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曲》作品賞析

2020-12-24 煙臺大眾網

    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者的偉大創舉,它似一條巨龍雄踞於世界的東方。長城,作為中國民族團結和力量的象徵,在今天顯得格外壯麗,尤為世界億萬人民所矚目。登臨長城,一幅幅江山壯景映入眼帘。雄偉的古蹟,厚重的歷史,回首家園,見蒼茫大野,綿延萬裡而去。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叉點上,與長城對話,我們真切地感受著歷史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粗獷、沉重和蒼涼,也感受著祖先們對這片土地的忠誠和對未來的信仰。

  《長城隨想曲》是作曲家劉文金於1978年創作的二胡協奏曲。1978年,劉文金隨中國藝術團訪問美國,在紐約的聯合國大廈休息廳裡,掛著一幅巨大的「萬裡長城」彩色壁毯,氣勢雄偉,光彩奪目。他久久凝視著,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創作欲望交織在一起,不禁浮想聯翩,回國後就創作了這首作品。

  全曲由四個樂章組成:《關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遙望篇》。第一樂章,樂隊奏出寬廣雄偉的歌頌長城主題,以獨奏二胡深沉莊重的敘述性旋律,傾訴作者面對巍峨長城浮想聯翩、心潮起伏的愛戀之情;第二樂章,樂隊音樂悲壯而有戰鬥性,與二胡剛柔相濟的音調旋律結合,表現中華兒女在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為保衛長城而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三樂章,在樂隊模仿古鐘迴蕩、山川悲鳴的音樂背景襯託之下,二胡主題由肅穆含蓄的基調逐步發展為豪邁激越,氣動山河;第四樂章,二胡變化再現第一樂章主題材料,接以舞蹈性的旋律,尾聲變化再現了激越寬廣的長城主題。

  作為二胡作品中題材重大、音樂情感深邃的一首樂曲,它縱橫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奮鬥歷史,飽含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神韻。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它將二胡這件古老的樂器,賦予交響樂般的宏偉氣魄,表現如此偉大的主題。因此,將這首作品譽為二胡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是當之無愧的。

  樂曲從不同的側面,描繪了人們漫步關山,對民族深遠歷史的沉思和對長城內外氣象萬千的讚頌。同時還表現了中華兒女在烽火年代前赴後繼的頑強精神和對武術民族英魂的慰念。抒發了人們高瞻遠矚,對祖國未來的堅定信念。

  第一樂章《關山行》是一個莊嚴、雄偉、深邃的樂章,由序奏、五個樂段和尾聲構成。樂曲在大提琴等低音樂器的烘託下奏出,其中有模擬我國古老民族樂器的鐘、罄之聲,把長城雄偉的英姿和中華民族器宇軒昂的氣魄描繪得淋漓盡致。序奏的音樂主題表現了人們漫步關山時,對古老長城的讚嘆,這一主題的特徵音調以不同的姿態時隱時現,穿插在整個作品中。獨奏二胡氣勢貫通,堅定地拉出了模仿古琴演奏手法的深沉旋律,在這段凝重而深遠的基調中,音與音有著「板」的韻律感、京劇的行弦與潤腔感、古琴「綽、注」的餘韻感,使樂曲更富有了古樸高雅的格調。裝飾音指滑音在這段中運用得恰到好處,充分地發揮了二胡中的「板、眼」特點,使樂曲有從容、深沉之感。在主題旋律的寫作上,充分運用音程的旋律進行手法,拓寬了音域,使二胡旋律的器樂性更為突出,它那凝重漫步的主題是以迂迴上行的直線型旋律進行方式展開的。使旋律幅度擴展為十三度,極形象地表現出作曲家的思緒隨長城的蜿蜒起伏向歷史時空的延伸,從而引出對中華悠久文明歷史的追溯和感慨。在音樂的展開手法上,將引子「長城堅強性格」的主題動機通過二度自由模進展開,在主題動機的三、四拍上的加花裝飾或簡化,引出了「讚頌長城精神」的對比主題音調。旋律變得如行雲流水般流暢,使人有在長城上漫步時的暢快感。樂段中對站在長城上所充滿的幻想和遐想的刻畫,出現在屬調上,在與樂隊互問互答式的兩次對話中,烘託出特定的氛圍與民族自豪感相呼應。這種輕鬆跳動的旋律,很好地展現了對民族深遠歷史的回顧與熱愛。

