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位院士齊聚泉城 世界生命科技大會在濟南舉辦

2021-01-16 新華網山東頻道

  在「2020第四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開幕式現場,還舉行第七屆樹蘭醫學獎頒獎。(本報記者張一攝)

  11月6日-8日,2020第四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在濟南成功舉辦,23位院士及國內外醫學大咖齊聚泉城共襄盛舉。

  世界級醫學盛會緣何青睞濟南?

  作為天下聞名的泉城,這裡醫藥文化底蘊深厚、優質醫學資源豐富、醫療產業發展迅猛,形成了以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為龍頭的醫學集群,正在建設的國際醫療康養名城更是令濟南醫學發展如虎添翼,這都給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選址在此以足夠的吸引力。

  世界生命科技大會已成為國內影響最大的頂級醫學盛會之一

  為期三天的2020第四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由中國工程院、濟南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學主辦,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委會、樹蘭醫療管理集團等單位承辦,吸引23位院士、千餘名國內外醫學界、科技界、產業界精英人士齊聚泉城,可謂高朋滿座,群賢畢至。

  據了解,世界生命科技大會自2017年以來已在杭州連續舉辦三屆,本屆是首次在杭州之外的城市舉辦。每屆大會邀請國內外知名醫學專家、院士以及產業、投資界人士參會,設置前沿醫學科學、產業投資等多個專業論壇,發布國際最新醫學研究成果,就生命科技與未來醫學的合作發展進行深入研討,已成為目前國內影響最大的頂級醫學盛會之一。

  大會期間頒發的「樹蘭醫學獎」是由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會設立。該基金致力於我國醫學人才培育,以發展教育、扶植新秀、獎掖群賢為宗旨,重點對在科研與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傑出科技人才進行獎勵,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一流醫學科學家,被業界譽為「中國醫學界諾貝爾獎」。

  濟南憑藉深厚醫學基因和優質醫療資源「築巢引鳳」

  作為目前國內影響最大的頂級醫學盛會,此次選址濟南舉辦,必將為濟南醫學的發展助力。

  長期以來,醫學的種子就已在濟南生根發芽,茂盛參天。濟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醫」「藥」有著極深的淵源。兩千多年前,中醫藥學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春秋戰國時的名醫扁鵲在此誕生,他發明的「望聞問切」奠定了祖國醫學的基礎,濟南自古以來就有「泉城無閒草」的美譽,中藥材種植達數百年之久,是全省中藥材重要產區之一,近代醫藥發展也享譽全國。1878年,濟南開辦了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1917年,齊魯大學正式建校,在學術界有「北協和、南湘雅、西華西、東齊魯」之稱,「齊魯醫學」成為我國四大醫學教育品牌之一。

  濟南作為省會城市,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優質醫療資源,是全省首屈一指的醫學中心。截至2019年12月,全市轄區內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7487所,其中三級醫療機構47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9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52所,鄉鎮衛生院57所。共有床位6.66萬張。全市在崗衛生技術人員9.75萬人,各項數據均位列副省級城市前列。擁有齊魯醫院、省立醫院、省腫瘤醫院等一批在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醫學院校雲集。有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山東中醫藥大學等各具特色的院校,在校醫學及相關專業學生近8萬人。2018年11月,經教育部批准整合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等資源組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目前濟南校區已正式投入使用。

  濟南市生物醫藥產業現已成為全市發展快、效益好、潛力大的重點產業之一。濟南市是首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的試點城市,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數據中心已基本完工並投入運營,圍繞醫療健康大數據的相關產業園正在積極建設中。作為全省首家國家電子健康卡試點城市,先行先試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和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截至目前,建檔人數約657萬人,醫療機構的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濟南市作為首批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基本建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建成養老機構142家、街道綜合養老服務機構35個、城市日間照料中心298處、農村幸福院880處,社會養老總床位達到4.81萬張。

  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為濟南醫療康養事業注入活力

  目前,濟南以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為代表的各類醫學創新載體、平臺、研究中心正在蓬勃發展,為濟南醫療康養事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據了解,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是省政府主導、濟南市具體實施的重大健康產業項目,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國家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濟南市打造「康養濟南」,實施「西興」戰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標誌性工程。2017年7月省政府批覆設立,位於城區西部,總規劃面積約45平方公裡。

