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東漢末年一位傑出的軍事家。這是由於他在青少年時期就熟讀兵書,深明韜略,也由於他數十年來的鞍馬生涯,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誠然,他曾運用這種才能血腥鎮壓過起義的黃巾軍,鑄成歷史大錯,但是他更多的是發揮其高超的軍事藝術,審時度勢,多謀善斷,出奇制勝,各個擊破,逐步消滅盤踞各地的軍閥,統一了北中國。
當初,曹操在充州爭奪得一塊賴以立足的根據地的時候,他正處於四面臨敵的不利境地。東有佔據徐州的呂布,南有佔據淮南的袁術,西有佔據南陽的張繡,黃河以北還有佔據冀州的袁紹。在這種形勢下,他除了運用「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外,主要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不斷壯大自己,剪滅群雄。例如:當時實力雄厚的袁術,於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自行稱帝以後,極力拉攏握有重兵的呂布,並同呂布結為兒女親家,這對曹操非常不利。於是他就設法分化袁、呂,以漢獻帝的名義發布詔書,盛讚呂布當年誅殺董卓之功,表明只要他和曹操同心協力輔佐朝廷,定會給予封賞。呂布接到詔書,坪然心動,他斷然拒絕了袁術的拉攏,片面撕毀婚約,派兵把已經出發嫁給袁術兒子的女兒從途中追回,並把迎親的袁術使者殺掉。袁術得到消息後,極為憤怒,發兵進攻呂布,雙方進行激烈的火併,力量均有很大的削弱。這時曹操再以天子的名義,發表詔書,歷數袁術罪狀,派出重兵討伐,袁軍大敗,大將橋葵、李豐等被殺,袁軍殘部退到淮河以南。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又親率大軍,猛攻軍力已經大為削弱的呂布,在下鄭(今江蘇邳縣東)將呂布及其主要謀士陳宮一同捕殺。次年,袁術在憂患中嘔血而死。這樣,曹操就一舉消滅了兩支封建割據的軍閥武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發生的著名的官渡之戰,充分顯示出曹操卓越的指揮才能。這次戰役從當年二月開始,十月結束,歷時9個月。雙方投入戰鬥的兵力為:袁紹10萬人,曹操3萬人。戰役結果,袁紹遭到慘敗,僅率800殘兵逃走,.曹操大獲全勝。成為歷史上一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這一戰役爆發的原因是:當時袁紹倚仗著地廣兵多,想一舉攻克許昌。
而曹操企求統一北方,就必須消除袁紹這一勁敵。雙方矛盾激化,一場血戰不可避免。當袁紹率領10萬大軍,氣勢洶洶,矛頭直指許昌的時候,在曹操陣營內曾經引起很大的震動,不少人認為抵抗必敗,有的甚至主張投降,只有謀士荀或、郭嘉等力主迎戰,並提出可以戰勝袁紹的根據.在強敵壓境、眾說紛紜的形勢下,曹操胸有成竹,沉著冷靜。他同意荀或、郭嘉等主戰派的意見,滿懷信心地說:袁紹志大才疏,嫉賢妒能,將領驕橫,法令不一,兵馬雖眾,卻缺乏正確的調度,軍糧雖多,正好為我所用.於是,他率領2萬兵力,駐紮在戰略要地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帶,迅速完成迎戰的軍事部署,以逸待勞,相機殲滅入侵之敵。整個戰役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雙方在自馬、延津周圍接觸並發生戰鬥,曹軍取得初戰勝利。建安五年正月,袁紹派大將顏良率軍猛攻曹軍佔領的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守軍傷亡過半,形勢危急。曹操親自率軍從官渡北上解白馬之圍,並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裝著渡河襲擊袁軍後方的模樣,袁紹急忙從白馬抽兵向西阻擊,而曹操卻迅速率領輕騎,急馳白馬。
顏良倉促應戰,被關羽斬於馬下,袁軍全線潰逃,在回軍途中,曹操又在延津東南設下伏兵,殲滅了前來追擊的袁軍,斬了大將文丑。這一仗,袁軍損失了兩員名將,士氣受到很大挫折.曹操勝利引軍返回官渡。當然,正如歷史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樣,曹操也打過幾次敗仗。他討董卓曾戰敗於榮陽,攻呂布幾乎燒死於蹼陽,戰宛城曾丟盔棄甲,特別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與孫劉聯軍大戰於赤壁,遭到前所未有的慘敗,當曹操率領號稱80萬人馬挺進江南,東吳籠罩在一片驚慌之中的時候,統帥周瑜就冷靜地分析:曹操號稱兵力80萬,實際能投入戰鬥的不過十多萬人;曹軍大多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且水土不服,容易得病;曹軍遠徵,補給線很長;函谷關以西馬超、韓遂兩支軍隊還在時刻威脅著曹操的後方。所以,他認為只要江東軍民奮起抗戰,勝利就能獲得。後來事實表明,周瑜的這些分析都是準確的。曹操在北方戰勝了許多強敵之後,產生了驕傲自滿情緒,對周瑜看到的這些不利的方面,未能作審慎的考慮,採取相應的措施,而是輕率地率領大軍挺進。軍隊到達烏林(今湖北嘉魚西南)後,同駐紮在江南赤壁的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曹軍不習慣水上生活,由於戰船顛簸經常嘔吐,許多人得了疫病,曹操就下令用大鐵索把若干戰船拴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兵馬在上面行走如履平地。這雖然解決了單船顛簸的間題,卻為東吳採用火攻創造了條件。這一年十一月,周瑜作出了進攻曹軍的周密部署,叫大將黃蓋偽裝降曹,率領十幾艘裝滿易燃物資的小船向曹操水寨疾進,在快到水寨時,小船同時著火,這些「火船」撞進曹營後,被拴在一起的「連環船」很快燒著,頓時成為一片火海,曹軍亂作一團。這時孫劉聯軍主力從江南、江北多路衝殺過來,曹軍幾乎全軍覆沒。這是曹操一生中遭到最大的一次敗仗。然而,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縱觀曹操一生,仍不失為一個卓越的軍事家。晉人王沈曾稱讚他「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濡敵制勝,變化如神」。曹操的軍事理論和指揮藝術,至今還有許多值得後人借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