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這位八旬老人神刀刻出微型城隍廟

2020-12-10 上海政務

  「2000年我就開始創作微縮模型了,今年正好是第二十年。」今年81歲的彭逸民笑著回憶道。二十年間,居住在松江區泗涇鎮的彭逸民先後創造了多件氣勢磅礴、惟妙惟肖的微縮模型。在採訪中,記者問他最得意的是哪件作品,他說:「最得意的永遠是下一件。」

  從入門學習到小試牛刀,從熟練掌握到駕輕就熟,彭逸民在微縮模型世界孜孜探索著,追求著。近日,記者採訪了彭逸民,聽他講述創作的心路歷程,並走進他的微縮模型世界。

  退休後開始微縮模型製作

  2000年左右,彭逸民離開了工作幾十年的崗位,開始享受愜意的退休生活。「我和他們(身邊的朋友)不太一樣,他們退休了喜歡搓搓麻將,我不喜歡。」彭逸民坦言自己是一個能沉下心來的人。

  當時一個偶然機會,彭逸民參加了自己所在松江泗涇鎮成人學校創辦的微模課程。「我聽的第一堂課就覺得挺有意思,心想如果自己也能有老師那樣的手藝該多好。」當時的心情,彭逸民仍能清晰地記得。自此之後,他便開始邊學習邊摸索微縮模型技藝。

  兩年後,彭逸民的第一件作品「安方塔」誕生。「當時,泗涇古鎮面臨改造。我心想,我也學了那麼久了,要不就試試能不能製作出一座安方塔模型。」彭逸民告訴記者。

  定下了目標,彭逸民便開始著手創作。但礙於當時的條件,如何把安方塔記錄下來成了一大難題。「當時沒有圖紙,我也沒有照相機,只能靠每天實地觀察,然後憑藉肉眼觀察到的樣子回去製作。」彭逸民說。

  安方塔,高35.18米,直徑12.45米,每邊長5.42米,呈七層八角樓閣式寶塔。看似只是一座塔,但塔的高度、弧度、裝飾都頗有講究,這也考驗著彭逸民的記憶力。「我記性還算好的,但要把這件作品刻畫得惟妙惟肖,還是有難度的。」彭逸民說道。

  為此,他成了安方塔下的「常客」。「有時一個小小的細節,我要來回觀察好幾次。」彭逸民回憶說。他心裡很清楚,越細小的地方越需要仔細觀察,「如果小的地方不做好,會影響整件作品的最終效果。」

  細觀安方塔,每一處細節都能體現彭逸民的精湛技藝。「你看這座塔的屋頂,每層屋簷上都掛著八隻小風鈴。」彭逸民一邊指著自己的作品,一邊介紹道。

  彭逸民告訴記者,他以前當過機修工,所以基本功還算紮實。而正是因為這件作品,給了彭逸民繼續創作下去的信心。

  廢舊竹筷、布料製作精美藝術品

  二十多年間,彭逸民創作了無數精湛的微縮模型作品,這些作品,既有年代久遠的泗涇古鎮、史量才故居、廟前街、方塔園,也有新近的垃圾分類題材的創作。

  蜿蜒曲折的九曲橋、高高聳立的綠波廊、閒逛的遊客、池塘中的荷花……這便是令彭逸民最為驕傲的一件獲獎作品——老上海城隍廟。說起這件作品,彭逸民打開了話匣子:「大約是1970年前後,有一次居民區黨支部開展黨員活動,組織大家到上海城隍廟去參觀,但很多老人因為年紀大了,腿腳不便沒辦法去,因此我當時就在心裡想,能不能按照城隍廟的樣子把它作出來,讓這些不能去參觀的老人通過我的作品來觀賞呢?」

  在製作過程中,因為材料緊缺,彭逸民只能就地取材,「比如用過的竹筷、丟棄的三夾板、拆下的月餅盒、煙盒、舊布料等等。」這些廢棄的材料在他手裡都變成了寶貝。「喏,這個部位就是用三夾板做的。」每當為他人揭秘的時候,他總會不經意的笑起來。這笑,肯定發自內心。

  對彭逸民來說,能滿足那些不能去城隍廟現場觀賞的老人的心願,是他最開心的事。當然,這件「老上海城隍廟」作品還獲得了全國舊物改造DIY大賽的一等獎。這對於彭逸民這個「半路出家」的微縮模型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份莫大的榮耀。

