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條約仍困擾德國 「飛地領土」歸屬頗有爭議

2021-01-09 央視網

  

  各國代表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資料圖片]

  

  

  一戰中,德軍士兵騎著自行車入侵波蘭 [資料圖片]

  不久前,比利時政府要拆除一條廢舊的鐵路。但沒想到,這引發了德國的不滿,因為這條鐵路正好處於「飛地」區域。所謂飛地,是指在某個國家境內有一塊主權屬於他國的領土。世界上大約有40多處這樣的區域,這讓很多國家在處理邊界問題時備感棘手。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目前德國北威州亞琛南部的一部分地區被劃歸比利時所有,此地一條經亞琛附近通往盧森堡的鐵路線也被《凡爾賽條約》劃歸比利時王國,其中包括鐵路沿線的所有火車站。由於部分火車站還在德國境內,大約有五處小村落便成為了比利時在德國境內的飛地。不過,無論是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還是相關的國際法都並沒有說清,一旦鐵路線不再存在,所處的土地應該歸誰所有的問題。2007年底,比利時的地區政府正式宣布放棄這條年久失修的鐵路線,將其改建成徒步旅遊和自行車道。但這也使得兩國間一個多年無人關心的問題再度呈現在眼前:在火車線不復存在後,德國是否可以收回在本國領土上的比利時飛地。比利時擔心,在鐵路線不復存在之後,比利時將就此失去這幾個火車站下的領土權。德國外交部宣稱,德國和比利時之間的領土協議保持不變,就此解決了這一「領土爭端」。

  在德國南部地區還存在著一些跨國飛地。比如布辛根鎮便是德國在瑞士的飛地,還有德國境內的奧地利飛地瓦瑟塔。當年的西柏林便是西德在東德境內的一塊飛地。

  瑞士北部夏夫豪森州境內的布辛根是德國領土,屬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邦。近日,《環球時報》記者來到了布辛根,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布辛根,兩個分別屬於瑞士電信和德國電信的公用電話亭並排立在一起;當地的郵政編碼也有兩個,德國的為78266,瑞士的為8238;由於德國和瑞士的前撥號不同,每家每戶的電話號碼也有兩個。好在布辛根處於瑞士德語區,可以省去標識等雙語的麻煩。目前,布辛根有1445名居民。

  78歲的老居民馬庫斯對本報記者說,由於瑞士不屬於歐盟國家,所以工作生活上帶來很多不便。孩子的上學也成了問題,必須選擇上瑞士的還是德國的學校,如果選擇瑞士就會因為是外國人受到名額的限制。另外,小鎮的人必須要向德國納稅,而德國政府的稅率非常高,馬庫斯說,小鎮有90%的居民投票表示希望加入瑞士,但德國政府不同意。

  德國外交部領土問題專家恩格爾博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根據地區與國家之間的相對關係,飛地又可以分為「外飛地」和「內飛地」兩種概念。他說,前者為本國境內的外國領土,而後者則指本國在外國土地上擁有主權的疆土。此外,還有一些「國中國」。據他介紹,目前全世界各地都有飛地,數量至少有40多處。(青 木)