  第二樂章《烽火操》由引子、六個樂段和尾聲組成。在旋律上,京劇音樂是核心素材,該章描寫以「烽火臺」為線索聯想到的先輩們為民族解放而前赴後繼的頑強鬥爭精神。樂隊中彈撥樂器所奏的緊張急促的節奏,勾畫出邊關將士們整裝待發的氣勢和烽火告急的激烈場面。在二胡「長城形象」的主題動機中,將鮮明特色的音型通過移調、高八度等手法,使情緒更為激動緊張,似乎是戰鼓頻催、號角震天,各路英雄在長城會師的雄壯場面。在這裡,曲作者運用長顫音表現緊張火急的氣氛,恰到好處。一段緊張的音型後,作者通過調性的轉化和民間傳統手法中的「句句雙」,與樂隊一問一答形成呼應,仿佛是隊伍響亮口號的回聲,使音樂隱含一種神秘的美感。樂段結尾,曲作者運用西方的創作手法和中國民族音樂的融合,使表現力更加豐富。演奏技法上運用了拋弓,那跳動的音符似乎是戰士們騎在馬背上馳騁沙場的寫照。曲作者採用了模糊調性的手法,產生在聽覺上不一致的效果,展現出一種緊張殘酷的決戰場面。在樂曲尾聲中,樂隊運用了不和諧和弦來襯託,配上二胡斷斷續續進行的音調,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屍橫遍野、冷月殘照的悽慘景象,蘊含著對死去英烈的無限哀思。

  第三樂章《忠魂祭》由序奏、慢板、華彩和再現性樂段組成。曲作者曾評價該樂章:「音域肅穆而內含,表現了人們在靜默中聯想到『青山處處埋忠骨,長城內外皆英魂』的哀痛心情,從音樂的基調中可以看出是對死去的千千萬萬無名將士的祭祀慰念。」在序奏中,由笙模、笙、新笛、大提琴等樂器慢速地奏出肅穆、悼念的樂句,讓人沉浸在古老悠遠的遐思中。獨奏二胡運用泛音點描的虛實相生的音色變化,有著特殊的意味,猶如古鐘撞擊之後的嫋嫋餘音,極其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各位英烈前拜祭時燃香的縷縷青煙,在微風的吹送下,傳遞給了英烈的在天之靈,富有十分悠遠的意境。慢板的結束處以中胡、大提琴等低音樂器為背景,二胡在顫弓旋律上進行,意韻綿綿的音調顯示出暗淡荒涼的情景,作者運用調性上連續兩次向屬音轉調的方法,使之在進入F調的華彩樂段之前就已經埋藏了隱伏的基調。樂曲中的華彩樂段為散板音樂,作曲家把西方音樂中的炫技性創作手法融入到中國戲曲音樂的散板音樂中,二胡的技法表現主要是通過連接的經過句得以發揮,而各種主題音調又被炫技性的經過句有機地串聯起來。在這裡,音樂的力度、速度、音區及節奏都有著極為豐富的變化,再加上對中國戲曲音樂的 「搖板」「垛板」等板式的出色運用,使這一散板音樂充分發揮和展示了中國二胡的獨特魅力,極好地表達出曲作者對長城、對灑滿民族英烈鮮血的壯麗山河的激動情感。

