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20天,五位武漢餐飲老闆的生存日記

2020-12-19 騰訊網

現在網絡上很多聲音呼籲大家關注餐飲行業,關注中小企業,經濟固然重要,但是現在不是吃不上飯的問題,是生與死的問題,在生命面前先不要談經濟問題。當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時候,可能就有人就忘了自己的社會屬性。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金璵璠

編輯 | 魏佳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餐飲行業首當其衝步入至暗時刻。

恆大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疫情對餐飲、旅遊、電影、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預計2020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

海底撈、西貝、外婆家、眉州東坡這樣的大型餐飲,尚能夠支撐較久時間,且待疫情過後也較有規模優勢,但餐飲行業以小微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多數資金鍊緊張,抗風險能力弱。

到今天(2月12日)為止,武漢已經「封城」20天,燃財經採訪了武漢當地五位中小型餐飲品牌的創始人,其中多位是從業十年的餐飲老將,他們的企業同樣處於兌付供應商貨款、提前採購春節旺季食材導致的資金短缺高峰期,承擔著員工工資、房租等空轉成本,同時要挺過比其他地區的同行更長時間的線下關停、外賣關閉的狀態,以及面臨後續不可預判的長尾效應。

多數受訪者表示,現金流最多再撐3個月左右。如果撐不下去,他們會考慮關閉部分門店、壓縮營業面積,調整廚房操作模式、擴大外賣比例,減少開支、給員工只發基本工資等方式自救。未來,他們也準備用申請銀行貸款、賣房的方式獲取更多資金。

身處漩渦的他們,還傳遞出了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有人對員工承諾,疫情期間絕不裁員,並和員工約定這段時間「所有人都不能吃胖」,還有人在物資已經匱乏的情況下,捐食材、捐人工、捐資金,每天堅持為醫護人員送餐食。他們身處武漢,每出一次門都要承受極高的代價,但他們每天不是在找食材,就是在找食材的路上。

漩渦之外,肺炎疫情防控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多家大型餐飲的老闆已經通過媒體發聲,希望出臺相關政策,來幫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部分已經找到「共享員工」的自救方式,他們也期待著武漢能出臺相應的稅費、社保、貸款政策,讓大家先喘一口氣,但他們更關心疫情何時能結束,在那之前,他們沒有心情好好去規劃企業的未來。

生命大於一切。他們說,壓垮一家企業的往往不是災難本身,而是人心。如果病毒殺死了愛,那會是更恐怖的事情。

武漢封城後的吉慶街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疫情結束只是個開始,接下來一連串反應會隨之出現

娘惹裙廚創始人 呂華濤

我們在武漢有三家直營店,營業額正常是6萬一天,現在全部關店,產生不了任何收入;春節期間儲備了10天的食材,大概20萬,因為封城,三四十個員工滯留在宿舍,他們買不到吃的,這些食材都發給員工吃了,加上員工工資每月大概36萬到38萬之間,這一正一反,對於公司來說,是過百萬的損失,現在公司基本斷糧了。

湖北規定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13日24時,如果武漢的商場要求餐廳14號開業,那我只能借錢去進貨,不然只能違約。而按照疫情目前的態勢,初步估計會持續到5月底,而且短時間內疫情的陰霾不會過去,員工不願意來,顧客更是不會到店裡消費,我估計3、4月份的日營業額最多是以往的10%-20%,到時候連繳水電費都是個問題,更不用談員工工資和房租了。

我2009年創業,到今年是第十一個年頭,據我的經驗來看,到時候開店就等於虧錢,那何必還要開呢,做企業,就是要把損失降到最低,我們撐不下去,那只能全部關掉,最多留一家店。

回顧讀書十幾年,外企工作十年,創業十年,這三十幾年,感觸頗深。2003年,我在廣州買了12套房,創業初期,每在武漢開一家店就要賣一套房,巔峰時期有30家店。但是這些年商業格局變化太快了,如果最初不賣房創業,我可能有很多資產,現在回頭一看,什麼都沒有了,就像南柯一夢。

