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way海事新聞獲悉,日本川崎重工造船在12月11日舉行了世界首艘液氫運輸船的下水儀式。據悉,該運輸船將於2020年秋季完工。
川崎將攜手丸紅、J-POWER和英荷殼牌石油等,正在推進利用在澳大利亞開採的低價煤炭製造氫、然後向日本出口的計劃。2020年度將啟動使用此次的運輸船、把在澳大利亞生產的氫運到日本。
川崎重工液態氫運輸船「SUISO FRONTIER」下水儀式(11日,神戶市中央區)
11日,在川崎重工的神戶工廠舉行下水儀式,包括澳大利亞駐日大使Richard Court和豐田會長內山田竹志等相關人士在內,總計約4000人出席。運輸船命名為「SUISO FRONTIER」號,今後將安裝儲存氫的儲存罐等。氫冷卻至攝氏零下253度加以液化後,體積可壓縮至氣態氫的八百分之一,能夠大量運輸。
近年在汽車業界,新能源一直是眾多廠商研發的重點。據悉,日系廠商松下集團在大阪建造了「H2 Kusatsu Farm」加氫站,用來驗證氫氣作為新能源的實用性。目前,該加氫站已經正式運行,並為其工廠內的氫燃料電池叉車提供氫能源。據了解,「H2 Kusatsu Farm」加氫站採用兩種方面製取氫氣。為了保證環保與產量,其採用兩種工藝製備。一種為採用太陽能發電,在通過電解水的方式製取氫氣。另一種為利用制氫設備與氣體重整工藝相結合,該技術來自「Ene-Farm」家用天然氣燃料電池。
據Seaway了解,該船全長116米,寬19米,約8000總噸。船上搭載的儲氫罐由播磨工廠建造,長25米、高16米的橢圓形貨罐,能夠儲存1250立方米的液化氫。
2016年,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巖谷產業株式會社、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和殼牌日本公司4家企業共同成立了無二氧化碳氫能源供應鏈技術研究協會(CO2-free Hydrogen Energy Supply-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簡稱「HySTRA」)。HySTRA的主要目標是研發制氫、運輸、儲存和用氫所需的技術,最終打通氫能源產業鏈技術瓶頸,實現無碳清潔社會。項目近期目標是利用澳大利亞的褐煤資源制氫,再將氫氣液化並通過海運輸送到日本。
據調查公司富士經濟估算稱,2030年度的氫能相關市場將達到4085億日元,是2018年度的50倍以上。氫燃燒時不排放二氧化碳,作為實現低碳社會的王牌而日漸受到期待。在中東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依賴化石燃料的風險浮出水面,這也是氫能受關注的背景之一。
目前使用液化天然氣(LNG)和煤炭發電的成本大幅低於氫能發電。要實現與LNG基本相同的成本競爭力,關鍵在於建立國際供應鏈和實現大量運輸。川崎重工力爭2030年前後實現商用化,還計劃推進大型船的開發。
該船貨艙的主要特點如下:
以日文版為準,翻譯僅供參考
(1)為了裝載低溫液化氫,液貨艙採用臥式圓筒型壓力容器,該容器可在低溫下獨立於船體收縮。
(2)熱量從外部進入而產生的蒸發氣體(BOG)被限制在具有耐壓結構的貨艙中,並且採用不向外部釋放BOG的蓄壓方法。
(3)通過採用蓄壓方法,不僅可以通過設置在貨物存儲設備中的提升泵,還可以通過加壓壓力供給來卸載液化氫。
(4)為了最大程度減少運輸過程中液化氫的蒸發,採用了新開發的真空絕熱系統來創建雙殼貨艙結構。
(5)為了支撐液貨艙,使用了新開發的使用玻璃纖維增強塑料(GFRP)的支撐結構,該結構難以傳熱並且具有出色的強度,用於進一步提高隔熱性能。
(6)通過在貨艙的雙殼貨艙結構中增加一個圓頂並安裝檢查孔,可以在對接時檢查貨物存放設施。
據船級社相關專家分析,液化氫的罐子的溫度要求為-253度,LNG的貨罐只有-163度;理論上國內可以造LNG船的船廠都可以建造該類船舶,但是對船廠在貨罐CCS貨物圍欄系統建造及技術都有特殊要求。
來源:Seawaymaritime
END
海事服務網CNSS
有態度 有深度
有高度 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