責編:曹勁

相關焦點

  • 一戰結束100年(三)——戰後條約與領土被瓜分的戰敗國
    此外,德國的薩爾地區為國際聯盟託管15年,後由公民投票決定歸屬,薩爾煤礦的所有權和開採權歸法國所有;萊茵河以東50千米不得設防,萊茵河以西和東岸橋頭堡由協約國軍隊佔領,此後將視條件分15年逐步撤軍;基爾運河永久開放,與德國和好的國家軍艦、商船一律平等自由出入;易北河、奧得河、涅曼河、多瑙河的指定河段為國際河道。
  • 一戰後為何德國沒丟多少領土,土耳其卻損失了70%的領土?
    在戰後籤訂的《凡爾賽條約》中,德國將阿爾薩斯、洛林歸還給了法國,還有一些領土劃給了丹麥、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共減少了八分之一的領土。另外,《凡爾賽合約》中規定了德國的經濟賠償,限制了德國的軍事,還將德國的海外權益全部剝奪。
  • 飛地趣聞:比利時在荷蘭的飛地、德國在比利時的飛地及土耳其在...
    (上圖中比利時在荷蘭有22塊飛地。) (在這些比利時的飛地裡,又有荷蘭的7塊「雙重飛地」)
  • 印度和孟加拉互換飛地 世界上最魔性的地圖終於不再困擾大家了
    上周六午夜過後,世界上最令人費解的領土糾紛終於正式結束。印度和孟加拉國互換了160塊飛地,結束了兩國近70年的邊界爭議。 飛地,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 而印度和孟加拉國的飛地,體現了古怪的地緣政治特點。
  • 印度有5%的爭議領土,把周圍鄰居挑釁完了,是膨脹到想一對五嗎?
    有這麼一個數據,印度在世界上領土面積排第七,但是其中有5%都是爭議領土,這個數據讓人瞠目結舌。目前印度的鄰國一共有六個,分別是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緬甸不丹和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那就是老冤家了,自從印巴分制之後,大大小小的紛爭就沒停過。
  • 盤點困擾各國的領土爭端
    這一事件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事實上,邊界與領土問題是國家間最為敏感的問題之一,它直接涉及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邊界與領土爭端的解決結果直接關係到地區甚至世界的和平安全。目前,世界上仍有相當多的國家之間存在著邊界與領土爭端,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衝突。
  • 我國到底有沒有「飛地」?
    飛地,是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通俗點說,就是自己家的地盤在別人家地盤上,所以你要到這塊地去,只能「飛"過去。世界上有很多飛地現象,比如比較著名的一塊飛地是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周邊全是歐洲國家。塔吉克斯坦在費爾幹納盆地有一塊飛地,被吉爾吉斯斯坦包圍。
  • 什麼是飛地?中國有哪些飛地?
    飛地概念產生於中世紀,第一次出現在1526年的馬德裡條約文件。飛地的歷史成因複雜,具有邊緣地帶的特徵:政府控制力相對薄弱,行政管理鬆弛成本較高;社會經濟落後,文化多樣性色彩濃鬱。飛地種類繁多,有飛地國家,他們完全被另一個國家所包圍,比如聖馬利諾,是義大利的內飛地國家;聖馬利諾
  • 日俄首腦再次會晤 爭議島嶼主權歸屬仍無突破
    原標題:日俄首腦再次會晤 領土問題仍無突破雙方一致同意啟動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共同經濟活動磋商,但在爭議島嶼主權歸屬問題上未有突破。雙方在當天會談結束後共同會見記者。在回答北方四島相關問題時,安倍說,日俄將就北方四島共同經濟活動的「特別制度」開展磋商,但日本對北方領土問題的原則立場完全沒有變化。他表示,北方領土問題70年間未獲解決,很長一段時間內甚至未能舉行談判,解決這一問題面臨的困難仍將持續。
  • 加裡寧格勒曾是德國領土,為何在俄羅斯卻從來不鬧獨立?
    加裡寧格勒   而且,這塊飛地併入蘇聯領土的時間並不長。   蘇聯西擴的領土   1945年8月,根據波茨坦協定,這塊兒原屬於德國東普魯士的地區,正式成為蘇聯領土。
  • 地圖看世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失去了多少土地?
    編輯(俄羅斯在歐洲腹地的飛地「加裡寧格勒」,面積1.5萬平方公裡。)一戰前德國的領土面積約為54萬平方公裡,是歐洲除俄羅斯以外面積最大的國家。一戰德國戰敗後,凡爾塞條約割取了德國1/8的領土,約8.8萬平方公裡。(巔峰時期的希特勒在柏林閱兵。)
  • 打了兩次大仗,丟了三分之一領土,德國現在是咋想的?