餐飲業的人員、房租成本已經到了極限值,我在武漢開店這十年,租金從來只有漲,沒有跌。我們知道業主也很難,但是房地產是長期投資,商鋪的損失可以折算到四十年的產權期裡,而餐飲是短期行為,損失是折算到三五年裡。我們光谷一家月營業額130萬的店因為租金太高關店了,還有四家店因為修地鐵切斷式封路,營收大受影響關了,另外有兩家店因為店主P2P跑路等原因被迫關掉了。

2019年,餐飲行業的人工成本佔比高達24%-25%,突破22%的紅線兩個點,是極其危險的,利潤空間低到5%-8%,連銀行的貸款利息可能都還不上。

如果租金居高不降,那我的店只能提高人效,調整廚房的操作模式,簡化菜譜,壓縮面積,增加翻臺率,擴大外賣的比例。一開始也不指望能賺錢,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多數人害怕外出吃飯,那我們就先接團餐,把員工派出去配送外賣,先運轉起來。

同時減少公司的開支。我會跟員工談,能不能接受基本工資,不接受的只能離職;先停繳兩個月社保,等有了資金流再補。現在宿舍裡的員工也很焦慮,他們需要錢,但是公司發不了,他們不知道門店會怎麼樣,見不到親人,也回不了家。

湖北二十多萬個餐飲企業,其實大家現在的狀態比較類似,都非常焦慮,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結束,而就算疫情結束,也只是個開始,接下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都會出現:供應商會來要上個月的貨款,大家都非常困難,就可能要打官司;員工會要補貼,或者讓補償一兩個月工資他就辭職,你不賠就可能要應對勞動仲裁;手上的貸款怎麼還,國家如果不給免息貸款怎麼辦。即便疫情結束,只是餐飲人靜態的問題結束了,動態的問題隨之都會出現。

賣房也要保住我做了9年的品牌和並肩作戰的員工

米國煲仔飯創始人 李柏稼

我們是一家連鎖快餐企業,在武漢有10家門店,其中一家正準備裝修,本想卯足了勁在2020年大幹一場,沒想到遇上了這樣的浩劫。

春節期間我們計劃3家商場店正常營業,從鍾南山院士說「病毒能人傳人」開始,我們一家一家和商場去做關店申請,寫了申請報告,商場才同意。我們關店一兩天後,所有商場也都關停了。

正常情況下,從正月初五開門營業到元宵節這段時間,所有門店的流水加起來有140萬,但是疫情出現了,沒有任何現金流,還要負責98位員工的工資、10家門店的租金,非常窘迫。我們80%的員工來自武漢以外的湖北省,從好的角度看,我們關店及時,沒有影響到員工,目前所有人都是平安的,沒有一個家庭染上病毒。

我一直在工作群裡強調,安全第一,充電第二,陪家人第三,讓所有人每天報備身體情況,管理層定期在線上做培訓直播,組織讀書會,帶著大家做一些小遊戲。因為封城有10人滯留武漢,我也會和員工談心,尤其對一些年輕人進行心理疏導。我們約定所有人都不能發胖,雖說我們是做餐飲的,但現在畢竟物資匱乏,要以節約為本。

當然,員工最關心的是接下來的安排,我告訴他們:疫情期間絕不裁員,同時也希望員工和我們站在一線,我們和員工商議,從放假以後按基本工資計算。當我把這一點講出來,所有員工都表示接受,甚至很多人主動提出放棄2月份工資,也有高管提出疫情期間不要一分錢工資,先陪公司度過這次疫情。另外,幾個合作多年的房東主動聯繫我,免2月份房租。種種這些,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

壓垮一家企業的往往不是災難本身,而是人心。現在我們企業停擺了,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但只要人心不渙散,就還可以把所有事情恢復起來。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我最近在看《吉野家的逆境經營學》,在日本近代連鎖餐飲歷史上,除去吉野家,還沒有哪一家日本企業能夠在二三十年之內兩次從重大危機中脫險,這家企業可以做到,哪怕一天不營業,也能保證全員工資正常發放,持續兩年的時間。

參考當年的非典,這次餐飲業的復甦至少還需要三到四個月,人心的復甦至少再需要一個季度。而且即便開業,我預判營業額至少下跌30%,到時可能需要增加外賣或者團餐。我們一直注重堂食的體驗感,沒有過於放大外賣,更沒有靠讓利充外賣的量,此前堂食、外賣的比例是7:3。不過疫情之後,即便不作調整,客觀上這個比例也會倒過來。

