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寨多少樓臺煙雨中,不畏浮雲遮望眼

2020-12-16 佳人佳茗佳山水

旅遊莫過於登山覽古,清涼寨是武漢後花園的最高峰,千年古寨。此時四月天,明媚溢彩的晴天當然讓人賞心悅目,但在煙雨中看景也能難得一樂,更是風情萬種,多少樓臺煙雨中。

清涼寨門樓

三月風吹四月來雨,進山煙雨鎖重樓。四月的心情,就象無常的天氣,讓人捉摸不定。疫情過後的心情,似乎對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正好那清涼寨的煙雨,能衝涮心中比西峰還高的憂愁,比通天湖還深得的鬱悶。說起清涼寨四月的雨,好象繞膝天真的小孩子,撲朔迷漓,若即若離。時而詭秘地躲藏在茶樓上不經意地灑下幾滴水,讓你擔憂行程的不便;時而滂沱暴雨,親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茫然無措;時而煙雨只顧自己好玩,轉眼消失得無影無蹤,不免讓人有些失落。煙雨這精靈,好有靈性,在古寨入口的城門上邂逅,卻在廊橋邊被離棄,又在山底深谷的小亭子中相遇,是一些纏綿無盡的毛毛細雨。這些毛毛雨,正好與心中那千絲萬縷的思緒交織在一起,好象隨水流去。要找尋她的方向,卻仿佛依稀,遠處白霧茫茫的一片,還有瓦楞古牆上的青藤連理樹枝在翹首顧盼。

通天湖

此時此刻,人心中的愁緒似乎被煙雨給帶走了,再沒有雜亂,只有對眼前的一切,還是那麼深深的依戀著。走累了,悠然地坐在湖心亭上,想起昨天的風雨聲,眼前落紅一片,感嘆流水無情,可憐落花有意。目睹這煙雨,宛如是行人的淚,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舊在奔跑。就象這風景,朗日賞光固然很開心,但天氣卻沒有永遠的晴天,在風雨中兼程,也何嘗不是人生中一種難得的體驗嗎?

酒醉湖

雨後的清涼寨,山上山下,煙霧神奇象嬌羞的少女,你怎麼也看不清她的面容,千柔百轉,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人走在山間她是霧,走在湖水邊,她又是煙,你走在通往天寨石板路上,她又是披拂在肩上的哈達祥雲,你站在西峰之顛,看到的是那浩渺的煙山霧海。你仿佛置身在仙景之中,仙氣繚繞,自己好像成了天上的神仙。俯瞰山谷中一股股青煙瀰漫,不斷地升騰,緩緩地遊蕩。仰望遠處還有哪滾滾的崩雲,驚天動地。再回望著高聳入雲的清涼寨塔樓,掩映綠陰中的茶園長亭,還有盤坐在山崗上的農戶小酒家,靠山依水而建的度假酒店,會議中心大樓,還有隱隱約約在流雲中的摩天別墅仙閣,更有搖曳竹影中高懸的觀景樓臺。

霧鎖深閨

這一切真如唐代詩人杜牧描寫的那樣,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實詩中的南朝就是南北朝時代,正好與花木蘭發生在清涼寨替父從軍的歷史故事,是同一個時代。這寨上還有花木蘭榮歸,花木蘭沐浴大鐵鍋的傳說。當年花木蘭榮登的故事傳開,即有當地頭領數十人,捐款捐物,修建寨廟。隨後1852年至1853年太平天國軍駐紮期間,又修寨城牆,挖暗道,勵兵秣馬,當地人見很多「長毛兵」,也稱西峰古寨為「長毛寨」。往後的1941年新四軍第五師就常在西峰古打遊擊,譜寫出一曲又一曲的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往事越千年,歷經滄桑的清涼寨,可以想像古寨興衰榮辱,曾經是多少樓臺遺蹟在動蕩的年代不斷有人毀損和興建,還有多少被時間的煙雨所淹沒消失。現存的古寨城牆,古社廟,古寨暗道,睹物思人,想到這些,人們不要被煙雨阻礙了前行的腳步,與風雨同行,會其樂無窮;不為眼前疫情的煙雨所迷茫,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處。想起這些往事,能站在歷史的高處,他們的境界自然就高了。相比起那些為國為民為正義事業的人們,個人遭風雨,旦夕禍福又算得了什麼呢?

