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武漢的vlogger:封城1個月,他們記錄過愛與悲傷

2021-01-10 新榜

到明天,武漢封城整整一個月了,全網都在關注這座陷入寂靜的城市。

在海量的新聞報導與各方消息中,有一類視頻在微博、B站等網絡平臺上受到了極大關注,獲得了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播放量,這些視頻出自身在武漢的普通人,他們以vlog(視頻日記)的形式記錄著這個幾乎停擺的城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百態眾生。

我們採訪了其中兩位——張竣(「食貧道」導演)和蜘蛛猴麵包。

截至發稿,張竣製作了18條vlog,微博播放量全部過百萬,其中3條超千萬;蜘蛛猴麵包共發布了12條武漢日記,11條播放量過百萬,1條過千萬。

他們都說,拍武漢是為了呈現真相。

張竣:每個人都很拼,沒有人會刻意害誰

大年初一入江城

車站檢查員問:你想好了沒有?

大年初一,張竣告別父母妻兒,坐上了從北京到武漢的高鐵。出站時已是夜裡九點多,檢票員說:「你進來了就出不去了,想好了沒有?」

張竣是央視特派武漢報導疫情的記者之一。在網上,他有一個更出名的身份:微博粉絲超500萬,B站粉絲86萬的美食博主「食貧道」,也是粉絲口中的「餅叔」。

這是張竣第二次來武漢。2018年,他曾因公務來武漢大學講課,工作間隙也沒忘發揮美食博主的特長,早拍熱乾麵、晚拍小龍蝦。張竣記得,那時世界盃剛結束,武漢的夏夜很熱鬧,充滿了市井氣息。

這次來是冬夜,下著雨,街道上空無一人。

入住酒店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張竣第一件事是掏出手機點外賣。一方面是因為真的餓了,另一方面是想拍一條vlog,記錄疫情對當地商家和民眾的影響有多大。

兩天後,這條名為《武漢深夜還能點外賣嗎?》的視頻被同步發布在B站「央視新聞」和「食貧道」帳號下,截至發稿,累計播放量107萬,彈幕裡有粉絲驚奇:「叔居然是央視記者???」

用美食博主的直覺拍疫情下的武漢

食物最容易獲得認同感

在做美食自媒體之前,張竣曾在央視《東方時空》做過調查記者、戰地記者,還擔任過央視駐俄羅斯首席記者。2018年,張竣開始嘗試新媒體,和朋友一起做起了正能量硬核美食自媒體「食貧道」。

「食貧道」在B站上傳的武漢vlog

在張竣拍攝製作的數十條武漢Vlog中,食物也有很強的存在感:逛超市看是否還能買到零食;煮300個元宵送給一線工作者;採訪給醫院做盒飯的小姐姐;「考察」方艙醫院食堂夥食如何……

「有很多同學都說我在武漢做的也都是跟吃有關,說我就是個美食博主,」在接受新榜採訪時,張竣說,「其實不是。是因為我們想找一些大家在認知上容易獲得認同感的東西。比如說你拍方艙醫院食堂,大家知道這個菜到底怎麼樣,但我如果去方艙醫院做一個藥劑相關的視頻,大家沒這個認知。」

探訪百步亭和方艙醫院

儘量避免透露記者身份

到達武漢後,除了拍攝,張竣時時刻刻都在關注微博、朋友圈裡的信息。傳言中爭議很大的百步亭和方艙醫院,張竣都去實地探訪過,拍攝了《去百步亭給82歲老爺爺送菜 跟拍居委會工作的一天》和《廣場舞?讀書角?方艙醫院裡的病人每天都幹啥?》等Vlog。

大部分拍攝並沒有刻意的設計和準備,張竣都是一個人直接「殺」過去。實地採訪時,他儘量避免透露自己央視記者的身份,也不會提前交代對方要問什麼,「因為我要保留被採訪者的情緒。」

