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日本實現遠洋氫氣運輸

2021-01-12 世紀新能源網

由多家日本企業組成的新一代氫能鏈技術研究合作組(AHEAD)近日實現了全球首次遠洋氫氣運輸,從汶萊向日本運輸了第一批氫氣,將用於燃氣渦輪機發電。

AHEAD表示,通過在川崎市沿海的東亞石油株式會社京濱煉油廠開始供應從甲基環己烷(MCH)中分離出來的氫氣,為水江發電廠的燃氣渦輪機提供燃料。

AHEAD指出,這標誌著日本首次使用外國生產的氫氣發電,對電力行業大規模氫氣消費產生了重大影響。AHEAD表示,給燃氣輪機供氫標誌著日本首次將進口氫氣用於發電,電力行業在氫發電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AHEAD計劃將國際氫供應鏈商業化,包括從汶萊生產甲基環己烷、經由遠洋運輸至日本、再在日本甲基環己烷中分離氫氣,並將這種從國外運輸來的氫氣作為發電燃料。

按照計劃,AHEAD的氫能運輸能力在滿負荷運行時可達210噸/年,經由ISO罐式貨櫃利用貨櫃船和卡車運輸。

據了解,AHEAD由三菱商事與千代田化工建設、三井物產和日本郵船聯合成立,目的是發展國際氫能供應鏈的實證事業,引領世界潮流。

AHEAD已經獲得了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建設氫能社會技術開發事業/大規模氫能利用技術開發」補助,作為「採用有機化學氫化法通過未利用能源提取氫能的氫能供應鏈實證」實施。

不同於日本與澳大利亞開展的褐煤制氫-液氫輸運,Ahead項目採用千代田公司的SPERA技術探索有機液態儲氫的商業化。相對於低溫液態儲氫的高能耗(25%左右)、易蒸發(0.5-1%/天),有機液態儲氫具有性能穩定、簡單安全以及可充分利用現有石化基礎設施等優勢。但也存在著反應溫度較高、脫氫效率較低、催化劑易毒化等問題。該技術的核心是找到高效的催化劑。千代田公司利用甲基環己烷(MCH)作為載體,其開發的催化劑「有效壽命」超過1年,並成功進行了10,000小時的示範運行。

在要求溫室氣體減排的大環境下,氫能作為新一代綠色能源備受矚目。三菱商事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第二階段提出的「全面引入氫能發電和建立大規模氫能供應系統」的要求,力爭通過本實證確立氫能大規模運輸、進口和供應技術,以滿足2030年正式實現氫能發電的需求。 

