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合作 佛陀紀念館呈獻「與佛同行」

2021-01-14 人間福報社

文/人間社記者羅智華大樹報導


今年五月分的佛光山可謂熱鬧非凡、盛事連連,不只佛誕節慶祝活動比往年更為盛大,佛陀紀念館更首度與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暨學術研討會,發表佛教界最重要的考古報告。


在十二日的記者會上,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一語道出此次展覽的深遠意涵。對全世界佛教徒來說,藍毗尼園是最崇高的朝聖地之一,而佛陀紀念館當初是為供奉佛牙舍利而建館,佛館能在國定佛誕節前舉行這場國際首見的考古成果展,將佛陀誕生地的珍貴文物,一件件展現在世人面前,而不是只能透過紙本畫冊來遙想其貌,除了別具意義,對於推動佛教學術研究亦助益良多。


圖說:即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推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展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帶領觀眾跨越時空,重回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生活的歷史現場,與佛同行。 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帶領團隊的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翰形容「這是世界級的國際合作」,感謝佛館籌畫盡善盡美的展覽,讓大眾能跨越時空,重回二千六百年前的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


享譽國際的杜倫大學為世界百大學府,考古系名列全球前五名,學術表現有目共睹。此次展覽除介紹杜倫大學與團隊的考古成果外,佛陀紀念館長如常法師還親自前往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借展館方典藏的「犍陀羅佛像藝術及孔雀王朝銀幣」等三十二件展品,讓民眾得以窺見古印度佛像藝術之美,更清楚了解佛陀一生的弘法足跡。


杜倫大學博物館總館長克雷格.巴克萊談到,此次展覽是從故事與信仰的角度,並結合科技、考古、科學、信仰等四大元素策展,引領大家實際走入佛陀故鄉,藉此追尋釋迦牟尼佛當年是「如何從人修行成佛」的成道歷程,相信這樣的內容對佛教徒不僅重要,更是人間佛教精神的體現。


藉學術研討  共籌遺蹟保存良方


圖說:「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昨天登場,包括尼泊爾藍毗尼發展信託首席聯絡官吉安尼.萊(左起)、尼泊爾國家考古局前局長科什山.普拉薩德.阿查理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翰、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杜倫大學博物館總館長克雷格.巴克萊、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等貴賓十二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展覽緣起。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羅賓.康寧翰在回答法國文化評論家林祖強提問時,表示「此次展覽內容從裡到外都令人驚嘆不已,謝謝佛館提供這麼完善的展廳,將遺址文物完整呈現在你我眼前。不過,雖然後人將佛陀故鄉遺址妥善保存下來,但隨著全球觀光業蓬勃發展,也讓這些有形與無形的世界文化遺產保存面臨嚴峻挑戰,因此也期許各國學者能透過這兩天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共同研議遺蹟保存良方,並結合各國力量,讓彌足珍貴的佛陀誕生地,可以達到永續朝聖與減緩貧窮兩大目標,將佛教歷史持續傳承下去。」


十二日出席記者會的貴賓有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翰、杜倫大學博物館總館長克雷格.巴克萊、尼泊爾藍毗尼發展信託首席聯絡官吉安尼.萊、尼泊爾國家考古局前局長科什山.普拉薩德.阿查理雅等數十人。

