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香港經濟支柱坍塌失業來襲?

2021-02-15 天使VC投資家

近日,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了最新的勞動人口統計數據。今年1至3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3.3%上升至3.4%,此前發布的旅遊、零售、樓價等各方面經濟數據也都全面下滑。

更重要的是,由於內地赴港遊客銳減,香港旅遊、零售和房地產等支柱性行業正面臨著巨大壓力,《亞洲競爭力2016年度報告》在對亞太地區37個經濟體競爭力的評價分析中,香港仍然沒有超過新加坡,連續第二年退居亞軍,香港的苦日子要來了嗎?

香港旅遊業工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內地遊客訪港人數,較去年同期下跌近6成。內地赴港遊客減少已經持續多時,港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訪港遊客已經同比下降2.5%。


內地遊客暴跌重創了香港零售業。香港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零售業營業收入合計下跌13.6%。更嚴重的是2月份同比下跌超過 20%,跌幅遠超一月份。

零售下跌波及了各個領域,以內地遊客為主要銷售對象的子行業下跌尤其慘烈。珠寶首飾、鐘錶及奢侈品、電器及攝影器材等前兩個月同比下跌均超過20%。下圖為今年前兩個月零售業各子行業同比下跌百分比的官方統計數據:

香港著名本地零售商莎莎國際(0178.HK)近日公告稱,2016年1-3月份營收同比下降15.1%,與三季度相比衰退加速。主營珠寶鐘錶的周大福(1929.HK)2016年前三個月港澳地區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跌26%。

事實上更多相關公司業績在之前就已經下滑。2015年全年,周大福利潤則下降24%,先施下降超過四成;另一家香港零售商永旺(0984.HK)則更慘,去年淨利潤下跌超過六成。除此之外,多家旅遊酒店公司的業績均下滑超過三成。

針對業績下跌的原因,這些公司都明確指出是由於內地訪客銳減。周大福公司最新發布的公告中說明,業績下滑持續受訪港內地旅客減少以及兩地的消費意欲疲弱拖累。莎莎國際更是將矛頭直接指向港府此前開始實施的針對內地遊客「一周一行」新政。

業績下挫伴隨而至的是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暴跌,莎莎國際、周大福和永旺的股價近兩年均遭腰斬,較歷史高點更是最多跌去七成左右。

遊客下降直接影響到了香港的商業地產,此前發布年報的多家商業地產巨頭已經明確預警內地遊客減少將可能對旗下購物中心租金帶來壓力。


去年八月,法國LV集團旗下的腕錶品牌泰格豪雅關閉了其位於銅鑼灣的店鋪,隨之而來的是奢侈品關店潮——8月底Coach中環旗艦店提前兩年退租,百麗國際的旗艦品牌Belle於8月31日結束了最後一個營業日,香港英皇鐘錶珠寶集團也提前退租。

影響不僅僅局限在商業地產。2015年初,香港政府暫停了投資移民計劃,原本投資1000萬港幣後就有可能擁有香港居民身份的政策被取消,這直接打擊了內地投資者在香港購房的熱情。

在拒絕內地人購房和其他原因的綜合作用下,香港房價在2015年下半年後遭遇寒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香港樓市成交量創下25年的新低,樓價連續數月跳水。2015年四季度的單季跌幅達到7.5%,進入2016年之後則加速下跌,上一次產生如此大的跌幅,還是在2008年。

3月22日,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競爭力2016年度報告》發布中指出,在對亞太地區37個經濟體競爭力的評價分析中,香港仍然沒有超過新加坡,連續第二年退居亞軍。

這或許再次證明了香港此時的尷尬。儘管仍然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擁有高效穩定的營商制度和金融市場,擁有世界一流的交通設施網絡和高質量的信息技術設施平臺」,但事實上,香港經濟增長已連續4年低於過去10年3.4%的平均增幅,2015年經濟增長僅為2.4%。預計2016年香港經濟增長只有1%~2%,低於2015年增幅。

2016年,香港經濟增長放緩已經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原因在於,2016年全球經濟復甦並不穩定,受到美國加息和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預期香港外貿將持續疲弱,旅遊業趨於放緩,也會影響市場消費和投資意願,並對就業市場和企業經營產生新的壓力。