  第四樂章《遙望篇》由行板、小快板和終曲三個部分組成。這個樂章充滿了人們對祖國未來的美好展望和幸福、自豪感,抒發了中華兒女的高尚情懷。二胡演奏非常流暢、舒展、富有歌唱性。在富有鼓詞類說唱音樂的音型中,再現了第一樂章的二胡主題,旋律上下的幅度達十二度之寬,成功表現出人們攀登長城、憑空遠眺時的心理情感變化,富有青春活力。在快速樂段中,運用「垛板」般的音調,在演奏技法上採用定把滑音,音質堅定挺拔。之後樂曲速度進一步加快,而這種加快的方法正運用了民族音樂中的「搶氣」手法,節奏旋律有種內在不可抗拒的力量,烘託出讚美詩般的主題旋律與樂觀向上的情懷。終曲樂段中,樂隊再現了序奏中的主題音樂,二胡以寬廣、莊重如大海般波濤洶湧的氣勢來推出音樂的主題音調。向上模進的三連音在樂隊的穿插配合下,音樂轉向了排山倒海的氣勢中,抒發了人們高瞻遠矚時對祖國光輝未來的堅定信念,最後在昂揚激烈的高潮中結束。在音樂的餘音繚繞中,始終滲透著歷史的悲愴和民族的魂魄。