相關焦點

  • 跨越時空與佛相會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推出特展
    5月12日起至22日,在佛陀紀念館推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展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跨越時空回到2600年前,佛陀生活的場景,與佛相會。12日開幕式上,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這是結合科學、考證、考古與信仰的展覽,讓人對佛法產生堅定的信心。」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與佛同行」佛教考古展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導覽「與佛同行」圖:人間通訊社/提供知名法國文化評論家林祖強,從歐洲飄洋過海前來共襄盛舉「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暨學術研討會,他認為透過此次展覽與研討會早已超越考古研究的層次,成功將古印度佛教與當代佛教連貫起來,
  • 走進佛陀紀念館
    「心中疑難事,法語可告知」殿堂設有「古德法語箱」  殿內四周供奉釋迦牟尼佛 金佛殿供奉著來自泰國的金佛,象徵著南北傳佛教的融和。2004年,泰國19世僧王90大壽時,皇室為他舉行慶祝大典,製作了19尊金佛,其中一尊后來贈予星雲大師,此尊泰國金佛可謂東南亞最高的金佛坐像,大師也允諾將金佛供奉在佛陀紀念館中。「金」有富貴的象徵,金佛殿的金佛寶冠火焰,象徵光明智慧;法體結跏趺坐於蓮臺上,纓絡雕飾莊嚴,壁龕供奉千佛萬佛,象徵「一佛出世,萬佛護持」之意。
  • 罕見穹窿頂藻井 佛陀紀念館上架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高雄報導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暨上架法會,十一日於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舉行。此為二零一七年高雄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重建,為了讓大悲樓三座彩繪「大悲出相圖」的藻井得以保存,住持印悟法師決定捐贈佛館典藏。
  • 佛陀紀念館千家寺院百萬人士碑牆的大悲出相
    【作者:佛陀紀念館】 您來佛陀紀念館有看過風雨走廊內牆「千家寺院百萬人士」的碑牆上刻有大悲出相圖嗎?不僅如此,佛光山名家百人碑牆也有哦,就等您去尋! 佛館黑色花崗巖碑牆是星雲大師為感念大眾成就建設的因緣,而將寺院及百萬人士發心護持的功德芳名刻錄在牆面;除了芳名錄及「佛光菜根譚」之外,尚刻有大悲出相,以蓮華手、寶劍手、金剛杵手或玉環手等千手觀音的印相,表徵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悲願力,牆面也以〈大悲咒〉84句雕出大悲出相。
  • 【佛館快訊】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榮獲2016旅遊精華全臺十大地標
    佛館亦曾榮獲TripAdvisor「2014年旅行者之選大獎」,證明2011年底落成的佛陀紀念館,已經受到全球旅行者的高度肯定。佛光山今年適逢開山五十周年,全球佛光人熱烈的舉辦「話說佛光山」、「影像回顧圖像展」、「全球同步浴佛法會」、「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音樂會」等系列大型活動慶祝。
  • 臺灣建築經典之作佛陀紀念館 佛教中的迪斯尼樂園
    已經於2011年12月25日落成的佛陀紀念館就是這麼一個「以人為本」的現代化佛教建築,其構想出自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大師則謙虛地說:「無我」才是佛館的設計師,只有「無我」的人,才能作館長。佛陀紀念館興建緣起,溯於1998年西藏貢噶多傑仁波切贈送星雲大師接受一顆護藏多年的佛牙舍利,大師於是發願建塔供奉。
  • 【資訊】山西博物院與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作交流籤約儀式成功舉行
    山西博物院與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作交流籤約儀式成功舉行
  • 「鹿野伽藍」佛陀初證道,婆羅斯國「施鹿林」
    佛陀初證道佛陀證道後,開始於人間弘法,從度化五比丘後,大轉法輪。這起步走向人間的過程記載在《大唐西域記》第七卷「婆羅斯國」。度化五比丘的鹿野苑,就在婆羅斯國內。「憍陳如五人修行塔」,是五比丘見佛陀放棄苦行,心中既惋惜又鄙視佛陀的行為,竟忘記淨飯王的委託,不再隨侍佛陀而自己修行之處。「五比丘迎佛塔」,則是佛陀如何以威儀攝受五比丘,而使他們成為弟子之處。
  • 蘇州博物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建立交流合作關係