  

由此可以預計,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低於2015年。同時,港幣聯繫匯率將受到美元加息、人民幣正式入籃、股市和房地產價格高位震蕩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

 

從傳統意義上看,香港擁有金融、貿易物流、旅遊和高端服務業四項支柱產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也因此,香港的經濟隨著外部環境變化而劇烈動蕩。

  

從國際經濟金融走勢看,世界經濟的不良循環影響了香港經濟,一旦世界經濟增長繼續趨於放緩,香港就難以走出獨立行情。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歷輪經濟下行周期都會伴隨金融風險的加劇,市場的波動性會加大,投資信心的平復和恢復仍需要時間。

  

而從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看,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跟隨美元升值(或貶值),導致資產泡沫進一步上升(或下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金融中心的資金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金融風險加大,進一步使投資者強化了全球化資產配置的意識,而不同貨幣匯率變化對資產價格起到重要作用。

 

實際上,港幣升值,則香港股市、樓市價格上漲,資產價格上漲反過來再支持租金上漲,香港經濟的運行成本會上升。而運行成本的居高不下會擠垮大量低利潤行業,這也會使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顯著下降。同時,香港經濟對大陸依賴性日益嚴重,人民幣的升值和貶值,都會使香港對內地物品價格相對波動,對香港市場價格產生影響。

2016年年初,美聯儲稱,將2016年經濟增長預期從2.4%下調為2.2%,並預計2016年將加息兩次。在這樣的預期下,香港將面臨資產泡沫擠壓、積存財富波動、企業利潤增長等不確定風險。

根據港交所此前的公告數據,2015年香港IPO集資金額高達2631億港元,位居全球之首。但研究發現,這一成績絕大部分依賴內地公司的支撐。近幾年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其實是內地公司,不少是因為A股的高門檻和排隊時間過長,轉道香港投資市場。

根據中國證監會的統計數據,2015年內地公司通過發行H股IPO融資金額為236.19億美元,折合約1830億港元,如果這些H股全部轉道A股融資,那麼2015年港股IPO金額僅剩800億港元,再去除大量註冊在海外,業務在內地的「紅籌」公司,所剩更少。如果A股發行制度徹底理順,港股IPO的「低門檻」優勢削減,還有多少公司會選擇香港呢?

儘管深港通開通已經近在眼前,市場再度升溫,但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在港交所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港股連查看即時行情都需要收費,大部分券商的交易系統客戶體驗屢遭詬病。即便是在香港領先的券商,交易系統也趕不上內地三流券商的水平。

從營商環境和意識形態看,香港出現的盲目排外思潮和佔中運動對香港經濟、投資帶來不小的危害。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表示:香港『佔領中環』非法集會、『反水貨客』等違法行為是導致內地及海外訪港旅客人數全線下跌的重要原因。」而旅遊業的下滑,對股市、樓市和零售、餐飲、旅遊等行業及普通香港市民收入,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

  

按照2015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深圳首次超越香港,躍居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加上正在深入推進自貿區建設的上海、天津和福建,香港自由貿易優勢正被越來越多的自由貿易改革區域所替代。

短短幾年,由「好客香港」變「趕客香港」,諸多內地人真的如某些人所願,不再去香港搶購奶粉,想投資港股的內地股民也不得不付費購買即時行情。

失去大陸消費動力,切斷內地遊客,在持續低迷的國際經濟環境下,香港真的會好過麼?

