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溼地 候鳥天堂 ——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十三五...

2020-12-10 澎湃新聞

微風拂過,蘆花飄蕩。一簇簇蘆葦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光芒。

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資源管理與保護科陳國遠拿出望遠鏡,調好角度,遠處的水塘裡一群水鳥或蜷縮休息,或在水面嬉戲,一舉一動清晰可見。

「全球極危物種勺嘴鷸,每年遷徙都會經過鹽城保護區,發現的數量從前幾年的幾十隻增加到現在200隻左右,表明溼地保護髮揮了作用。」陳國遠興奮地說。

作為國際重要溼地,不遺餘力地保護生態環境,讓這裡成了候鳥越冬的天堂。

回眸承上啟下的「十三五」,鹽城珍禽保護區認真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踐行「兩海兩綠」發展路徑,以新理念引領發展、以新思路鑄就輝煌,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徵途中,交上了一份有熱情、有擔當、有作為的時代答卷。

5年來,先後獲得市委、市政府「申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環境教育基地」「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學校(基地)」「中國沿海溼地保護網絡溼地教育中心」「全國五四紅旗團總支」「梁希科普活動獎」等榮譽稱號。

黃海溼地 築起「生態長城」

11月28日清晨,太陽從天邊升起,帶來一片醉人的紅暈。

蘆葦叢中,各種水鳥紛紛出動,開始新一天的覓食。它們之所以生活安逸,與人們的保護密不可分。尤其是保護區引進測鳥雷達車後,對鳥類活動的監測更是如虎添翼。

這種設備測鳥的距離直徑為20公裡,只要鳥類經過監測區域,就能測到鳥類飛行高度和速度。未來保護區將把測鳥雷達和視頻監控相關聯,從而確定候鳥的種類和數量。

鹽城珍禽保護區地跨響水、濱海、射陽、亭湖、大豐、東臺六個縣(市、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灘涂溼地生態系統。據統計,每年有300萬隻水鳥棲息於此。廣袤無垠的溼地,成了它們棲息越冬的家園。

生態管護,歷來是珍禽保護區的立區之本。

「十三五」期間,該保護區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手長效構建「一中心四體系」的管護模式,即以「提升保護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中心,打造「三區」(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全域管護體系、「海陸空」全方位管護體系、「24小時」全天候管護體系、社區網格化全覆蓋共治體系,從而全面築起守護黃海溼地生態的堅固長城。

數據最有說服力。5年來,該保護區緊盯中央環保督察組等發現的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按照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有力推動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88個違建項目全部整改到位。緩衝區和實驗區累計退出種植養殖面積24.9萬畝,拆除違建面積28.8萬平方米,有效防止以往邊整改邊反彈的隱患。核心區通過開挖隔離河、設置隔離網、修築巡護道路,實現全封閉、無人化管理。

在此基礎上,建成12個管護站,布設297個監控探頭,購置9臺無人機、2艘巡護船,填補海域日常巡護空白;在珍禽越冬等關鍵時期落實夜間巡護制度,使全區域實現空間立體化、時間白加黑的全覆蓋管護。通過日常巡查和聯合執法,有效控制非法獵取和破壞資源行為,及時救助受傷鳥類,讓它們恢復健康重返藍天。

創新發展 插上科技的「翅膀」

生態堅守的精神脈絡,永遠印刻在黃海溼地的每寸土地上。

34年前,中國首位馴鶴姑娘徐秀娟應邀南下鹽城,以「三枚鶴蛋」的成功孵化開啟保護區科研工作的艱難徵程。即便在她犧牲後,無論條件如何變化,保護區創業創新的精神始終不變。

在這一精神感召下,該保護區通過引培高層次人才、搭建高規格平臺、聯合高水平科研機構,用水滴石穿、精雕細鏤的「工匠精神」,積極構建溼地生態監測體系,開展鳥類遷徙分布特徵、動物棲息地管理與保育、生態系統演變規律等研究,廣泛應用衛星跟蹤、雷達監測、無人機與高空監控、地理信息系統、生態環境自動化監測等新技術新裝備,為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安裝鳥類監控(圖片由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打開這裡的科技檔案,不難發現,5年來,10多名專技人員先後承擔了鹽城溼地生態保護特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棲息地恢復科技示範、鹽城濱海溼地鳥類多樣性調查與評估、鹽城濱海溼地鳥類視頻自動識別監測、基於完整生物鏈修復的綜合溼地恢復技術推廣、鹽城濱海溼地海岸侵淤監測等省級以上課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一項,出版了保護區鳥類圖譜、植物圖鑑、科考報告等專著,建立了丹頂鶴越冬地最大的人工繁育種群。成立了保護區鳥類救護與繁育中心、保護區生態監測中心,與科研院所高校共建了濱海鹽沼溼地生態地質野外觀測站、鹽城師範學院溼地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工作站等科教平臺。

