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於23日晚抵達東京,開始為期一周的對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4國的訪問。此次歐巴馬亞太之旅備受矚目,白宮稱此行旨在履行「加強與亞太國家外交、經濟、安全接觸」的承諾。歐巴馬要彌補2013年年底因「政府關門」而取消的亞洲之行,對地區盟友有所交待,要在歐亞大陸東線展開一場外交攻勢,轉移外界對其在「西線戰場」——烏克蘭博弈中乏力表現的視線,更要彰顯美國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堅定決心。
「彌補之旅」
去年秋,歐巴馬無奈地取消了出席亞太兩大峰會的安排和對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訪問,留在國內應對政府停擺問題。這引發外界對美國承諾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的疑慮,也讓地區盟友大感失望。隨後,歐巴馬派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緊急滅火,公開這次訪問計劃。
2月,白宮發布出訪公告稱,訪日期間歐巴馬將強調美日正在採取歷史性措施建設現代化同盟,擴大合作應對亞洲乃至全球一系列外交挑戰。在韓國,歐巴馬將會晤總統樸槿惠,重申美國致力於強化美韓同盟,並將就朝鮮半島局勢、合作推動半島無核化乃至美韓自貿協定的落實情況交換意見。韓國媒體報導,歐巴馬訪韓期間,將歸還9件朝鮮王室御寶。在馬來西亞,歐巴馬將會晤總理納吉布,磋商如何深化美馬關係。在最後一站菲律賓,歐巴馬將會晤總統阿基諾,討論美菲經濟和安全合作,包括建設現代化美菲防務同盟。
此後,包括歐巴馬在內的美國官員不斷在各種場合為此行造勢,稱其為對亞洲的「彌補之旅」,顯示了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對重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非常重要。
各接待國家也高度期待。在歐巴馬出訪前夕,日本、菲律賓不僅加大各自對與美國同盟關係的宣傳,同時還頻繁接觸,相互配合為歐巴馬訪問做鋪墊。近日,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與菲律賓外交部長羅薩裡奧一致同意,加強雙方海上安全合作關係,日本支持菲律賓將與中國存在主權爭端的島嶼提交國際法院裁決。馬來西亞則認為,歐巴馬作為近半個世紀以來訪馬的第一位在任美國總統,將提供一個加強雙邊關係的「黃金時機」,也是馬來西亞爭取美國支持其成為中等強國的難得機會。
但「形勢比人強」,分析人士認為,歐巴馬在亞洲露面很重要,不過總體能做的卻有限。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布魯斯·克林納說,歐巴馬能做的只是口頭上的承諾。我們會看到「亞太再平衡」的大膽承諾,但是如果揭開簾幕,就會意識到這裡言辭超過現實。《日本時報》報導稱,這場18年來美國總統首次作為「國賓」對日本的訪問,雙方可能不會發表聯合聲明,原因在於「跨太平洋戰略夥伴關係」談判以及在其他一些關鍵問題上沒有取得足夠的進展。白宮也拒絕了日本邀請歐巴馬入住東京赤坂迎賓館這一國賓級安排,日本政府人士透露,這似乎是對日方有意拔高此次安排不滿,或想刻意降低熱度以免被日本外交利用。
「示強之旅」
外界注意到,歐巴馬此行似乎打破了美國總統同時訪問中、日、韓三國的傳統,還注意到歐巴馬所訪4國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它們都與中國存在懸而未決的領土糾紛。美國媒體報導,歐巴馬的行程中並不包括中國,但中國將是亞太之行中歐巴馬與盟國之間揮之不去的話題。
美國官員稱,歐巴馬在訪問期間將會向中國發出這樣的信息,即中國「不應當恫嚇或壓制」鄰國。路透社報導稱,歐巴馬會直接呼籲亞洲國家領導人,要對美國「遏制中國」的決心抱有信心,以打消任何中國會效仿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舉動的顧慮。
因為烏克蘭危機,對於究竟應優先應對「躊躇滿志的」新興大國(即中國),還是首先要處理「耿耿於懷的」地區大國(歐巴馬挖苦俄羅斯為「地區大國」),美國國內對此存在爭議。當前,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所作所為,被美國視為對其領導下的世界秩序的直接挑戰,美國如不能「懲罰」俄羅斯,其聲譽必受影響。但很多美國人士認為,應對「中國崛起」才是真正的「大局」,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不同的中國的崛起,才是對迄今為止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礎上的西方發展道路和價值觀的「顛覆性挑戰」。美國政治學者米爾斯海默就明確表示,美國不應浪費精力與俄羅斯周旋,「因為美國需要莫斯科來幫助處理伊朗、阿富汗問題,並最終遏制中國這個美國未來唯一的對手」。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太平洋論壇」執行幹事布萊德·格洛瑟曼則認為,克裡米亞被俄羅斯吞併的教訓應被視為中國將發起類似的土地佔領行動的「前兆」。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正確的,應該下「雙倍重注」。
17日,美國商務部長普裡茨克在全面闡述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之下的經濟和貿易政策理念時指出,美國倡導的「跨太平洋戰略夥伴關係」目前正處於關鍵階段,美國必須在推進亞太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佔據主導地位。無論未來發生何種危機,「亞太再平衡」都將是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基石。
「強軍之旅」
一段時間以來,對中國不加掩飾的嚴厲批評和不斷強化的亞太地區軍事活動及軍事存在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突出特色。
上月底,美國學者羅伯特·卡普蘭在《時代》周刊上撰文稱,地緣政治正在21世紀掀起無窮無盡的混亂和舊式衝突。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亞洲武器進口佔全球武器進口的比重由15%上升至41%,軍費開支在全球的佔比由11%上升至20%。21世紀的太平洋擠滿了軍艦。
美國學者何思文指出,美國是這場「灰狗競賽」中拖著戰利品的頭狗,是美國的亞太政策及其軍事存在驅動著亞太地區的軍備競賽。在這片擠滿新型潛艇、水面艦艇的海域,又將增加兩艘美國核潛艇。本月初,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訪問了日本、中國、蒙古等國,為歐巴馬出訪進行預熱。在日本,哈格爾宣布,美國將在2017年前向日本增派兩艘核潛艇,以「應對朝鮮威脅」。哈格爾還在檀香山與東協防長舉行了首次協調會,就加強軍事關係達成了一系列共識。
歐巴馬此訪將進一步強化美國的這一刺激作用。日本媒體報導,歐巴馬訪日將推進《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修訂進程,雙方已經同意增設常設性共同防衛機構,以應對難以立即判斷日本是否遭武力攻擊的「灰色地帶」狀況的發生。11日,美國與菲律賓加強軍事合作的第八輪會談結束,雙方就擴大美國在菲律賓軍事存在的關鍵問題達成協議。歐巴馬訪問菲律賓期間,雙方將籤署新的軍事合作協議。美國駐菲律賓大使戈德堡表示,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美軍海軍戰艦駛入菲律賓海港。
本報北京4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