本文來源:麵包財經 和訊

本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請勿根據本文內容作出任何投資決策


回復大佬名字閱讀精彩觀點:

羅明雄丨桂曙光丨劉士餘丨馬雲丨周鴻禕|雷軍丨閻焱|王功權|李開復|劉強東|周小川|徐小平|薛蠻子|熊曉鴿|董明珠|柳傳志|姚勁波|任正非  .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的經濟支柱到底是什麼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其實從其經濟的主要支柱就能看出來,如果以工業,製造業或者高科技產業為經濟支柱,那麼這個國家必然強大,最典型美國,日本都是如此,我國也是這樣。而以農業,甚至賣資源為支柱產業,那麼一看就是紙老虎,就如同沙特、阿聯等,表面上強大,實際上那是不堪一擊,所以並不強大。
  • 曾俊華:香港應擴大四大經濟支柱競爭優勢並發展新產業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9日表示,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香港應在擴大四大經濟支柱競爭優勢的同時,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曾俊華在網文中表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香港四大經濟支柱——貿易及物流、旅遊、金融、專業服務已經建立起相當的規模,具有國際競爭力。
  • 暴風眼中的香港經濟:創歷史新低 支柱產業尚未「傷筋動骨」
    作為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旅遊業不僅是特區政府重要的稅收來源,還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此前數據顯示,香港旅遊業就業人數超過27萬人,單計持證導遊及領隊便有2.3萬人。然而,在這個本應迎來旺季的暑期,香港旅遊業卻面臨著寒冬。
  • 香港百業衰退人人自危 專家稱最壞情況或30萬人失業
    中新網9月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暴力示威過去數周裡持續升溫,各區交通不定期癱瘓,不論是旅客還是本地市民的外出消費意欲均大幅減少,食肆倒閉潮初現,即使倖存下來的商戶或企業也要想辦法「瘦身」。香港著名旅遊景點太平山頂遊客稀少。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灣仔茶餐廳生意跌50%另一重災區則是飲食業,在灣仔經營茶餐廳的嚴先生表示,「衝突」令生意重創,大跌約四成,周末跌幅高達五成,有惡化跡象。
  • 香港支柱行業
    金融、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和旅遊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亦是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發展成熟。現時,四大支柱行業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高達59%,並僱用超過170萬人,佔整體勞動人口的48%。 貨櫃港     香港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國際貿易和服務中心,既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
  • 香港失業率飆至15年新高!23萬人加入失業大軍
    在疫情暴發之前,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香港的失業人數為12.23萬,這意味著在疫情期間有10.8萬人加入了失業大軍。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5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繼續攀升至5.9%,創下逾15年新高;就業不足率為3.5%,為近17年來的高位。
  • 《黃金時代》:愛情兩大支柱坍塌,湯唯、馮紹峰黃金時代得而復失
    後來,經濟條件漸漸好轉,兩人衣食無憂,皆可安心寫作。連湯唯自己都說,這種生活進入了黃金時代。湯唯與馮紹峰這段愛情,既有浪漫親密感,也有現實歸屬感,又有機會實現雙方自我價值,而且對未來有著良好預期,完全符合愛情健康發展需求,彼此間愛情關係十分穩固。然而,好景不長,湯唯與馮紹峰終以分手告終,黃金時代得而復失,令他們那些作家朋友們大跌眼鏡。
  • 三國志戰略版四面楚歌和風聲鶴唳誰傷害高 四面楚歌和風聲鶴唳哪個...
    三國志戰略版四面楚歌和風聲鶴唳誰傷害高?三國志戰略版四面楚歌和風聲鶴唳哪個戰法好?不少玩家都有拿到這兩個戰法的武將,卻不知道到底拆解傳承哪個好一些!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   三國志戰略版四面楚歌和風聲鶴唳誰傷害高?   先來看看這兩個戰法的傷害率:   四面楚歌的傷害是——每回合造成144%,持續兩回合,合計288%,受智力影響!
  •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申請失業金人數飆升 「紓困斷崖」恐慌來襲
