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完《山野遺珍尋茨臺(上篇)》以後,我反思了一下自己記錄長城敵臺的方式,認為埋頭憋大招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古人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果想一口氣寫完十幾二十個敵臺的特徵,期間還要修照片、制表作圖、查文獻、找資料、寫分析推測……實在是一個太大的工程量。而對於我這種每天9點回家的社畜,夜裡能用來幹活的時間實在是過於有限。如此時間一久,很容易變成「三而竭」的狀態,繼而棄坑不寫,背離初心。
於是乎思前想後,最終決定使用網際網路思維武裝頭腦,實行「小步快跑,少量多次」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少寫多發,每次只寫1個敵臺,每周爭取寫3篇以上。我給這一系列起了個新名字「邊城檔案」,希望能像寫百科詞條一樣慢慢完善自己的長城資料庫。
1. 概況
閒話少說開始正文。茨字十六號臺是位於阜平縣吳王口鄉東側山谷裡的一座空心敵臺。依《邊城御虜圖說》(明代巡按御史畫給皇帝看的邊防形勢圖)記載,茨字十六號臺修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需注意《邊城御虜圖說》對於茨字十六號臺和茨字十七號臺所處位置的記載分別是吳王口兩側的「過道溝口」和「濟嶺兒口」,但現實中16#和17#兩臺均位於吳王口東側山谷,且距離不遠。(內心吐槽:巡按御史同志,您真的自己親眼看見這兩座敵臺修成了嘛?)。另,成書於萬曆四年(1576年)前後的《四鎮三關志》未收錄到這座敵臺。綜合而言,茨字十七號臺落成於1573年的概率較大,但不排除萬曆元年時曾有修築規劃,但晚幾年才修成、且實際施工較最初規劃有更改的可能。
1.1 基本資料
2. 外觀
茨字十六號臺是一座俯視呈長方形的空心敵臺。南北各4箭窗,西面三箭窗,東面1門兩窗。臺門使用純石質構件,門枕石、 石門柱、一字石、石券臉一應俱全。箭窗採用兩券兩伏式,這也是茨字敵臺的一大共同特徵。由於東臨山崖,臺門所開方向正好是最隱蔽的一面,並將火力輸出(箭窗)集中在了外側的三面。
2.1 茨字十六號臺東立面
2.2 茨字十六號臺西、南立面
2.3 茨字十六號臺西、北立面
「茨字十六號臺」外壁有兩道簷:一道腰簷與一道頂簷,用於臺頂與首層排水;臺頂在南北兩邊各有一吐水嘴,其中南側的折斷、北側留存較好。這一代山石的抗彎矩能力似乎不佳,敵臺吐水嘴斷裂的現象高發。
3. 內部
「茨字十六號臺」內部為迴廊式,由靠邊的四道迴廊彼此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回」字型,迴廊連接處採用「阻隔式」(見圖3.1),這也是茨字敵臺中較常見的迴廊接駁形式。詳細來說,就是四面的筒拱中某一方向的兩條較長,一路「頂」到敵臺外壁,而另一方向的兩條僅頂到前兩筒拱的內壁即停止,通過開券門的方式與前者連通。下下圖3.2即是茨字十六號臺東廊道與南廊道交界處的券門。
3.1「阻隔式」迴廊連接方式示意圖
3.2 茨字十六號臺南側廊道與登頂天窗
茨字十六號臺的登頂方式為南側廊道開天窗,迴廊圍出的中室有一條跨度較大的筒拱築頂。這兩點特徵均是茨字敵臺中較為少見的,其他茨字臺更常見的做法是迴廊不設梯道,中室露天(可能搭設木樑架)併兼具登頂功能。
3.3 茨字十六號臺中室
由於茨字十六號臺的頂部垛口和鋪房毀壞較嚴重,難以獲取舊時的結構信息,此處略去不記。
4. 其他看點
如果說有哪一點特別之處令「茨字十六號臺」在所有茨字系列敵臺中獨具一格,那一定是臺基條石上的刻字。其中在基座中間位置處刻有「小蓬萊」三個大字。在西下角處刻有63個小字,記述了明崇禎七年寇攻吳王口的一次戰事。
4.1 茨字十六號臺南側條石刻字
上圖臺基左側刻字為「明崇禎甲戌,奴酋犯寇茨牆,我兵奮勇殲奴殆盡,奴拼死奪竹帛口而出。誠哉!我崗、我陵、我泉、我池矣!仲秋九日,井陘兵備道門裡 孔聞詩識 吳王口管總楊天受造」記錄了明朝末年後金入犯真保鎮邊界的一次戰事。
據《明季北略·清兵入關》第一百二十九條亦載:「甲戌七月七日辛卯,入大同、張家口……東至繁峙,中至八角,西至三岔,入崞、代,陷靈丘縣。閏八月辛未,攻保定竹帛口,殺千總張修身,攻宣府萬全左衛,乃出塞。「
若以上述史料記載為真,那麼甲戌年(1634年)後金軍隊是從山西崞縣(今原平崞陽鎮)、代縣一帶向東進攻,一路打到靈丘縣,最終從張家口萬全左衛退出。需要說明的是,靈丘縣在茨溝營防線以北,也就是內外長城之間。而「閏八月辛未,攻保定竹帛口,殺千總張修身,攻宣府萬全左衛,乃出塞。」說明後金軍隊一度試圖突破內長城防線,繼續侵入華北腹地,但最終受限於戰力不足,抑或是茨溝營系列防線的高山密林過於難以攻破,最終選擇退兵。那麼作為最終攔住侵略軍「內犯」鐵蹄的茨溝營,自然要以退敵功臣自居,傲嬌一番。如此一來,這裡基座條石上的刻字就能夠說得通,「茨字十六號臺」所記載的事件也大致屬實。看來,這個號稱「小蓬萊」的深山幽谷曾經確實發生過一場刻骨銘心的戰役。
以上就是目前了解到的關於「茨字十六號臺」的全部信息。預計下次會以本篇框架為基礎,繼續寫寫「茨字十七號臺」。
關於"邊城檔案"
「邊城檔案」是本號用來記錄長城單體建築的一個文章系列。目標是把每個短篇寫成一個「詞條」頁面,利用業餘碎片時間積少成多,逐漸完善自己的長城資料庫。
歡迎關注「零下一秒」
一個專注於長城/古建/星空/攝影的-1s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