它作為戰後國際秩序維護者的地位。五大常任理事國均是在二戰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國家,如果讓日本和德國這樣的戰敗國加入,將對聯合國的性質構成重大挑戰。此外根據慣例,常任理事國必須是擁有完整核打擊能力的合法核國家,而印度作為一個非法核國家且不具備完整核打擊能力,其根本沒有和五常並列的資格。所以在23日的四國聯合聲明發布後,美俄代表就罕見地同時表達了反對,必要時肯定會有一個國家動用一票否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