我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和老婆商定,哪怕把房子賣掉出去租房住,也要保住做了9年的品牌和一起並肩作戰的員工。

武漢現在所有的餐飲都停了,一些有中央廚房或者有大型食品加工廠的連鎖企業,還在為醫院無償供應餐食。他們至少還能盡一份力,像我們這種沒有中央廚房的,門店也比較小,雖然在春節前儲備了80萬-100萬的食材,但是所有都存放在郊區黃陂區的中央倉庫裡,封城後運不進來,想盡一份力也實在沒有辦法。

不過我相信,疫情之後,武漢的餐飲業會提升一個檔次,成為全國的佼佼者。因為武漢是漩渦的中心,所有人都會汲取教訓,我們的顧客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未來餐飲恢復的基礎是,戴口罩、戴手套不再是作秀,而是從業習慣,所有餐飲人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生命面前先不要談經濟問題

十八號酒館創始人 王帆

我們最老的店開業10年了,有一家店是武漢西餐熱門榜第一,還有一家店上了武漢大眾點評的酒吧推薦榜,算是全國非常有名的精釀酒館了。近三四年,春節期間的聚會多選在酒館,我們店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因為疫情,原計劃在春節期間照常營業的4家店鋪關停了,在封城那天,我們各店進行了全面消毒。

閉店前的全面消毒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我們為春節營業儲備了45萬左右的食材和酒水,其中一些新鮮的食材和鮮啤,成了留守員工的口糧,還有一部分發放給了醫護人員。現在停業期間,三家店每天損失8-10萬的營業額,而公司現金流只能再頂兩個半月,如果持續到三個月以上,我只能個人借貸了。

餐飲只是我們的板塊之一,我們還有貿易公司和啤酒工廠。疫情過後,餐飲肯定會慢慢恢復,客觀上這次疫情會倒逼餐飲企業成長,更注重生產安全、店鋪的操作安全和透明度,以及進貨渠道的把控。我們的貿易公司是對酒吧和餐廳的,現在有些個人用戶和銷售聯繫,問能否配送啤酒,但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完成足夠安全的配送服務,也沒有拿出非常好的標準,所以貿易公司也暫停了。

我比較擔心的是酒廠,原本計劃春節後推出一款季節性的櫻花啤酒,這款酒的生產排期全部做完了,100噸就在釀酒罐裡。但是現在最大的困擾,一方面是外界對武漢生產的酒水食品安全的顧慮,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也無法做預測,因為非典時期食品飲料行業的規模是現在的1/30,無法和今天相比。另一方面,我們的客戶遍布全國各地,不知道物流什麼時候能恢復,精釀啤酒的保質期又比較短,導致整個供應鏈有點亂,生產又必須盯現場,我不能讓員工冒著生命危險去值班,所以只能全部停了。

最近團隊正在想一些出路,我們計劃把這個批次的酒在線上平臺以義賣形式,捐贈給現在受疫情困擾的人們、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現在受限於物流,我們只能是預售的形式,先救他人,再自救。

以前算帳的時候,當金額只是數字,比如說可能要損失200萬,沒有太深的感觸,但是隨著疫情的深入,所有板塊都停了,當結算日要計算欠供應商的貨款、即將要發的工資,當財務把數據發給我,對我的觸動還是挺大的。

武漢中山大道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心態經歷了幾個階段,疫情初期是懵的,隨後是恐慌,現在是想辦法和自己和解,想自己該如何生活,每天給自己定計劃。我們也在想,能為這座深愛的城市做點什麼?於是,我們的員工義務救助了留守武漢的40隻貓咪,我們的釀酒師自願開車接送醫生上下班。

而我從年初一開始,和朋友計劃拍一部紀錄片,記錄武漢的特別時刻,主要採訪對象是這座空城的「守城人」,外賣小哥、環衛工人、普通警察、記者……當一座城市生病了,他們依然是供給營養的毛細血管,採訪路途中,看見空無一人的京漢大道、吉慶街、凌波門,只有心疼。記得從封城第5天開始,江邊原本只有國慶才會有的亮化工程每晚都會亮起,江邊的樓體上到處都是「武漢加油」。

