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情到深處無怨尤——巧家縣以「五千工作法」在水電移民搬遷安置協議籤訂中踐行初心使命
水電移民難,難就難在故土難離,家園難捨。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巧家縣的做法是:在堅持依法移民的前提下,圍繞「讓移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這一初心和使命,堅持想盡千方百計,一心為民謀福祉;走進千家萬戶,一線宣傳作動員;道盡千言萬語,一片真情解民憂;歷盡千辛萬苦,一線實幹抓落實;不懼千難萬阻,一路向前不退縮「五千工作法」,在移民政策制定、移民政策宣傳、移民訴求解決、移民協議籤訂、化解工作難題上,用幹部的真心、耐心、細心、愛心換取移民群眾的思想認同、工作認同、情感認同。
「意到濃時怎忍舍,情到深處無怨尤。」全縣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16397戶47980人移民搬遷安置協議籤訂,佔搬遷安置人口總任務16441戶48093人的99.73%,確保了庫區和諧穩定,書寫了水電移民搬遷安置史上的奇蹟。
為民謀福祉
在政策制定、政策宣傳上踐行初心使命
「祖祖輩輩住習慣了,修建白鶴灘電站建設要我們搬離家園,說實話,最初我是真不想搬。」談起最初不願籤訂搬遷協議的原因,雷有明直言不諱地說,「一是故土難離,二是對搬遷後的生活沒有信心。」
「前前後後往他家跑了20多次,電話打了上百個。」蓮花石村民小組屬白鶴灘水庫淹沒區,需要整村搬遷。為做通雷有明和其他群眾的思想工作,移民幹部、社區工作人員上門講移民安置政策,講搬遷到新社區後生活會比現在好得多,用真心、真情換來群眾的信任,講清、講透移民安置政策,增強群眾願意搬遷的信心和決心。
「共產黨都是為我們老百姓著想。」雷有明被移民幹部們的工作作風感動了,同時也了解到省、市、縣為了讓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會致富」,在巧家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採取「統規統建,商住分離,小區化安置」方式,將縣城、集鎮周邊發展前景最好的地塊用來安置移民,並配套學校、醫院等設施,讓移民實現從「鄉下人」到「城裡人」的跨越式轉變。同時,針對移民反映強烈的房屋面積低、子女成家後住房無保障等問題,縣委、縣政府千方百計積極尋找政策與移民訴求契合點,最終確保移民人均安置房面積達到50平方米。同時,堅持前期補償補助與後期扶持相結合,移民安置與打造巧家縣庫區特色旅遊城鎮相結合,發展避寒康養、觀光旅遊等第三產業,讓移民共享發展成果;在沿江一帶種植軟籽石榴、芒果、火龍果等果蔬產業,帶動移民產業長效發展;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增加移民自身「造血」功能,拓展移民增收渠道。
「移民的住房條件就是城裡人都羨慕。」談起未來的生活,雷有明和村民們都說,「黨和政府在制定移民安置政策上都是為我們老百姓著想,以後庫區特色旅遊城鎮打造起來,熱區產業培育起來,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雷有明不僅自願籤訂了安置協議,還主動帶頭動員本組其他10多戶村民籤訂了協議。
雷有明和蓮花石村民小組村民由「不願意籤訂搬遷協議」到 「主動願意籤搬遷協議」的轉變,是巧家縣各級黨組織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提出處理好「五個關係」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市委「133」工作思路和「雙統領、雙推進、雙保障」工作要求,把移民工作和脫貧攻堅作為兩大攻堅任務來抓的一個縮影。
支援白鶴灘水電站,巧家需要搬遷江邊河谷地帶搬遷安置人口16945戶48563人、生產安置人口對象17875戶52949人,佔雲南庫區的95%。為讓近5萬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會致富」, 巧家全縣各級各部門和黨員幹部始終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把實現移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安置政策制定、協議籤訂全過程做到與巧家實際、群眾期盼、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做到安置模式著眼於長遠發展、政策標準著眼於合法利益、後續發展著眼於增收致富。