西峰古寨

看看這煙雨中,有多少樓臺,浮雲是遮不住的。

相關焦點

  • 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哲理 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含義
    例如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中就包含了一個很大的人生哲理,至於是什麼哲理,大家就要接著往下看了。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的時候就可以在這裡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擋我遠望的視線,只是因為如今我站在最高層。
  •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而在眾多意象中,有一個尤其為眾多詩人所青睞,直到今天我們都時常使用的,那就是「浮雲」。你知道是誰最先使用「浮雲」的嗎? 浮雲,即天上飄浮的雲彩,浮有飄浮、飄動之意。追根溯源,浮雲一詞來自孔子。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說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光明日報: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原標題: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說:「最後,我引用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詩:『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怎麼理解不畏浮雲遮望眼呢?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不畏浮雲遮望眼」出自,宋·王安石《登飛來峰》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譯為: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喬丹,少年時成為籃球巨星的目標早就在他的生命裡生根發芽。終於他以萬眾矚目的姿態活躍在藍球場上,「籃球飛人」的光環映照在他的生命中。人的心魂需要有動力來引導,那便是目標。
  • 如何看待臺灣「大選」投票結果:不畏浮雲遮望眼
    原標題:不畏浮雲遮望眼--且談如何看待臺灣「大選」投票結果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及民意代表選舉投票結果16日晚揭曉,民進黨及其候選人在兩項選舉中勝出。塵埃落定,眾聲喧譁。
  • 廣東四大名山:不畏浮雲遮望眼
    廣東四大名山風景秀麗,人文鼎盛,是歷代文人騷客登高遊玩和文賦詩詠的好地方,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也去體驗下這種登高望遠,」不畏浮雲遮望眼
  • 王安石最有氣勢的一首詩,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寫這首詩時,正值三十年歲,此時的詩人內心可謂是躊躇滿志,希望可以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當時他正好從地方的任上期滿,途經杭州回故鄉臨川,於是便到飛來峰遊玩,除了感嘆飛來同峰秀麗的風光之外,詩人在這首詩中,其實更多的是還是表達了一種願望,希望可以改變北宋當時的社會。
  • 懷舊、煙雨、古寺、空境、禪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輕裘緩帶,寬袍大袖的魏晉名士向我們款款走來,竹林七賢正暢談老莊之道,會稽山陰之蘭亭有多少名士正在流觴曲水,吟詩作賦。我最喜歡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古寺,青燈,煙雨,朦朧,這些詩歌中蘊含的流風遺韻,可謂是讓我的懷舊之情到達頂峰。
  • 《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時光荏苒,青春不再,有多少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只能在回憶裡去尋找。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寫出了多少人的感慨啊,既無奈,又不甘。接下來,我們就到這詩句中去尋找心中的答案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這首詩,是由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的"大杜「,在晚唐成就頗高,因而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杜牧的詩以寫景抒情的見長,這首《江南春》可稱得上是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
  • 不畏浮雲遮望眼--且談如何看待臺灣「大選」投票結果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及民意代表選舉投票結果16日晚揭曉,民進黨及其候選人在兩項選舉中勝出。塵埃落定,眾聲喧譁。有人稱,這意味著臺灣民眾選擇支持與大陸對抗的政策路線,不希望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有人憂心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將推動「臺獨」,兩岸關係將再度動蕩不安;甚至還有人鼓譟民進黨獲勝意味著大陸近8年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對臺政策「遭受挫敗」;云云。   對於臺灣「大選」結果,究竟怎麼看?怎麼辦?
  • 人民日報國紀平:不畏浮雲遮望眼
