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裝上「預警機」和「發動機」 江西電力應用大數據治理低電壓

2020-12-13 中國電力網

電網裝上「預警機」和「發動機」 江西電力應用大數據治理低電壓

發布時間:2016-11-29   來源:中國電力報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數據的內在價值日益受到關注。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在安全生產、優質服務等領域,挖掘分析海量數據資源的管理價值,發揮「預警機」和「發動機」的作用,為客觀衡量企業經營發展績效、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作出積極貢獻,使大數據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新引擎。

  分析大數據提高線損管控水平

  10月,在一次例行監測值班中,紅色的報警信號在「量價費損10千伏線損」在線系統的屏幕上不斷地閃爍,江西南昌供電公司運監中心配網搶修指揮人員虞甘露及時處置,發現系統對全市數據掃描後判斷10千伏線路———鄧埠變911霞山線存在線損異常,線損率為27.37%,超過默認閾值,觸發系統報警。

  虞甘露第一時間啟動異動處理機制,派發工作協同工單,組織營銷、運檢等部門開展聯合現場摸排,發現有一專變大客戶隱蔽性竊電,即刻查處落實。目前,該線路日線損率1.23%,日線損電量不足0.1萬千瓦時。

  這是國網江西電力跟蹤分析配網運行大數據,提高10千伏線損管控水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國網江西電力持續加強各類信息系統的橫向集成和縱向貫通,

  將PMS、營銷業務系統、OMS、電網GIS系統、用電採集等系統的臺帳基礎數據與電網運行實時數據進行集成、融合,在實現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大數據分析作用。

  線損管控水平直接關乎企業的經濟效益,是監測的重點之處。為此,國網江西電力積極引入數據標準化管理、數據採集校驗、數據補償優化等大數據管控方法,對發現的營配檔案不一致、計量點表計關係缺失、關口關係錯誤等問題及時治理,提高10千伏線損管控水平。目前,全省已有150條10千伏線路實現在線線損監測,處置計量裝置運行異常65個,查獲竊電大客戶2戶、平均線損率較前期下降2個百分點,測算每月可減少線損電量150萬千瓦時。

  應用大數據治理低電壓

  江西電網「兩頭薄弱」問題相對突出。近年來,國網江西電力持續加大低電壓治理力度且收效明顯,今年來已有13.85萬戶農村客戶告別低電壓。在低電壓的治理過程中,大數據的應用日益凸顯。

  國網江西電力充分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統籌歷史負荷、電量水平和發展趨勢,區分管理因素和技術因素,關聯季節性、區域性的電壓異常情況,根據電壓異常時長、重過載、停電時長、三相不平衡佔比,對農網低電壓狀況進行多因素、多層次的聚類與關聯分析,準確掌握各地低電壓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低電壓治理意見。目前,該公司實現了對14.8萬臺公用配變(佔比99.32%)和18.7萬客戶終端運行情況進行日頻度的監測分析,每月定期發布電能質量、重複停電、跳閘率、平均停電時長的監測報告。

  在此基礎上,國網江西電力建立了各供電公司臺區整治的優先級明細檔案,並進行動態跟蹤評估。相關成果已成為各單位配網臺區電壓治理、三相不平衡治理、供電卡脖子治理等項目立項重要參考依據,有效引導了配網升級改造資金在各區域合理分配。

  贛州供電公司率先嘗到了甜頭。從春節開始,該公司跟蹤18家縣公司配網出口電壓和客戶電壓,日採集實時數據800多萬條。通過海量數據的挖掘分析,贛州供電公司從區域、時段、嚴重程度等方面,多維度透視縣級公司的低電壓公變實時分布情況,梳理電壓異常規律,準確定位異常戶表、異常臺區、異常線路和異常變電站,每日通報分析出的低電壓情況。另外在每周一早會上,對縣級電網低電壓公變監測管控情況開展異動告警,有針對性地組織電壓治理工作,跟蹤低電壓治理效果,在實踐中建立完善監測異動閉環處理機制。

  低電壓常態監測整治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贛州農網低電壓公變比率由年初的26.74%下降至17.03%;日均異常時長由年初的0.27小時下降至0.09小時,降幅66.67%;因低電壓引發的客戶屬實投訴同比下降76.79%。

  用好大數據發揮對標導向作用

  將大數據的應用與同業對標有機結合,同樣是國網江西電力提質增效的一個有力抓手,也是管理的一個亮點。

  針對市、縣對標管理中明細數據少、過程管控難、整改提升方向不明確等問題,國網江西電力選取部分信息化程度高的指標,逐級分解至可通過系統監測的數據子項,並定位其在業務系統中的出處,形成由明細數據構成的指標「基因圖譜」。

