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協奏曲《臥虎藏龍》中國首演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上海民族樂團與譚盾明晚將在上海大劇院聯袂演出《臥虎藏龍》音樂會,聯合國親善大使、歌手朱哲琴,中國金鐘獎金獎得主、年輕二胡演奏家譚蔚將同臺獻演。

    音樂會是二胡協奏曲《臥虎藏龍》在中國的首次演出。另外,觀眾還將首次欣賞到朱哲琴的歌聲、民族管弦樂團的樂聲即興與舞臺上12隻鳥「對話」的《聲樂協奏曲》。譚盾將使用所謂「啞語手勢」進行指揮,讓整個樂團根據12隻鳥(寓意12種節氣與生肖)的歌唱碰撞出即興旋律與節奏。《奧運序曲2008》也將在音樂會上呈現,彈撥音詩《金木水火土》、弦樂音詩《天影》將使民族音樂表演充滿新意。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蒲波)

相關焦點

  • 譚盾新作《臥虎藏龍》二胡協奏曲成都受捧
    新華網成都10月20日電(記者劉謹)20日晚,譚盾「大型多媒體交響視聽音樂會——《臥虎藏龍》二胡協奏曲、《地圖》——尋回消失中的根籟」在成都藝術中心嬌子音樂廳上演,受到成都觀眾熱捧。據悉,此次在成都的演出是該二胡協奏曲在全亞洲的首次演出。
  • 趙曉霞古琴協奏曲《高山流水》國家大劇院首演成功
    2017年10月26日晚,【中華情懷-中國民樂名家系列:「國風溢彩」名家專場音樂會】由指揮家劉沙執棒中央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古琴演奏家趙曉霞攜古琴協奏曲《高山流水》世界首演登陸中國頂級音樂殿堂國家大劇院。
  • 獻給新中國70周年華誕二胡協奏曲《繁花》將在北京中山音樂堂首演
    自幼隨祖父陳耀星、父親陳軍學習二胡。201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於紅梅教授。2017年榮獲國務院文化部第六屆「文華」院校獎最高獎,2018年榮獲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小金鐘」二胡新星稱號暨金獎。2018年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元宵晚會》《五四晚會》《跨年晚會》等。2018年參加中央音樂學院俞峰院長《音樂大師課》演出。
  • 高胡、二胡協奏曲《梁祝》首登內地舞臺
    《梁祝》也已耳熟能詳,可你欣賞過二胡協奏曲《梁祝》麼?6與18日晚,二胡演奏家黃安源將與黃晨達在天津音樂廳上演一場《梁祝——黃安源與黃晨達的胡琴世界》音樂會。黃安源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和中國音樂學院,1977年移居香港,隨即考入香港中樂團,並任首任團長兼任助理指揮27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和香港演藝學院二胡導師。
  • 董錦漢《雲南隨想》二胡協奏曲系列作品(一)《望夫雲》第 l 二胡...
    二胡獨奏:董錦漢; 協奏:雲南省歌舞團民族樂隊;指揮:張漢舉。1996年,時逢雲南大理卅慶40周年,由大理州政府在北京音樂廳首次舉辦"洱海故鄉月——交響樂作品音樂會"(與張朝合作),巧合的是,董錦漢、張朝、李心草均是雲南人,且在雲南省藝術學校。董錦漢與張朝在中央民族大學是同專業同班同學。經過修改後的二胡協奏曲《望夫雲》首次亮相京城,並大獲成功!