拍方艙醫院時,張竣問了醫護人員一個問題。

「在網上,你方艙醫院幹啥,或者不幹啥,都有人罵,你看這些網上言論的時候,你委屈嗎?」

「我沒有時間去看這些評論,」對方笑得有一點無奈,「我覺得各種評論我都不在意,我們只要發自內心地去幫助他們。」

在張竣看來,網上之所以有很多流傳很廣,最後卻被澄清的消息,並不是因為網友更願意相信謠言,而是因為一開始信息相對少,大家又比較焦慮。

「這是一個看不見的病毒,也不知道會傳播到什麼程度,只能儘可能的把潛在病患先全部隔離,這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好像也沒有那麼多地方、那麼多醫用物資、那麼多醫療人員,這是一場很難打的仗,但實際拍的時候就會發現,大家都很拼。如果把前因後果全都看了之後,可能會發現很多問題是工作量極大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如果我們的信息及時跟進了,大家就會發現到底是怎麼回事。」

閒下來時,張竣也會去看B站彈幕,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幫他懟「槓精」和「鍵盤俠」的留言,「能讓大家相信我,呈現一些真實的信息給大家,還挺有成就感的。」

在緊張的環境中

傳遞輕鬆情緒和幽默感很重要

無論是深夜在酒店房間一邊擼串一邊大喊「奧利給」,還是對著方艙醫院正在鍛鍊的男患者脫口問出「這位猛男你來幾天了?」,張竣和很多人印象裡的央視記者不太一樣,他的武漢vlog也跟充斥著空曠街景和蒼涼情緒的同類視頻截然不同。

「之所以你能在我的vlog裡看到這種輕鬆和幽默感,是因為我在努力去發掘這樣的情緒,希望大家在緊張的環境中,能看到一種讓他們覺得鬆弛的東西。對這種正能量的傳遞,大家可能印象會更深。」

在眾多拍攝過的對象之中,張竣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送盒飯的小姑娘。正月十五,央視報導組煮了300個元宵,送給一線工作人員。

「我去給這個小姑娘送元宵的時候,她說今天已經送了幾百份了,不需要元宵。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有人給她送過元宵,結果她說沒有。我當時反應過來,她在下意識裡都是在替別人考慮,」張竣回憶道。

「有時候你可能在網上看到一些消息會非常氣憤,會懷疑,但是我們會告訴你說,因為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去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沒有一個人會去刻意害誰。」

「不是說我是一個積極的人,」張竣說:「我只是一個更尊重事實的人。」

蜘蛛猴麵包:有些畫面雖然很沉重,也是一種對歷史的記錄

封城第一天的武漢

人們的表情有一種茫然的冷靜

在接到封城通知時,影視工作者蜘蛛猴麵包已經快一周沒有出門了。封城之後,他決定走出家門,看一看封城之後的武漢是什麼樣子,拍點東西,順便做些採購。

封城第一天,整個城市突然變得非常空,非常安靜。街上只有環衛工,偶爾還能見到一些拖著行李箱的人,不知道是剛回城,還是沒來得及出城。大部分人都戴了口罩,沒戴口罩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們的臉上有一種茫然的冷靜。

蜘蛛猴麵包不知道接下來自己的生活會受到多大的影響,但作為一個武漢人,他意識到封城是一個重大的事件,作為一個影視工作者,他希望通過自己拍攝和記錄畫面,讓大家看到真實的武漢現狀。

所以,從1月23日起,蜘蛛猴麵包開始拍攝和製作《封城日記》系列視頻,並發布在同名帳號上。

是vlogger也是志願者

在記錄,也在提供幫助

封城之後五六天的時間裡,蜘蛛猴麵包大概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白天做志願者、拍視頻,晚上回家導素材,通宵剪輯,爭取在第一時間把視頻發出來。直到朋友提醒,說他那幾天進入了一種「不正常的應激狀態」,他才反應過來,自己有點透支了。

