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大福建美食之旅第一站 沒見到福清幫,但吃到福清味.

2021-02-19 平話


我們已經不滿足在福州吃吃喝喝了,於是就想出了《雙城記》這個可以藉口跑到更廣闊天地去撒野的新欄目。目前定下的目標是,先把福建1個副省級市、8個地級市、13個縣級市、44個縣,全部溜一遍。

我們的心是野的,腿是短的。第一站,我們挑了最近的福清。

PS:如果你是福建某個地方的自媒體運營者,想盡地主之誼請我們去大吃大喝,同時也為你家鄉的美食美景做點小廣告的話,歡迎你聯繫我們了解詳細合作事宜, 儘快成為我們《雙城記》的聯合出品夥伴。 


雙城記 x 1 到福清

9月4號早8點,我們從福州出發,一路開車穿越初秋的微涼,從城市來到另一個「城市」。

對於福清,我知道的不多。在真正面對它之前,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脖子上帶著大金鍊子的福清幫。

福清是福州的一個縣級市,和福州市、莆田市毗鄰。因此在民居風格和民俗上,都有很多類似之處。比如民居上類似莆田的紅磚牆,民俗上清明前後的鼠曲粿,在莆田就叫做紅團,種種這些類似的地方,讓我覺得即便是第一次來福清的我,也能跟得上它的脈搏了。

福清網的朋友帶我們幾乎逛變了整個主城區。街心公園、田墘路、東門菜市場·····這些福清人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雖然它們有點老舊,但是滿滿地都是人間煙火的氣息。

第一站 

田墘路

早餐攤 海蠣餅

我們剛到達福清,早上10點,緊趕慢趕總算在早餐攤撤掉前到達。我們的攝影機一架,旁邊的依伯就跟我說:」福清海蠣餅很出名啊,要好好宣傳一下我們福清的小吃。」

老闆娘是個和藹可親的阿姨,這個攤子已經是老福清人早就熟悉的地方,每天早上都有人來買。

這個小小的炸鋪只在早餐時間供應,除了海蠣餅外還有炸春卷、三角粿。看著海蠣餅在油鍋裡「滋滋滋」的聲音,總覺得這一瞬間抓住了福清人生活的片段。


即便是臨近中午的時刻,還是有很多老顧客光顧小攤,一旁路過的依伯,抽著煙圍觀拍攝,這一幕也特別「福清」。

第二站

東門菜市場


東門菜市場是福清的傳統市場之一 ,因為存在時間悠久,人們還是會選擇來這裡買東西,我們剛進入菜市場的時候,就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各種水產品、水果攤、包點鋪。

菜市場都是一樣的,但每個攤位都有著自己的美學理念。為了吃而忙碌的人們加上老舊的居民樓,整條街的風格仿佛一直都停留在過去那個年代。

逛的有點累了,拍一張這次帶領我們吃遍福清的東道主美妞和老街的合照。

在去福清前,我特地查了一下東門菜市場,發現網絡上關於它最多的資料就是關於這隻烏龜的,我們的導演硬要她和烏龜玩耍,烏龜看到鏡頭(深深)都嚇的躲進去了。


魚的品種也超豐富,這是其中的一種:紅魚。

東門菜市場—美味包點鋪

路過一家「美味包點」,老闆娘告訴我,這是gui,鼠曲粿也叫艾草粿,是福清特色之一。我問她,這和莆田的紅團有什麼區別?,她跟我說,她沒有去過莆田,也不知道和莆田的有什麼區別,只知道清明前後,本地人就會開始做鼠曲粿,要麼自己吃,清涼清肺,直到春節,鼠曲粿一直會出現在福清人家家戶戶裡。

鼠曲粿都會成烏龜的形狀,老闆娘說,這是象徵著:長壽。鼠曲粿一般有甜餡和鹹餡,姑娘要吃甜餡,有了鼠麴草的味道入口並不會感到太膩。

東門菜市場—168麵包店

下一站,我們到達小食鋪。現代人喝下午茶總得挑個咖啡館或者甜品店,在過去,福清人喝下午茶叫做「吃茶」,這句方言也和閩南、莆田地區一樣。既然「吃茶」,那一定就有「茶食」。

姑娘給我們介紹了三種福清特色小食:麻花、寸棗、茶食。

麻花和寸棗。

茶食是福清特色小吃之一,這種類似細麵條炸成的特色小吃,由於香、酥、脆兼備,當年在福清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古早小食也逐漸開始淡出人們視野。