相關焦點

  • 「二胡藝術裡程碑之作」 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獨奏:唐峰 指揮...
    《長城隨想》作曲:劉文金二胡:唐峰;指揮:郭明協奏: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選自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的2017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項目匯報音樂會二胡曲《長城隨想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劉文金(1937-2013)先生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完成的一部大型民族器樂協奏曲。
  • 青年二胡演奏家陳豔滬上演繹「豔·雙弦」
    這是上海民族樂團青年二胡演奏家陳豔多年習琴、活躍於舞臺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她琴藝之路的一個新起點,「音樂是一個不斷挖掘的過程,藝術不可能一次成型,要經過多次的揉捏和調整才能形成令人滿意的作品。我萬分感謝並欣然接受生活贈予我的所有磨鍊,相信隨著技藝、心理和思維的變化,我的演繹會更加完善,也希望更加打動人心。」
  • 董錦漢《雲南隨想》二胡協奏曲系列作品(一)《望夫雲》第 l 二胡...
    作品具有濃鬱的雲南大理白族音樂風格。1982年,該作品曾在雲南昆明市藝術劇院"第一屆聶耳音樂中"首次成功上演,並獲得廣泛好評。二胡獨奏:董錦漢; 協奏:雲南省歌舞團民族樂隊;指揮:張漢舉。1996年,時逢雲南大理卅慶40周年,由大理州政府在北京音樂廳首次舉辦"洱海故鄉月——交響樂作品音樂會"(與張朝合作),巧合的是,董錦漢、張朝、李心草均是雲南人,且在雲南省藝術學校。董錦漢與張朝在中央民族大學是同專業同班同學。經過修改後的二胡協奏曲《望夫雲》首次亮相京城,並大獲成功!中央電視臺曾現場錄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晚報》均刊文以示慶賀。
  • 「首屆閔惠芬藝術周」在周口舉辦 二胡經典曲目《二泉映月》《長城...
    屆時,國內外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理論家百餘人將齊聚三川大地,共享藝術盛宴。首屆「閔惠芬藝術周」由中國音樂家協會、河南省文聯、周口市人民政府、周口師範學院聯合主辦,是國內唯一以「二胡」為主題紀念閔惠芬先生的藝術周活動。閔惠芬是我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是中國民樂界國寶級大師。
  • 著名作曲家張殿英作品展播:二胡協奏曲《母親》送給母親們的讚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二胡協奏曲《母親》作曲:張殿英獨奏:劉繼紅指揮:趙寶昌協奏:中國電影樂團視頻製作:陽光快樂作品簡介:二胡協奏曲《母親》是作者於1986年創作的獻給千千萬萬位母親的一部民族器樂曲。
  • 「豔·雙弦」陳豔二胡專場音樂會舉行 首演《不度》
    圖片說明:今晚,「豔·雙弦」陳豔二胡專場音樂會舉行(圖片均由上海民族樂團提供)東方網5月28日消息:兩根弦,一桿弓,她為這件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民族樂器再次注入鮮活而獨特的生命力
  • 第二屆華樂論壇演奏會 十大經典協奏曲奏響北京
    6月6日晚,由文化部藝術司、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新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華樂論壇暨「新繹杯」經典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評獎頒獎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  繼去年首屆華樂論壇評出十大經典民樂合奏作品之後,第二屆評獎當晚揭曉。
  • 二胡協奏曲《對話》8月11日上演 35分鐘二胡曲貫穿整個樂章
    原標題:二胡協奏曲《對話》8月11日上演 35分鐘二胡曲貫穿整個樂章【摘要】 作為文化部「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中國民族音樂舞蹈扶持發展工程扶持項目」,重慶市歌劇院/重慶交響樂團2016年度新作二胡與弦樂協奏曲《對話》即將於8月11、12日在重慶市歌劇院藝術廳上演。《
  • 2021藝考器樂熱門作品大公開,你的一定也在內!
    很多同學留言想看其他樂器,最寵粉不是吹的,今天給大家總結小提琴、古箏、二胡歷年音樂藝考被考生演繹最多的作品。》Op.63 德彪西《亞麻色頭髮的少女》 莫扎特《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莫扎特《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 譚盾新作《臥虎藏龍》二胡協奏曲成都受捧
    新華網成都10月20日電(記者劉謹)20日晚,譚盾「大型多媒體交響視聽音樂會——《臥虎藏龍》二胡協奏曲、《地圖》——尋回消失中的根籟」在成都藝術中心嬌子音樂廳上演,受到成都觀眾熱捧。據悉,此次在成都的演出是該二胡協奏曲在全亞洲的首次演出。
  • 二胡協奏曲《臥虎藏龍》中國首演
    上海民族樂團與譚盾明晚將在上海大劇院聯袂演出《臥虎藏龍》音樂會,聯合國親善大使、歌手朱哲琴,中國金鐘獎金獎得主、年輕二胡演奏家譚蔚將同臺獻演。    音樂會是二胡協奏曲《臥虎藏龍》在中國的首次演出。另外,觀眾還將首次欣賞到朱哲琴的歌聲、民族管弦樂團的樂聲即興與舞臺上12隻鳥「對話」的《聲樂協奏曲》。
  • 二胡協奏曲《江城情懷》,獻給新冠抗疫英雄!
    製作團隊:作曲:陳悅二胡演奏&弓指法:李福華製作人: 李毅(新加坡)編曲: 馬寧>貝斯: 米拉丁笛子:杜子華錄音&混音:李毅錄音棚:S2studio盛聲國際音樂(北京)二胡協奏曲《江城情懷》簡介:2019年隆冬時節,正當人們歡天喜地迎接新年之際,江城武漢突發新冠肺炎疫情,頓時病疫肆虐
  • 韓石二胡獨奏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
    日前,「韓石二胡獨奏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來自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的優秀青年二胡教師韓石,以一場情深意切的音樂盛宴為到場的觀眾驅散了夏日的炎熱,帶來陣陣清涼之感。著名二胡演奏家歐景星教授、許講德教授、青年作曲家方崬清先生等嘉賓出席了此次音樂會。著名書法家丁嘉耕先生特意為音樂會題寫、贈送書法作品,並親到現場觀看!    韓石六歲習琴,1994年獲得江蘇省首屆藝術節民族器樂比賽一等獎。同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師從馬友德教授、歐景星教授。
  •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聆聽「魔鬼」創作的「魔典」
    帕格尼尼出版的作品不多,多數是他作為巡演藝術家的專用。24首小提琴獨奏隨想曲作為作曲家的第一號作品1820年出版於米蘭,它們是早期的作品,大約為帕格尼尼1805年在盧卡受職於新成立的伊利莎公主樂團時所作。這組隨想曲是帕格尼尼演奏技巧的一個突出綱領,作為一名演奏家,他覺得有必要在觀眾面前避免一些瑣碎冗長,因為觀眾期待的是更適合音樂演奏廳的通俗易懂的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