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治節」「亞歲」等,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這一天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的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食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食俗。許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俗文化,。曾較為時興的「冬至壓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餛飩名號繁多,各地製作的也不一樣,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地區尤為盛行。湯圓也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還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羊肉與狗肉有滋補的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的福祿壽的動物形狀的花樣糕點,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祖宗。祭祖過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中國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由於農作物生長與季節密不可分的關係,自古以來,各種節氣節日就多,每一個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同時流傳下來也包括節日食俗,時至今日,「過節」於我們的生活有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盼頭。以上只是幾個有代表性的冬至食俗,各地冬至的區域食俗其實花樣繁多,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