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報、中國電力新聞網 記者 鄒春蕾 王瑋
移民穩則建設順,移民富則水電興。
作為一家以發電為主的大型能源央企,華電集團10餘年來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國家 「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工作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水電」的方針,情牽流域移民,心系區域發展,努力變革移民工作思路、創新推出了一系列移民工作新機制、新舉措。
「其中,研究探索『長效逐年補償』的安置方式創新地破解了移民安置難題,移民工程由項目法人代為建設的『統規代建』方式的推行則為移民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新思路。」長期關注水電移民工作的華電集團總經理程念高對記者表示。
由華電集團創新推出的這兩項移民工作機制,不僅在我國水電界引起廣泛關注,甚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2012年12月,華電「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被聯合國授予「2012全球契約促進社會發展最佳實踐獎」,這是我國水電移民工作在社會責任領域取得的最高獎項。
長效逐年補償機制——集大智慧之所成
水電工程建設徵地移民安置工作,具有面廣、點多、量大、複雜等特點,如何在國家現行法規政策框架內做好水電移民安置工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全面採用「長效逐年補償」安置方式,積極推行「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正為解決這些問題而生。
據記者了解,「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是華電集團與雲南省政府集大智 慧之所成。
雲南金沙江中遊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盈孟向記者介紹,雲南是水電移民大省,「人地矛盾」高度集中,並不具備「以土安置」數十萬水電移民的條件,因此必須探索研究出一條符合雲南實際的移民安置新路子。在這種背景下,2007年華電集團與雲南省政府共同組織開展「完善移民補償機制、創新移民安置方式」課題研究,制定出臺了「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破解了雲南省移民安置難題。
「在研究過程中,涉及需要項目法人承擔的重大問題,如在電站運行期如何解決逐年長效補償費用問題上,雲南省在與其他水電流域公司協商無果,研究工作一度擱置,華電集團主要領導勇於擔當,及時召開會議作出決定,明確承諾解決運行期移民逐年長效補償費用,才使研究工作順利推進。」雲南金沙江中遊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組書記羅錦華向記者回憶。
具體而言,「16118移民補償安置方式」的核心是:「立足一個長效補償機制、實行六種安置方式並舉、建立一項庫區發展資金、享受統一後期扶持政策、採取八條移民安置措施。」該機制直接促成了移民逐年長效補償安置方式的出臺。可以說,該補償方式創新性地突破徵地補償政策「二元結構」,移民安置管理體制「多元化」以及移民安置方式單一,人地矛盾尖銳等瓶頸。
與此同時,華電集團在貴州省董箐水電站也積極開展了以移民淹沒耕地為基礎的逐年補償安置方式的探索。
在業內人士看來,華電集團水電與新能源產業部主任金澤華將 「移民逐年補償安置方式」定義為我國水電工程建設水庫移民工作的重大創新一點也不為過。該補償方式把 「以新換舊」的實物補償轉變成「長效貨幣補償」;把「單一的以土安置」發展為「多渠道多形式安置」,實現了為移民提供長期生活保障、少配或不配耕地,極大地減少移民搬遷人數、緩解高度緊張的「人地矛盾」,把移民勞動力從耕種土地中解放出來,使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得以保護和傳承等重大意義,可謂真正的民生工程。
移民項目「統規代建」——移民工作的「加速器」
作為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移民房屋和專業項目建設直接關係到廣大移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需慎之又慎。
「根據我國現行移民管理體制,移民工程的建設主體是地方政府,主要是縣級政府。但其往往缺乏對移民工程的建設管理經驗,而項目法人在工程建設方面具有優勢。因此,華電集團在公司系統內推廣貴州烏江水電移民工作『政府管民生、企業管工程』的經驗做法,要求水電項目法人積極主動地參與移民工程建設,減輕地方政府的建設壓力,使得地方政府騰出更多精力來做好徵地拆遷、安排移民生產生活等工作。」金澤華告訴記者,在移民工程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項目法人和地方政府各自優勢,能夠顯著加快移民工程的建設。
「統規代建」課題研究工作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的。華電集團研究制定的「1+5」文件,對規範開展水電移民工程業主返包代建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華電雲南公司黨組成員、雲南華電魯地拉水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衛東看來,「統規代建」經歷了由試點到縱深推進的過程。他向記者介紹,2006年在烏江流域思林電站移民復建工程建設中,瓦窯集鎮遷建新址復建項目的實施,投資、進度、質量控制均明顯失控,引起貴州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時任貴州省副省長包克辛明確提出「政府管民生,企業管工程」的要求,由此在貴州率先拉開了業主返包移民復建工程的序幕。華電烏江沙沱電站在建設過程中,較為複雜的移民復建工程均返包給水電項目業主承建;華電大渡河瀘定電站在四川省移民局的支持下,於2009年開始代建移民復建工程,2011年受當地政府委託代建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土地開發整理工程。
這些做法有效地推動了移民安置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好評,也為華電集團研究制定移民工程「統規代建」規範性文件提供了實踐經驗,並在之後的金沙江中遊魯地拉電站移民安置工作中得到了深化。
金沙江中遊魯地拉電站移民安置時間緊、任務重,加快移民搬遷安置、確保電站按時蓄水發電迫在眉睫,進一步探索移民工程「統規代建」勢在必行。如何更好地規範這項工作,華電集團水電產業與新能源部按照公司集團領導要求,於2012年7月組織系統內專家,經過半個月的調研,形成了華電集團「統規代建1+5」文件,即:1個主體文件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水電項目移民工程「統規代建」工作指導意見(試行)》;5個配套文件《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移民工程規劃設計管理辦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移民工程「統規代建」管理辦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移民房屋 「統規代建」管理辦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統規代建」移民 資金管理使用辦法》、《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移民「統規代建」工程督查辦法》。集團公司2012年8月批准下發了上述文件,規範了「統規代建」工作。
「集團『統規代建1+5』文件出臺後,各二級公司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參與移民項目『統規代建』。」雲南華電魯地拉水電公司黨委書記侯建剛表示,該舉措促進了大渡河瀘定、金沙江中遊魯地拉等一批電站移民工程的建設。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華電集團敢於碰觸由項目法人代為建設移民房屋這一行業內普遍認為不能涉及的「雷區」,在移民房屋建設規模大、相對集中、時間緊張的情況下,為幫助移民房屋建得起、建得好、建得快,早日搬遷入住,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項目法人自願接受移民委託,勇於承擔房屋建設中的各種風險和麻煩,代為建設移民房屋。如魯地拉公司代建了庫區部分移民群眾的房屋,質量好、進度快,得到了群眾的好評,起到了加快整個庫區移民房屋建設進度的積極作用。大渡河瀘定電站庫區的絕大部分移民也願意將房屋委託給項目法人代為建設。
如今,移民工程「統規代建」已經過了近兩年的實踐探索,相關項目公司也在工作中取得了成效、積累了經驗。金澤華在談到實施移民工程「統規代建」的重大意義時這樣說:「一是提高移民住房質量,協調美觀,引導移民提高自建房質量,符合中央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助推中國夢的實現;二是有利於控制復建工程建設規模、標準、投資;三是營造了水電工程和諧建設氛圍,減少了搬遷過程中強拆、移民上訪、移民鬧事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四是『統規代建』是移民工作的『加速器』和移民工程建設的『防腐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