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完成全球組網,標誌著北鬥系統邁入全球服務時代。在此背景下,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已於2020年11月23日至25日在成都舉辦,這也是衛星導航年會首次進入四川。開幕式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發布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目前,北鬥系統已提供導航定位和通信數傳兩大類、七種服務。」報告指出,2035年前,我國還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準統一、覆蓋無縫、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PNT服務,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加上歐盟GALILEO,共同作為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推動全球衛星導航事業發展,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北鬥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且具備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為分米、釐米級別,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1994年至今,北鬥系統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與變革,通過一次次衛星發射組網,系統性能一步步增強,從第一號系統迭代到了第三號。從第一步服務中國,到第二步服務亞太地區,最後第三步服務全球,完成了「三步走」的華麗轉身。2035年,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為人類走得更深更遠做出中國貢獻。
應用場景
北鬥系統導航、定位、授時、通訊的四大功能將會在軍事武器,包括體系的運作過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同時高精度、低時延也可應用於民用領域,在智慧城市、智慧民生、智慧環保等建設方面發揮出色作用。
隨著北鬥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的發展,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鬥與防災減災
在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北鬥亮相。災區成為信息孤島後,常規通訊手段失靈,救援隊利用北鬥終端的短報文功能實現了定位與聯絡。可以說,北鬥是高配版GPS,除卻定位,通過跟其他技術的結合而擁有更高的精度,應用到諸如監測滑坡位移等微小變化時,精度能達到1毫米。今年7月6日,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雷家山發生大型山體滑坡,得益於「北鬥衛星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系統」,山體滑坡發生前所有危險區居民被轉移安置,沒有人員傷亡。
北鬥與物流
現代物流行業常常是集「人、車、貨、倉」為一體。在物流運輸、倉儲中,對倉內環節、運輸環節、配送環節等進行精準定位是必要手段,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既可保障寄件人與收件人對物品運送情況知情權,又可對快遞車自燃等突發事件進行及時處理與追蹤反饋。(點擊:疫情倒逼產業升級,冷鏈物流如何度過危機?,查看萬開智慧冷鏈解決方案)
北鬥與5G
北鬥與5G天然融合、天生合拍。隨著5G的到來,對時間和位置會提出更高要求。在北鬥定位的基礎上,通過在地面設置基站,把5G的大帶寬、低時延特點發揮到極致,就可以實現高精定位網,定位到釐米甚至毫米級。在此基礎上,北鬥和5G、人工智慧、新興技術等融合會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引發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無人機等方面產生革命性變化。
北鬥系統下一步將問道何方,又掀起哪一邊的風雨,靜候佳音。
延伸閱讀:
各地興起5G產業園建設熱潮,5G技術如何賦能產業發展?
疫情背景下,看數字經濟如何賦能經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