武漢封城後的月湖橋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但是現在又回到無力感的狀態,相比我們這些身處漩渦中心的人,我覺得在外地回不了家、受到歧視的武漢人更痛苦。如果病毒殺死了愛,那會是更恐怖的事情。現在網絡上很多聲音呼籲大家關注餐飲行業,關注中小企業,經濟固然重要,但是現在不是吃不上飯的問題,是生與死的問題,在生命面前先不要談經濟問題。當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時候,可能就有人就忘了自己的社會屬性。

我整個人都處在救災狀態,還沒有心情考慮自救

撈旺豬肚雞火鍋創始人 葉錦盛

撈旺從路邊店做起,最初檔次不高,後來進了商圈,慢慢往中高端走,到現在門店在武漢有27家,全國有36家。

每年一二月份,是豬肚雞火鍋最旺的月份,除了年三十前後一兩天生意不太好,2月份營業額保守估計能到1100萬左右,但是現在全部關門停業了,還承擔著200萬的員工工資、190萬的房租。

湖北規定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13日24時,現在有幾個商場叫我2月14日以後營業,我不會開的,至少撐到3月1日以後再說。因為即便營業,也沒有人敢出門,整個武漢城空蕩蕩的。而且很多員工年前都回老家了,身體都很健康,我又怎麼忍心讓他們回到重災區呢。現在沒有辦法,什麼都做不了。

坦率講,現在疫情還沒有穩定下來,我整個人都處在救災的狀態,還沒有心情回過頭來考慮企業怎麼自救。

從大年三十開始,我和湖北省廣東商會另外兩個老闆,就沒有停下來過。我們都是廚師出身,馬上湊了一些錢,第二天起就給醫護人員供餐。因為我們是火鍋店,沒辦法做中餐,就把餐廳春節儲備的食材都拿出來,另一個老闆負責人工製作。到目前為止,我們每天從早上7點幹到晚上8點,保證一天把1500份餐做出來、送出去。

醫護餐啟程送往醫院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後來員工實在累了,中途對接了一個志願者平臺,加入了七八位志願者過來協助我們裝盒;裝好了以後,很多有車一族的志願者直接送到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還有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指揮部。這些工作人員都只戴著一張口罩,每天承受著極大的風險。

通過這次疫情,我看到湖北大部分餐飲老闆都非常好心,很多人捐錢,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有錢也沒有用。我動員仟吉麵包的同學運來10萬個麵包做補充,再想要去找牛奶,所有貨源都沒貨了。還有一些生鮮根本買不到,我就想盡各種辦法,聯繫武漢各個餐廳的老闆,他們願意的話就把食材捐出來,不願意,我就跟他們商量,能不能賣給我。到初七以後,找食材就沒那麼困難了,雖然依然封城,但是會允許一些食材進來。

這段時間,每天接觸一線的醫護人員,我最痛恨的是自己沒有能力,只能做些能力範圍內的事,那就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吧。

對於外賣業務,我沒有太大信心

武漢柏年豐餐飲創始人 李蜀慧

從2019年12月30日,武漢報導第一例疫情開始,我便按照當年非典的經驗,開始安排公司進行自我防護和餐廳消毒的培訓。但是同比上一年的業績,各門店都出現了20%的下滑。我祈禱疫情不要發展到非典當年停業停工的狀態,但是很不幸,直到鍾南山先生宣布新冠肺炎病毒有人傳人跡象時,商場門店的業績下滑了90%,我們老八門中餐店的110桌年夜飯全部被客人退訂。1月22日所有門店全部停業。幸運的是,公司十三個直營門店,200多個員工,沒有出現一例發熱的情況。

閉店第二天,我在網絡上看到一線的醫生只有泡麵吃,餐食得不到保障,武漢餐飲業協會有中餐的朋友發起,把自家庫裡的食材拿出來,用來給醫護人員供餐,我們也加入了。

其實過程中,最難的問題是食材和交通。自家的食材用完了,湖北烹飪協會協調的大量蔬菜、水果、調料用完了,接下來每一天都在尋找食材,外面的食材進不到武漢,當地所有超市都買不到豬肉和新鮮的魚類。再者,公共運輸停運,員工出不來也回不去,參與醫院供餐的人只有10多個,他們現在每天承受著高風險在作業,這期間公司支付雙倍工資。

