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聊城|高唐父子為抗日英雄守墓六十餘載

2020-12-11 魯網

  魯網12月1日訊 11月18日,初冬的小雨時下時停。位於高唐縣琉璃寺鎮徐廟村的烈士陵園內,張曰平像當年他的父親那樣,仔細清除園內的雜草,擦拭著一塊塊墓碑。

  從2012年父親去世那天起,張曰平就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成為烈士陵園的第二代護陵人。他守護的,是安葬在這裡的48位抗戰烈士的英魂,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便是「在烈火中永生」的抗日英雄趙伊坪。

  提起趙伊坪,張曰平黝黑的臉龐上充滿崇敬:「父親生前對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那麼多像趙伊坪這樣的烈士為國捐軀了,不能沒有人守護。」

  1910年7月25日,趙伊坪出生在河南省郾城縣的一個貧苦市民家庭,他自幼天資聰穎,14歲即離開家鄉到北京求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幾年間,他輾轉河南、陝西、山東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西安事變後,趙伊坪到魯西北範築先部擔任秘書科文書,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趙伊坪等共產黨人的推動下,範築先走上了合作抗日的道路。

  「他爬過高山,涉過大川。走出無光的森林,夜宿飢餓的荒原,但他從不訴說疲勞、辛酸……」這是1937年在敵後的山東,趙伊坪為宣傳抗日寫的抒情詩《囑咐》。詩中,有他對光明的嚮往,更流露出抗戰到底的決心。

  1937年底,趙伊坪到中共魯西北特委工作,先後擔任魯西區黨委委員、秘書長兼統戰部部長、第六區政治部秘書長。其間,他主持中共魯西北特委機關報《抗戰日報》和理論刊物《先鋒》月刊的工作,擔任社論委員會委員,使該報成為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鼓舞人民鬥志的有力武器。

  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侵略者開始轉變侵華策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遊擊戰爭面臨更加嚴酷的考驗。

  根據形勢需要,中共魯西區黨委機關隨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縱隊由冠縣、館陶向大峰山區挺進,3月5日早晨,在高唐琉璃寺一帶與日軍遭遇。激戰至傍晚,趙伊坪中彈墜馬,落入日軍魔掌。日軍把他綁在樹上,用皮鞭抽、刺刀戳……面對兇殘的敵人,趙伊坪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痛斥日本侵略軍的暴行:「我寧可站著死,不低高貴頭。寧為鞭死鬼,不做亡國奴……」日軍惱羞成怒,殘忍地將汽油澆在他身上,放火點燃。烈焰中,趙伊坪用盡最後的力氣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殘暴的日軍又舉起刺刀,捅進他的嘴裡……趙伊坪壯烈犧牲,時年29歲。

  戰鬥結束後,包括趙伊坪在內的48位烈士的遺體被分別葬在附近的許樓、徐廟、琉璃寺、吳營、大呂莊、大桑莊等處。1946年6月23日,這些烈士的遺骸被遷葬至位於徐廟村的烈士陵園。

  但到了上世紀50年代,由於疏於管理,這裡成了一處「亂墳崗子」。村裡散養的豬、羊等牲畜常常到墓地啃草,烈士的墳頭被隨意踩踏。同時,由於該處地勢低洼,每到雨天,雨水流向這裡,將烈士墓地衝刷得溝壑遍布。

  那時,在濟南柴油機廠工作的復員軍人張洪珠回家探親,看到烈士陵園的景象後黯然神傷。當兵8年,張洪珠參加過渡江戰役、抗美援朝,目睹了一位又一位戰友犧牲,對葬在這裡的48位抗戰烈士充滿敬仰。「我不去上班了,我要守著這些烈士!」張洪珠說到做到,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他再也沒有離開徐廟村。平時,他搬著馬扎守在墓地附近,看到豬、羊等牲畜過來就進行驅趕。在很長的時間裡,陵園內僅有一間小屋,張洪珠住在這裡日夜守護。到1990年12月,當地政府部門和熱心群眾建了陵園大門、院牆、值班室等,張洪珠的看護條件有了改善。

