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大部分區域都是廣袤無垠的沙漠,氣候條件看起來十分惡劣,而中東地區又因特殊的戰略位置和石油資源以及各種各樣的矛盾而戰爭頻發,其中數次中東戰爭也是許多軍迷津津樂道的戰例之一:其中最為著名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更是近代坦克大戰的主要戰例,同時也是在這次的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以軍事實力奠定了其在中東地區的和平局勢,讓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展開了和平對話,而在當時以埃及裝備的T62被以色列的改裝版M48打的丟盔棄甲,也讓很多人對於T62的實際性能產生了懷疑。
實際上在這場坦克大戰剛開始之前,埃及就已經輸了一半。雖然埃及當時裝備了數百輛T-62坦克,其強勁的前部裝甲也能較好地保護乘員組,並且在機動方面也性能優異,然而終歸這款坦克的設計目的是在歐洲的廣袤平原上馳騁作戰,在設計之處,雖然考慮到了核大戰的因素而進行了三防設計,但是對於沙漠中的嚴酷氣候並無涉及。這就導致這輛坦克在啟動後,車內溫度迅速攀升,而本來的4人成員組配置更是讓這個情況雪上加霜。
早在接收T62坦克不久,埃及的一次軍事訓練中,埃及的整個坦克營的乘員組在短短40分鐘的訓練中直接因中暑導致三分之一的人失去了戰鬥力。除此之外還有30人病情嚴重而送進了醫院,更離譜的是有兩人直接搶救無效死亡了。後來在對當時情況的復盤中發現,開動發動機,並進行長途越野後,在陽光的直射下整個T62坦克都變成了一個大悶罐,車內溫度最高甚至能飆升至70攝氏度,可以說車內人員還能保持一定清醒已經是一個奇蹟。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在當時的條件下對這批新坦克立刻進行改裝加裝空調並不現實,因此埃及軍方決定採取土方法來緩解車內高溫所帶來的情況:在車內布置大量的水桶和水袋,通過讓水在高溫下蒸發吸熱,來起到降溫的效果。除此之外,4名坦克手都要赤膊上陣,並且坦克的艙門全開,期望著高速前進所帶來的風能夠將車內的高溫空氣抽走。但是在實際進行操作時,埃及的坦克手卻發現這不過是杯水車薪,雖然的確能夠降低幾個攝氏度的溫度,但是在普遍40-50攝氏度的高溫中毫無意義。
可以說在這種條件下,坦克手不但要進行長途的戰略轉移和部署,還要在接下來的作戰中進行戰鬥,而T62的卵圓形炮塔、低矮的車身都進一步壓縮了車內空間。4人在高溫中,緊緊地擠在一起,渾身赤膊大汗淋漓,還要同M48進行坦克對決,許多士兵甚至在訓練中直接拒絕駕駛這輛坦克,在這種條件下,埃及後來的慘敗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