  國網江西電力運監中心按照「圖譜」,每周由業務系統中的明細數據匯總合成指標,並評價和發布;制定配套指標管控提升辦法,定期總結指標反映的業務過程質量,在辦公例會上進行情況通報,要求責任單位按周進度反饋跟蹤治理情況。這些舉措,有效營造了地市間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

  目前,國網江西電力已開展配網搶修及服務質量指數、業擴報裝服務規範率等5項指標的分析發布,涉及子項指標14個,明細數據18萬條。與以往月度通報的工作模式相比,指標通報頻度和問題治理閉環效率均縮短至一周,各單位管理改進有據可依,過程管控力度明顯增強。

  國網江西電力充分運用監測成果和同業對標管理手段,實施精益管理,確保優勢指標保持領先,落後指標迎頭趕上。以配電可靠性管理為例,該公司依靠大數據分析,對公用配變實施24小時監測,對發現的異常及時告警,組織精準治理,做到發現一個,建檔一個,處理一個,臺帳式的銷號管理提高了配網健康水平,促使了各類指標的持續向好。今年以來,配網搶修及服務質量指數中的運檢類投訴率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配網公變重複停電比例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

  讓數據來說話,從數據中找差距、補短板、強管理、優服務、提效益,日益成為了國網江西電力管理的常態,釋放出企業蓬勃發展的內生動力。

相關焦點

  • 「低電壓」綜合治理!農村電網電壓降落的影響有哪些?
    針對農村地區呈現的「低電壓」問題,基於線路和變壓器電壓降落模型,從負荷大小、負荷分布、線路型號、線路長度、配電變壓器類型、功率因數及三相不平衡等方面,對農村中、低壓電網電壓降落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的相關結論有助於分析低電壓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治理低電壓的有效措施。
  • 國網株洲天元供電支公司低電壓治理「惠企暖民」
    「感謝您們為民做了一件大實事、大好事,咱們這裡的電壓正常了。」11月22日,株洲天元區雷打石鎮龍泉村的空心磚廠老闆對國網株洲天元供電支公司的臺區經理熱情地握手表示感謝。
  • 國網重慶電力深化數據應用強化線損治理
    本報訊3月30日,重慶秀山供電公司反竊電人員分析出10千伏湧南線興龍小橋臺區線損偏高,隨即通過調取臺區客戶日用電量的數據,發現用戶姚某本近期用電量波動大,有竊電嫌疑。反竊電人員直奔姚某本家,查實了該用戶繞越計量裝置竊電的行為。這是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運用大數據開展反竊電和異常臺區線損治理的成功案例。
  • 入鄉治理「低電壓」 村民生活「高標準」
    未來網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 鞏帥)提起電壓低的問題,飽受其苦的公吉鄉柳樹村村支部書記宋寶祥深有感觸地表示,「電壓低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一個村屯有20多戶村民,而敷設電力線路就得7公裡多。這要是變壓器首端用電,後面的要用電想都不要想。
  • 人口普查、防治汙染、轉供電查詢……電力大數據產品應用場景日趨...
    不僅是揚州,得益於「電力大數據+環保」合作模式在全省推廣,南京等多地運用電力大數據有效助力政府部門將環境治理關口前移,大幅減少排查過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從源頭掐斷汙染。據了解,11月11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京籤署《電力大數據助力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戰略合作協議》,開啟「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汙染防治新模式,隨後各地生態環境局和供電公司相繼開始落實上述合作。同時,這也是各地加快推進電力大數據應用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 南方電網開發大數據監控系統 助力廣州治理「散亂汙」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 通訊員 劉傑 何靖治):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示了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名單,由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廣州供電局下屬企業穗能通公司開發的「特大城市『散亂汙』大數據智能監管與治理示範性項目」成為民生大數據創新應用領域方向的70個上榜項目之一。
  • 為電網裝上「超強大腦」
    改變電壓控制的人工操作,為我國極為龐大而複雜的電網裝上「超強大腦」,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孫宏斌和他的團隊做到了!他們披肝瀝膽27年完成的「複雜電網自律—協同自動電壓控制關鍵技術、系統研製與工程應用」項目,讓「自動電壓控制」成為現實。1月8日,他們光榮地站上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領獎臺。
  • 國網環縣供電公司安裝10千伏線路調壓器治理低電壓
    5月25日,國網環縣供電公司對35kV合道變電站10kV出線112合吳線分支老莊灣支線末端的用戶電壓進行了實地測量,測量數據均達到國家220V電壓標準要求。這標誌著該公司4月12日在老莊灣支線安裝的10千伏線路有載自動調壓器調壓成功。
  •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全力做好對澳門的可靠電力保障