不過幸好還是有人在堅持這種古早的做法,讓我們現在能在老市場得以見識。

八寶飯,福清的八寶飯與眾不同,它可是半甜半鹹的,滿足了不同喜好的食客。是福清傳統宴席上常見的甜品,吃起來,香、甜、綿、柔,倍受歡迎。看看我們姑娘吃的滿臉笑意,就知道它的好吃啦。

第三站

街心公園

我問起同行的福清小夥伴,他們都說這是福清的市中心,但是我一眼望向周邊,福清的市中心比起福州確實「迷你」了許多,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大量的人們聚集在街心公園,有老人、小孩、還有中年人,在街心公園活動的人多,有聽劇的、打牌的、聊天的,都混在一起。

還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睡姿颯爽的小孩。


第四站

街心女人街

光餅 東張紫菜餅攤位

都說福清市東張鎮的紫菜餅好吃,好多地方有賣,有的在街上串走,沃爾瑪門口也有,街心公園以及水南車站那邊就更不用說了。

福清,最出名的就是光餅,在福清光餅的基礎上的一種改版。在內餡加入紫菜、肉等。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裡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

與閩北地區光餅相比,福清的紫菜餅更大。而且做法更加複雜。

從前,紫菜餅餅都是百姓吃用,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

不過我們幾個人嘗了一下福清光餅,一個個都喊咬不動,也許我們幾個年輕人真的不中用了,牙口都被碳酸飲料腐蝕了。

光餅攤對面還有個老爺爺的修表鋪,這裡還保留著城市裡消失的老行當,看著真親切。

吃完光餅,我一回頭看著女人街,覺得這條街特別「中國特色」。因為在巷子裡,統一的霓虹燈招牌還亮著,「衣心衣意」「媚金內心」·····,建議賈樟柯導演可以來此地取景拍攝。

第五站

福清市產塘街冠業溜冰場樓下

雲記番薯丸

番薯丸,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地瓜丸,是福清傳統的漢族小吃。外表圓滾,有著闔家團圓的美好寓意。它外邊的皮兒是用澱粉或者地瓜粉混合蒸熟去皮的番薯搓成的,裡邊的餡兒則是由豬肉、紫菜、海蠣、蔥等組成。

雲記番薯丸已經開了20多年,從老祖宗上面傳下來的。深深剛吃第一口就直喊「好吃,跟福州的不一樣。」便去問老闆,為什麼這麼好吃,之前在福州吃的都太膩。老闆沉默了一下,便蹦出一句:「秘方不能說。」


雲記的老顧客比較多。老闆告訴我們說,只要是出國回來的,還是讀大學回來的,以前吃過的都會回來這裡吃碗番薯丸,已經是習慣了。

第六站

西門街

港頭為龍燜面

福清港頭燜面,是出了名的。問起老闆娘的時候,她也是告訴我,港頭老家這地方,大家都是做燜面的。

燜面已經成為港頭的一張名片。


老闆娘自己一個人開一家店,做燜面也做了十幾年,因為港頭這地方海鮮多,所以她的燜面一定會加很多海鮮,蝦、海蠣、螃蟹.,煮出來湯汁裡都是濃厚的海鮮味。雖然看起來和莆田滷麵很像,但是味道上還是有些不同,但具體不同我也說不上來,大概是每個地方的人的習慣不同吧。

 

第七站

後埔街

明心冷飲甜品

明心甜品,是福清第一家甜品店,今年已經是它走過的第二十個年頭了。我問同行的姑娘,她告訴我,她小學的時候,這家甜品店就在了。每年夏天一定要來這裡吃冰。

這家店的刨冰類,和西米露都是招牌。每一樣都值得試試。雖然已經進入初秋,但是福州還是燥熱,店裡一天到晚還是滿滿當當的人流,到晚上的時候還會在門口擺好幾張桌子照顧等得急的客人。

第八站

福清醫院對面的巷子內

89老本行拌麵扁肉

89老本行拌麵,一對姐弟正在忙活。他們是這家老字號的第三代傳人,從爺爺輩到如今已經有25年了。姐弟倆是從爸爸那裡學來的手藝,如今爸爸上了年紀,便傳給了她倆。老闆娘告訴我,其實剛開始她也不願意接手,因為做餐飲實在太累,但又可惜手藝沒人傳承,姐弟倆還是接了手,繼續做了下去。


「我們在這個地方已經呆了20多年了,都沒有搬離過。唯一一家沒有分店。」老闆娘很自豪地跟我說。

 

93年至今沒有離開過這條小巷子,這在手藝人眼裡不算什麼。幹吃這一行的,如果你要搬離這個地方還要從頭再幹,這是致命傷。所以一年到頭除了很重要的事情,休息之外,都不會歇業,讓每個來到店裡的顧客都能吃到,不會失望。

