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伽藍」佛陀初證道,婆羅斯國「施鹿林」

2020-12-19 重樓逾陀

佛陀初證道

佛陀證道後,開始於人間弘法,從度化五比丘後,大轉法輪。這起步走向人間的過程記載在《大唐西域記》第七卷「婆羅斯國」。度化五比丘的鹿野苑,就在婆羅斯國內。婆羅斯國亦即是古代的迦屍國(Kāī),位於現今印度瓦拉納西,是古代印度的十六大國之一。在佛陀之前,曾經興盛一時,但後來被憍薩羅國所併吞,後來成為摩揭陀國的領地。婆羅斯國位於水陸交通中心,工商業繁榮,人口眾多。經過多年的變化,婆羅斯國已成為印度教的神聖中心。

關於佛陀與五比丘的往來,有好幾個階段,都有建塔紀念。

「憍陳如五人修行塔」,是五比丘見佛陀放棄苦行,心中既惋惜又鄙視佛陀的行為,竟忘記淨飯王的委託,不再隨侍佛陀而自己修行之處。

「五比丘迎佛塔」,則是佛陀如何以威儀攝受五比丘,而使他們成為弟子之處。

宏偉的「鹿野伽藍」,標誌佛陀初轉法輪的歷史事件,三寶—佛、法、僧—也自此具足,佛法燈傳兩千餘年至今。

婆羅斯國

西臨殑伽河(恆河)的婆羅斯國(迦屍國),街巷曲折,住家密布,工商業繁榮,人口眾多。百姓生活富足,多數人家的屋中堆滿珍寶。這裡的人性情溫順謙恭,重視學習技藝,大多數信奉外道,只有少數人信奉佛法。差別有多少呢?僧人約三千多人,外道則有一萬人之多,大多信奉大自在天。他們有的斷髮,有的將頭髮結成錐形的髻,赤身露體不著衣物,精勤於苦行,只求解脫輪迴。

施鹿林

婆羅斯國的大都城東北有婆羅河,沿河往東北行十餘裡,就會到達佛陀初轉法輪的「鹿野伽藍」。

相傳「鹿野」以前是一大片森林,有兩大鹿群,各有五百多隻,分別由提婆達多鹿王(即提婆達多的前身)與菩薩鹿王(即佛陀的前身)統領。國王常到森林中打獵,鹿群死傷無數。菩薩鹿王便向國王請求,以固定時間貢獻一頭鹿,換取大眾的安穩,並停止無謂的犧牲。國王接受請求後,兩群鹿便按順序自動獻鹿給國王。