    原標題: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申請失業金人數飆升 「紓困斷崖」恐慌來襲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12月10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飆升至85.3萬人,相比此前一周多出了13.7萬人,遠多於市場預期,為9月以來最高水平,表明為遏制新冠疫情而擴大實施的限制措施,可能掀起新一輪失業潮
  • 剛開30天,香港迪士尼、海洋公園又關門了!香港經濟再被疫情虐
    香港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皆於當晚宣布,將於15日起暫停開放,這對於剛開業不足一個月的他們來說,經營壓力將進一步加大。此前,受疫情影響,香港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樂園曾於1月26日宣布暫停開放。直到6月13日和6月18日,在香港疫情緩和的情況下,開始恢復運營。
  • 印度的經濟支柱到底是什麼呢?
    其中尤其讓人矚目的是印度,二戰後,印度的發展堪稱世界領先,尤其是近幾年來,印度的經濟增速,更是超過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更是讓印度被吹上了天,使的印度被普遍看好。尤其是印度經濟超過法國之後,世界對於印度的發展更是驚嘆。那麼既然如此,很多人其實很想知道,印度發展到今天,其經濟支柱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你可能想不到。第一大支柱是農業。
  • 香港五大支柱產業「明星」見證香江十年繁榮(圖)
    中新網7月2日電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十年。回歸十年,受益於內地的鼎力支持,香港經濟才得以走出低谷,再創輝煌。香港《商報》選取香港金融、貿易、航運、旅遊及房地產五大支柱產業中的五大傑出人物,以期從其經歷透析香港過去十年的繁榮。
  • 平遙古城牆發生坍塌、香港旅行團臺北遇車禍(圖)
    平遙古城牆發生坍塌、香港旅行團臺北遇車禍(圖) 月17日下午2時30分左右,山西平遙古城牆南門附近牆體外側發生坍塌,塌方長度17米,高度10米,沒有人員傷亡。雖然坍塌的牆體前正在施工,但平遙縣文物局負責人稱,坍塌與施工無關,屬於「自然災害」。  平遙古城的南門是古城的正門,平遙縣於2002年啟動了「南門甕城綜合整治工程」。開工至今,已完成了城樓、關帝廟、小寺廟、戲臺等建築的復建,今年的工程是南門外「下沉式廣場」淤積汙土的清挖。
  • 節慶經濟成瑞士三產支柱
    節慶經濟成瑞士三產支柱 2014-08-19 10:39:22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種卿
  • 大象都失業了!全球旅遊業有多難?
    新冠疫情來襲,各國紛紛採取「封城」、「封國」措施,全球旅遊業涼了個底朝天。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8日發布報告稱,當前旅遊業所承受的損失,已經是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的三倍以上,金額超過3200億美元。旅遊業,已經成為全球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在這種艱難境遇裡,部分較為依賴旅遊業的國家,越來越坐不住了。
  • 能源是約旦經濟的支柱
    佩特拉通訊社5月25日報導,約旦能礦大臣海拉•扎瓦提表示,約旦能源部門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許多成就,能源是約旦經濟發展的支柱。約旦將以自力更生為中心,實現能源安全,增加對本地資源依賴,降低能源成本並提高可持續性,增加對礦產資源的投資。
  • 美國經濟支柱,加速崩潰了?問題越來越嚴重
    總的來說,第二波疫情將引發的冬季經濟放緩正在形成趨勢。11月ADP就業僅30.7萬,遠不及預期,創5月以來最小增幅。ISM公布的製造業就業指數下跌至48.4,服務業就業指數僅上升1.4個點至51.5。美國經濟復甦時間和強度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 疫情下的香港經濟內憂外患 港府雪中送炭
    >繼去年10月之後,香港美甲師Helen的老公再次失業了。Helen一家四口擠在公屋裡,子女停課,老公失業,店裡的客人越來越少。這不過是當前香港經濟的小縮影。2019年,香港經濟可謂「內憂外患」。數據顯示,香港經濟2019年錄得負增長1.2%,是2009年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
  • 疫情之下,大象、小鹿都失業了!全球旅遊業有多難?
    連往年倍受寵愛的泰國大象、日本小鹿也要失業了!泰國:千餘頭大象因「失業」被迫返鄉 旅遊業作為泰國的支柱產業,提供了全國近十分之一的工作崗位。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院長張玉來指出,2018年日本入境遊消費突破4.5萬億日元,成為僅次於汽車產業的第二大經濟支柱
  • 曾蔭權:香港不會放棄擔任金融中心的角色(圖)
    曾蔭權在經機會召開首次會議後表示,明年經濟步入衰退的風險增加,預計失業情況亦會加劇,特區政府會重點加強對四支柱行業的支持,也會進一步支持中小企。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新網11月4日電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擔任主席的經濟機遇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