    不畏浮雲遮望眼——寫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開幕之際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開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上半年,中歐班列逆風中跑出「加速度」,開行數和貨物發送量均同比大幅增加,其中僅運送防疫物資就達367萬件、2.7萬噸,在國際抗疫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個齒輪停擺,整個鏈條都會受影響。」義大利AGI通訊社的報導如是解讀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作用。人們看到,中國通過亞投行、共建「一帶一路」等國際公共產品,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多動力。
  • 沈蕩,多少樓臺煙雨中
    沈蕩永寧禪寺  攝影 彭前鋒(下同)沈蕩,多少樓臺煙雨中
  • 千裡鶯啼綠映紅,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裡。端坐湖心朦煙雨,勝過霧裡山寺行。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賞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注釋:啼:叫。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酒帘,高懸在酒店外的標幟。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總稱。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 不畏浮雲遮望眼,同裡湖上500米高空的火燒雲日出
    再往上飛去,隨著高度數字的不斷變化,屏幕中的景色也越來越讓人興奮。朝陽的光輝已經將高空的雲層染紅,鏡頭所及的地方皆是火燒雲。不禁讓人想起了那句「不畏浮雲遮望眼」,不過此時不是等著雲開霧散,而是直接飛到雲層上空。500米高空的日出,500米高空的火燒雲,生平第一次見,也是第一次拍攝到。隨著陽光的照射,下方的同裡湖也逐漸顯示出它的輪廓和湖面。
  • 多少樓臺煙雨中,夢幻的江南,藏著無盡的歷史教訓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這個詩題,揭示了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學主題:多少人愛寫江南,多少人愛寫江南的春天呀!杜牧是唐朝人,再往前,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有一個文人叫丘遲,寫過一封《與陳伯之書》,就是寫信給朋友。
  •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東方明珠——中國電視塔的驕傲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東方明珠——中國電視塔的驕傲要說在上海登高望遠,那最好去處,自然要數在浦東拔地而起、高聳入雲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了。今天,請允許我來為你介紹介紹我們的東方明珠。東方明珠塔高468米,在亞洲電視塔中雄居龍頭地位,在世界上也僅次於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俄羅斯莫斯科電視塔而排名第三,這對於一向落後於世界先進潮流、在改革開放中奮力崛起的中國來說,尤其是借浦東開發東風的上海來說,竟是一種何等的風光與驕傲呢。朋友告訴我「洪丕森說,他想看看東方明珠。」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詩中透露出深深的隱憂
    前言有人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跟當時的當權者又有多大的關係?這兩句是晚唐詩人杜牧《江南春》裡的詩句,作者在描繪江南美麗春色的同時,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故事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真樓臺還是假樓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兩句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指眼前景,煙雨之中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不少寺廟裡的樓臺。
  • 南朝四百八十詩,多少樓臺煙雨中,嘉興南湖湖心煙雨樓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樓的名字從這裡來的。嘉興的煙雨樓建於五代末期,最初是在南湖湖邊。越王第四個兒子,中吳節度使,把廣陵縣王田原料臺鑄在深湖邊,遺留冰鶴。這是一個玩耍和觀看的地方,後來被摧毀了。明代嘉靖時期,嘉興知府趙灜大興興修河道水利,挖出的土堆積在湖中央,久而久之,成為一個小島。第二年,人們仿照以前的舊樣子,在島上建了一個新的亭子。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極其有名的一首七言絕句,寫盡了江南春色的迷人,明媚時的春光,煙雨時的蒙蒙,令人心旌搖蕩。村莊傍著水,城郭依著山,酒旗迎風招展,秀麗的景致中,處處顯出春日的勃勃生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四百八十」並非確指,而是形容數量之多。南朝時皇帝和官僚大都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五百餘所。詩人說,你看吶,昔日這裡到處都是香菸繚繞的深邃的寺廟,而今那無數的亭臺樓閣卻都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