  2012年麥收前,在省委、市委的支持和趙伊坪烈士親屬的關心下,陵園重建,2013年10月正式建成。遺憾的是,張洪珠沒有等到這一天,他於2012年3月去世。

  張洪珠去世後,張曰平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父親臨終前囑咐我,要接好班,為烈士守好墓。」張曰平告訴記者,從那時起,他和老伴便住進陵園,日夜不離。

  每年除夕,按當地風俗,張曰平都將烈士「請回家」過春節,在陵園紀念堂內擺滿一桌供品,把第一碗出鍋的熱騰騰的水餃敬上。平時,有參觀者來訪,張曰平就擔任義務講解員。儘管不能很系統地進行講解,但烈士的英勇事跡,他張口就來。

  兩代人,守陵60餘載。如今,張曰平也已年逾古稀。「我會繼續守護這些烈士,以後我沒了,還有我的兒子。」張曰平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要讓烈士在這裡安息,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他們的故事,傳承烈士的精神。

  在聊城這片紅色大地上,像趙伊坪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像張洪珠張曰平父子這樣崇敬英雄、守護英雄的故事還有很多。今天,我們緬懷英雄,不僅是為了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更是為了讓那些鐫刻於史冊上的名字融入這座城市的記憶,弘揚英雄精神,傳承革命的紅色基因。多年來,我市把國防和雙擁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部隊教育規劃,每年都在市烈士陵園隆重舉辦公祭活動,在城市廣場、主要路段設立雙擁公益廣告,集中展示革命戰爭年代魯西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出臺《聊城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通過立法保護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目前,全市有省級烈士紀念設施3處、市級烈士紀念設施5處、縣級烈士紀念設施11處,範築先紀念館和張自忠紀念館每年接待遊客達10萬餘人次。

  一條紅色路,一座英雄城,一部奮鬥史,匯聚成聊城的成長印跡,也成為這座城市最為鮮明的血脈基因。在這座英雄的城市,歲月已經沉澱成一本厚重的書,不經意間,那些記載著鮮紅歷史的書頁就會呈現在你的眼前。(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天偉)

  