通過政策制定、產業發展、後續扶持等一系列政策,讓移民群眾吃下「定心丸」,全縣近5萬移民群眾實現了從被動搬遷到主動搬遷,從「要我搬」到「我要搬」的根本性轉變。
真情解民憂
在解決移民訴求上踐行初心使命
「我就信得過老蔡!」在蓮塘村村民陳靖雲心裡,縣公安局移民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蔡發平是一個值得信賴和尊敬的人。
為什麼陳靖雲會有這樣的認識?這事還得從7年前的實物指標調查土地性質登記說起。2011年,白鶴灘水電站啟動庫區實物指標調查,陳靖雲家土地登記有誤。為這事,陳靖雲路沒少跑、人沒少找,因資料已經鎖定,無法更改,事情就撂了下來。2019年6月以來,在搬遷協議籤訂工作中,蔡發平了解到事情原委後,經過多次上報努力,終於啟動了覆核程序,成功解決了陳靖雲的實際問題。
以問題為導向,真心實意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目的。移民工作開展以來,巧家縣各包保部門移民幹部把移民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贏得了移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白鶴灘鎮西門三組村民甘德鴻、甘德唯姐弟和母親吳香梅一家分為3個小家,而且都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做餐飲生意,對方怕耽誤生意,提出要在昆明母親的住所籤訂協議。接到信息後,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姜世惠立刻帶領職工和移民代表從巧家趕到130多公裡外的昆明市,分別與甘德鴻及其親人籤訂了協議。
遇到困難不迴避,遇到矛盾不繞道。在搬遷安置協議籤訂中,巧家移民幹部白天入戶講解政策,解答移民提出的疑難問題,能解答的當場解答,不能解答的便記在筆記本上,晚上統一梳理後報給移民指揮部,做到移民反應的問題件件有解答,條條有回應。6月13日早上,500餘名白鶴灘鎮各村移民陸續前往縣委、縣政府表達訴求,縣移民維穩辦主任李啟軍第一時間帶領移民維穩辦工作人員及時接待聚集群眾,並對移民群眾耐心解釋,及時疏散聚集群眾。深入移民群眾中,做好思想穩控工作,正面引導,疏導群眾,對移民提出的訴求及時進行梳理上報,同時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工作建議,對移民正當訴求全力協調解決,成功將矛盾糾紛風險化解在一線。
在移民搬遷工作中,巧家縣堅持在行動上關心移民、生活上幫扶移民、感情上貼近移民,用幹部的真心、耐心、細心、愛心換取對移民工作的思想認同、工作認同、情感認同。縣級設移民服務中心、5個移民鎮設移民服務站、32個移民村(社區)設移民服務室、184個村(居)民小組設移民服務點,構建「四級服務網絡」,累計為移民群眾解答政策諮詢問題1000餘條次。堅持以群眾工作為主線,實行社情民意「六必訪」(即黨員幹部做到移民家有困難必訪、家有矛盾必訪、家有失業人員必訪、家有重病患者必訪、家有刑釋解教人員必訪、家有孤寡老人必訪)制度,及時收集移民意見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依託「四級服務網絡」,整合鄉鎮和包保單位人員、村組幹部、移民黨員和移民群眾代表力量,在村(社區)組建移民工作服務隊,紮實做好矛盾糾紛化解、遺留問題處置等工作,全縣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988件次,獲得了群眾認可。
真抓實幹
在移民搬遷協議籤訂上踐行初心使命
移民工作千難萬難,歸根結底是解群眾的心結和「思想疙瘩」難。村民劉某在移民工作開始時,對工作組百般刁難、多次嘲諷,並撂下狠話「誰敢籤字我就跟他過不去」。工作組沒有被困難嚇倒,仍然把劉某當作親人看待,每天登門拜訪做工作,探望其剛出生的孩子,用真情融化堅冰,終於解開了心結,解開了「思想疙瘩」,最終,劉某不但帶頭籤訂協議,還動員其他移民一起籤訂搬遷安置協議。
