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教僧尼總會總住持 再說「修行者守則」

2021-02-10 覺行聞修

再說雲慈正法會的「修行者守則」


一看「修行者守則」,就是一個不通曉經藏的外行寫的,才會以邪惡見來用意立句。 完全違背了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一直以來說法的法音。 當然,我是一個修行很一般的比丘尼,說到通曉經藏,我也只是皮毛擦過而已。 但深知我要繼續努力深入經藏,要按照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說法的法音,學法修行。 必須依《解脫大手印》之兩大心髓、《藉心經說真諦》和《學佛》一書,具體實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盡力利益一切眾生。


我不敢說帶領大家回歸本源,也不會說這樣的外行話,因為一切本源皆是始祖報身佛多傑羌佛的說法。 從真諦來說,大家從來沒有離開過本源,所以 南無釋迦牟尼佛說:「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在法音中多次說:「眾生皆具如來法身,與佛同體,無二無別,佛性剎那也沒有離開過眾生,是因為無始無明業力障蓋本來面目,猶如鏡子上的灰塵,太多密布在鏡面,擋住了鏡光,才照不見真容。 灰塵蓋住了鏡面,但鏡子本身並沒有變,灰塵去掉了,鏡子照常是原來的鏡子,也未曾變過。 鏡子上密布的灰塵,就猶如眾生的業力遮住了本具的佛性,必須以修行,把無明業力清除,自己本具的法性真如,自然現出。 」


我要說 南無十方諸佛的法理都是一樣的,眾生一秒鐘也沒有離開過本源,但因為沒有明徹自心、得見本性,從無始以來都在五蘊塵境中打轉才不得解脫成就。 如果說回歸本源,那就一定要曾經住在本源,才會有離開,先要離開了,才會有回歸,對嗎? 既然曾經住於本源,說明已經是法身佛,已經證了法身佛,就沒有退為凡夫的機會了。


寫那篇署名為陳寶生的「關於世界佛教總部公告的說明」的人,還沒有進入經藏的大門,勸其不要不懂裝懂,貽害眾生,我會為你和陳寶生等念經誦咒。 但我修持太一般,談不上加持力,再說你們犯下的罪業太重,因果使然很難免脫,你們只有懺悔,改惡向善,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看了世界佛教總部對雲慈正法會的「修行者守則」的批駁,總部很慈悲,只是點到為止而已。 但現在的人,因為不懂經教,他們很難懂得裡面的道理。 我現在只能以我膚淺的理解,對其中四個部分,做一個比之前略微完善一些的說明。


1.「成就悉依師,當視之如佛」
師的種類太多,有好有壞,至少分成善良的、狡猾的、惡劣的、詐騙的、邪惡的、編傳假佛法的,如果我們依照到後五種,就成就到地獄裡面了。 波旬魔王在釋迦牟尼佛圓寂時發願,要派他的魔子魔孫變成佛教的人來破壞佛教、毒殺眾生慧命,所以世界上的邪惡之師才很多。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在法音和公告中多次提醒修行人,就是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自己教的弟子,已經是活佛上師級的人,很多都有嚴重問題,要大家用128條邪惡見和錯誤知見去印證觀察,小心上當。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慈悲愛護無私利益大家,警告大家,這就說明邪師太多。 試想,如果一個上師是山精水怪轉世,這個把他視之如佛的人,會是什麼結果呢?


2.「一切實了知,全賴師悅樂」
一個作上師的人,說他已經一切都實在地了解到,而當弟子的要成就,全部都要依賴上師的悅樂,而且是全部依的悅樂,而不是依賴學法修行,只要把所有一切依賴在這個上師的悅樂上,就能成就,所以在前面一句才說出「成就悉依師」,讓大家每天都念「全賴師悅樂」。 成就與師悅樂不悅樂是沒有關係的,編出這個「全賴師悅樂」,難道是控制弟子的手段,方便隨時在弟子身上取樂嗎?當然,我不會說是詐騙,但畢竟是不符合教規的邪惡見,用「師悅樂」來要弟子無條件服從,讓師悅樂,誰讓師不悅樂就不能成就,這是邪惡見。 前人中的所有成就者,都是依修行、修法、智能、禪定、行十善、四無量心成就的,當今最大的佛法是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的《解脫大手印》,學到大法,才是成就的正確光明大道。


