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八年前,香飄飄戰勝了優樂美,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領導者,廣告詞也從「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變成了「三圈」。
但是八年之後,不僅遭遇業績變臉,而且感覺越來越賣不動了。
成也定位,敗也定位
香飄飄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其定位。
將產品聚焦在固體杯裝奶茶上,在那個還沒有相關競品的年代,這樣的定位是具有開創性的。
結果自然一舉成為全國銷量冠軍!
但是,生意紅火了之後,模仿者也就開始湧現出來。以優樂美奶茶為代表,在邀請了人氣天王周杰倫代言之後,以一句「這樣,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的廣告,壓著香飄飄喘不過氣來。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香飄飄重新設定了定位。
於是,我們見到了那句耳熟能詳新廣告詞:「香飄飄奶茶,一年賣出3億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
當然,隨著銷量的擴大,三億杯最後變成了十億杯,「繞地球一圈」也變成了「三圈」。
其實這句廣告詞就是傳遞這樣一個定位:
香飄飄是杯裝奶茶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也是全國銷量最大的奶茶品牌。
言外之意就是,香飄飄即杯裝奶茶。
這樣的定位,和王老吉即涼茶,以及紅牛即功能性飲料如出一轍。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
因為對品類的定位大於對品牌和消費者的定位,難以實現產品的差異化,也就難以突破消費的品類。
這也是為何,格力電器的定位從最初的「好空調,格力造」演變為「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再到如今改成了「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也是可口可樂為何從來沒有將自己標榜為「碳酸飲料的領導者」的原因所在。
過分聚焦品類邏輯
忽視了消費者
傳統的定位理論,強調的是定位於某一產品,或者某一細分消費人群。
但是,當一個企業在行業裡實現了絕對的佔有時,問題就出現了。
椰樹和露露便是前車之鑑。
儘管說在植物蛋白飲料領域,這兩家公司都是絕對的領導者角色,但是即使他們的產品再好,業績也都雙雙停滯不前了。
因為這個品類很難再有突破!
很多消費者也發現,香飄飄將定位聚焦到杯裝奶茶上後,就沒有在定位上做新的細分了,只是在口味上下功夫。
在這方面,灌裝奶粉是樹立了榜樣。每當我們去超市都會發現,針對老人、小孩、孕婦、嬰幼兒都有相對應的奶粉種類,可以說是琳琅滿目。這就對小飄飄有的新的啟示,為什麼不能針對商務人士、女性、學生推出相對應的奶茶呢?
並且賦予每一個種類以情感訴求和靈魂。
再一個就是忽視消費者。
儘管香飄飄和其他很多企業一樣,都標榜自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但是,消費者的訴求真的懂嗎?
說到了解消費者,不得不說到的就是小米。
在小米手機剛問世的時候,雷軍的口號是「小米,為發燒而生」可以說是耳熟能詳,說到底就是將小米主打性價比的理念,傳遞給了消費者。
也正是因為這句文案,強調的是「小米」而非「小米手機」,所以在雷軍提出打造小米生態鏈的時候,儘管網友都調侃其為「雜貨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消費者依舊對鍾愛有加。
更有意思的是,去年「小米有品」乾脆改名為「有品」,儘可能的去小米化。這就給我們一個新的啟示:
消費者對品類的需求會發生改變,只有始終聚焦消費者,才能在永葆青春活力。
品牌定位的缺失
喪失了品牌外延性
一個企業做大了之後,給品牌打廣告的投入,會遠遠超過對單一產品的廣告開支。
說到底,就是為了打造品牌。
以立頓為例,儘管消費者都知道這是一個茶葉品牌,但是為什麼在其誕生一百年後仍然長盛不衰,原因就在於在新時代下,品牌賦予了新的內涵。
說到立頓,消費者立馬想到的是時尚現代的都市生活,體會到的是充滿活力和美好生活的樂趣。
抽象的說,立頓茶是立頓,但是立頓並非立頓茶!
再說到雀巢,為什麼主要做奶製品的雀巢同樣能夠將咖啡做的得心應手,因為從品牌的角度說,消費者認可雀巢生產健康營養的食品理念。
儘管很長一段時間,雀巢都想向消費者傳遞「咖啡即雀巢」的品牌理念。但最後,雀巢還是將廣告的重點轉移為生活型導向,即:
雀巢讓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
並且通過各種場景的描述,讓「雀巢」與「家」的溫暖內涵聯繫更加的緊密。
所以,香飄飄只完成了前半部分,即「杯裝奶茶就是香飄飄」,但是在情感注入和品牌建設上,卻被忽視了。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捆綁,讓香飄飄也失去了品牌拓展的可能性。
沒有重新定義奶茶
為什麼喜茶、奈雪這樣的新式茶飲,突然間就火了。
除了因為其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提供了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每一種時尚文化內涵。
換言之:
重新定義了奶茶!
為什麼喜茶的菜單名會取得那麼文藝,是為了顯示出其很有文化內涵?
NO!
是為了消除消費者潛意識裡對奶茶標準的評判。因為在喜茶,這就是奶茶。
所以,品牌方要做的,就是自己去定義標準,而不是被消費者牽著鼻子走。
這也是賈伯斯的那句經典的話:
"其實消費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有你把產品拿出來,他們才會真正的明白。"
說到這裡,再回過頭看那句廣告詞「香飄飄奶茶,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三圈」。消費者便會覺得,「哦,很厲害,可是奶茶,我覺得喜茶更好喝哎。」
因為,你沒有建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