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冬月,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2020-12-17 騰訊網

二十四節氣的確立無疑是農耕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體現了華夏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24節氣中,冬至是最早制定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充滿智慧的古人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此外,冬至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從古至今民間均有「冬至大似年」的說法,人們對冬至尤其重視,把它看得和「歲首」一樣重要。

那麼,冬至的習俗有哪些,又有什麼樣的飲食文化和傳說,養生該注意哪些呢?本期的冬至專題,帶大家一起走進冬至,了解燦爛生輝的冬至文化。

習俗

祭天

歷代統治者都要於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消災祈福,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北宋時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舉行,明清時則在北京天壇的圓丘。圓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圓土丘,它像徵著天圓,故用來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齋戒沐浴,住在齋宮,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

祭祖

在民間,有於冬至日祭祖的習俗。冬至祭祖之禮與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時,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古時流傳有向老人敬獻鞋襪的習俗,此習俗現代仍然十分流行。閩臺有俗諺「冬至大過年,唔(「不」的意思)返無祖宗」,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表示年終有歸宿。

贈鞋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著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形。

數九歌

民間把冬至亦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天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後便進入春天。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飲食與傳說

由於冬至是很重要的節氣和節日,因此各地也都有不同的慶賀活動,美食是當天不必可少的。北方的水餃、江南的赤豆糯米飯、臺灣的九層糯糕、蘇州的冬釀米酒、閩浙等地的麻餈等美食,都讓冬至充滿了熱氣騰騰的香甜味,哪個吃貨不想一一嘗個遍呢!?

餃子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湯圓

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 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區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淵遠流長,相傳源自漢代。據說,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極為鮮美,十分稱讚。自此之後,冬至吃狗肉在民間逐漸形成了習俗。現在,人們在冬至日,都會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物,期盼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當然現在,我們可不提倡吃狗肉的喲,畢竟狗狗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嘛~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江西麻餈

江西冬至吃麻餈。麻餈是江西的傳統小吃之一,最早用於祭祀等場合,後因口感柔軟如綿、光滑細膩、不釘牙餬口而備受歡迎,後來逐漸發展成老小皆宜的點心。麻餈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廣東燒臘

廣東地區也是非常重視冬至節的,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廣東很多地區冬至這天要「加菜」,祭祖之後全家人準備一桌大魚大肉一起過節,燒臘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食物。人們還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贈送臘腸、臘肉等。

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嘉興桂圓燒蛋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至今,嘉興仍然傳承冬至吃「桂圓燒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的話會凍一晚上,半夜還會肚子餓。

潮汕甜丸

冬至在潮汕地區是大節日,又稱「過小年」。冬至這天,當地人要準備貢品到祠堂拜祭祖先,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潮汕人冬至要吃甜丸,一種與湯圓類似的糯米丸子,也叫「冬節圓」。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養生

冬至意味著進入數九天,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人們養生的最好時間。冬至養生需遵循 以下幾個原則。

穿戴養生

暖雙足防體寒: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與人的健康關係密切。腎為人體先天之本,主載著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而足少陰腎經循行於足底。腳部一旦受寒,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病症,故寒冷冬至時節應格外重視腳部保暖。除了要穿著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多活動雙腳,可常進行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並應養成泡腳的習慣。

飲食養生

飲食忌辛辣燥熱:「氣始於冬至」因此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節。此時在飲食方面宜多樣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膩食物。可常食堅果

冬至時節可多食些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在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至時天氣較冷,多數人吃後不存在這個問題。

運動養生

冬至時陰氣旺盛到了極點,陽氣開始生起,並逐漸旺盛。由於陽是從陰裡面生出來的,只有當陰足夠旺盛時,陽氣才能生得更好。因此,冬至後應注意運動不可過多,要在動中求靜。假如一個人平時運動較多,在冬至前後就應適當減少運動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對身體也更好。冬至時可常做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以養生。

精神養生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儘量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腦,有意識地發展心智,培養良好的性格,時刻保持快樂和平和心態,振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生活的樂趣,消除冬季的煩悶。

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至今已傳承近三千年。雖然慶賀新年的節日功能已經演變至春節,但依然保留了「年終有歸宿」的人文情懷。

冬至亦是寒冷日子裡的溫暖團圓,大家圍聚在一起分湯圓、吃餃子,為新一年的到來祈福。還有那些遠在異鄉的遊子,記得給家人打個電話,問候一聲。歲月如梭,時不待我,珍惜冬天的溫暖時光,更要珍惜人間團圓的時刻。小編祝您冬至團圓,合家歡樂!

相關焦點

  • 閒話冬月,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二十四節氣的確立無疑是農耕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體現了華夏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24節氣中,冬至是最早制定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充滿智慧的古人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 【二十四節氣】冬至•深冬花園
    丨風物 [ 起源 ]薛海強《雪色佳季》 至「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循環的開始。自古便有"冬至陽生春又來"的民諺。
  • 二十四節氣 | 冬至
    一、簡介 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冬至|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
  •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一年一度的冬至節馬上就到了,​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由於其是通過長期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總結出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因此被稱為「太陽曆」。大約從夏朝開始,我國勞動人民就遵循二十四節氣從事生產活動,所以其又被稱為「夏曆」。那麼,二十四節氣究竟形成於何時?筆者曾認真研究了炎帝史料,從中發現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炎帝時代。  上古時代,天人合一。
  • 二十四節氣劃分與計算
    平氣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回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 科普:二十四節與農曆閏月 - 二十四節氣,閏月 - IT之家
    感謝IT之家網友 高登摩爾 的原創投稿雖然我們90後這一代人現在很少用陰曆和農曆(農曆是陰陽合曆,並不等同於陰曆)來計時了,但是相信家裡的老人還是會念叨今天初幾了,會說今年有閏六月了夏天會格外長之類的話。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日照數九冬至天,冬至陽生春又來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中國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二十四節氣表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 冬至與他的二十四節氣朋友們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 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的重要節氣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當太陽到達其一年中離赤道的最北點或最南點時,將發生二至,也就是夏至和冬至。這是由於地軸的傾斜以及地球繞太陽軌道的運動引起的。
  • 公元2016年二十四節氣表
    2016年12月21日 18:44:07小寒2016年1月6日 06:08:21大寒2016年1月20日 23:27:04公元2015年二十四節氣表 公元2017年二十四節氣表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
  • 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2020-12-2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二十四節氣的茶與食——冬至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漫長的一天,所以古有「日短至」之稱。「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自此,真正的數九寒天便開始了。
  • 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誕生的節氣,數九寒天自此始,白晝日光自此長。冬至又叫「冬節」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祖,彼此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與其他節氣不同的是,冬至的節日氛圍更濃厚,最為普遍的風俗便是吃了。北方各地,冬至大多都是吃餃子,部分地區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南方各地,冬至飲食就五花八門了,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質疑,提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  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是冬至。
  •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一年一度的冬至節馬上就到了,​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