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味迎新春!福清沸騰了

2020-12-13 福州新聞網

賞民俗表演、吃特色美食、看非遺文化

為期三天的

福清市2020民間民俗文化節

暨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迎新春活動正隆重舉行

活動通過文化、藝術、美食、娛樂

的聯袂互動

為市民奉上一場年味十足的盛宴

本次活動分為

固態板塊類、動態表演類、拓展板塊類

等三大塊共17個活動項目

以固態展示、動態表演、

遊戲、親身體驗等方式

全方位展現福清民俗文化

昨天的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本次活動以「尋找老城區記憶、傳承歷史文化、展示古城風韻,塑造福清特色」為目標,展示福清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將福清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為展現老城味道、地方特色和延續老城記憶的展示地區。

荷園修繕後展露新姿

修繕後的荷園展露新姿

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位於福清老城南門

原為老城的「關廂」地帶

片區內現狀仍保留有各個時期的

歷史遺存、文物古蹟、傳統民居與文化設施

包括瑞雲塔、宋井、黃閣重綸坊

龍首橋、荷園

這個荷園不一般

昨天,荷園作為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首個修繕的古民居,展露新姿。「荷園」是福清頗具特色的紅磚民居建築群代表,始建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 )。修繕後的荷園,古色古香,恢復了當年的風採,吸引不少遊人前往參觀。

「在荷園修繕過程中,始終秉承著『修舊如舊』的理念,最大限度恢復了荷園的歷史風貌。」福清市利橋街區工作營負責人說。

非遺項目——海族舞表演

非遺表演精彩連連

活動期間,民俗表演精彩連連

佾舞、俥鼓舞、海族舞

板凳龍、南少林武術

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輪番上演

1月20日上午

來自福清新厝鎮大澳村的

海族舞代表團

手舉著各種魚類造型

用歡快的舞步、炫目的道具

在舞臺上相互嬉戲、追逐

表達了漁民對出海平安、捕魚豐收的心願

福清龍高半島板凳龍表演(趙國俊 拍攝)

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前晚鼓樂齊鳴、人潮如流

來自龍高半島的板凳龍表演隊

齊聚在這裡

演繹一場熱鬧盛大的視覺盛宴

一個個花燈連成的板凳龍

在人們中間「凳凳起舞」

或搖頭擺尾,或上下翻騰

祈福四季平安、百業興旺

非遺項目表演

「近年來,福清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非遺文化進行搶救、挖掘,宗鶴拳、俥鼓舞、佾舞等多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次民間民俗文化節也是非遺文化的一場集中展演。」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負責人說。

在各鎮街民俗活動圖片展區

24個鎮街鄉村文化振興成果

以及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一展示

圖文並茂,形象生動

福清元素文創作品吸睛

在主辦方特設的

融聚文創季文創品展示區

以國家地理標誌「一都枇杷」

作為創作主題的

吉祥物嘟嘟

零錢包、眼罩、筆記本

等文創小物,十分吸引眼球

還有以福清文旅IP為主題

設計的絲巾、領帶

這裡還有

以「永福」「清源」作為創意主題

由來自海峽兩岸設計師繪製的

瑞雲塔、石竹山文創作品

以及正在申報

國家級非遺項目「佾舞」的主題插畫

還有各式各樣其他

文創精品

在現場展示,非常吸睛

工作人員還專門設置了

投壺和析福牆

兩個互動環節

投壺成功的遊人

可獲具有福清文創元素

的春聯、福字等獎品

現場不少人還將自己的心願

寫掛到祈福牆上

為鼠年祈福

古風小遊園 再現古城風韻

活動現場

除了傳統民俗演繹活動

還有傳統農具展、手工技藝展

「茶香意融」茶藝會、遊園等活動

盡顯福清文化氣息和古城風韻

活動現場的傳統農具展

在傳統農具展上

有鐮刀、鋤頭、打穀機、蓑衣等農具

圖解告訴人們

整地、灌溉、收穫、加工、運輸

等傳統生活方式的場景

在遊園互動區

猜燈謎、踢蹴鞠、有夢塗鴉

等趣味十足的遊園小遊戲

令遊人開懷盡興

福清各地美食齊聚

活動現場的

風味特色美食展

更是讓遊人大飽口福

光餅、魚丸、海蠣餅、茶食

地瓜餃、起家粿、糖粿、芋粿

等福清24個鄉鎮的傳統美食

香飄四溢,吸引了眾人

大家大快朵頤

現場體驗 感受傳統年味

在手工技藝展區

有剪紙、布藝、手工飾品

盆景製作、陶藝製作等

再現了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當年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

讓遊人感受到傳統手工技藝的魅力

這個春節約起!