有一天,一頭懷孕的母鹿跑到菩薩鹿王那裡求情,希望能幫忙延期到腹中小鹿出生。母鹿要延期,可不能叫其他的鹿先送死。於是,菩薩鹿王決定犧牲自己代替母鹿獻供國王。

國王知道後,非常感慨地說:「我人身,鹿也。爾鹿身,人也。」便放走了所有的鹿,規定這片森林為鹿的棲息地,所以稱之為「施鹿林」。「鹿野」一名,從此而得。

相關焦點

  • 世界級合作 佛陀紀念館呈獻「與佛同行」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暨學術研討會,發表佛教界最重要的考古報告。圖說:即日起在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推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展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帶領觀眾跨越時空,重回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生活的歷史現場,與佛同行。
  • 手塚治虫的經典作品「佛陀」電影化 聲優感想實錄
    手塚治虫的經典作品「佛陀」電影化 聲優感想實錄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尼泊爾少年「佛陀轉世」十個月不吃不喝靈修!
    一般人聽到「世界末日」都覺得很恐怖,除了找尋各式各樣的避難方法、避難場所,也有人在找尋「末日救世主」。
  • 【佛光新聞】佛陀紀念館觀音殿首次「觀音菩薩契子典禮」
    圖說:佛陀紀念館首次在觀音殿舉辦「觀世音菩薩契子典禮」,希望在觀世音菩薩的願心及慈悲護佑下,使小孩平安、健康成長。
  • 《沙門果經》佛陀教導「三學修持」 止息生命之「苦」
    佛法教導止息苦的方法佛陀的教法引導人們止息生命的「苦」—煩惱的苦及生死輪迴的苦。集諦—苦的原因是什麼呢?「無明為父,貪愛為母。」《沙門果經》「小分戒」中,列舉了三類沒有制立學處(結戒)以前,比丘們奉行的「戒」:◎遠離殺、盜、淫、妄、酒,這就是在家優婆塞、優婆夷的「五戒」。◎五戒加上遠離非時食、香華鬘嚴身、歌舞觀聽、高廣大床,就是「八關齋戒」。◎再遠離受持金銀,就是沙彌「十戒」。
  • 「佛學·拾陸」-「五逆十惡」,阿闍世王與佛陀的開導
    今天我們進入「王庶文講壇」「佛學·拾陸」的學習,我們將繼續圍繞「善不受報」的觀點展開討論。阿闍世王也確實對得起他這個名字,他的一生只是「五無間罪」就犯了兩個,一個是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然後強行登基做了國王;第二個是他曾經組織士兵偷襲佛陀的僧團,佛陀的頭被他所傷,流了很多血。這還不算完,最令人驚訝的是,阿闍世王居然清楚地知道犯下「五無間罪」會墮入無間地獄,並且對此深信不已。
  • 走進佛陀紀念館
    「心中疑難事,法語可告知」殿堂設有「古德法語箱」  殿內四周供奉釋迦牟尼佛 金佛殿供奉著來自泰國的金佛,象徵著南北傳佛教的融和。2004年,泰國19世僧王90大壽時,皇室為他舉行慶祝大典,製作了19尊金佛,其中一尊后來贈予星雲大師,此尊泰國金佛可謂東南亞最高的金佛坐像,大師也允諾將金佛供奉在佛陀紀念館中。「金」有富貴的象徵,金佛殿的金佛寶冠火焰,象徵光明智慧;法體結跏趺坐於蓮臺上,纓絡雕飾莊嚴,壁龕供奉千佛萬佛,象徵「一佛出世,萬佛護持」之意。
  • 佛陀、菩薩、阿羅漢是什麼意思?
    佛陀、菩薩、阿羅漢是什麼意思?這是佛教四聖法道中的三種,如果加上闢支佛的話,就是十法界中的四聖法道,也就是佛、菩薩、闢支佛、聲聞;阿羅漢乃是聲聞法道的最高果證,就是解脫道四果的阿羅漢。我們從「佛陀」這個名稱來說明今天的內容。佛陀的功德無量無邊,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稱來說明佛陀的功德;我們透過說明如來佛陀的功德,就可以同時也一起來說明菩薩以及阿羅漢的功德及差別。
  • 為什麼魔王波旬要阻礙佛陀悟道,還要讓佛陀早入涅槃呢?
    魔王波旬自然是知道這一切的,於是就在佛陀出家苦行時不斷地破壞佛陀的修行。可無論是魔女的誘惑,還是魔軍的恐嚇,都沒有影響佛陀修行的覺悟。當佛陀在經過數年的苦行,肉體即將崩壞之時,他明白了只有中道的法門才能覺悟,於是就放棄了苦行。 魔王波旬開心的以為佛陀這是心生了退轉之心,可沒成想,佛陀端坐於菩提樹下進入了冥想,睹明星而覺悟。
  • 佛陀剛悟道的時候就說出了佛法的基本教義,卻被人忽略了千年!
    佛陀說:「止!止!吾法妙難思!」這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後,面對梵天的勸請說出的一句話。「停,停,不要再勸了,我所悟到的東西,不能言語,不可思議,我又如何住世說法呢?」不過幸運的是,佛陀憑藉他出世間的智慧找到了解釋這不可言說真諦的方法。