  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以高端健康醫療服務為引領,以新一代醫療技術為方向,堅持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重點圍繞「醫教研產養服」六大產業集群,規劃建設醫療矽谷、生命科技創新產業區、生態康復頤養示範區三大功能園區,打造產城融合、智慧生態的「國際智慧醫學城、綠色健康示範區」。

  目前,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已先後推動了各層面30餘項專項規劃編制,「三層一系」規劃體系更加完善,醫學科學高地的新城藍圖基本繪就。引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山東創新中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腫瘤醫院質子臨床研究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齊魯現代微生物技術研究院等精準醫學、生物醫學新技術、醫療醫械、健康醫療大數據等類型項目204個、高端人才團隊26個,推動56個醫生集團登記註冊,醫學中心產業聚集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分四批開工建設各類項目28個、總建築體量650萬平方米,實現片區總投資648億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數據中心今年底將實現首期運行;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二期工程年內將陸續交付使用;山東省腫瘤醫院質子臨床研究中心今年下半年進行質子設備組裝,將成為我國獲得質子設備進口牌照中首個投入臨床治療的質子醫院;濟南精準醫學產業園計劃於明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多位院士專家支撐的樹蘭(濟南)國際醫院順利開工建設。同時,初步形成了省市協調共建新機制,設立了由國內外54位院士、專家組成的醫學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積極爭創國家級醫療健康產業綜合試驗區,改革創新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這是一片醫學深植的沃土,這是一片醫學正在蓬勃發展的熱土。世界生命科技大會來到濟南,必將為打造「康養濟南」、建設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助力添彩。

