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呈現福建方志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金門鄉親對福建文化的了解,引領金門青少年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增進兩岸文化認同,7月14-17日,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金門縣政府、福建省地方志學會、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聯合在金門縣舉行「福建文化金門行——兩岸方志交流活動」。
參訪團一行抵達金門水頭碼頭
15日上午,活動啟動儀式在金門縣朱子祠舉行,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俞傑、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秘書長方冷、寧德師範學院組織部副部長施秀平、金門縣政府副縣長黃怡凱、金門縣政府行政處處長陳祥麟、社會處副處長李文堆、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副總會長陳復寶、蔡少雄等來自兩岸60多位嘉賓學者共同出席了啟動儀式。
金門縣政府社會處副處長李文堆代表金門縣政府致辭
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俞傑在啟動儀式上致辭
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副總會長陳復寶代表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致辭
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秘書長方冷在啟動儀式上介紹本次活動內容
金門縣政府社會處副處長李文堆、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俞傑、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副總會長陳復寶先後代表活動主辦方致辭,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秘書長方冷介紹了本次活動內容。李文堆副處長表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是在當今社會傳統文化日漸勢微凋零。希望通過舉辦活動,讓更多人對中華傳統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俞傑副會長在講話中表示,兩岸以方志為主題,促進兩岸高校交流尚屬首次。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傳統文化交流,進一步增強金門鄉親對福建歷史文化的了解與認同。我們將以此次福建與金門高校之間的聯繫為契機,建立兩岸高校學生及學者溝通交流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的交流共享。陳復寶副總會長表示,這次在金門舉辦以福建方志文化為主題的兩岸傳統文化交流活動十分有意義。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期以來致力於開展各類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今後也將繼續努力,凝聚旅臺金門鄉親力量,共同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往來。
金門縣政府副縣長黃怡凱(左三)、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俞傑(右三)、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秘書長方冷(右二)、寧德師範學院組織部副部長施秀平(左一)、金門縣政府行政處處長陳祥麟(左四)、社會處副處長李文堆(左二)、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副總會長陳復寶(右一)共同按下啟動球,宣布活動正式開幕。
啟動儀式後,俞傑副會長還為大家作了題為「福建多元共存、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的講座,展示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八閩大地所積澱的豐厚文化底蘊,展現了福建文化包容性、開放性的特點。這些寶貴的福建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福建的傳承與發展。講座內容豐富,形式生動,加深了金門鄉親對福建文化的了解,增進了兩岸文化認同。
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俞傑為大家作題為「福建多元共存、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的講座
參加活動的兩岸嘉賓學者和師生代表在金門朱子祠前合影
歡迎餐會上,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俞傑(左)代表本次活動的大陸主辦方向金門縣政府贈送紀念牌匾
本次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包括歷史文化講座、兩岸青年傳統文化誦讀、福建歷史文化展覽三大部分。 15-17日在金門朱子祠內舉辦的《攝影家眼中的方志》攝影展,其作品是由知名攝影家團隊,深入福建歷史文化名鎮與名村採風創作而成,從攝影家角度詮釋福建地方志文化。福建方志文化藉由影像精心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與瑰寶,聯繫兩岸親與情,受到了金門鄉親的喜愛。
《攝影家眼中的方志》攝影展現場
16日上午,來自福建寧德師範學院和金門大學的學生共同誦讀了《蒹葭》《水調歌頭》《長城謠》《鄉愁》《山高路遠》等具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和福建地方特色的詩文以及畲歌演唱表演。「詩言志,歌詠言」,語言的美和情感的通,感染了現場觀眾,逐漸將誦讀會推向了高潮。
金門縣政府原教育處處長、金門大學教授李文良向參加活動的學生介紹金門大學基本情況
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俞傑在兩岸學生經典誦讀活動上講話
李文良教授在兩岸學生經典誦讀活動上講話
福建寧德師範學院和金門大學的師生共同表演詩文誦讀和畲歌演唱等節目
活動主辦方代表及參加活動的兩岸師生在活動現場合影
福建是文化大省,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其中閩南文化因其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個性和豐富的內涵,成為福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金門與廈門咫尺為鄰,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以及金門人對於同根同源的認同,金門至今仍然保留著比較完整的閩南文化傳統和特徵,是閩南文化的基因庫。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共同傳承者。此次「福建文化金門行——兩岸方志交流活動」向金門鄉親展示福建方志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兩岸文化同源的歷史軌跡,並以此為紐帶,不斷增強兩岸血脈相連的特性,促進心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