    中國臺灣網10月14日蘇州訊 日前,蘇州博物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了締結交流合作及揭牌儀式。儀式在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蘇州博物館館長陳瑞近與佛光山常務副主持惠傳法師作為雙方代表,籤訂了5年合作協議。
  • 【佛陀成道日特別奉獻】探訪臺灣佛陀紀念館
    開幕後的佛陀紀念館每天都有許多信眾來此參訪,每年參觀人數超過200萬人次,已經成為遊客來高雄必去的景點。佛陀紀念館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弘揚佛法之外,它還兼具建築、藝術、人文、科技和教育的場所。該館的興建,正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讓人們在禮敬佛牙的同時,能夠開發自己清淨的佛性,並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 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 佛教界同祝兩岸和合
    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暨各展館開幕典禮和「祝禱世界和平兩岸和合」法會,25日在高雄盛大舉行。兩岸佛教界高僧率領現場數萬信眾,共同祝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世界和平。佛陀紀念館位於高雄市大樹區,2003年舉行安基典禮,今年12月25日竣工。
  • (1560)「臘八節」的由來
    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
  • 臺灣佛陀紀念館與山西博物院落筆籤約 促兩岸文化交流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6月20日,山西太原,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將會把山西悠久的麵食文化和傳統的非遺項目,於2017年春節引進佛陀紀念館進行表演展示。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中新網太原6月20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博物院與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作交流籤約儀式20日在山西博物院舉行,預計2017年春節期間,臺灣民眾就可足不出戶欣賞到山西悠久的麵食文化和傳承百年的非遺精粹。
  • 佛陀紀念館與星雲大師
    佛陀紀念館位於臺灣高雄市大樹鄉東北區,與佛光山寺毗鄰,故亦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 名廚獻藝 飛「粵」精彩 香港航空呈獻全新空中美饌
    香港海景嘉福洲際酒店中菜廳海景軒與香港航空首度攜手合作,於航班上呈獻海景軒的精緻粵菜。 當中別具一格的招牌菜式包括「水晶牛肋肉」、「翡翠夜明珠」及 「家鄉沙姜雞球」。 「水晶牛肋肉」中水晶意指水晶梨,梁師傅別出心裁地挑空水晶梨再釀入經燜煮的牛肋肉,味道香甜濃鬱且非常滋潤,讓人齒頰留香。
  • 追尋佛陀足跡 禮拜正覺大塔
    此次同行有叢林學院男眾學部主任慧思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東南亞副秘書長覺誠法師、南亞輔導法師覺門法師及妙如法師、世界總會秘書處妙毓法師、中華總會與馬來西亞佛光會理事幹部等一行二十四人。 一行人安單後,隨即趕在日落前,前往佛陀成道聖地金剛座處的正覺大塔朝聖,誦經祈福。心保和尚開示,正覺大塔是佛陀成道的聖地,這裡每一寸土地佛陀都曾經走過,大家何其有幸,能走在佛陀曾經走過的這條正覺之路、菩提之路。 「佛陀證明每一個人都能成佛,只要肯努力、肯學習,終究有成佛的一天。」
  • 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到德化參觀交流
    中廣網北京時間5月24日林文彬訊,5月23日,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到德化參觀考察,開展文化交流。如常法師一行先後到宏益陶瓷研究所、友濱陶瓷研究所、山花陶瓷、聚德藝瓷等大師工作室參觀,與柯宏榮、陳桂玉、連紫華、鄭雄文、曾世成等大師展開深入的交流。
  • 【佛光新聞】佛陀紀念館觀音殿首次「觀音菩薩契子典禮」
    圖說:佛陀紀念館首次在觀音殿舉辦「觀世音菩薩契子典禮」,希望在觀世音菩薩的願心及慈悲護佑下,使小孩平安、健康成長。
  • 在佛光山,來一場與佛陀的相遇
    ▲佛陀紀念館大門:從高聳的柱子旁,一條公路上山便是佛光山寺。▍攝影:玄楚▲圖一: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圖二:兩側有獅子和白象:白象是佛陀應化人間的象徵,獅子是佛陀廣說法義的表徵,白象獅子分別帶著幼子,意為佛法代代相續,永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