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不滿足在福州吃吃喝喝了,於是就想出了《雙城記》這個可以藉口跑到更廣闊天地去撒野的新欄目。目前定下的目標是,先把福建1個副省級市、8個地級市、13個縣級市、44個縣,全部溜一遍。
我們的心是野的,腿是短的。第一站,我們挑了最近的福清。
PS:如果你是福建某個地方的自媒體運營者,想盡地主之誼請我們去大吃大喝,同時也為你家鄉的美食美景做點小廣告的話,歡迎你聯繫我們了解詳細合作事宜, 儘快成為我們《雙城記》的聯合出品夥伴。
雙城記 x 1 到福清
9月4號早8點,我們從福州出發,一路開車穿越初秋的微涼,從城市來到另一個「城市」。
對於福清,我知道的不多。在真正面對它之前,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脖子上帶著大金鍊子的福清幫。
福清是福州的一個縣級市,和福州市、莆田市毗鄰。因此在民居風格和民俗上,都有很多類似之處。比如民居上類似莆田的紅磚牆,民俗上清明前後的鼠曲粿,在莆田就叫做紅團,種種這些類似的地方,讓我覺得即便是第一次來福清的我,也能跟得上它的脈搏了。
福清網的朋友帶我們幾乎逛變了整個主城區。街心公園、田墘路、東門菜市場·····這些福清人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雖然它們有點老舊,但是滿滿地都是人間煙火的氣息。
第一站
田墘路
早餐攤 海蠣餅
我們剛到達福清,早上10點,緊趕慢趕總算在早餐攤撤掉前到達。我們的攝影機一架,旁邊的依伯就跟我說:」福清海蠣餅很出名啊,要好好宣傳一下我們福清的小吃。」
老闆娘是個和藹可親的阿姨,這個攤子已經是老福清人早就熟悉的地方,每天早上都有人來買。
這個小小的炸鋪只在早餐時間供應,除了海蠣餅外還有炸春卷、三角粿。看著海蠣餅在油鍋裡「滋滋滋」的聲音,總覺得這一瞬間抓住了福清人生活的片段。
即便是臨近中午的時刻,還是有很多老顧客光顧小攤,一旁路過的依伯,抽著煙圍觀拍攝,這一幕也特別「福清」。
第二站
東門菜市場
東門菜市場是福清的傳統市場之一 ,因為存在時間悠久,人們還是會選擇來這裡買東西,我們剛進入菜市場的時候,就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各種水產品、水果攤、包點鋪。
菜市場都是一樣的,但每個攤位都有著自己的美學理念。為了吃而忙碌的人們加上老舊的居民樓,整條街的風格仿佛一直都停留在過去那個年代。
逛的有點累了,拍一張這次帶領我們吃遍福清的東道主美妞和老街的合照。
在去福清前,我特地查了一下東門菜市場,發現網絡上關於它最多的資料就是關於這隻烏龜的,我們的導演硬要她和烏龜玩耍,烏龜看到鏡頭(深深)都嚇的躲進去了。
魚的品種也超豐富,這是其中的一種:紅魚。
東門菜市場—美味包點鋪
路過一家「美味包點」,老闆娘告訴我,這是gui,鼠曲粿也叫艾草粿,是福清特色之一。我問她,這和莆田的紅團有什麼區別?,她跟我說,她沒有去過莆田,也不知道和莆田的有什麼區別,只知道清明前後,本地人就會開始做鼠曲粿,要麼自己吃,清涼清肺,直到春節,鼠曲粿一直會出現在福清人家家戶戶裡。
鼠曲粿都會成烏龜的形狀,老闆娘說,這是象徵著:長壽。鼠曲粿一般有甜餡和鹹餡,姑娘要吃甜餡,有了鼠麴草的味道入口並不會感到太膩。
東門菜市場—168麵包店
下一站,我們到達小食鋪。現代人喝下午茶總得挑個咖啡館或者甜品店,在過去,福清人喝下午茶叫做「吃茶」,這句方言也和閩南、莆田地區一樣。既然「吃茶」,那一定就有「茶食」。
姑娘給我們介紹了三種福清特色小食:麻花、寸棗、茶食。
麻花和寸棗。
茶食是福清特色小吃之一,這種類似細麵條炸成的特色小吃,由於香、酥、脆兼備,當年在福清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古早小食也逐漸開始淡出人們視野。