  11月18日,張曰平擦拭趙伊坪烈士雕像。

相關焦點

  • 150萬餘人次觀看!聊城高唐縣長帶貨直播賣特產
    各位老鐵們,高唐美食不僅能留住你的胃,還能留住你的心,趕緊下單吧。」4月26日下午,聊城高唐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奎忠化身「帶貨主播」,向廣大網友推介富有高唐特色的農副產品。「黑小麥富含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特別是硒元素高於普通小麥的3倍。我們的石磨麵粉沒有防腐劑、強筋劑、沒有驅蟲藥。」
  • 工行山東聊城高唐支行推動儲蓄存款穩步增長
    齊魯網聊城6月8日訊(記者 通訊員 龔軒)2017年以來,工行山東聊城高唐支行高度重視儲蓄存款工作,通過努力開拓新市場,強化客戶維護,
  • 為了一碗豆腐腦,我從濟南衝到了聊城高唐
    說到豆腐腦,是一道真的不能再家常的美食,有時候早餐就喜歡吃一碗豆腐腦,為了能吃到,還會特意早起,就是這道很普通的食物,卻因為地域不同經常登上話題熱搜,南甜北鹹,網友是打得不可開交,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這道普通食物也因為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吃法和叫法,比如,在濟南很多地方,叫做豆腐腦,但是在濟南的商河卻叫做老豆腐,在濟南一些地方,豆腐腦的配料為麻汁
  • 一城「水韻墨香」 最美「好客高唐」
    政協山東省委員會機關報聯合日報整版宣傳高唐一城「水韻墨香」 最美「好客高唐」中共高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韓子民  高唐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面積960平方公裡,為中國版圖的萬分之一,水文資源豐富,自然景色優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
  • 中國休閒城市——山東聊城
    據記載,此為遼國蕭太后為駐兵中原而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築成,亦稱 「歇馬城」、「駐馬城」。武訓祠位於冠縣市柳林鎮。主要建築有武訓祠和武訓墓。佔地面積 平方米,建築面積 平方米。武訓祠,始建於1903年,僅三間。1937年,由時任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撥款重建。馬頰河度假村位於聊城城區西25千米馬頰河東岸。
  • 2016中國(高唐)第二屆錦鯉大賽暨「海豚杯」全國錦鯉巡迴公開賽...
    2016中國(高唐)第二屆錦鯉大賽暨「海豚杯」全國錦鯉巡迴公開賽成功舉辦2016-10-24 16:0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瀏覽量: 2224 次 我要評論
  • 山東高唐百幅書法作品捐贈「白衣戰士」
    3月30日上午,山東聊城高唐鞏德春美術館內喜氣盈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高唐著名畫家、高唐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鞏德春向聊城市馳援湖北醫務工作者捐贈書畫作品儀式在此舉辦。據了解,此次活動由高唐縣委宣傳部、縣文聯主辦。儀式現場,10份裝滿百幅書法作品的禮盒溢滿墨香,均悉數捐贈。
  • 為您奉上最全的聊城五一假期旅遊攻略
    (具體細則詳見活動現場)  2019年5月1日-5月2日 9:00-17:00  聊城光嶽樓東南角簡單耶飲品店  三、古城首屆攝影大賽,舉辦頒獎儀式及水上古城攝影展  於4月30日上午9點半,在光嶽樓北側舉辦聊城水上古城首屆攝影大賽頒獎暨最美景點揭牌儀式
  • 「丹青賀歲 情系兩岸——張志民師生國畫作品展」在高唐舉辦
    (圖片來源:高唐縣臺辦)  中國臺灣網1月29日高唐訊 為活躍高唐縣人民群眾春節期間的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內涵,「丹青賀歲 情系兩岸——張志民師生國畫作品展」於1月28日在李奇茂美術館開展。
  • 聊城有哪些特產 山東聊城特產有哪些
    聊城的特產有魏氏燻雞、濟美醬菜、清平空心面、燕店燒鴿、八批果子、冠縣鴨梨、高唐老豆腐、博平馬蹄燒餅、高集豆腐皮、景陽岡酒。聊城特產一:魏氏燻雞  魏氏燻雞是山東聊城極具傳統特色的特產,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記載起源於明清時期
  • 舌尖上的山東,推薦聊城八大美食小吃,全都吃過才算地道聊城人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小編家鄉聊城的美食,聊城被稱為「江北水城」。這裡不僅風景優美,美食也是多不勝數。如果您有機會到聊城旅遊,一定不要錯過這裡的美食小吃。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這8道聊城美食吧,全都吃過才算是地道聊城人。高唐老豆腐為啥把高唐老豆腐放在第一個講呢,這裡小編有點私心,因為小編老家就是高唐的。高唐老豆腐那可是聊城的傳統美食小吃。