  • 跨越時空與佛相會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推出特展
    5月12日起至22日,在佛陀紀念館推出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特展,展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跨越時空回到2600年前,佛陀生活的場景,與佛相會。12日開幕式上,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這是結合科學、考證、考古與信仰的展覽,讓人對佛法產生堅定的信心。」
  • 追尋佛陀足跡 禮拜正覺大塔
    一行人安單後,隨即趕在日落前,前往佛陀成道聖地金剛座處的正覺大塔朝聖,誦經祈福。心保和尚開示,正覺大塔是佛陀成道的聖地,這裡每一寸土地佛陀都曾經走過,大家何其有幸,能走在佛陀曾經走過的這條正覺之路、菩提之路。 「佛陀證明每一個人都能成佛,只要肯努力、肯學習,終究有成佛的一天。」
  • 佛陀與父親的因緣,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迦旃延的教化
    佛陀與父親的因緣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有一次,佛陀在去祇陀園的路上遇到一位婆羅門老人。這位老人一見到佛陀,就情不自禁地喊:「我的兒子,我的兒子!」還朝著佛陀撲過去,想抱住佛陀。這時,旁邊的比丘上前阻攔,不讓他這麼做。
  • 略談「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住阿蘭若者,有獨自一人或數位僧人一同安止於森林的大樹下,或者選擇一處僻靜地結茅蓬共住;人數較多、規模較大的又稱為「精舍」。另一種是「僧伽藍摩」,簡稱伽藍,又名「貧陀婆那」,指集合眾僧依於戒律和合共住修行的園林,即後來所謂的叢林。
  • 佛教:何謂「緣起說」與「三法印」(深度長文)!
    「緣起」即由因緣形成的意思。所謂「因緣」,約當世間所說的條件。佛法認為一切事物都由因緣所成的,亦即為條件的所在。條件是複雜的,變動的,故宇宙人生存在的現象也是紛繁而變幻不定的。人生所以充滿苦惱,就由於我們受到現象所迷惑,而起種種顛倒執著,莫能從中超拔解脫。佛陀卻能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覺悟到一周遍而必然的法則,由是「得智慧光、斷於習障,成一切種智」(《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語)。這個法則就是緣起法。
  • 羅睺羅「密行第一」是什麼「密」?
    難陀 孫陀羅難陀後面還有個「阿難陀」,在須菩提後面也還有阿難,所以我們把這三個難陀呢,一起來解釋。「難陀」都叫歡喜、善歡喜。先講第一個難陀,是「放牛難陀」。他就牧牛問題向佛問難,佛陀講出牧牛十一妙法,令其折服,剃度出家。第二個難陀是「阿難陀」,是佛的堂兄弟,跟提婆達多是親兄弟。
  • 【佛教故事】拒絕利用神通弘法的佛陀
    有一次,佛陀來到了摩揭陀國遊化,住在那爛陀城郊的芒果園中。這天,有一位名叫「堅固」的在家居士,來芒果園拜訪佛陀。他向佛陀頂禮後,建議佛陀說:「世尊!那爛陀是一個繁榮富裕的城市,人口眾多,世尊如果能要一位比丘,在大眾面前展現神通,那麼,我們那爛陀城的人,一定會更加地敬信世尊。」佛陀回答說:「堅固!
  • 原始佛陀本尊——準提佛母
    1、【清淨金剛】準提佛母另有個梵名為Cundhi,是清淨的意思,代表著準提佛母清淨皎潔清淨的心性,這與聖觀音菩薩的密號「清淨金剛」的意義相同,或有「覺悟到眾生本性清淨之理」的意思。另外準提菩薩又有「尊那」(Sunda)之稱,這個譯名有輝麗的意思,而此名自古以來也已經成為此尊的專名之一。
  • 罕見穹窿頂藻井 佛陀紀念館上架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高雄報導   佛館首件指定古物─彩繪大悲出相圖藻井修復展示暨上架法會,十一日於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舉行。此為二零一七年高雄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重建,為了讓大悲樓三座彩繪「大悲出相圖」的藻井得以保存,住持印悟法師決定捐贈佛館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