3.「世世隨恩師」
僅就讓弟子「世世隨恩師」這一句,就足以說明這守則根本不是佛菩薩的觀點,這就表明這個「恩師」麾下的弟子一點都沒有了成就的希望了,永遠都只能在三惡道,才會「世世隨恩師」學,沒有成佛菩薩的那一天了! 如果弟子自己能修成佛菩薩,那還能世世隨恩師學嗎? 更糟糕的是,你一旦發下了「世世隨恩師」的誓,就要去還這誓願的,發了邪惡願如果不破掉,你就會去還願,世世隨你的恩師死而又生,生而又死。 如果你運氣不好,遇上的「恩師」是墮落之師,破壞誹謗正法,引導弟子入邪途,就如你們把普賢王如來、多傑羌佛、十大金剛法像都取下法臺,供你們「恩師」的像,這個恩師下一世是墮地獄呢,還是解脫成就呢? 那你下一世也就一定要去還你發的願,跟隨他到地獄裡頭去,因為你發了隨恩師的願。 任何一位佛教徒都只隨恩師不隨佛陀、不隨佛法嗎? 連法都不隨,沒有佛法還能成就什麼? 不隨佛陀哪裡還有正法? 你們的「恩師」對你們說他是大菩薩或某某尊者轉世,他生下地就有佛法,我要問你,既然他是大菩薩有佛法,為什麼他要拜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為師呢? 在《多傑羌佛第三世》正法寶典裡面可以看到,他跪在羌佛面前,羌佛為他摸頂加持,看到他在錄像中跪在羌佛面前聽羌佛教化,而且不是一年半載,一跟就是27年,這就徹底證明你的「恩師」不懂佛法才跟羌佛學嘛。 即便是這樣跟,羌佛知道他不入正知正見,沒有傳他大法,因為羌佛要他慈悲為利眾生,要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很惱火,不聽羌佛教導,他才有時候對弟子抱怨:「不要動不動就是佛陀師爺了不起,難道我比佛陀差嗎? 」。 你啊你啊,哪裡有一點慚愧之心啊! 順便問兩句,你們的「恩師」五明通了幾明呢? 一明都沒通吧? 違背了經藏規定的菩薩在五明中得的佛說經義,怎麼可能是菩薩? 再問你們的「恩師」,著書立論有哪幾部? 一部都沒有吧?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無所不能五明完整達到頂峰,你們恩師編寫一本守則都是邪惡的,跟他學的人依此而修,不落惡道,難道還能到佛土嗎?


4.「不可任性破立誓言」
這也是你們「恩師」控制你們效忠他的方法,把你們捆綁在不敢違背誓言的鐵柱上。 如果你發的誓言學佛修行,修正確佛法,普渡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種誓言發下了是好的,就不可以再破。 但大家想一想,如果發下的誓言是忠誠你們現在的「恩師」,供養他一輩子,赤膽忠心,世世不變心,這種誓言就壞透了,必須馬上破,因為你已落入邪惡見。 你破了邪惡見以後,還要與讓你發誓的「恩師」決裂。 你如果不這樣做,必定要落在輪迴三惡道裡面。 像你們「恩師」這樣不入經藏門坎的人,你如果在他面前發誓,要供養他或者為他辦事,赤膽忠心對他,那你必須快馬加鞭破掉誓言,如果不這樣破,你就會按照發下的願去還願,他在地獄上刀山,你也得去地獄上刀山,他變牛、變馬、變餓鬼,你一定也得變牛、變馬、變餓鬼去隨他,因為只有這樣還願,才叫「世世隨恩師」,才符合你發的願嘛。