  • 聊城旅遊惠民大巴車常態化運行
    為滿足群眾需求,經研究,決定我市惠民旅遊巴士在年底常態化運行。惠民旅遊巴士立足為民、惠民的基礎,串聯聊城市各縣市優質文化、旅遊資源,制定「聊城人遊聊城——惠民旅遊巴士」公交線路的城市觀光新線路,確定了新的運營模式。
  • 父子與共 疆場殺寇——陳翰章將軍日記中的父子抗戰情
    新華網長春8月26日電(記者高楠、孫仁斌、李志暉)「當我在心中想起六十餘歲的老人,受到威壓而不停地奔走,不免有莫大的震動。」這是東北抗聯名將陳翰章生前日記中對父親的描述。當東北抗聯史學者張彥夫向記者講述這段內容時,聲音不時哽咽。
  • 父子與共疆場殺寇 陳翰章將軍日記中的父子抗戰情
    新華網長春8月26日電(記者高楠、孫仁斌、李志暉)「當我在心中想起六十餘歲的老人,受到威壓而不停地奔走,不免有莫大的震動。」這是東北抗聯名將陳翰章生前日記中對父親的描述。當東北抗聯史學者張彥夫向記者講述這段內容時,聲音不時哽咽。透過日記,讓人們更加直觀鮮活的了解一個真性情的錚錚鐵漢,體悟陳翰章將軍與父親之間令人動容的深厚感情。
  • 在這裡,感受聊城獨特魅力——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聊城展區精彩呈現
    「這次展會的平臺變得更大了,高唐麥秸畫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更多的人都熟悉了解麥秸畫。」9月17日,高唐麥秸畫非遺傳承人李志海對記者說。現場展出的茌平剪紙和高唐麥秸畫。高唐麥秸畫之前已經兩次參展山東省文博會,其間李志海還與來自韓國的麥秸畫手藝人進行了切磋交流,通過這個平臺將來自高唐的麥秸畫藝術完美呈現在海內外友人面前。「前兩次參加完省文博會後,我們不僅博採眾長使技藝有了新提高,而且收到很多外貿藝術品公司的訂單。」李志海的兒子李洪濤對記者說,「如今隨著黨委政府對文化旅遊產業的高度重視,又有文化旅遊博覽會這麼好的平臺,我們也越來越有信心!」
  • 這個秋天,讓聊城溫暖你的胃
    聊城的另一張名片--空心琉璃丸子 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名菜」。 高唐老豆腐享譽省內外,早在80年代就曾經上過電視、報紙及相關刊物,並作為地方名吃而載入《高唐縣誌》,名揚省內外。有句俗話說得好:繞道一百走高唐,半碗豆腐吃的香。
  • 在這裡,感受聊城獨特魅力——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聊城展區首日見聞
    聊城展區精彩亮相,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聊城魅力」。東阿阿膠、道口鋪鐘錶、東昌葫蘆、聊城剪紙、冠縣靈芝、狀元紅家具等一系列獨具特色、創意十足的文化產品,成為一個個跳動的聊城文化符號。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琳琅滿目的文化精品,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參觀者。
  • 舌尖上的美食之舌尖上的聊城,盤點來聊城一定不能錯過的特色美食
    泰安市、濟南市為鄰到了聊城,不得不吃的一定是高唐老豆腐,高唐老豆腐又稱也是山東聊城高唐風味名吃之一。其中山東聊城高唐縣的老豆腐最出名,故名高唐老豆腐。古往今來,過往聊城的商賈遊客,無不爭相購買。堪稱上等美餚和饋贈佳品。有些老店經久不變,它早已不僅僅是美食,更多的是一份回憶,它積累了太多的市井故事,見證者著這個城市的興衰。不知道這些聊城特色,大家吃過幾樣呢?
  • 人間至美是清秋,來高唐「走馬觀花」盡享高級浪漫
    出門旅行,美美的照片一定要有,趁著秋高氣爽,留下最美的印跡。然而花海哪裡有?美景何處尋?不用跑遠了,賽石花朝園景區一大波視覺衝擊等著你,現在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地處高唐縣城南新城核心區,位於雙海湖西岸、濱湖路東側,一期佔地面積500畝,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是高唐文化旅遊新地標。
  • 千餘尾錦鯉高唐競賽 中國錦鯉第一縣的億元生意經
    10月13日傍晚,在聊城市高唐縣三十里舖鎮舉辦的2018中國(高唐)錦鯉大賽自家產拍賣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一條魚賣到幾萬元,在高唐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聊城高唐打造北方錦鯉頂級賽事  10月13日臨近傍晚,2018高唐錦鯉自家產聯合拍賣會還在火熱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