去福清逛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快收藏!福建各醫院春節假期門診安排表出爐

專家組名單公布!省衛健委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療救治臨床專家組

省衛健委全面部署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

來源:福州晚報微信

覺得好看,你就點

相關焦點

  • 古民居、鄉愁,你記憶中的那些美好,福清幫你留著
    通過場景實物、圖文語音等形式,將各個時期具有福清味、莆仙味、古早味的東西,把老華僑特色、傳統民俗、媽媽味道的情景展示給觀眾,讓觀眾重拾兒時記憶,感受鄉土氣息, 留住鄉愁。「這些溫存的記憶,讓家更能安撫人心。」
  • 環大福建美食之旅第一站 沒見到福清幫,但吃到福清味.
    在真正面對它之前,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脖子上帶著大金鍊子的福清幫。福清是福州的一個縣級市,和福州市、莆田市毗鄰。因此在民居風格和民俗上,都有很多類似之處。比如民居上類似莆田的紅磚牆,民俗上清明前後的鼠曲粿,在莆田就叫做紅團,種種這些類似的地方,讓我覺得即便是第一次來福清的我,也能跟得上它的脈搏了。福清網的朋友帶我們幾乎逛變了整個主城區。
  • 戚家軍的乾糧,福清人的鄉味。細說「福清光餅」的文化傳承
    光餅,作為福清人的一種傳統小吃,有著四百多年的歷史,到如今,吃光餅已經不僅是物質生活的需求,更是民間飲食文化的傳承。關於福清「光餅」的由來,還要從明朝戚繼光抗倭的事跡說起。戚家軍入閩後,攻無不克,在福清牛田鎮(現龍田鎮)躡雲橋大敗倭寇,長驅直入直搗倭寇在牛田的老巢,把倭寇連根拔起,這就是歷史上著的「牛田大捷」。後來,燒餅的製作方法傳到了民間,老百姓為了紀念戚家軍的豐功功績,便把這種烤餅稱為「光餅」或「徵東餅」,這就是光餅的由來。
  • 記憶與傳承---探尋福清這個古村落古建築!
    【序言】自唐聖歷二年置縣始,散落在福清境內的古村落古建築,講述著千年來福清人「家」的故事。一、選址布局食菜厝自然村座落於南嶺鎮大山村崩山下,四周群山環抱,古村落兩邊有大王溪和門前溪環抱,北面梯田無數。古村落內古道均由石塊鋪砌而成,西邊古樹參天,水塘碧波蕩漾,鴨、鵝暢遊,選址布局體現了「因天時,就地利,融自然」的風水觀。
  • 山東濟南匯源華庭幼兒園舉行 「年味.年俗.年趣」迎新春活動
    活動現場家長紛紛點讚此次迎新春主題活動「2020年幼兒園的迎新春活動別具一格,現在的孩子們生活在城市裡,幾乎看不到這種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動,今天切實體驗了一次,讓孩子們了解到了我們寶貴的民俗文化,也讓我們家長仿佛回到了童年時光
  • 番薯火了 是福清的一種特色美食
    番薯火了 是福清的一種特色美食時間:2019-04-12 13:08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番薯火了 是福清的一種特色美食 福州新聞網 番薯火了 多種番薯製品參選福州傳統小吃 番薯丸是福清的一種特色美食。
  • 這家農家樂真的神了,能釣魚、燒烤、煲湯、還有地道福清味!
    都市部落已加入福清黑卡。1、持黑卡的用戶享受,每月6號5折,12號8.8折,26號8.8折,日常9折。
  • 光餅,是福清傳統風味小吃,也是福清人的最愛!
    福建福清人對光餅情有獨鍾,愛不釋口,四百餘年來,光餅不但成了福清人的美食,而且形成獨具特色的光餅文化。「光餅,光餅,福清光餅……」打著福清人深深烙印的福清光餅,揣在「福清哥」的行囊中走南闖北。在海外的華僑和在國外打工的福清人中,流行著這樣一首歌謠:「光餅香,光餅好,光餅就是我們的『麥當勞』」。光餅,這福清人極普通的小小麵食,總讓眾多身在異鄉的「福清哥」勾起濃濃的思鄉愛鄉情結。在福清,人們常將一句讚美光餅的話語掛在嘴邊:「光餅可以從一歲吃到一百歲。」光餅既可以當點心,也可以做主食,而且還成為祭祀祖先的供品。清明時節,家家祭墓都少不了光餅。
  • 美味福清(一)|福清:化凡為奇,多種多樣的家常「更頓」
    多種多樣的物產造就了福清人家常飯菜的多樣性我們可以從福清人日常飲食中「更頓」食俗看出其多樣性「更頓」是福清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日常飲食形甘薯是福清人曾經的主食,用甘薯磨製的澱粉稱為番薯粉,簡稱薯粉。在糧食短缺的年代,用薯粉煮出的食物可增加飯量,更易讓人有飽脹感,故調薯粉幾乎是福清家家戶戶每日必煮的更頓。
  • 晉安琯尾街迎新春民俗活動開啟