    當下,正值全國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保電攻堅戰,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電力保障工作,通過有序調度和做實做細防控措施,推進保底電網工程建設,為澳門供電提供可靠電力保障。
  • 電力系統的額定電壓等級
    電網的額定電壓電網的額定電壓指電力線路以及與之相連的變電所匯流母線的額定電壓。由於電力線路通過電流後有電壓降,因此電力線路首端電壓U1大於末端電壓U2。一般規定末端電壓允許比首端電壓下降10%。電力線路的額定電壓UN=(U1+U2)/2接在該電力線路上的用電設備的額定電壓與該額定電壓相同。
  • 圖文解析智能電網中的分布式電壓接線異常在線檢測方法
    智能電網(smart power grids),就是電網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 我國的智能電網的基本特徵就是在技術上要實現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
  • 國內電網電壓等級劃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41323.htm  工業用電與居民用電  工業用電其實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三相交流電(由三個頻率相同、電勢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 120 °角的交流電路組成的電力系統),而民用電採用的是單相220V對居民供電。
  • 大容量特高壓直流分層接入交流電網成套技術及其應用
    大容量特高壓直流分層接入交流電網成套技術及其應用 發布時間: 2020-11-03 10:52:20   來源: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  作者:
  • 國網陝西培訓中心加強管培推進電網業務提質效
    在突遇疫情的情況下,與各基層單位溝通協作,線上組織施工、管理(含監理)、運行3類崗位,包含輸電、變電、配電、基建、通信、調控、自動化、勘察設計8個專業考試,在不足1個月時間內完成考試終端分配及全部主業單位「三種人」考試,有效兼顧復工復產推進和生產作業安全,從細從嚴執行電網生產安全「金標準」。
  • 2019大數據產業峰會|南方電網陳彬:南方電網數據資產管理創新實踐
    會上,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領導,我國眾多優秀大數據領域服務商、行業應用客戶、研究機構、地方大數據主管機構的領導和專家,將對大數據政策、產業、技術的現狀與趨勢等內容進行交流探討。在6月5日的數據資產管理分論壇上,南方電網數據管理主管陳彬發表了主題為《南方電網數據資產管理創新實踐》的演講。
  • 國網福建電力:大數據賦能政企合作 助力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標誌著政府與供電企業聯手,在供電保障、營商環境優化、政企數據共享、能源大數據應用、邊緣計算服務、數字便民服務等領域,助推當地數字經濟建設。而這只是國網福建電力在政企合作方面,助力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縮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議題。深度挖掘用電數據價值,這能夠輔助政府在其他市場活動的調控、決策與服務,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
  • 磷酸鐵鋰電池在軍事領域和工業方面的應用
    三、儲能市場的應用 磷酸鐵鋰電池具有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大、循環壽命長、自放電率小、無記憶效應、綠色環保等一系列獨特優點, 並且支持無級擴展, 適合於大規模電能儲存, 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發電安全併網、電網調峰、分布式電站、UPS電源、應急電源系統等領域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 電力大數據助力 環境治理關口前移
    11月25日,常州市生態環境局與國網常州供電公司籤訂「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電力大數據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創新和複製推廣。  「電力大數據+環保」合作模式依託全省電力大數據平臺,發揮電力數據真實、精準、權威的優勢,根據排汙不達標企業的行業集中度、月用電量、峰谷特性等特徵,建立異常電量數據監控模型,高效甄別排汙不達標企業在關停或整改期間的異常生產情況,並發出預警,為環保部門排查、清理、整治提供有力的研判依據,助力環保部門精準治理。
  • 英國:光伏電站在夜間成功調節電網電壓
    :太陽能作為間歇性能源,常被人們認為是造成電網不穩定的因素之一,但英國太陽能廠商最新實驗指出,雖然說太陽能板在夜間無法發電,但可在夜晚維持電網電壓起伏,在未來全天都能扮演著重要的供電角色。太陽能顧名思義,通過太陽能板吸收光並轉換成電力,天氣晴朗豔陽高照發電狀況就佳,可在日間提供龐大電力,但遇上陰雨綿綿天氣、天色暗下,就沒有電可用了,因此太陽能一直以來就有供電不穩定的疑慮,甚至會危及電網的穩定性,不過最近英國太陽能開發商Lightsource BP研究扭轉了大家對太陽能廠的印象。
  • 國家電網:國網湖南電力全面進入「戰時狀態」,確保電網平穩運行
    近期,在大範圍寒潮影響下,採暖用電負荷加速釋放;疊加國民經濟持續向好、電力需求快速上升因素,多地電網迎來用電高峰考驗。數據顯示,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均已恢復到歷史同期較高水平,11月份全社會用電量50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增速創27個月以來新高,預計12月份到明年初全社會用電量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