相關焦點

  • 張澤華:遠洋運輸巨額虧損 "國貨國運"優勢不能丟
    我國遠洋運輸控制力薄弱,必須有效加強能源供應和海運貿易的安全保障  透視我國遠洋運輸企業巨額虧損,一個現實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為何我國的航運企業抓不住「國貨國運」這個固有優勢。  「國貨國運」是指國家重要戰略物資要由本國航運公司運輸。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均不同程度地推行「國貨國運」政策,最大限度地掌控關係國家經濟運行安全的遠洋運輸主動權。
  • 遠洋捕撈船首次在深圳港口卸貨進境,257噸金槍魚船邊直提
    南都訊 記者王睦廣 通訊員樊俊傑 近日,滿載257噸金槍魚的遠洋捕撈船緩緩駛入深圳鹽田港,這些金槍魚捕撈自遙遠的南太平洋,遠洋捕撈船停泊後,在深圳海關隸屬大鵬海關的監管下,碼頭作業人員將貨物從船上直接吊到貨主安排的凍櫃中,裝車、稱重、出閘,這些金槍魚很快便通關提離碼頭。
  • 氫氣傳感器應用於氫氣洩漏檢測
    氫氣要安全儲藏和運輸並不容易,它重量輕、難捉摸、擴散速度快,需低溫液化,會導致閥門堵塞並形成不必要的壓力。氫氣氣體檢測儀對氫氣檢測反應迅速且精確,以保證有危害發生時可以及時報警,是當今工業領域檢測氣體最靈敏並可報警的檢測儀,其設計可以適應這些極端惡劣的工作環境。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常用的氫氣氣體檢測儀:可攜式氫氣檢測儀。可攜式氫氣洩漏檢測儀可連續檢測作業環境中氫氣濃度。
  • 做中國人的全球遠洋氣象導航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瑾  曾經,因為沒有自主研發的全球遠洋氣象導航系統,幾乎所有的中國遠洋船舶都不得不使用國外公司的氣象導航服務。  融合創新打破核心技術壁壘  由於國外公司在氣象導航領域實施技術封鎖,為了實現「國船國導」的夢想,我國只能從零開始。  遠洋氣象導航是一項學科交叉性極強的技術,涉及氣象、海洋、航海、航運、保險、通信等眾多領域。
  • 全球首次!日本郵船在船上實現數字貨幣轉帳
    日本郵船的船員首次在船上通過通過電子貨幣平臺「MarCoPay」進行了數字貨幣轉帳,全球首次實現了在船上使用電子貨幣。據介紹,MarCoPay是一個電子貨幣平臺,主要為在日本境外受僱的海員設計,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通過二維碼進行電子支付、國際匯款和取現。海員可以使用MarCoPay平臺來領取工資和購買船上的日常用品,從而實現船上無現金化;另外,海員還可以使將錢寄回自己的國家,並從世界各地的自動取款機上取現。
  • 泉州遠洋漁業實現「三級跳」 遠洋漁船發展到54艘
    東南網2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 通訊員 郭晉翔 李惠軍) 記者從泉州檢驗檢疫局獲悉,2015年,該局共檢驗入境遠洋自捕水產品2.97萬噸、貨值1304.7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12倍、9.96倍。
  • 世界首艘液態氫運輸船在日本川崎重工下水!
    Seaway海事新聞獲悉,日本川崎重工造船在12月11日舉行了世界首艘液氫運輸船的下水儀式。據悉,該運輸船將於2020年秋季完工。
  • 遠洋運輸概念股拉升 渤海輪渡早盤股價上漲逾5%
    據報導,遠洋運輸概念股拉升,渤海輪渡(603167)股價大漲超過5%,中昌數據(600242)漲逾4%,招商輪船(601872)、中遠海特(600428)等個股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揚。那麼,遠洋運輸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給小夥伴們簡單介紹一些吧。
  • 沙烏地阿拉伯尋求成為世界最大氫氣出口國
    原標題:沙烏地阿拉伯尋求成為世界最大氫氣出口國   據彭博新聞社社2020年11月18日利雅得報導,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已將其目光投向還要成為世界最大的氫燃料供應國
  • 南極科考、遠洋運輸、自主航行 無人船時代「啟航」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創新中心智能船部主任李鑫6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使無人駕駛船已被用於南極環境,但要讓以遠洋運輸貨船為代表的大型商船真正走向無人化,還得等幾十年。
  • 「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日本先制定了兩個「小目標」
    資源匱乏的日本將如何實現擺脫汙染性化石燃料的目標?10月中旬,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首次施政演說中,就勾勒了日本在碳排放領域的新目標:日本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當時,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改變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 紐西蘭發布綠色氫氣路線圖
    紐西蘭總理雅辛達·阿德恩日前在新普利茅斯主持發布《塔拉納基氫氣路線圖》時表示,塔拉納基作為一個能源供應基地,未來的發展機遇在於綠色氫氣生產。該路線圖是塔拉納基區域經濟發展計劃「Tapaue Roa」發布的第一個項目。新普利茅斯市市長尼爾·霍爾頓表示,塔拉納基處在紐西蘭向低排放過渡的最前沿,是引領紐西蘭向高價值、低碳經濟轉型的最佳地區。
  • 作為無碳能源目標的一部分 馬國油加大對氫氣投資
    作者:王磊   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2020年11月26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據烴加工網站11月20日報導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表示,作為全球生產無碳能源努力的一部分
  • 韓國踏入氫氣功能飲料水時代
    食品夥伴網訊 10月5日,據韓媒報導,韓國Anydoctor Healthcare 公司(原韓國美世幫公司)首次推出氫氣功能飲料水「Anydoctor水素水」。    「水素水(Hydrogen Water)」是把氫氣填充到飲用水而成。「水素水」中的氫氣具有抗氧化作用,與體內的過氧自由基 (Hydroxy radical)結合將其排出體外。日本已發表300多篇證實「水素水」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論文。
  • 沙特阿美全球首次向日本船運40噸高等級藍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沙特-日本藍氨供應網絡克服了與把藍氨運往日本供發電廠使用相關的挑戰。沙特-日本藍氨供應網絡展示橫跨整個價值鏈。其中在此過程中捕獲的30噸二氧化碳用於薩比克旗下的Ibn-Sina廠的甲醇生產。
  •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起錨遠航
    本網訊 2月18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由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集團整合重組而成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躍升全球最大航運企業。  該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表示:「本次重組整合實現了中遠中海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國際化競爭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將顯著增強,也標誌著中國航運業新篇章的開啟。」
  • 全球首艘純LNG動力豪華郵輪將安裝甲醇燃料電池
    據了解,這是德國政府支持的Pa-X-ell 2研究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開發一個分散式能源網絡和混合能源系統,其中包括用於遠洋客船的新一代燃料電池。除了FTS、阿依達郵輪和DNV GL之外,德國Lürssen公司和Meyer Werft船廠也參與了該項目。
  • 「碳中和」成功實現的關鍵:氫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達到333億噸,中國、美國、歐盟的碳排放合計佔全球的一半以上,其中,中國為97.4億噸,美國為47.7億噸,歐盟為39.8億噸。中國碳排放佔全球的29.2%,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2019年中國的碳排放強度為8.4萬噸/萬美元,分別是法國、英國、日本、美國的8.3、7.4、5.1、3.2倍。我國不僅需要加強整體的減碳水平,還要調整產業結構。
  • 民航局:國際航線貨郵運輸首次實現月度正增長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齊中熙)11月份,全國民航共完成運輸總周轉量82.8億噸公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77.3%。其中,國際航線貨郵運輸同比增長1.9%,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月度正增長。  民航局有關負責人1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1月份,民航全行業完成運輸航空飛行89.7萬小時,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8.9%;通用航空飛行10.6萬小時,同比增長9.2%。  11月份,全國民航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441.2萬人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3.7%;完成貨郵運輸量67.5萬噸,同比下降3.5%,降幅較上月收窄3.3個百分點。
  • 上海長興橫沙漁港首次以海運模式進口鮮活遠洋水產品
    上海長興橫沙漁港首次以海運模式進口鮮活遠洋水產品2017-06-13 08:4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這是長興橫沙漁港自去年下半年正式對外開放、去年12月取得水生動物水運指定口岸資格後,迎來的第一艘活品水生動物運輸船,也是上海首次以海運模式成功進口鮮活遠洋水產品,這標誌著上海在水產品國際貿易、水產品國際航運方面取得了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