封城第二天,蜘蛛猴麵包通過微信群加入了志願者組織,成為第一批開車接送醫護人員的志願者。

「當天接了一個醫生,她說他們晚上就吃泡麵。大年三十對中國人來說是很很重要的一天,但她說得時候特別的輕鬆,也帶點無奈。」

除夕夜那天晚上,蜘蛛猴麵包和一位同樣不能和家人團圓的朋友吃了一頓特別的年夜飯。那天晚上,他失眠到凌晨五點,早上六點半又出發去接醫護人員。

「蜘蛛猴麵包」在B站上傳的武漢vlog

在蜘蛛猴麵包的vlog中,出現的最多的就是幫助別人的人:志願者車隊,上門餵貓的快遞小哥,為醫院提供免費援助的酒店……

見過堅強

也見過絕望無助

除了接送醫護人員,蜘蛛猴麵包還做了另一件事:送藥。

因為網傳克力芝(一種藥物)對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效,有外地網友希望贈藥,但因為武漢封城,希望聯繫當地誌願者幫忙送藥。

一開始,蜘蛛猴麵包很謹慎。因為並非專業人士,他擔心藥物是否有問題,與贈藥網友反覆確認,直到看到有醫務工作者求藥時,才決定同意送藥。

在剛開始拍攝封城日記時,蜘蛛猴麵包接觸的主要是志願者,所以前幾集的內容充滿了積極、溫暖的故事。後來在志願送藥時,他慢慢接觸了越來越多患者家屬甚至患者本人。

「我記得有一個人,她的老公是醫院門診部的醫生,患了重症已經住院了,那天她找我拿藥的時候,我看她的狀態很積極,沒有特別的沮喪或怎麼樣,她還表示特別感激我,」他回憶道,「看到之後就覺得她特別堅強,心裡會覺得特別的沉重。」

他也目睹過撕心裂肺的崩潰。「有一位在送藥時認識的女孩,他爸爸幾天後去世了。我後來去了醫院,她在門口哭泣,很無助。」這段視頻也被他拍下來,放在封城日記第11集,「那些畫面雖然很沉重,也是一種記錄,對歷史的記錄。」