 

 

店裡的招牌拌麵扁肉是情侶套餐,甲骨肉拌湯也很正宗。

我們點了一份拌麵扁肉剛要坐下,就聽見門口一人一邊停車一邊向老闆喊:「老闆,情侶套餐來一份。」

第九站

田墘路

小橋文清魚丸店

小橋文清魚丸店在福清算得上是真正的百年老店了。一直以手工魚丸而聞名,當我們說要採訪一下老闆的時候,老闆就一直跟我說:「很久以前僑鄉紀事就採訪過我啦。」

這家魚丸店位於福清東門市場旁,福清二中體育場後門附近。這家魚丸店的老店是開在小橋街的,所以叫做小橋魚丸店。

魚丸分青鰻魚丸和普鰻魚丸兩種,主要是皮不同,餡還是一樣的。因為青鰻魚丸的用料成本更高,所以它的價格也會比普鰻魚丸貴上一些。但不管哪種魚丸,都是扎紮實實的純手工製作。

魚丸一碗有五粒,湯麵飄散著蔥花,一點兒也不油膩,清淡可口,加點醋,味道就更好啦。那天因為跟老闆聊的有點開心,魚丸煮沸了還不知道。當老闆把盛好的魚丸端在我們桌上的時候,連聲說到:「聊天聊忘記了,都煮過頭啦。」

這就是生活啊,生活的味道就是在這些誤差裡。

 

第十站

石竹山風景區

石竹山莊

石竹山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福清市區西郊10公裡處。將近傍晚的時候我們到達石竹山,來到這裡,一群年輕人不是為了爬山,而是為了一隻有身份的魚來的,但是在吃魚之前,我們看到了鯉魚湖在夕陽的映襯下的美景。

美女配美景,真是美炸了。

「此刻我還需要一瓶酒。」導演深深說。

石竹山莊就在石竹山下,標準三星級酒店。餐飲以主打石竹湖魚頭為主,主營本地土菜。雖然不是節假日,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就為了魚頭。


湯汁非常的鮮美,魚肉滑嫩,吃它之前還要掀開一層草帽,特別有儀式感,一看就是一條「尊貴」的魚。除了魚之外,當然我們還吃了很多其他的菜,但是因為我們都光顧著吃了,所以照片都沒有拍。

「馬蛋、福清高山羊肉、福清城區橫街尾福順時稞店所製作的芋棵、福清的鼎邊、蓋邑扁肉、福清南嶺牛仔肉、江陰豆腐燜、米時、洋硯糕、炒糕、溜溜等等,」這些福清美食我們都還來不及吃到,旅行就是一連串的遺憾哪。

但此行最大的感受就是,福清的美食文化就藏在市井中,它的小吃居多,主要是糕點、麵食、炸物、小吃被人熟知。另外因為地域的影響,在當地有著名聲的光餅、扁食,也不同於福州的味道。

在福州已經很難能見到一家店一直開在一個地方不變,在福清,發現通常一家老店都不會輕易搬離地方,一家幾代人兢兢業業恪守自己的手藝,熟悉的人常來光顧,這些老味道才不足以失傳,同樣,從這樣的人做出來的食物吃起來才覺得紮實。

我們像是一個重回人間的沙漏,一路買買買吃吃吃,從白天吃到黑夜,帶領我們吃喝的福清網的小夥伴直說:「吃完今天,我估計得一個月對美食無感,太撐了。」直到晚上9點,我們吃光了最後一頓:石竹湖砂鍋魚頭後,將福清的煙火氣一股腦吞進肚子裡,帶回了福州。