    福州新聞網2月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文 見習記者 鄒家驊/攝)昨日上午,「新在晉安、美在傳承」2019年晉安琯尾街市井文化街區迎新春民俗活動開啟。經過3個月的綜合整治提升,緊靠晉安河的琯尾老街煥發新顏,道路、管線、外立面得到整治提升,還統一了店招、增加了彩繪牆等文創元素,以嶄新面貌迎接春節。
  • 這些被載入史冊的福清美食,第三個我居然沒吃過
    福清話 「炸」念「烰(fú)」,保留了古音。古漢語的「烰」通「浮」,一是觀現象:油炸食品因受熱膨脹會浮上油麵;二是表吉意:浮即上升,並且顏色從白色慢慢變為金黃色,象徵光明和蒸蒸日上。逢年過節福清人家大多都會烰蠣餅。蠣餅也是福清人清明節祭墓不可少的食品,那是因為人們賦予它另一個文化意涵,把蠣餅比作倭寇;用光餅夾著蠣餅吃,象徵著戚家軍包圍了倭寇。
  • 福清東關寨 古厝成「網紅」
    逛古寨,走古道,觀古榕,國慶期間,福清一都鎮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關寨,成為聚集人氣的「深山明珠」。 東關寨地處戴雲山脈最東邊,有著『東方第一寨』的美譽。其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何氏祖先為防範盜匪而聯合籌資建造的。
  • 福清東張窯保護與開發研討會在榕舉行
    ,為曾暢行於古海上絲路的福清瓷再度青春勃發而建言獻策。  福清是唐宋時期東南沿海瓷器重要產地,位於福清東張鎮的東張窯是其代表。東張窯燒造年代約為北宋中期至元代中晚期,其中以南宋最盛,據《中國史綱要》記載,東張窯為南宋時期福建四大名窯之一,所產瓷器與建窯齊名,為福建東南沿海最大的一處黑釉瓷燒造窯廠,也是宋元時期福建沿海地區最大外銷窯口,還是日本文獻所載「幅州盞(即福州盞)」主要原產地。
  • 福清彌勒巖風景區
    彌勒巖風景區.著落於風光秀麗的福清東部,千年古鎮.龍江入海口。彌勒巖風景區.距福清市中僅10公裡,距千年重鎮.紅色老區.龍江古石橋僅1公裡。這裡風景綺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也還有近年來一直為福清經濟建設招商和傾力錢財的海外僑領林紹良及各熱心的華僑們。彌勒巖: 又名瑞巖山,古稱「瑞巖丹洞",山中有一古寺,名曰.「瑞巖禪寺」。彌勒巖山中洞洞相連.怪石姿態萬千。彌勒巖山中.有一聞名遐邇的盤座笑面彌勒大石佛,公元1341年至1368年.由整塊天然大石雕琢而成。
  • 邢臺市橋東區稅務局開展「迎新春,送吉祥」活動
    「紅彤彤的春聯襯託出濃濃的年味,今年我們企業一定能承借吉言,大展宏圖。」1月10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邢臺分公司財務人員曹曉會從邢臺市橋東區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長孔立敏手中接過「理財不忘春風意、納稅當存寸草心」春聯後高興地合不攏嘴。
  • 海口、漁溪、龍田...福清這些地方都大有故事,老福清都不一定知道!
    帶你見識一下福清的歷史!    東壁島古名「瀛洲」,明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福清時將其視為海上壁壘屏障,後改名「東壁」。  東張鎮是福清五大古鎮之一,古稱「東鄉」,公元1910年建鎮。據傳宋時東張街有兩大姓,東邊多姓張,西邊多姓董,合稱「董張」,之後演化成「東張」。
  • 【民俗】今晚年夜飯,福清人要吃些什麼?
    在福清年夜飯裡,這幾道菜是更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福清的年夜飯美食,看看你家準備了哪幾道。  起家粿(gui),福清最常見的節日食品,每年的春節,家家戶戶都是蒸起家粿,起家粿味若饅頭,卻比饅頭香甜軟糯米,是福清人喜愛的小吃。寓意日子紅火」「起家發財」。
  • 雜燴湯配乾飯,忘不了的福清味道……
    如果一個外地人問福清人當地的特色美食有哪些?可能答案很多,街頭小店隨手買的光餅、蠣餅、扁食、魚丸……若問老一輩福清人心目中的福清頂級美食,那很多人可能還是會青睞一碗濃濃的雜燴湯。憶往昔現在的福清是有名的富裕地方,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走南闖北的福清人用辛勞和汗水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民以食為天。吃,自然是應有盡有。可要算起過去,福清人的記憶頗為心酸。福清的自然條件不算很好,流短河淺缺乏水源,物產種類頗多卻又欠豐裕。因而食物中的主食以甘薯為主,過去是福建著名的「地瓜縣」。
  • 重啟2020,福清應該是這樣的
    這是中國力量,這是福清力量! 而我們,還能再回到人潮擁擠的福清: 你熟悉的福清,正在甦醒 重啟2020年 熟悉的福清生活,應該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