這些是我們目前能做的事情,能做多久就做多久吧,我現在每天祈禱,員工中千萬不要有病例出現,如果有,這件事肯定沒辦法進行了。

醫護餐製作完畢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2019年,只有20%的餐飲人能掙到錢,行業已經很難了,大家原本是非常期盼這個春節的,把利潤都拿去再投入了,把員工、食材、資金各方面儲備的力量都放在了春節,誰也沒有想到,突然下了一場「雪」。我司春節備貨100萬,退訂損失30萬,每月人工、房租固定成本都在110萬,公司現金流已經斷掉了。

據我所知,所有同行都損失慘重,企業越大損失越大。武漢幾家大型宴會每家春節備貨都在500萬以上,退訂就有一千多桌,只能閉店,臨時交通封閉,員工有家不能回,都呆在宿舍每日以零食泡麵充飢。

所有上遊供貨商也損失巨大。尤其華南海鮮市場,自1月1日整個市場封閉後,任何貨物都無法取出,有的海鮮老闆損失上千萬,很多門店都是個體經營者全家的生活收入來源。

我目前能想到的自救措施都是比較常規的:繼續甲方談判,能不能減免部分房租;再想辦法貸款;未來在餐廳的食材供應、服務上更注重健康,因為大家發現拼到現在拼得就是抵抗力。

但是對於外賣業務,我沒有太大信心。餐飲行業的利潤率只有10%,外賣平臺在收取配送費以後,繼續抽成20%-25%,我們哪裡還有利潤,如果未來還是這麼高的扣點,即便做也不掙錢。

以我目前了解的信息預估,武漢餐飲行業的冰凍期至少要到5月份。

其實我們餐飲企業現在做公益也都是打腫臉充胖子,大家都是想讓疫情快一點結束。成都、江蘇都出臺了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武漢能不能也有相應的稅費、社保、貸款的政策出來,對地產業主提供規模化補貼,再通過3-6個月以上的免租惠及到終端餐飲企業,讓大家先喘一口氣,企業自己再想辦法承擔員工的生活問題,沒有錢發工資,我們發米髮油也不會讓員工餓肚子,也希望政府在出臺政策的時候,能不能優先考慮在這次疫情中做貢獻的企業以及不裁員的企業。不過我們理解,現在政府還無暇顧及我們,畢竟先要解決當前的醫療問題。