在蜘蛛猴麵包看來,疫情之下,武漢人呈現出了另一面。

「以前大家覺得武漢人很直爽,不跟你拐彎,不跟你來任何虛的。有的時候在生活裡面遭遇一些不順或什麼的,他會用那種比較狠的語氣說話,其實也就是一種紓解。」

「但是這一次疫情裡面確實看到了武漢人真的很團結、很熱烈,他們表現出來的積極的溫暖的力量,我覺得很熱血。」

在《封城日記》第5集,蜘蛛猴麵包去拍攝了為醫護人員提供免費住所的酒店,在那裡,他問一位志願者:「有沒有感到害怕、恐慌?」

「肯定有害怕,肯定有恐慌,」志願者回答得很乾脆,「但是我們不能跑啊,我們不能躲啊,我們畢竟是武漢人,這是我們的城市。」

相關焦點

  • @武漢·接龍⑲|20萬字的封城日記,是我為兒子寫下的記錄
    《@武漢——抗疫故事接龍》是澎湃新聞與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聯合推出的特別策劃,以新聞人物報導接龍的方式,記錄正在武漢與疫情搏鬥的人們,呈現出相互聯繫的他們在疫情之中的經歷、心情與感悟,以及面對生命考驗的自我重建。程翔於2月17日在家拍攝的綠地中心,這是武漢一座超高層地標建築物,他每天拍一張照片作為日記封面,稱之為「武漢塔」。
  • 武漢vlogger回憶2020:封城後我決心死也要從國外返漢
    武漢人2020年的春節是在疫情中拉開的,那時我還在菲律賓旅拍,我下了這輩子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就算死也要回武漢。2020年初,我從新聞上知道武漢封城了,白天大馬路上一個人也沒有,我不願相信這是我生活的城市。
  • 武漢封城之後: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有人在妻子感染後,用心籌備了一次結婚紀念日;有人在情人節給醫生送了半車鮮花;有人騎了十幾公裡,只為給別人找一隻貓……「封城」第七日,1月29日晚,武漢街頭許多標誌性建築打出「武漢加油」的燈光字樣。疫情發生後,1名司機辭了職。那時剛封城,站長沈小波開著救護車,一路北上一兩個小時,去黃陂區村裡接自願補缺的司機,沒想到,對方出了一趟車就辭職了。往年這個時候,急救站平均每天出車10次左右,去年12月出車量已經達10多次甚至20多次,一直持續到1月。武漢市內實施交通管制後,運送病人高度依賴救護車。
  • 封城後小動物們怎麼辦?《關·愛》聚焦武漢城中的寵物救援故事
    自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武漢時刻的動態都為所有人所牽掛、所關注。從宅家日常到疫情一線,普通民眾新聞人們紛紛選擇用鏡頭記錄下封城後的武漢,以短片的形式向全世界敘述疫情期間來自武漢最真實的故事。圖說:公益短片《關·愛》 官方圖留下狗糧,清潔安撫據報導,截至封城日,離開武漢的人口累計500萬人次,武漢大約有3萬隻寵物「留守」,不少寵物正獨守家中面臨斷食斷水的生命危險。
  • 武漢市民回應拍鄰居窗簾兩個月:從封城到開城,一直盼著對方回家
    近日,武漢「一條被拍成連續劇的窗簾」走紅。武漢市民回應拍鄰居窗簾兩個月:從封城到開城,一直盼著對方回家。這件事引起網上不少網友的熱議,大家都很有感觸,具體是怎樣的呢?一起跟隨小編來去了解一下吧!近日,武漢「一條被拍成連續劇的窗簾」走紅,幾個月裡它經歷過寒風飄雪,也見證了春暖花開。視頻拍攝者說,因封城,自己一個人在家只能看看窗外,便記錄了下來。
  • 封城之後,一位武漢氣象人的1天與20天|影像
    2月12日,武漢「封城」整整20天。他發來一條簡訊:「又將是72小時的堅守。」因為工作特殊,24歲的敖仕錦每次回單位,都要持續值班三天。正是在這一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宣布「封城」。起初,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伢,敖仕錦沒有感到生活受到太大影響。做好防護工作,他像往常一樣上下班。攝/李珍然而,1月24日下班回家,他覺得有些心慌,測了下體溫,37.4℃!
  • 蜘蛛猴麵包:用影像記錄武漢人的力量 | 2020青年力量
    用影像記錄生活的習慣已經四五年了,通常只有身邊的朋友關注,微博粉絲兩三千。發出第一則武漢封城Vlog兩天後,不斷有朋友告訴他,你的Vlog紅了,好多大V都轉了。在那個視頻中,林文華在封城當天去了商場、藥店和超市,拍下了雖門庭冷落卻安靜有序的畫面。
  • 回武漢第二天封城、發燒,一個青年導演的自救口述
    我就跟他們吵,說:你們太沒有防護意識了。我還發了一個朋友圈,在朋友圈裡求助:我家裡人不戴口罩怎麼辦?勸他們也不聽。 1月22日晚上,因為跟我媽吵架,我氣得一直沒睡著,就一直看手機。23日凌晨兩點鐘,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封城的通知,說早上十點會封城。還有8個小時就要封城。 我準備出逃,大半夜把我爸媽還有我妹妹全部搖醒,開家庭會議。
  • 直擊「封城」下的武漢
    江城武漢正經歷一場大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緊張進行之際,作為疫情重災區,武漢正式「封城」。1月23日凌晨,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稱,自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恢復時間另行通告。