相關焦點

  • 第四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中醫藥分論壇在濟南舉行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1月9日電(記者王志)6日—8日,「2020第四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在濟南舉行,20餘位院士、千餘名國內外醫學界、科技界、產業界精英人士等出席大會。期間,第四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中醫藥分論壇圍繞「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主題,聚焦中醫藥循證的優勢與證據,圍繞循證醫學、發展理念下體現出的中醫藥優勢以及臨床評價經驗等進行了高層次學術交流。  此次中醫藥分論壇由山東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樹蘭醫療管理集團聯合主辦。
  • 2020 SATOL 世界生命科技大會落幕,泰萊生物獲創新創業獎
    2020 年 11 月 6 日至 8 日,第四屆 SATOL 世界生命科技大會(World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在中國濟南成功召開。
  • 院士專家雲集!大灣區科技大會深圳開幕
    大灣區科技大會深圳開幕金羊網  作者:王俊  2020-12-19 18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福田區政府主辦的「共融全球智慧·驅動灣區發展」大灣區科技大會(...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
  • 30+院士專家,150+參展企業!生命健康領域的年度盛會大幕將啟
    12月9日-11日,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暨博覽會即將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這場行業盛會來頭不小,亮點不少,號稱年度最不容錯過的生命健康科技嘉年華!行業權威多方聯合 強力導入產業資源根據當前我國生物醫藥發展趨勢和特點,今年的大會以「科技領創,健康未來」為主題。
  • 濟南「泉·城」申遺再近一步 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3日,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又傳來好消息。今年,國家文物局新增6個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其中就有濟南泉·城文化景觀。2018年第三屆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會議新聞發布上,時任濟南市泉水保護辦公室副主任的楊波曾表示, 2017年11月27日至30日,濟南完成了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遺產專家現場考察評估和申報材料評估。2018年也在「泉·城」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只待國家文物局最後審批公布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央企國企民企一把手齊聚濟南 將舉行五場重量級論壇
    齊魯網·閃電新聞濟南11月2日訊 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於11月2日-4日在山東濟南舉辦。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包括19名院士在內的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據了解,本屆論壇聚焦「海洋觀測、監測與海試驗證」這一主題,共邀請秦大河、蘇紀蘭、丁德文、潘德爐、陳十一、吳立新、宋君強、陳大可、楊經綏、魏輔文、蔣興偉、孫金聲等19位兩院院士參會,設有特邀主題報告、分論壇報告、展板介紹、摘要選集等多種交流研討模式。
  • 濟南概要與時政押題
    19、2019年7月5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20、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2020年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番禺舉辦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12月6日,2020年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番禺舉辦。本屆大會以「智能世界·數字未來」為主題,圍繞廣深深化「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工作部署,助力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300餘名嘉賓應邀到現場參加大會,另有超過170萬人次通過網絡直播「雲參會」。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來濟南了!對於濟南的防疫工作,她這樣評價
    濟南的疫情防控做得很好,目前濟南是很安全的。7月10日,由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辦,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委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具體承辦的,「開放共享數創未來——2020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發展論壇」在濟南舉辦。
  • 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12月9日開幕
    南京市市長韓立明等嘉賓共同為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暨博覽會啟幕。主辦方供圖12月9日上午,由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藥學進展》編委會聯合主辦,以「科技領創·健康未來」為主題的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在南京開幕。會議聚焦戰略前沿和深化產研融合,以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現場。
  • 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首次在武漢頒獎,13位國內外科學家獲獎
    三大獎項 十三位獲獎者出爐 12月20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隆重揭曉。13位中外科學家憑藉其在生命醫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成果和突出貢獻摘得「國際合作獎」「成就獎」和「創新突破獎」三項大獎。Robert C. Gallo院士講述獲獎感受。
  • 二十幾位院士齊聚東莞松山湖、參觀指導國志雷射自主創新之路
    2019年12月24-26日,二十幾位院士及近百位學者專家齊聚位於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的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出席並指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期間參觀了廣東國志雷射技術有限公司,院士和學者們對國志雷射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 綠地泉·第七屆濟南藝博會8月23日開幕
    8月22日,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展廳一片忙碌景象。參加第七屆濟南藝博會的參展商和藝術家們都在緊張地布展。18點左右,大多數展位已布展完畢,只等8月23日綠地泉·第七屆濟南藝術品博覽會的大幕拉開。19點開始,第七屆濟南藝博會預展開始,這也是本屆展會的創新之處。
  • 2019中國城市網盟總編輯聯席會暨網媒看濟南活動成功舉辦
    在中國城市新聞網媒聯盟成立15周年之際,全國70餘家新聞網站總編輯、網際網路領域專家、新興媒體代表等百餘位網媒大咖齊聚濟南,共話「守正創新 媒體融合」,採風調研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等,參觀濟南融媒體中心、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探訪泉城濟南的城市發展、融媒體建設。
  • 濟南「天下第一泉」:景區高顏值 創城好品質
    泉水,是濟南這方山水的靈魂。  泉城濟南,正走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堅實道路上;而馳名全國、享譽世界的「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也在用泉水所賦予的靈動、清澈、甘醇,為濟南創城增添別樣的秀色與生機。在創城過程中,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著力打造乾淨整潔、美觀舒適的旅遊環境。「外地的朋友來濟南,必來的景區就是趵突泉、大明湖,現在水更清了、樹更綠了、花更多了,走累了就坐在樹蔭下的座椅上休息一會兒,還可以欣賞一下美景,身心放鬆。」市民李先生帶著朋友在景區遊玩,對眼前的美景讚不絕口。
  • 2019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圓滿閉幕,引領生命健康產業持續發展
    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也進一步成為了南京江北新區打造「基因之城」和南京生物醫藥產業地標建設的重要契機。 12月11日上午,2019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落下帷幕。
  • 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走進青島
    原標題: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走進青島 40國攝影師用鏡頭感知青島 李英 攝 中新網青島8月13日電被譽為全球攝影界「奧林匹克」的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13日正式登陸青島,來自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全球40多個國家的300多位知名攝影師兵分5路,走遍青島全市20多個拍攝點,對海濱風光、城市風貌、歷史文化、民風民俗、工業發展等進行重點拍攝,用鏡頭感知青島。
  •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水利專題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水利網站9月19日訊(記者 邸丹彤)9月18日下午,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水利專題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來自中外水利領域專家學者、國際科技組織機構代表圍繞「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水利學會成功申辦大會水利專題論壇。水利專題論壇邀請了來自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全球水夥伴中國委員會、加拿大國家工程院、中國水利學會城市水利專委會等院士專家,聚焦水資源短缺、生態水工學、綠色生態、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領域,做專題科普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