武漢中山大道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武漢·接龍⑲|20萬字的封城日記,是我為兒子寫下的記錄
    這是封城第26天。  本文圖均為 程翔 圖「你們在暢飲/我也舉起了酒杯/可我舉起的全是淚水。」大年三十晚上,讀著朋友寫的詩《我從未為武漢哭過》,程翔(化名)站在陽臺邊,陰沉沉的天空籠罩著空蕩蕩的大街,他心裡忽然生起悲壯:「經此一遭,我和這個城市,也算是患難與共了吧?」他把這首詩轉發了兩遍。彼時是武漢封城的第二天,也是他寫封城日記的第二天。
  • 封城之後,一位武漢氣象人的1天與20天|影像
    2月12日,武漢「封城」整整20天。他發來一條簡訊:「又將是72小時的堅守。」因為工作特殊,24歲的敖仕錦每次回單位,都要持續值班三天。這是他的1天與20天,也是這座城市的1天與20天。011月23日,再有一天就是除夕。同時,再有一天,敖仕錦就將迎來自己的「本命年」。在中國民俗中,「本命年」往往不會太順。但敖仕錦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將經歷這樣一次刻骨銘心的新年。
  • 馬尼拉封城日記---3月26日
    今天是3月26日,星期四,馬尼拉封城第13天。今天的馬尼拉天氣晴朗,大街空曠,疫情帶來的封城仍在持續。今天的武漢,陰有小雨,天空像掛著淚水的眼睛,強忍著不往下滴。今天的武漢,人們可以去殯儀館領親人的骨灰盒。今天,對於武漢而言,是活下來的人和不幸離去的人「久別重逢」的日子,也是最後告別的日子。
  • 青島小嫚的「隔離日記」|封城前,媽媽讓我留在武漢
    文/半島記者 王好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我是在武漢工作的青島人,武漢封城前,媽媽讓我退掉機票,自己隔離過年」。2月2日,武漢封城第11天,也是青島姑娘小楊自我隔離的第12天。小楊的「隔離日記」。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媽媽讓我做一個文明『武漢人』。」2月1日,在跟半島記者的聊天中,這個說話明朗又樂觀的姑娘回憶起決定留下來的那天,用了「很幸運」來形容,因為「當天就上網買了很多吃的,再過一天就買不了了」。「事實上,開始的幾天,真的很恐慌。」
  • 我家小館:封城76天,默默抗「疫」的武漢餐飲人有話說
    ——我家小館張永生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餐飲行業的衝擊極大。武漢作為本次疫情的暴風中心,其餐飲更成了全國的重災區。封城76天,武漢餐飲人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默默戰鬥的?他們,現在怎樣了?
  • 方方的「封城日記」想表達什麼
    當我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蔓延,一邊抓緊復工復產,一邊向遭受新冠疫情肆虐的世界各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時,方方女士的60篇「封城日記」完稿了。一個作家,疫情期間宅在家裡根據自己的所聽所見所聞寫日記無可厚非,但將所謂「封城日記」刻意發布,演變成激烈討論的「公案」,非常強烈的將巨大的分歧爆發出來,構成一種顯著的社會撕裂現象,是不爭的事實。
  • 武漢封城日記第56天:機會留給有準備的娃
    櫻桃小米和孩子一起向陽生長公眾號cherrymama520關注武漢封城日記今天是武漢封城第56天,新冠肺炎疫情已擴散到159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形勢持續向好,武漢今天只有一例新增,援鄂醫護也開始逐步撤離,感謝這群為武漢拼過命的人!最讓人振奮的消息是中國軍隊成功研製重組新冠疫苗,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如果真的成功有效,希望川普能夠承認這是「Chinese vaccine」 。
  • 武漢封城76天:跟誰學輔導老師們的戰疫日記
    除夕前夕,聽聞武漢的疫情狀況和封城的消息,巨大的輿論漩渦和鋪天蓋地的網訊潮汐洶湧而來,焦慮不安與牽掛充斥著每一片土地。在戰「疫」中,位於高途課堂武漢運營中心的輔導老師們,依然留守武漢、堅持在家辦公,每日早上連續工作照打卡;他們通過線上培訓不斷成長,始終堅守著停課不停學的使命,為學員提供服務。他們與無數醫護人員、人民警察及各行各業的人們共同奮戰,為武漢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 奧克蘭封城日記:牛尾羅宋湯
    2020年4月26日之前的日記:Day31:奧克蘭封城日記:澳新軍團日思舊Day30:奧克蘭封城日記:賣筍乾了~Day29:奧克蘭封城日記:第一篇付費閱讀Day28:奧克蘭封城日記:開始倒數Day27:被刪Day26:奧克蘭封城日記:One World can
  • 小市民的封城日記(武漢)
