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信託歷時三年的混改終於有了重大進展,控股股東將正式易人。
3月23日,據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網站顯示,天津信託51.58%股權競拍正式結束。澎湃新聞從天津信託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實集團將持有天津信託77.58%股權,為其控股大股東。
激烈的競價
此次競拍過程較為激烈,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實集團」)與遼寧忠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忠旺集團」)參與了本次股權的競價拍賣,雙方經過147次價格較量後,上實集團以74.18億元拿下天津信託51.58%股權。
天津信託本次混改於2019年12月啟動,上實集團也先後分兩步完成對天津信託的絕對控股。
天津信託原第一大股東天津海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泰控股」)、第二大股東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泰達國際控股」)均擬出讓其所持有的天津信託股權。海泰控股由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100%持股,泰達國際控股則直屬於天津市國資委。
具體來看,海泰控股擬出讓持有天津信託全部51.58%的股權,轉讓底價為39.5億元;泰達國際控股擬出讓持有的天津信託26%股權,轉讓底價為19.91億元。轉讓完之後,泰達國際控股仍持有天津信託16.11%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天津信託其他股東為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教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9%、1.36%、1.05%。2015年4月,安邦人壽、安邦保險集團分別斥資6635.3萬元、2312萬元參股天津信託,合計持股5.26%。
今年2月,上實集團先以底價19.91億元摘得泰達國際控股出讓的26%股權。換言之,今年以來,上實集團分兩次共耗資94億元,接盤了天津信託77.58%股權
據官網介紹,上實集團於1981年7月在香港註冊成立,是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企業,目前由上海市國資委全資控股。其業務涵蓋醫藥醫療、基建環保、房地產和區域開發、消費品、金融服務和投資五大領域以及創新發展的新邊疆業務。
忠旺集團成立於1993年,為全球第二大、亞洲最大的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製造商,天津為忠旺集團的第二大生產地。2009年5月8日,其控股公司——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忠旺,01333.HK)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遼寧首富劉忠田持有公司74.16%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忠旺集團近年也在加大布局金融領域。2010年忠旺集團成為遼寧銀行和大連銀行十大股東之一,2017年通過旗下子公司入駐君康人壽。
天津精品國企混改項目
此次天津信託股權轉讓為「天津市2020年精品國企混改項目」之一。為推動國企混改提速加力,天津市國資委在今年1月集中推出60個精品國企混改項目,這些混改項目涉及金融服務、醫藥、裝備製造、建築、商貿、能源等領域,合作方式包括產權轉讓、增資擴股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約談天津銀行、天津農商行、渤海銀行、濱海農商行、渤海證券公司、泰達國際集團、北方信託公司、天津信託公司等8家市管金融機構班子成員。會議指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構建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據官網介紹,天津信託於1980年10月20日成立,並於同年11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信託投資機構之一。年報顯示,2018年天津信託實現營業收入11.6億元,資產總計74.9億元,淨利潤5.8億元。
3月1日,《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正式實施。天津信託控股權競拍恰好成為《辦法》正式實施以來的首例股權轉讓。
《辦法》對於控股股東資質和對股東的穿透監管原則較之前都更為嚴格。《辦法》要求,境內非金融機構作為信託公司股東,如取得控股權,權益性投資餘額應不超過本企業淨資產的40%(含本次投資金額,合併財務報表口徑)。此外,《辦法》將「三位一體」股權穿透監管框架擴展為「三位一體」股權管理體系,突出信託公司股東、信託公司、監管部門三方主體從股權進入到退出各個階段的股權管理職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