請不要誹謗好人,更不要一意孤行謗佛誹經,要發自內心真正地依照如來正法修行。 我還是那句話,我很慚愧,初學經藏,有不當之處還請見諒。

慚愧比丘尼:釋證達阿旺德吉
2017年6月12日

【視頻】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 降世簡述



【視頻】世界佛教大會公布 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降世

【視頻】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 被聖僧禮拜及回春對比照

相關焦點

  • 國際佛教僧尼總會總住持 ​略說法身 報身 化身......
    這是非常基礎的第一課,但也是許多修行人乃至長年修行者沒有學懂而迷離顛倒的大事。人身難得,暇滿人身寶更難得,故而今天我當為大家講「什麼叫修行」之法。學佛的實質,要落實在修行上,因此我們首先必須明白什麼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惡二所緣業之增益與離避。也就是增益善緣,種善因,結善果;離避惡所緣,離惡因,避惡果。但修行二字頗為廣義,首先認識到底修什麼行?因此要有所依對緣。
  • 【轉發文章】: 敬請國際佛教僧尼總會 再次幫我慚愧比丘尼 釋正慧轉發這篇 我經歷的真實之事
    敬請國際佛教僧尼總會再次幫我慚愧比丘尼釋正慧轉發這篇我經歷的真實之事:    我親身經歷了佛陀的覺境    我釋正慧佛弟子,已經回到臺灣,有人看到我在五月五日請國際佛教僧尼總會幫我轉發的文,文中提到「我在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恩師壇場受教了十八年,這期間見聞了、體驗了、聽到了、感受了、歷歷在目,太多太多」,有人指出:「說空洞事哪個都會
  • 書畫家吳欐櫻揮毫賀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總會開幕
    來源 和合承德網 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總會喬遷,現場特邀藝術家們揮毫灑墨,書畫家吳欐櫻以其丹青妙手充分演繹牡丹花的富麗端莊,一蕊一瓣之間將富貴、雍容展露於紙墨之間,作品現場贈慧吉祥活佛,掀會場高潮。
  • 義雲高大師 獲世界佛教最高機構授予正宗佛教大師
    此次會議參加國家共二十八國,其中均是國家級佛教學會、協會、及有關寺院、佛教研究機構,全世界共高僧大德二千餘人蒞席這一國際性會議。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為世界佛教最高的機構,有鑑於目前佛教界邪知偏見之徒大行其道,正宗佛法因少有實修實證的大德及行者,故大多只在理論上傳授信眾,即所謂佛教、佛學的專家不少,但佛法上大德風範的宗師卻少見,故特假臺灣舉行為期一周之世紀性佛教、佛學、佛法正邪研討會,廣邀世界各地的佛教總會、協會如國際佛教僧尼總會、美國佛教協會、聯合國際佛教會、世界佛教僧伽會、美國密宗總會、國際金剛菩提總會……等及顯密兩宗之高僧大德有兩千餘人
  • 敬請國際佛教僧尼總會再次幫我慚愧比丘尼釋正慧轉發這篇我經歷的真實之事
    我釋正慧佛弟子,已經回到臺灣,有人看到我在五月五日請國際佛教僧尼總會幫我轉發的文,文中提到「我在南無第三世多傑羌佛恩師壇場受教了十八年,這期間見聞了、體驗了、聽到了、感受了、歷歷在目,太多太多」,有人指出:「說空洞事哪個都會,為什麼舉不出一個實例呢?」我要說的是你可憐,太汙辱出家人了,我放下專業出家為尼是為什麼?難道為了打妄語遭惡報嗎?
  • 【佛光快訊】會員代表大會閉幕 心保和尚傳承接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
  • 澳門佛教總會會長,澳門菩提禪院住持健釗長老安祥示寂
    1965年起,健釗長老駐錫香港近30年,致力於自身佛法的修持和弘揚佛教文化。1994年,法師重返澳門任淨土宗菩提禪院住持,積極致力於弘法事業。他本著企盼能夠使澳門佛教發展有長足進步,不負佛陀「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度生大願,多方奔走,發起成立澳門佛教總會。由於澳門佛教團體一盤散沙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所以想要將其全部聯合起來,其困難可想而知。然而,健釗長老迎難而上,帶著誠懇的心來做這件事情。澳門佛教總會成立後,健釗長老被推選為理事長,負責該組織的全面統籌工作。
  • 臺南湛然寺住持雲庵法師一行參訪佛教在線
    臺南湛然寺住持雲庵法師、道益法師參訪佛教在線與佛教在線總幹事安虎生合影臺南湛然寺住持雲庵法師、道益法師參訪佛教在線與佛教在線副總幹事陳子勤合影總幹事安虎生向兩位法師介紹佛教在線自2002年開始著手建造的《世界和平吉祥塔》與佛教在線護法
  • 世界級合作 佛陀紀念館呈獻「與佛同行」
    在十二日的記者會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一語道出此次展覽的深遠意涵。對全世界佛教徒來說,藍毗尼園是最崇高的朝聖地之一,而佛陀紀念館當初是為供奉佛牙舍利而建館,佛館能在國定佛誕節前舉行這場國際首見的考古成果展,將佛陀誕生地的珍貴文物,一件件展現在世人面前,而不是只能透過紙本畫冊來遙想其貌,除了別具意義,對於推動佛教學術研究亦助益良多。