課題與問題對接,成果向成功轉化。科學引導引水補溼、退漁還溼、蘆葦和互花米草控制、鹼蓬生境恢復等溼地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讓5000公頃生態系統退化區逐漸成為生物多樣性富集區,生態效益日漸彰顯。

總投資達2.37億元,涉及8大系列工程的亞行投資項目順利收官後,除了完成生態修復工程,還建成社區共建中心、環境教育中心等工作用房26座,修築巡護道路40公裡,設置隔離設施25公裡,購置車輛、快艇等巡護快速反應設備,初步搭建保護區智能管理系統。該項目不僅獲得了亞洲開發銀行官員的高度認可,而且在沿海溼地保護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保護開發 擦亮世遺金字招牌

生態文明建設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

近年來,該保護區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申遺為契機,將科普宣教作為推進我市沿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深入發掘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文化內涵,構建起「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內外互動、全媒響應」的立體宣教格局,不斷拓展保護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比如,專題舉辦徐秀娟烈士犧牲30周年紀念活動,打造烈士精神教育基地;編撰全市中小學溼地科普活動手冊,全方位開展溼地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在較大範圍內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宣傳效果。

▲科普走進校園(圖片由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一系列載體多彩呈現。強化融媒體宣傳,發揮新介質作用,開通網絡、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新媒體帳號,5年共編發《丹頂鶴》季刊20餘期,免費向社會贈閱逾萬份;紀錄片《一個真實的地方》入圍第8屆法國尼斯國際電影節獲3項提名,並在新華網、學習強國等平臺播映;反映鹽城保護區的影像作品獲「秘境之眼」活動一等獎。

一系列活動多元展現。溼地科普「雙進」活動覆蓋全市大中小學校萬餘名師生;成立黃海溼地保護志願者聯盟,發展志願者300餘名;打造徐秀娟烈士精神教育基地,被省林業局推廣為全省林業系統學習典型;「觀鳥識花賞自然」活動獲江蘇省研學旅遊產品優秀獎和中國林業最高獎項——梁希科普活動獎。

一系列陣地多樣體現。生態旅遊跨越式發展,景區面貌煥然一新,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成為江蘇省生態旅遊示範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長三角地區職工療休養基地,並先後獲得「鹽城市療休養基地」「鹽城新地標網紅打卡地」稱號;丹頂鶴主題館常態開放,成為具有「中國最佳生態溼地場館」美譽的自然教育重要場所,成為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旅遊勝地。

奮楫揚帆,逐夢前行。處在「兩個一百年」交匯點的鹽城珍禽保護區,正勇立時代潮頭,保護開發擦亮世遺溼地這塊金字招牌,凝心聚力把學習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引向深入,把建成美麗鹽城的目標細化深化,從字面落實到地面,從口頭升華到行動,紮實推進,書寫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登瀛觀察,致力打造鹽城最具影響力的時政公號!