不懼千難萬阻,一路向前不退縮。面對少數移民群眾期望過高、爭補償利益、故意刁難等重重困難,巧家縣黨員幹部以「越是艱險越是向前」的鬥志和勇氣,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用初心破解局面、用真情融化堅冰、用使命勇擔責任,全力推進移民搬遷安置。縣處級領導帶頭堅持「三最大、三靠前、三深入」 ,遇到矛盾不繞行,用最大的誠意、最大的耐心、最大的關心做好移民工作,靠前到庫區宣傳移民政策、靠前處理複雜矛盾和急難問題、靠前組織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深入一線、深入實際、深入移民戶,逐項研究和推進工作。廣大黨員幹部在移民安置協議籤訂中團結協作、相互支持、優勢互補、聯合作戰,少了推諉扯皮、相互埋怨,多了共同擔當、主動作為,做到解決問題不推脫,對移民反映的問題和訴求第一時間有人負責、有人解答、有人落實。在移民安置協議籤訂中,工作隊員受委屈是經常的事,有的幹部還因此「流了淚、流了血」,有的幹部忍受家人的埋怨。儘管如此,全體移民幹部仍然滿腔熱情,長期堅守在庫區一線,面對困難不退縮,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擔當,用實際成效踐行了初心使命。
身沉一線,真抓實幹,用幹部的辛苦換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今年6月以來,面對搬遷安置協議籤訂時間緊、任務重、矛盾大等難題,巧家縣委堅持以黨建統領移民工作全局,成立巧家縣委移民工作委員會,把移民工作與黨建工作高度融合,推動廣大黨員幹部身沉一線、狠抓落實,在移民一線踐行初心使命,成為群眾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主心骨」。全縣抽調86名幹部組建12支專職移民工作隊,選派工作能力強的黨員幹部擔任工作隊長,堅持「5+2」「白+黑」,統籌帶領移民幹部及移民代表常駐村組開展工作,同時將工作隊員中的黨員組織關係轉入所駐村(社區)黨支部,全程參與村(社區)主題教育。從縣直單位派出的2410名黨員幹部包保到移民戶,在田間地頭收集民情民意,走村串戶動員移民群眾,多措並舉推進工作,有的開私車接送移民籤協議,有的自費購買禮品到醫院看望生病住院的移民,有的幫助到銀行辦卡和查看獎勵資金到帳情況,以貼心細緻的服務贏得移民的廣泛理解和支持。全縣公職人員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從支持國家重點工程的高度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工作,806名涉及移民的公職人員中,598名主動放棄界定為移民搬遷安置人口的機會,208名在界定為移民安置人口後帶頭籤訂移民搬遷安置協議和移民安置房建購協議,在移民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贏得了普遍點讚。在移民工作中,廣大黨員主動帶頭籤訂協議,深入移民群眾中做思想工作,積極化解矛盾糾紛,成為引領移民搬遷安置協議籤訂的一面旗幟。在白鶴灘鎮庫著村協議籤訂進度遲緩時,70歲的老黨員古世良動員群眾:「白鶴灘鎮水電站是大項目,我們必須要大力支持,聽黨話、跟黨走,你們不籤,我先籤嘛。」在他的帶動下,庫著四社379戶移民群眾迅速完成了協議籤訂,完成率達100%。
支援電站建設,依託電站發展,想盡千方百計,一心為民謀福祉,讓移民群眾過上幸福新生活,是電站移民的目標,讓近5萬名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會致富」,更是巧家縣委、縣政府的初心和使命,更是破解水電移民難題的「密碼」。
連結
白鶴灘水電站
白鶴灘水電站裝機1600萬千瓦,位於四川寧南縣和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境內,是金沙江下遊幹流河段梯級開發的第二個梯級電站,也是世界目前在建最大的水電站。2021年建成後,僅次於全球排名第一的三峽水電站。(記者 蔡侯友 通訊員 胡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