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繫辭上》中有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就是說同類的東西總會聚集在一起,比如人們總覺得壞人身邊的人也一定與其臭味相投一樣。在抗日戰爭過後,我們對於曾經是侵略者的日本也常常無法釋懷,甚至會憎惡所有日本人民。
但其實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有著「黑歷史」,日本的鳩山家族就曾經拒絕參與侵略戰爭,並且敢於正視歷史,敢於為日本曾經的罪行致歉,他們為中日的友好以及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1至1945的那14年,是充斥著中華人民血與火的14年,戰爭的慘烈、敵人的屠刀和戰士的英勇作戰,都是時代深深的烙印,哪怕已經過去許多年,後世也依舊不忘國恥、警鐘長鳴。然而近年「抗日神劇」的出現,卻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手撕鬼子」、「子彈拐彎」等神奇卻完全不符合史實的劇情令人側目不已。
鳩山家族就曾經因為一部「抗日神劇」篡改事實而將其告上法庭,因為他們家族參與政治的歷代成員,從無一人參與過侵略戰爭,甚至與中國都有很友好的交流與合作。
鳩山家族被法新社稱為「日本的甘迺迪家族」,日本自1890年設置議會,而4年後鳩山和夫就當選為第二屆眾議院議員,鳩山家族自此長盛不衰。鳩山家族第二代掌門人鳩山一郎時期,他對於東條英機採取公然抵制的態度,並且十分重視與中國的關係。
到了第四代掌門人鳩山由紀夫時期,更是對於「和平友好」的外交格外看重,在2009大選前,鳩山由紀夫曾公開明確地反對參拜靖國神社,並表示如果當選首相,會約束閣僚的參拜行為。9月16日,他當選為日本第60位首相,在任職期間信守諾言、對華友好外交、並敢於直面日本過去的罪行。
其實在1999年開始,鳩山由紀夫就牽頭了《恆久和平調查局設置法案》,目的是查明從七七事變到戰敗投降期間日本的所有戰爭罪行,但並未成功。此後他為此努力了7年,提出了3次法案通過要求,但均以失敗告終。
鳩山由紀夫對於日本政府篡改歷史的行為尤為不滿,在2013年,他以個人身份來訪中國,並前往曾發生慘案的南京。在大屠殺紀念館裡,他認真參觀了每一處場地,隨後在講座中公開對日軍侵華的罪行先後兩次表示歉意。
鳩山由紀夫認為,所有的歷史都應該得到正視,即使這些歷史是負面的。為此鳩山由紀夫在任期間遭到了日本右翼的不少攻擊,但他依舊堅持自我,訪華活動接連不斷、多次駁斥「中國威脅論」、積極反省日本的戰爭罪行……正是因為做了這麼多努力,卻還是被誤解被抹黑,鳩山家族才會將「抗日神劇」告上法庭。
當然了,因為鳩山家族確實對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很多貢獻,所以他們也成功勝訴,從此後抗日劇中都不再出現任何鳩山家族的成員和姓氏。值得一提的是,鳩山由紀夫卸任後,在2018和2019成為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的名譽教授,並在抗疫中為中國加油,就像他曾經說過的:「這種友愛非世俗之愛,而是『自由、平等、博愛』中的『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