  • 二胡協奏曲《對話》8月11日上演 35分鐘二胡曲貫穿整個樂章
    原標題:二胡協奏曲《對話》8月11日上演 35分鐘二胡曲貫穿整個樂章【摘要】 作為文化部「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中國民族音樂舞蹈扶持發展工程扶持項目」,重慶市歌劇院/重慶交響樂團2016年度新作二胡與弦樂協奏曲《對話》即將於8月11、12日在重慶市歌劇院藝術廳上演。《
  • 青年二胡演奏家陳豔滬上演繹「豔·雙弦」
    陳豔曾多次在「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式中擔任二胡獨奏;2011年首演了由樂團委約著名作曲家張朝創作的二胡協奏曲《太陽祭》,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最佳新人獎」及「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最佳新人表演獎;2014年獲「CCTV光榮綻放」中國新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的榮譽稱號;2018年春節之際,陳豔隨樂團赴歐洲四國八城參加了音樂會《海上生民樂》的巡演,在德國柏林愛樂音樂廳、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
  • 「二胡藝術裡程碑之作」 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獨奏:唐峰 指揮...
    《長城隨想》作曲:劉文金二胡:唐峰;指揮:郭明協奏: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選自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的2017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項目匯報音樂會二胡曲《長城隨想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劉文金(1937-2013)先生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完成的一部大型民族器樂協奏曲。
  • 趙曉霞古琴協奏曲《高山流水》國家大劇院首演成功
    ­  2017年10月26日晚,【中華情懷-中國民樂名家系列:「國風溢彩」名家專場音樂會】由指揮家劉沙執棒中央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古琴演奏家趙曉霞攜古琴協奏曲《高山流水》世界首演登陸中國頂級音樂殿堂國家大劇院。演出當晚現場座無虛席,熱愛國樂的忠實觀眾欣賞了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
  • 著名作曲家張殿英作品展播:二胡協奏曲《母親》送給母親們的讚歌
    視頻製作:陽光快樂作品簡介:二胡協奏曲《母親》是作者於1986年創作的獻給千千萬萬位母親的一部民族器樂曲。張先生創作的作品二胡協奏曲《母親》、琵琶協奏曲《民族》、古箏獨奏曲《心》、管子獨奏曲《魂》等民族管弦樂作品,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以專題播出,受到廣泛的好評。在1992年4月,中國音樂家協會等五單位聯合在北京音樂廳為其舉辦的作品音樂會,博得鴻志觀眾熱烈地歡迎以及音樂界各著名人士的普遍讚譽。
  • 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
    當時為獻禮國慶10周年,時任上音黨委書記的孟波確定了以梁祝傳奇為題材創作協奏曲,何佔豪是主要創作者,期間力邀陳鋼參與作曲,最後通過結合西洋交響樂和中國越劇唱腔的表現手法,採用單樂章奏鳴曲式創作出了這部作品,既適應中國百姓藝術欣賞的思維習慣,又符合音樂的陳述規律。
  • 「豔·雙弦」陳豔二胡專場音樂會舉行 首演《不度》
    今晚,「豔·雙弦」陳豔二胡專場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這是她多年來習琴及近年來活躍於舞臺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她琴藝之路的新起點。經過多年來穩紮穩打的臺下磨礪,上海民族樂團青年二胡演奏家陳豔舞臺上展現出驚「豔」魅力。
  • 二胡協奏曲《江城情懷》,獻給新冠抗疫英雄!
    >貝斯: 米拉丁笛子:杜子華錄音&混音:李毅錄音棚:S2studio盛聲國際音樂(北京)二胡協奏曲《江城情懷》簡介:2019年隆冬時節,正當人們歡天喜地迎接新年之際,江城武漢突發新冠肺炎疫情,頓時病疫肆虐
  • 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曲》作品賞析
    長城,作為中國民族團結和力量的象徵,在今天顯得格外壯麗,尤為世界億萬人民所矚目。登臨長城,一幅幅江山壯景映入眼帘。雄偉的古蹟,厚重的歷史,回首家園,見蒼茫大野,綿延萬裡而去。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叉點上,與長城對話,我們真切地感受著歷史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粗獷、沉重和蒼涼,也感受著祖先們對這片土地的忠誠和對未來的信仰。
  • 譚盾:用二胡與大提琴對話,讓兩岸三地陶土發聲
    國際知名作曲家、指揮譚盾3月26日將在臺北首演他創造的曲目《垚樂:大地之聲》。演奏中將首次使用以大陸、香港和臺灣三地陶土製成的樂器。中新社發 耿軍 攝  經常讓世界樂壇驚奇的譚盾來到了臺北,3月26日他將帶給臺灣聽眾以驚奇:用二胡與大提琴對話,讓兩岸三地陶土發聲。   臺北的高雅場所張貼出了印有「《臥虎藏龍》是他的女兒,《英雄》是他的兒子」的海報,今年的臺北國際藝術節以「譚盾之《臥虎藏龍》」做壓軸音樂會。
  • 董錦漢《雲南隨想》二胡協奏曲系列作品(一)《望夫雲》第 l 二胡...