    我還和朋友打趣說:這好像末日文的開頭啊,病毒肆虐,馬上就是殭屍遍地封城圍剿了……那時的我完全沒想過兩天後封城會成為現實。1月23日,周四,晴轉多雲夜深了,凌晨我還在刷微博,封城消息突然蹦出來,戳中了我的眼睛。
  • 巴黎日記:封城十五天,我第一次出門
    在封城十五天之後,為了買藥,我也終於第一次出門。先準備好出門路條,再帶上護照證件,戴上口罩,全幅武裝出發。我沒有走公寓的正門,而是選擇從院子出去。這麼多天沒有出門,腳踏上大地都有一種熟悉的陌生感。看著熟悉的景致卻倍感不同。街上人三三兩兩,還有人在跑步鍛鍊,確實比平時少很多。
  • 封城日記:新疆,眾志成城
    烏魯木齊二次封城日記(12-13)#新疆烏魯木齊疫情#7月28-29日,(烏魯木齊)封城的第二、居家生活● 首先說說我為什麼把應該每日一更的封城日記硬是「拖豆」拖成了兩天一更:幾個小時前,我因為創作的戰役情詩歌《新疆,眾志成城》被人民日報原文轉載得來的巨大驚喜,也被徹底、無情地澆滅。
  • 一位公寓管家的武漢封城日記:疫情之下長租公寓如何突圍?
    一位蛋殼管家的封城日記臘月二十九,1月23日,武漢封城。留居武漢的,絕大部分是當地人。也有一些人,出於不同的緣由,留了下來。張濤回憶說,因為封城交通不便,那個女醫生年前就在醫院附近臨時租了個房子,但沒住幾天遇到了一些麻煩,就搬了出來。女醫生跟他解釋「現在特殊時期,大家都有各方面的顧慮。有的是房東不想出租,有的是小區有規定。」張濤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也沒什麼辦法,只說了一句「加油,我相信你們!」
  • 武漢日記① | 封城首日,我在武漢
    ,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京港澳高速武漢西、武漢北、蔡甸、永安收費站口封閉。其他出武漢市的高速公路口也已開始封閉。  封城,是為了封住易感人群,而不是生活在武漢的千萬人口。  但封城,或多或少改變了這座城。  封城首日,武漢發生了什麼變化?1月23日,四川在線記者前往武漢市某小區及周邊商超、地鐵站等地,實地探訪。
  • 武漢封城之後: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他在武漢生活了30年,做了半輩子的鄂菜廚師。他最拿手的是吊鍋。在他的記憶裡,武漢的冬天很冷,江風一起,人們喜歡鑽進館子,點個吊鍋埋頭吃一頓。但封城之後,這個冬天開始沉寂了。封城當晚,胡恆兵的手機被疫情的消息轟炸,他被 「嚇」到了,甚至還看到有前線的醫護連飯都吃不上。
  • 武漢「封城」日記四年級孩子作文標題——我的家鄉生病了
    武漢「封城」整三周了。雖然知道前路還長,但所有人都在翹首期待。四年級孩子作文寫道:「爸爸告訴我,武漢生病了,並且病的(得)很重很重,這次我們回不去了,我一聽說就哭了,我想那裡的親人和朋友了。」衝在九省通衢、人口千萬的武漢防疫前線的,不只是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專家學者……還有千萬個普通的武漢市民。武漢市民「Amber明剛」先生,也在用平凡人的視角,在日記本中,記錄、見證,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日子。
  • 方方口稱與國家沒有張力,卻被自己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推介給出賣了
    最近幾天,方方對國外出版她的武漢封城日記一事做出了回應。如果僅僅看她的表白,方方說的似乎頗有道理,而且顯得有點受到曲解和冤屈。但如果看看國外出版商為她的日記英文版預售發布的推介,事情就完全不是方方所表白的那樣了,尤其是當她強調她與國家沒有張力時,這個推介卻把她的說辭完全給顛覆了,把她給徹底出賣了。那麼,下面就來看看方方的《方方日記——封城?
  • 封城20天,7個人逆行回武漢,只為每天給醫生送500杯咖啡
    疫情發生後,在武漢封城的情況下,一波又一波的醫護人員「逆行」向前,去往最前線救助病人。 很多地方的餐館飯店,也自發為前線醫護人員送去支援,為他們提供飲食。今天我們分享的,是一群咖啡人的逆行。
  • 2020武漢封城了多少天?武漢解封時間幾月幾日
    1月23日「封城」,4月8日「重啟」武漢,歡迎「歸隊」。相關新聞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在經歷76天的「戰疫」後,武漢正式重啟。當天百度根據平臺上的數據發布的大數據報告顯示,疫情沒有難倒武漢人,但如何不俗套地感謝醫生卻成為許多武漢人的難題。
  • 武漢封城8天裡,竟然有一群「不怕死」的餐飲人,24小時營業?
    武漢封城以後,街道空無一人,所有餐飲店紛紛關閉,本來已休市的肯德基,負責人了解到醫護人員吃飯困難的問題,第一時間義無反顧開啟了24小時免費送餐,緊接著麥當勞、海底撈等多家連鎖餐企和許多個體餐飲經營者紛紛加入其中……武漢某個體餐飲經營者5人不回家過年,24小時隨時待命,就是為了給醫護人員送餐。「無論哪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