「福清真是個好地方。」過氣網紅深深摸著圓滾的肚皮說道。



聯 合 出 品

福清網,福清最大的新媒體社群



平話,福州本地藝文生活新媒體



相關焦點

  • 福清幫:全球華人第一黑幫的故事!
    點擊最上面藍字江陰半島快捷免費一鍵關注↑福建有一句民謠:「臺灣怕平潭,美國怕亭江,英國怕長樂,日本怕福清,全世界怕福建」。這句話說的是福建省的省會福州旁邊的三個市:福清,連江,長樂都有很多人偷渡出國。福清人多數偷渡到日本,連江人多數偷渡到英國,長樂人多數偷渡到美國。都在當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令該國相當頭痛。
  • 福清幫,牛遍全球
    福清人多數偷渡到日本,連江人多數偷渡到英國,長樂人多數偷渡到美國。都在當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令該國相當頭痛。視頻:「福清幫」社團專題報導超級福清,跨國黑社會集團。今天,我們就談談「福清幫」吧!第一大山口組,第二的是一合會,第三的稻川會。他們首領在日本的地位絕不比日本天皇的差。而且在那個地方,只要看到是山口組的人開車過路,誰都要讓道。所有的商店都要給他們打折。屬於他們管轄範圍內的地方,那裡的稅收就要變成「進貢」。他們手上的武器估計是比日本政府的還先進。這樣如此之大的黑幫可謂天不怕地不怕,但如果他們聽到福清人這個名字時,他們就不得不沉默了。山口組有8代傳人。死在福清人手上的有5個。
  • 傳說中的福清幫!
    福清幫以祖籍福建福清、福建長樂一帶的人為主,而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承認黑社會具有合法性的國家。所以在日本建立的黑社會社團是具有合法的稱號的;其中幾個幫會都是世界上武裝力量最完美,軍事能力最大的的,第一大是山口組,第二大是住吉會,第三大是稻川會。
  • 世界級神秘組織:福清幫
    【相關新聞:福州公安局原副局長外逃美國 遭黑幫追債敲詐】福清幫是個怎麼樣的組織?關於福清幫,網上的資料紛繁複雜,真假難辨。從官方資料和正規媒體的一些報導來看,福清幫大致可以這樣被描述:福清幫是一個以福建福清人為主,遍布世界近120個國家和地區的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
  • 這些被載入史冊的福清美食,第三個我居然沒吃過
    福清人喜歡現開現撬的海蠣,覺著連帶著新鮮的汁水的海蠣才算是完整保留了那份海味。央視十套《味道》欄目曾重點介紹。海蠣煎是本地人的海蠣吃法之一,其起源亦有典故。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時,荷蘭人將島上米糧全都藏匿或銷毀,鄭軍一時斷了軍糧。軍中士兵大多來自福建,見臺與家鄉物產類似,便將地瓜粉與海蠣子和成糊狀煎成餅來吃。
  • 福清5大特產,最後一種很多人沒吃過!
    如果說美景是一個城市的外表, 美食就一定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話說咱們福清雖然不大, 但好吃的東西也不少。
  • 古味迎新春!福清沸騰了
    福清年味賞民俗表演、吃特色美食、看非遺文化為期三天的福清市2020民間民俗文化節暨利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迎新春活動正隆重舉行活動通過文化、藝術、美食、娛樂的聯袂互動為市民奉上一場年味十足的盛宴整地、灌溉、收穫、加工、運輸等傳統生活方式的場景在遊園互動區猜燈謎、踢蹴鞠、有夢塗鴉等趣味十足的遊園小遊戲令遊人開懷盡興福清各地美食齊聚
  • 番薯火了 是福清的一種特色美食
    番薯火了 是福清的一種特色美食時間:2019-04-12 13:08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番薯火了 是福清的一種特色美食 福州新聞網 番薯火了 多種番薯製品參選福州傳統小吃 番薯丸是福清的一種特色美食。
  • 不要再問福清過年吃什麼了!本地特色都在這裡!
    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福建官方新聞門戶網站。東南網福清站直通屏山——福建省委領導留言板何謂年味?或許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年味是掃陽塵、穿新衣、放鞭炮,年味是一桌香氣四溢的年夜飯,年味是拜年時長輩給的壓歲紅包……不論你對於年味的記憶是什麼,請不要忘記,惟有愛才能把年味渲染出來,才能讓年味在年復一年的更迭中愈久彌香。近期,東南網福清站頻道策劃製作「年味」系列圖文。
  • 光餅,是福清傳統風味小吃,也是福清人的最愛!