  • 【佛光新聞】國宗局肯定佛光山 人間佛教廣植人心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大樹報導】北京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外事司司長肖虹等一行,8月14日在中臺禪寺副住持見允法師陪同下,至佛館參觀,並與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以及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會面交流。
  • 日本最知名禪修地:連賈伯斯也著迷不已的「永平寺」
    ▋穿越幽深的山林 踏入深遠的禪宗意境處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位於福井市的東方,寬元2年(1244年)道元禪師開創的坐禪修行道場,也是日本日本全國1萬5000間曹洞宗(佛教流派之一)的唯一大本山據點。現在約有200名修行者在道場內日夜修行。是日本禪修道場最高勝地!什麼是雲水?雲水就是修行者。這些修行者們遵照道元禪師的教導,秉持著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是屬於修行的一部分,所以請大家到永平寺參觀時,不要用照相機或攝影機去拍攝,那是會打擾到他們的修行的不良行為喔!
  • 攔路乞討測字看相 九華山管委會查處假冒僧尼
    新華網合肥7月25日電(安民、軍祥)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安徽九華山風景區部分路段經常有假冒僧尼攔路乞討,或從事測字看相、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動。此種現象嚴重敗壞了九華山這座千年佛教名山的聲譽。九華山風景區黨工委、管委會對此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堅決予以取締。
  • 住持、僧侶、佛像全是貓貓,真是過分可愛了!
    日本京都就有一間Meow Meow Temple(貓貓寺)裡面的修行者全部都是喵星人喔! 這座神奇的「貓貓寺」全名叫「招喜貓宗総本山貓貓寺」
  • 《正信的佛教》(七) 佛教為什麼要信仰三寶?
    住持佛法,則非出家的佛子不可。所謂住持佛法,是指代表佛法、象徵佛法,並守持佛法而住於世間的意思。比如一般人同樣見到一個佛弟子,見到出家的,就會聯想到佛教,見到在家的,就不會產生佛教的印象(除非自行表白,但也不能逢人便說自己是佛教徒的)。       所以,佛法的發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眾。
  • 歐洲佛光山總住持滿謙:走進人間佛教 回歸佛陀本懷
    中國網11月28日訊(記者 劉迪)26日,由北京福慧公益基金會主辦、佛教在線協辦、福慧慈緣文化生活館承辦的福慧講堂舉辦,歐洲佛光山總住持滿謙作「走進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講座。 滿謙法師分享人間佛教的理念講座上滿謙先是向聽眾分析了學佛前與學佛後的區別,並著重解釋了現下大眾對佛學、佛教的誤解。
  • 在四川大山深處有一個女兒國,有數萬名修行者,男人不能隨意進入
    不過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國家其實也是有一個女兒國的,這裡居住著數萬名女修行者,男人是不可以隨意都這裡去的。這個地方就是在四川藏地深處的一個寺廟,人們把這個地方叫做藏地女兒國,其實這個寺廟的名字是叫亞青寺。亞青寺在四川甘孜白玉縣昌臺區阿察鄉的境內,位置是非常的偏僻。
  • 佛光山新任住持慧濟法師:集體創作 弘揚人間佛教
    佛光山新任住持慧濟法師(圖片來源:人間社)2012年9月4日,當選佛光山第九任住持的慧濟法師,9月5日接受媒體聯訪,他感謝星雲大師與大眾的因緣與成就,將以師志為己志,秉持佛光山集體創作的精神佛光山今年開山第45年,透過宗委選舉,由現任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濟法師出任宗委會主席暨第九任住持。長年在北美弘法的慧濟法師表示,星雲大師畢生提倡人間佛教,雖然國內外環境不同,但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是一致的。未來將繼續帶領大眾,依著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透過集體創作,將人間佛教遍傳至五大洲。
  • 略談「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當時,有一位同學舉出唐代百丈懷海禪師所制訂的《叢林要則》第一條:「叢林以無事為興盛」,說佛寺叢林要興盛,最忌穿鑿、傳遞是非,若寺廟能止於人我是非自然能夠興盛。聽之似乎有理,但實際上此條要則的意涵可不只如此!何謂叢林?釋迦牟尼佛時代的佛教寺院有兩種形式,僧團初期的住處稱為「阿蘭若」,意為僻靜處,指遠離人畜幹擾的森林僻靜地,簡稱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