    二胡獨奏:董錦漢; 協奏:雲南省歌舞團民族樂隊;指揮:張漢舉。1996年,時逢雲南大理卅慶40周年,由大理州政府在北京音樂廳首次舉辦"洱海故鄉月——交響樂作品音樂會"(與張朝合作),巧合的是,董錦漢、張朝、李心草均是雲南人,且在雲南省藝術學校。董錦漢與張朝在中央民族大學是同專業同班同學。經過修改後的二胡協奏曲《望夫雲》首次亮相京城,並大獲成功!
  • 聽《臥虎藏龍》回味江湖快意|新京報×國家大劇院
    你是否難忘《臥虎藏龍》裡,竹林間隨著刀劍揚起的旋律;《雲清風舞》《燕歸來》等這些曲目是否聲聲入耳?10月6日,國家大劇院「民樂」歸來,中央民族樂團將帶著名家的民樂歡度假期。此次音樂會將演奏民族管弦樂《春華秋實》、民族管弦樂《秋江月夜》、二胡與樂隊《雲清風舞》、琵琶協奏曲《福吉天長》、笛子與樂隊《燕歸來》、二胡協奏曲《臥虎藏龍》、民族管弦樂《太陽頌》等曲目,在這些曲目中,譚盾的《臥虎藏龍》耳熟能詳。
  • 二胡協奏曲《對話》8月11日上演 35分鐘二胡曲貫穿整個樂章
    主辦方供圖華龍網發  華龍網8月8日16時21分訊(記者 林楠)作為文化部「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中國民族音樂舞蹈扶持發展工程扶持項目」,重慶市歌劇院/重慶交響樂團2016年度新作二胡與弦樂協奏曲《對話》即將於8月11、12日在重慶市歌劇院藝術廳上演。《對話》陳述的是誰和誰的對話?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音樂表現形式?且聽該作品二胡演奏劉光宇及作曲鄭冰娓娓道來。
  • 聽《臥虎藏龍》回味江湖快意|新京報×國家大劇院
    你是否難忘《臥虎藏龍》裡,竹林間隨著刀劍揚起的旋律;《雲清風舞》《燕歸來》等這些曲目是否聲聲入耳?10月6日,國家大劇院「民樂」歸來,中央民族樂團將帶著名家的民樂歡度假期。此次音樂會將演奏民族管弦樂《春華秋實》、民族管弦樂《秋江月夜》、二胡與樂隊《雲清風舞》、琵琶協奏曲《福吉天長》、笛子與樂隊《燕歸來》、二胡協奏曲《臥虎藏龍》、民族管弦樂《太陽頌》等曲目,在這些曲目中,
  • 「交響中國風」主題音樂會鋼琴協奏曲《新起板》首演
    10月15日,由指揮家張藝、鋼琴家陳薩、琵琶演奏家張強攜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帶來了一場名為「交響中國風」的主題音樂會,演繹了趙季平、杜鳴心、於京君和商沛雷四位作曲家的作品。其中,由國家大劇院委約旅澳作曲家於京君創作的鋼琴協奏曲《新起板》更在當晚迎來了世界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