不過幸好還是有人在堅持這種古早的做法,讓我們現在能在老市場得以見識。
八寶飯,福清的八寶飯與眾不同,它可是半甜半鹹的,滿足了不同喜好的食客。是福清傳統宴席上常見的甜品,吃起來,香、甜、綿、柔,倍受歡迎。看看我們姑娘吃的滿臉笑意,就知道它的好吃啦。
第三站
街心公園
我問起同行的福清小夥伴,他們都說這是福清的市中心,但是我一眼望向周邊,福清的市中心比起福州確實「迷你」了許多,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大量的人們聚集在街心公園,有老人、小孩、還有中年人,在街心公園活動的人多,有聽劇的、打牌的、聊天的,都混在一起。
還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睡姿颯爽的小孩。
第四站
街心女人街
光餅 東張紫菜餅攤位
都說福清市東張鎮的紫菜餅好吃,好多地方有賣,有的在街上串走,沃爾瑪門口也有,街心公園以及水南車站那邊就更不用說了。
福清,最出名的就是光餅,在福清光餅的基礎上的一種改版。在內餡加入紫菜、肉等。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在距福州60公裡的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
與閩北地區光餅相比,福清的紫菜餅更大。而且做法更加複雜。
從前,紫菜餅餅都是百姓吃用,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
不過我們幾個人嘗了一下福清光餅,一個個都喊咬不動,也許我們幾個年輕人真的不中用了,牙口都被碳酸飲料腐蝕了。
光餅攤對面還有個老爺爺的修表鋪,這裡還保留著城市裡消失的老行當,看著真親切。
吃完光餅,我一回頭看著女人街,覺得這條街特別「中國特色」。因為在巷子裡,統一的霓虹燈招牌還亮著,「衣心衣意」「媚金內心」·····,建議賈樟柯導演可以來此地取景拍攝。
第五站
福清市產塘街冠業溜冰場樓下
雲記番薯丸
番薯丸,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地瓜丸,是福清傳統的漢族小吃。外表圓滾,有著闔家團圓的美好寓意。它外邊的皮兒是用澱粉或者地瓜粉混合蒸熟去皮的番薯搓成的,裡邊的餡兒則是由豬肉、紫菜、海蠣、蔥等組成。
雲記番薯丸已經開了20多年,從老祖宗上面傳下來的。深深剛吃第一口就直喊「好吃,跟福州的不一樣。」便去問老闆,為什麼這麼好吃,之前在福州吃的都太膩。老闆沉默了一下,便蹦出一句:「秘方不能說。」
雲記的老顧客比較多。老闆告訴我們說,只要是出國回來的,還是讀大學回來的,以前吃過的都會回來這裡吃碗番薯丸,已經是習慣了。
第六站
西門街
港頭為龍燜面
福清港頭燜面,是出了名的。問起老闆娘的時候,她也是告訴我,港頭老家這地方,大家都是做燜面的。
燜面已經成為港頭的一張名片。
老闆娘自己一個人開一家店,做燜面也做了十幾年,因為港頭這地方海鮮多,所以她的燜面一定會加很多海鮮,蝦、海蠣、螃蟹.,煮出來湯汁裡都是濃厚的海鮮味。雖然看起來和莆田滷麵很像,但是味道上還是有些不同,但具體不同我也說不上來,大概是每個地方的人的習慣不同吧。
第七站
後埔街
明心冷飲甜品
明心甜品,是福清第一家甜品店,今年已經是它走過的第二十個年頭了。我問同行的姑娘,她告訴我,她小學的時候,這家甜品店就在了。每年夏天一定要來這裡吃冰。
這家店的刨冰類,和西米露都是招牌。每一樣都值得試試。雖然已經進入初秋,但是福州還是燥熱,店裡一天到晚還是滿滿當當的人流,到晚上的時候還會在門口擺好幾張桌子照顧等得急的客人。
第八站
福清醫院對面的巷子內