    德國這個國家在20世紀前半頁相當難過。作為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德國不但沒有從世界大戰中收益,反而連連戰敗損失了相當於德國領土面積三分之一的領土。現如今,德國對此是否已經釋懷?德意志統一之後,得益於工業革命的影響,德國迅速崛起成為歐洲強國,與老牌強國英法產生了直接衝突。雙方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的結果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一戰接手後籤署的《凡爾賽條約》讓德國損失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西裡西亞的大部分地區拱手讓給波蘭,周圍的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和立陶宛也得到了一些土地。
  • 中俄北京條約沒有割讓通往日本海的圖們江口地區
    從土字碑到出海口處的圖們江東側領水全部歸屬中國,因此這塊未割讓的狹長領土並非飛地,能與吉林南部的防川村連接,具有極大的經濟、軍事和政治等戰略價值,是東北通往日本海的唯一出海口,面積雖不大,但足夠修建公路和鐵路,通行艦船,修建海港、機場、艦隊基地等,這塊領土衍生的領海也具有戰略價值。
  • 從國際條約視角論釣魚島主權歸屬中國
    原標題:從國際條約視角論釣魚島主權歸屬中國   當今中日釣魚島爭議,從根本上說,完全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造成的,今天的中日「島爭」,不僅關係到日本是否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而且涉及到如何對待《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書》所確認的二戰後處理日本領土、戰後國際秩序問題,
  • 法國境內為何有一塊加拿大領土?
    歐洲各國的國境線都是犬牙交錯,很少有那種筆直的邊境,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國包圍小國,小國深入大國。所以如今的歐洲有著各種國中國,各種飛地。就比如義大利境內的梵蒂岡,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安道爾,還有俄羅斯的飛地加裡寧格勒等等。不過俄羅斯畢竟也是歐洲國家,在歐洲有塊飛地也可以理解。
  • 比利時與荷蘭為什麼可以和平互換領土?邊境為何還存在30塊飛地?
    擅長處理國際邊界糾紛的英國邊界爭議律師麥爾坎.蕭表示:「這樣的事情很少見,但實質上是有可能發生的。」實際上,比利時與荷蘭之所以能夠和平互換領土,除了無頭屍成為導火線外,還存在客觀因素。一個叫巴勒納紹的荷蘭城鎮,裡面包含了22塊脫離國土、屬於比利時領土的飛地,比利時叫巴勒海託赫,在這之中又有7塊土地屬於荷蘭,不僅國界劃分錯綜複雜,連民生、行政制度都分成兩套,而居民生活在「一城兩制」下共處,也讓這個地方成了荷、比邊界的特色景點。到底是荷蘭還是比利時?讓人傻傻分不清。
  • 俄羅斯加裡寧格勒的這塊飛地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作為解體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俄羅斯,是當今世界上領土第一大國。這大家都是知道的。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中歐腹地還有俄羅斯一塊陸地飛地——加裡寧格勒。那麼,遠離俄羅斯本土的中歐,為何會有俄羅斯的一塊飛地呢?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 馬其頓地名為何有爭議?
    馬其頓名稱爭議指希臘與馬其頓共和國就「馬其頓」一詞的使用而引發的爭議。希臘方面反對馬其頓共和國現行憲法使用的國名「馬其頓共和國」。兩國就這一爭端進行過多次協商,但目前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馬其頓地名之爭截止2011年12月,世界上已有133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這一名稱,而聯合國及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則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這一名稱。
  • 為什麼波蘭和德國反覆爭奪這座城市?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遇刺,一戰的導火索作為一戰的「罪魁」,德國受到了嚴厲的懲罰。1919年,德國與協約國籤訂了《凡爾賽條約》。根據條約,德國不僅喪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連本土也喪失了七分之一的領土。其中,關於但澤的所有權就是一個重要問題。
  • 盤點國內外鮮為人知的「飛地」
    狹義的飛地是特指一國位於其他國家境內,或被其他國家領土所隔開而不與本國主體相毗鄰的一部分領土。這個意義上的飛地主要是在國際與國家領土結構層面上而言的。最為著名的「飛地」當是冷戰時期的西柏林,在德國統一之前,西柏林的領土主權屬於西德,卻嵌入在東德的疆域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