    福建福清人對光餅情有獨鍾,愛不釋口,四百餘年來,光餅不但成了福清人的美食,而且形成獨具特色的光餅文化。「光餅,光餅,福清光餅……」打著福清人深深烙印的福清光餅,揣在「福清哥」的行囊中走南闖北。在海外的華僑和在國外打工的福清人中,流行著這樣一首歌謠:「光餅香,光餅好,光餅就是我們的『麥當勞』」。光餅,這福清人極普通的小小麵食,總讓眾多身在異鄉的「福清哥」勾起濃濃的思鄉愛鄉情結。在福清,人們常將一句讚美光餅的話語掛在嘴邊:「光餅可以從一歲吃到一百歲。」光餅既可以當點心,也可以做主食,而且還成為祭祀祖先的供品。清明時節,家家祭墓都少不了光餅。
  • 你好,福清
    60年前,福清是個遠近聞名的「地瓜縣」,福清地處東南沿海,多丘陵山地,由於缺水嚴重,農業以耐寒的地瓜為主,被稱為「地瓜縣」,舊時老百姓主要靠吃地瓜度日。那時的福清人吃不飽,穿不好,更別說住了。天蒙蒙亮就要起來幹活,下田地,撿豬屎,挑糞水,生活艱苦無法形容,讓很多人看不起。
  • 福清沙埔美食遊
    這幾年,隨著旅遊熱潮興起,福清沙埔這個地名越來越多在網絡上出現,因為這裡有個露營聖地「目嶼島」。目嶼島,學名叫「野馬嶼」,有部《激情野馬嶼》就在這裡拍攝,我沒看過,估計改成《激情目嶼島》會引來更多關注,到沙埔必到目嶼島。福州開車出發,往平潭高速方向,高山出口下,順著指示牌,大約15公裡就到牛峰村目嶼島碼頭。
  • 【民俗】今晚年夜飯,福清人要吃些什麼?
    吃年夜飯,是福清人過大年的「重頭戲「。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年夜飯邊看春節晚會已成為一個固定的守歲模式。在福清年夜飯裡,這幾道菜是更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福清的年夜飯美食,看看你家準備了哪幾道。
  • 港臺黑社會"暴力"護火炬,福清幫愛國口號(圖)
    蘇致遠種動動用黑社會關係保護聖火的舉動,引起網友很大爭議,大部份網友非常支持蘇致遠這種「以黑治黑」的江湖處理方法,他們認為,對付這些人民的敗類就應該用這種狠而殘暴的方法,來給全世界愛國的華人出了惡氣,他們認為這些藏獨分子死不足惜
  • 福建福清文化建設掠影
    這裡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左海偉人林則徐的祖籍地,「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對子,激勵著無數家鄉兒女勇於打拼天下;同仇敵愾,後巖點將。這裡演繹過軍民抗擊侵略的英雄史詩,在中國抗倭史冊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古渡猶在,濤聲依舊。
  • 福建福清僑鄉東張舉辦煎茶文化旅遊節
    鄭松波攝 福建福清10月13日電(鄭松波)2019首屆福清(東張)煎茶文化旅遊節13日在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僑鄉福清市東張鎮南湖山頂開幕。 鄭松波攝 福建南湖山茶業創辦於2008年,茶山位於東張鎮的南湖山上。南湖山是福清種茶制茶歷史最早的地區,有200多年歷史。其平均海拔800多米,常年雲騰霧繞、氣候溼潤、晝夜溫差大,夏暑清爽如秋,土壤鬆軟肥沃富含有機質,是福清地區乃至閩中地區不可多得的茶葉生產基地。
  • 戚家軍的乾糧,福清人的鄉味。細說「福清光餅」的文化傳承
    光餅,作為福清人的一種傳統小吃,有著四百多年的歷史,到如今,吃光餅已經不僅是物質生活的需求,更是民間飲食文化的傳承。關於福清「光餅」的由來,還要從明朝戚繼光抗倭的事跡說起。據民間傳說,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沿海地區,倭寇屢屢侵犯擾民。次年,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倭。戚家軍多為山東人,多食麵食,為了奇襲敵軍,士兵按老家烤餅方法烤制麵食作為乾糧,烤餅中間有孔,可穿上細麻繩,掛在胸前,便於行軍打仗,這就是光餅的原型。
  • 福清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6大美食推薦,最後一樣絕對經典
    低調的小城市,沒有各種外來人口的洶湧混搭,特色美食則顯得格外正宗,而且還有各種驚喜閃現。鐵板蟶子鐵盤撒鹽鋪底,把清洗過的蟶子一一擺滿,小火加熱五到七分鐘,鹽是導熱的媒介,蟶肉的外表在熱力作用下,慢慢收斂變幹,一道酒席家常通吃的鹽焗蟶,絕對稱得上是色味俱佳。
  • 福清901路公交車線路圖 福清火車站到琯口農職院全程2元
    福清901路公交車線路:福清火車站----琯口農職院  全程:32公裡  票價:一票制2元  運行班次:每十五分鐘一班。早晚班設置,夏季:早班6:00,晚班19:00,冬季:早班6:30,晚班18:30。
  • 這家農家樂真的神了,能釣魚、燒烤、煲湯、還有地道福清味!
    這麼大的鵝老闆介紹說這個魚塘的魚都他每天放置到魚塘中提供給消費者垂釣這樣大家都能夠釣到足夠多的魚不用擔心吹了一整日的風卻沒成果可以說非常實在了看看都有哪些美食大蝦、鵝肉、鵝翅、蛋餃、鴨胗··那麼多美食都是原生態的超讚農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