89老本行拌麵扁肉
89老本行拌麵,一對姐弟正在忙活。他們是這家老字號的第三代傳人,從爺爺輩到如今已經有25年了。姐弟倆是從爸爸那裡學來的手藝,如今爸爸上了年紀,便傳給了她倆。老闆娘告訴我,其實剛開始她也不願意接手,因為做餐飲實在太累,但又可惜手藝沒人傳承,姐弟倆還是接了手,繼續做了下去。
「我們在這個地方已經呆了20多年了,都沒有搬離過。唯一一家沒有分店。」老闆娘很自豪地跟我說。
93年至今沒有離開過這條小巷子,這在手藝人眼裡不算什麼。幹吃這一行的,如果你要搬離這個地方還要從頭再幹,這是致命傷。所以一年到頭除了很重要的事情,休息之外,都不會歇業,讓每個來到店裡的顧客都能吃到,不會失望。
店裡的招牌拌麵扁肉是情侶套餐,甲骨肉拌湯也很正宗。
我們點了一份拌麵扁肉剛要坐下,就聽見門口一人一邊停車一邊向老闆喊:「老闆,情侶套餐來一份。」
第九站
田墘路
小橋文清魚丸店
小橋文清魚丸店在福清算得上是真正的百年老店了。一直以手工魚丸而聞名,當我們說要採訪一下老闆的時候,老闆就一直跟我說:「很久以前僑鄉紀事就採訪過我啦。」
這家魚丸店位於福清東門市場旁,福清二中體育場後門附近。這家魚丸店的老店是開在小橋街的,所以叫做小橋魚丸店。
魚丸分青鰻魚丸和普鰻魚丸兩種,主要是皮不同,餡還是一樣的。因為青鰻魚丸的用料成本更高,所以它的價格也會比普鰻魚丸貴上一些。但不管哪種魚丸,都是扎紮實實的純手工製作。
魚丸一碗有五粒,湯麵飄散著蔥花,一點兒也不油膩,清淡可口,加點醋,味道就更好啦。那天因為跟老闆聊的有點開心,魚丸煮沸了還不知道。當老闆把盛好的魚丸端在我們桌上的時候,連聲說到:「聊天聊忘記了,都煮過頭啦。」
這就是生活啊,生活的味道就是在這些誤差裡。
第十站
石竹山風景區
石竹山莊
石竹山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位於福清市區西郊10公裡處。將近傍晚的時候我們到達石竹山,來到這裡,一群年輕人不是為了爬山,而是為了一隻有身份的魚來的,但是在吃魚之前,我們看到了鯉魚湖在夕陽的映襯下的美景。
美女配美景,真是美炸了。
「此刻我還需要一瓶酒。」導演深深說。
石竹山莊就在石竹山下,標準三星級酒店。餐飲以主打石竹湖魚頭為主,主營本地土菜。雖然不是節假日,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就為了魚頭。
湯汁非常的鮮美,魚肉滑嫩,吃它之前還要掀開一層草帽,特別有儀式感,一看就是一條「尊貴」的魚。除了魚之外,當然我們還吃了很多其他的菜,但是因為我們都光顧著吃了,所以照片都沒有拍。
「馬蛋、福清高山羊肉、福清城區橫街尾福順時稞店所製作的芋棵、福清的鼎邊、蓋邑扁肉、福清南嶺牛仔肉、江陰豆腐燜、米時、洋硯糕、炒糕、溜溜等等,」這些福清美食我們都還來不及吃到,旅行就是一連串的遺憾哪。
但此行最大的感受就是,福清的美食文化就藏在市井中,它的小吃居多,主要是糕點、麵食、炸物、小吃被人熟知。另外因為地域的影響,在當地有著名聲的光餅、扁食,也不同於福州的味道。
在福州已經很難能見到一家店一直開在一個地方不變,在福清,發現通常一家老店都不會輕易搬離地方,一家幾代人兢兢業業恪守自己的手藝,熟悉的人常來光顧,這些老味道才不足以失傳,同樣,從這樣的人做出來的食物吃起來才覺得紮實。
我們像是一個重回人間的沙漏,一路買買買吃吃吃,從白天吃到黑夜,帶領我們吃喝的福清網的小夥伴直說:「吃完今天,我估計得一個月對美食無感,太撐了。」直到晚上9點,我們吃光了最後一頓:石竹湖砂鍋魚頭後,將福清的煙火氣一股腦吞進肚子裡,帶回了福州。
「福清真是個好地方。」過氣網紅深深摸著圓滾的肚皮說道。
聯 合 出 品
福清網,福清最大的新媒體社群
平話,福州本地藝文生活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