撰 稿 | 鹽阜大眾報融媒體記者 祁兆勝 趙亮

攝 影 | 鹽阜大眾報融媒體記者 李思遠

值班主任 | 陳 輝

原標題:《大美溼地 候鳥天堂 ——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十三五」發展成就回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鹽城建有珍禽、麋鹿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春的第一場雪過後,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黃海邊上灘涂溼地依然一片生機盎然。透過保護區管護站望遠鏡,可以看到遠處有幾十頭麋鹿正悠閒地曬著太陽、啃著互花米草,不遠處的淺水塘裡,幾隻丹頂鶴正在飲水、嬉戲。
  • 江蘇鹽城:「電力+生態」,為溼地綠色發展賦能
    陳慶華 攝中新網鹽城11月26日電(顧名篩 陳慶華 周新衡)初冬時節,在江蘇鹽城東臺市,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數萬隻冠鼻麻雀、琵嘴鴨、豆雁、骨頂雞以及白琵鷺、勺嘴鷸等相繼抵達,成為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
    ▲ 鳥兒在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鹽城黃海溼地為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 刁凡超日前,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也是我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項目範圍涉及我國黃(渤)海多個候鳥棲息地。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這一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鹽城黃海溼地也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江蘇省首項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 江蘇一個空曠寧靜的溼地,面積45萬公頃,滑進沼澤的女孩就在此
    在鹽城兜兜轉轉的旅途中,有一個景點卻讓人為之動容,它就是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又叫鹽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護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灘涂溼地。保護區面積非常大,包括5個縣市,東臺、大豐、射陽、濱海、響水的沿海灘涂,總面積達到45萬公頃,僅海岸線就達到586公裡,佔中國海岸帶生物物種總數的1/10。可以說它是我國最大的沿海灘涂溼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對於這樣規模的自然保護區,真的是大手筆。
  • 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江蘇鹽城保護區,追尋丹頂鶴的故事
    是小時候都聽過又特別喜歡的一首感人的歌《一個真實的故事》,歌中女孩與丹頂鶴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簡稱鹽城保護區)。鹽城,位於江蘇省中部,東臨黃海。這裡,有著亞洲最大的沿海灘涂溼地。鹽城保護區被譽為"動物的天堂,鳥類的王國,物種的基因庫,天然的博物館"。
  • 專家學者齊聚鹽城 研討黃渤海溼地與水鳥保護
    廣袤無垠的鹽城溼地,成了候鳥們棲息越冬的家園。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融媒體記者 李思遠 攝鹽城是我省溼地大市,溼地總量大,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溼地保護,將其作為「生態立市」重要抓手,溼地保護修復法規保障、環境教育成效非常突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對鹽城珍禽保護區的溼地保護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據介紹,黃渤海溼地候鳥棲息地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是備受關注的瀕危物種繁殖地,具有重要全球意義,珍禽保護區多年來開展的溼地水鳥同步調查工作,對於各個保護地的保護管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幫助。
  • 江蘇鹽城:濱海溼地「嚴保護」贏得世界自然遺產「金招牌」
    新華社南京7月10日電  題:江蘇鹽城:濱海溼地「嚴保護」贏得世界自然遺產「金招牌」  新華社記者邱冰清、陸華東  日前,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為我國第54處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 ...江蘇鹽城—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會議現場審議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項目)遺產地所在的江蘇省鹽城市,位於黃海之濱,海岸線綿延582公裡,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的海岸型溼地。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關鍵停靠站,鹽城黃海溼地每年迎來至少200萬隻北遷涉禽,佔遷徙路線上涉禽總數40%;南遷涉禽在100萬隻以上。潮間帶灘涂、沼澤和淺灘為很多魚類和甲殼動物提供產卵場和育幼場,形成了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為遷徙鳥類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遺產地的確立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提供了更穩定的保障。
  • 溼地保護,江蘇邁上新臺階
    江蘇是全國溼地資源大省,溼地資源總量大,佔全省國土面積比例高。2017年1月1日起,《江蘇省溼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標誌著我省溼地保護事業進入有法可依的階段。歲末年初,記者走訪省內多處溼地後發現,《條例》施行3年來,全省溼地保護步入正軌、跨上新臺階。
  • 《江蘇鹽城濱海溼地鳥類視頻自動識別監測》項目啟動會隆重舉行
    近日,由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辦的《江蘇鹽城濱海溼地鳥類視頻自動識別監測 》項目啟動會在南京金陵晶元大酒店會議室隆重舉行,江蘇叄拾柒號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識別技術的核心合作夥伴參與了本次會議。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鶴鳴朝陽。        2017年2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中國渤海-黃海海岸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其中列出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4處受到國際關注的關鍵候鳥棲息地。        2018年1月,中國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遺產申報項目。
  • 行走美麗江蘇 鹽城:用心建好美麗江蘇「綠心地帶」
    鹽城,集森林、溼地、海洋三大生態系統於一身,去年申遺成功的黃海溼地是江蘇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為建好美麗江蘇的這片「綠心地帶」,鹽城正以更加靚麗的姿容,堅定不移地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致力於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家園。
  • 鹽城溼地申遺成功,成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來看看這個溼地有多美
    7月6日消息,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7月5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也是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遺產空白。
  • 秋起金風,鹽城美色藏不住了……
    溼地神鹿徐行/攝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在鹽城黃海溼地,佔地面積4萬畝。   鹽城溼地珍禽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欲飛翔 孫華金/攝   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鹽城市區正東方向約50公裡,整個景區佔地400公頃。
  • 江蘇鹽城:「生態優先」為溼地「築巢引鳥」
    中國江蘇網訊 11月23日,國網鹽城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江蘇鹽城黃海森林公園附近的10千伏電線桿上加裝人工鳥窩,為候鳥提供棲息落腳的地方,在保護溼地生態的前提下,保障電力線路安全運行。 初冬時節,大批的候鳥相繼飛抵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這也是亞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質潮間帶溼地,是珍禽鳥類賴以生存的沿海溼地生態資源。
  • 「最年輕」的世界自然遺產,百萬隻候鳥鍾情的「綠色加油站」
    我們一起來細數下這個系列中,第一期通過審核的重點區域: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境;鹽城條子泥市級溼地公園;東臺市條子泥溼地保護小區;丹頂鶴鍾情的地方 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作為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一種大型涉禽,它常被人冠以「溼地之神」的美稱,也有著吉祥、忠貞的寓意。
  •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新社北京7月5日電 (王慶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孫華金 攝這是中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也是中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中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
  • 被譽為鹽城第一雕!「鶴鹿同春」作為公共藝術,原來美在這裡!
    鹽城東臨黃海,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在沿海灘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方溼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  ②鹽城的丹頂鶴文化: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它是東亞地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地區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含義。
  • 中國又添一處世界遺產,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
    我蘇網訊(記者/黃路瑩 奚欣晨)7月5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通過審議,並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鹽城黃海溼地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