  • 小姐姐拍vlog月收入過萬,賺錢竟然如此簡單
    在這裡vlog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或者說是核心,那就是vlog一定是我們真人出鏡,記錄自己、記錄生活、真實展現。現在有很vlog視頻創作者,把被拍vlog當成一份事業在做。他們有各個領域的人才,都是通過vlog記錄自己在各行各業的生活。同時,有一些粉絲量較高的vlog博主已經開始實現變現。
  • CBR特稿|記錄義大利疫情的華人Vlogger
    ▲圖為米蘭當地菜市場,只有一人戴著口罩源自2月24日新兒的微博新兒是浙江人,她在 1月28號從中國返回米蘭。離開的時候,家裡村口已經被封。國內的疫情讓新兒提高了警惕,回到米蘭隔離兩周後,大概2月12號她就出門戴著口罩了。3月2日,新兒來到市中心,和許多義大利人擦肩而過,她說「你看哦,其實很多人根本不會在意我戴上口罩了。」
  • 武漢日記① | 封城首日,我在武漢
    ,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京港澳高速武漢西、武漢北、蔡甸、永安收費站口封閉。其他出武漢市的高速公路口也已開始封閉。  封城,是為了封住易感人群,而不是生活在武漢的千萬人口。  但封城,或多或少改變了這座城。  封城首日,武漢發生了什麼變化?1月23日,四川在線記者前往武漢市某小區及周邊商超、地鐵站等地,實地探訪。
  • 今天,武漢出發!101張照片真情留下武漢封城記憶
    武漢家天下的攝影師用隨身的手機真情記錄了自己在封城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見證了江城百姓抗擊疫情阻擊戰中可歌可泣的真實場景。 因為武漢,是我們生長於斯的土地,更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家園。
  • 武漢天河機場:「封城」前有96架航班飛往全國
    消息發布時,住在江漢區的李麗和丈夫還在睡夢中,被身在廣州兒子的一通電話叫醒,「他說武漢馬上要封城,讓我們馬上起床去機場。」  1月23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旅客們在人工櫃檯前排長隊諮詢退票與改籤事項。圖片/新京報拍者  李麗夫婦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兒子在廣州工作、結婚生子後,便長期隨兒子住在廣州。
  • 一個武漢人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並記住的一切
    Plan J 從武漢封城之日(2020年1月23日)起,獨立影像創作人小林(@蜘蛛猴麵包)開始用視頻vlog記錄疫情中武漢人的生活,彙編成系列作品《武漢日記2020》。
  • 76個日夜艱苦卓絕 面對「封城」令武漢公安不辱使命
    面對突如其來、瘋狂肆虐的病毒,為有效切斷傳播途徑,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武漢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封城」。1月23日,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1號令,當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武漢公安奉命啟動進出城道口管控工作,全面落實進出城道路封控。
  • 封城20天,五位武漢餐飲老闆的生存日記
    到今天(2月12日)為止,武漢已經「封城」20天,燃財經採訪了武漢當地五位中小型餐飲品牌的創始人,其中多位是從業十年的餐飲老將,他們的企業同樣處於兌付供應商貨款、提前採購春節旺季食材導致的資金短缺高峰期,承擔著員工工資、房租等空轉成本,同時要挺過比其他地區的同行更長時間的線下關停、外賣關閉的狀態,以及面臨後續不可預判的長尾效應。
  • 封城七十六天,一個規劃師的影像筆記
    今天是一個大日子,武漢經歷了史無前例的76天「封城」後,終於「解封」了。這無論對武漢人民、湖北人民,乃至全國,都標誌著我們的2020年「戰疫」鬥爭取得階段性成果。這76天對全國每一個人都是煎熬的,而武漢的市民更有深刻的慘痛、磨難和激勵,鮮為外人所知。
  • 直擊武漢天河機場:「封城」前有96架航班飛往全國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 直擊武漢天河機場:「封城」前有96架航班飛往全國 新京報訊(記者 周小琪 遊天燚)1月23日凌晨2時許,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號通告稱: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
  • 武漢封城 武漢旅遊人在朋友圈都說了啥?
    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漢宣布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