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熊貓快收宣布獲千萬級別融資,該消息在由百米需主辦,驛站、快遞物流之聲、運聯傳媒、聚焦最後一公裡聯合等資深物流媒體協辦的第二屆「物流最後100米2018行業交流峰會」上公開發布。
峰會期間,快遞行業企業高管、行業研究者以及快遞末端上下遊合作夥伴等,以「末端共榮、末端生態」為主題,圍繞「快遞末端最後100米現狀、快遞末端一體化解決方案、末端門店與社區商業的有機結合、如何實現末端門店的共建、共享、共榮」等行業熱點,進行多維度的深度剖析解讀。
快遞末端水生火熱,資源整合勢在必行
2018年上半年整個快遞行業複雜多變,倒下了一批曾如日中天的快遞企業,倖存的快遞企業也因同質化嚴重,陷入「低價搶量」的惡性循環,發展已漸近瓶頸,此時的快遞末端可謂是水生火熱。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快遞業務量達401億件,然而全國快遞行業從業者卻不到300萬人,快遞末端的人力難以完全覆蓋巨量的快遞規模。
到2020年,預計全國年快遞量將達到1020億件,人力缺口與巨量包裹之間的矛盾將制約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
同時,目前快遞末端採用的包裹投遞方式,如物業等在收寄包裹時又涉及到包裹安全、隱私洩露等問題。再加上,每個小區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每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也不一致,情況複雜的快遞末端完全依靠人力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對快遞末端進行革新,推動資源整合已勢在必行。
千萬融資,完善市場探索變革
正是基於對快遞末端進行革新,推動資源整合已勢在必行這一認識,熊貓快收創始人提到,從2015年起公司就開始對於快遞末端變革進行積極的嘗試。一方面,熊貓快收在2015年率先推出門店代收發業務,對快遞末端的交付方式進行全新變革,並迅速獲得市場與用戶的認可。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月,熊貓快收已經擁有10000多個熊貓快收及享買縣運門店,覆蓋百餘座城市;同時,熊貓快收日包裹處理量也在短期內取得不錯成績,服務人次也已突破一億次。
熊貓快收王成元透露到,針對此次獲得千萬融資,今後將陸續用於完善快遞末端市場;下階段熊貓快收將實施「百城萬店,拓點扶持」、「系統升級、服務提升」兩個計劃,進一步健全客戶服務需求,完善企業產品品質,提升末端競爭力。
百城萬店,拓點扶持
對於「百城萬店,拓點扶持」,王成元提到,雖然公司在短短數年內,成功突破百城萬店的覆蓋量,但對於當下年均近400億件的包裹量,以及未來日均近10億件的包裹量,我們現在僅僅是邁出了一小步。
該計劃,旨在扶持末端門店,增加末端門店覆蓋量;結合當地末端商業特性,制定城市運營方案,增強末端門店競爭力;以點帶面,協助末端門店供應鏈體系搭建工作。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到,該計劃啟動後,熊貓快收市場部會全程跟進,藉助一二線城市優秀門店運營案例,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乃至偏遠地區,並結合當地商業及快遞末端特性,制定相應運營方案,以此增強末端門店競爭力。
系統升級,服務提升
據熊貓快收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日益多樣化需求的快遞消費群而言,熊貓快收將陸續推出「全場景解決方案」、「四個極速提速物流配送」等方案,進一步顛覆快遞末端包裹交付環境。
該負責人還介紹到,全場景解決方案,一是24小時無休寄取件,二是快遞寄取定製化服務。24小時無休寄取件,即是熊貓快收門店自提+快遞櫃自提;定製化服務,即送貨上門、上門取件、準時預約上門寄取件等服務。
而對於「四個極速提速物流配送」,該負責人特別介紹到,通過技術研發,系統升級,對快遞末端包裹實現「極速入庫、極速標籤、極速出庫、極速寄件」,進一步將倉-櫃-人三者之間的最優化匹配進行落地,縮短人與貨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提速末端配送。
眾所周知,傳統的快遞入庫—標籤—出庫的流程,因為沒有技術和設備支撐,門店工作人員操作方式大多屬於傳統體力消耗型,往往大部分工作時間,消耗在包裹信息錄入和尋找快遞包裹上。
系統內部升級優化後的取件過程,包裹實現極速入庫——極速標籤——極速出庫,包裹入庫即通知,出庫即籤收,一氣呵成。門店工作人員徹底告別手動錄入包裹信息的繁瑣程序,徹底告別焦頭爛額尋找快遞,徹底告別出庫確認等信息重複核對環節。
對於「極速寄件」該負責人提到,客戶可通過微信端(小程序、公眾號)、APP端等多途徑網上自助下單,享受上門取件或門店寄件服務。
峰會上,熊貓快收王成元還指出,未來快遞末端最後100米將呈現系統更智能化、服務更全面化,快遞末端服務渠道不斷向三四線甚至是農村下沉、行業賦能作用不斷擴大以及傳遞優質服務理念等趨勢,這也是熊貓快收不斷推進與探索的方向。
反觀2018年上半年,整個快遞末端市場,價格戰的陰霾揮之不去。二三線快遞企業「內憂外患」纏身,一線快遞企業轉投零擔快運、國際物流、醫藥冷鏈等領域,以及《快遞暫行條例》適應期,此時的快遞末端恰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正如「未來是屬於有準備的人」,在快遞末端機遇與挑戰並重的今日乃至未來,只有那些時刻以時代步伐為基準,時刻以客戶需求為根本,並時刻準備著的企業,才能在歷史的長河裡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