  希望把微縮模型技藝傳承下去

  彭逸民得獎的信息很快傳遍了他所在的街鎮,這也引來了一些想跟隨他學藝的人。但在他看來,自己沒有經過什麼系統的學習,沒有什麼書籍教材可以提供給他們,所以一直沒有收徒弟。

  「完成一件作品,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憑興趣是不夠的。必須要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通過仔細觀察,用心去製作,才能有收穫。」彭逸民告訴記者。

  不過,彭逸民也透露,如果有年輕人願意花費時間來學習製作微縮模型,他是非常願意教授的。

  做了二十多年微縮模型,彭逸民對這門藝術的熱情依舊不減。他說:「微縮模型這個東西,當你看著它一點點成型,你就會越來越有興趣想要把它做好!」並感嘆說:「以前製作微縮模型,最大的困難是記不清楚建築的樣子,現在好了,用電腦列印下來方便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彭逸民所在的泗涇鎮中西居委會一直用實際行動幫助他。「我現在的工作室就設立在居委會中,已經退休的居委會主任還帶我去拍過建築照片,我現在還留在家中。」說起這些,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彭逸民告訴記者,他也考慮過為自己的微縮模型技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想是想過,但我年紀大了,也不知道怎麼操作。」他還說,想把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並非易事,「很少有年輕人有這個耐心。」彭逸民頗為無奈地說道。

  眼下,彭逸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他的作品,能夠知道微縮模型雕刻這門手藝,記住這片土地上曾經的風土人情。

相關焦點

  • 松江八旬老人巧剪「百狗」送祝福-朱金輝 景德路 醉白池 狗 小狗...
    原標題:松江八旬老人巧剪「百狗」送祝福  春節期間,松江嶽陽街道景德路居民區格外熱鬧,大伙兒聚在「剪紙達人」朱金輝家,請他幫忙剪窗花。最近,這位年屆八旬的老人已經給鄰居們送去了一百多隻「愛犬」。  圖說:「剪紙達人」朱金輝最近給鄰居們送去了一百多隻「愛犬」。
  • 太神了!上海81歲老爺叔復刻了一座「小城隍廟」!縮小縮小再縮小
    這個縮小版的「城隍廟」不但神還原了每一處標誌性建築就連九曲橋上的外國遊客小人人都做得惟妙惟肖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吶~而如此精緻的微縮模型竟然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著實讓人驚豔!此後他又製作了泗涇古鎮一角、陳雲故居、史量才故居、上海城隍廟、松江廟前街等一系列古典建築主題的作品。在「泗涇古鎮一角」作品中,沿街商鋪一字排開,煙紙店、裁縫鋪、皮匠攤、米行……小巧逼真。
  • 吉林八旬老人刀刻百米長卷 700人物展關東民俗萬象
    吉林八旬老人刀刻百米長卷 700人物展關東民俗萬象 2016-05-03 10:05:40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吉林5月3日電 (記者 蒼雁)吉林省吉林市83歲的陳國章用3年時間刀刻百米長卷
  • 太神了!上海81歲老爺叔復刻了一座「小城隍廟」!縮小縮小再縮小~
    這個縮小版的「城隍廟」不但神還原了每一處標誌性建築就連九曲橋上的外國遊客小人人都做得惟妙惟肖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吶~而如此精緻的微縮模型竟然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著實讓人驚豔!上海老爺叔的動手能力也太強了吧~今年已經81歲的彭逸民老先生住在松江泗涇走進他家裡仿佛來到一座微型博物館而這一手令人嘖嘖稱奇的技藝
  • 太神了!上海81歲老爺叔復刻了一座「小城隍廟」!縮小縮小再縮小~
    這個縮小版的「城隍廟」不但神還原了每一處標誌性建築就連九曲橋上的外國遊客小人人都做得惟妙惟肖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吶~而如此精緻的微縮模型竟然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著實讓人驚豔!上海老爺叔的動手能力也太強了吧~今年已經81歲的彭逸民老先生住在松江泗涇走進他家裡仿佛來到一座微型博物館而這一手令人嘖嘖稱奇的技藝
  • 八旬老人刀刻百米長卷700人物展關東民俗萬象(圖)
    原標題:吉林八旬老人刀刻百米長卷 700人物展關東民俗萬象   陳國章進行刀刻畫創作 蒼雁 攝   因自幼在東北長大,陳國章有著濃厚的關東情結。「我想用刀刻畫把關東風情留下來。」於是,陳國章自創了長105米、寬1米的剪紙長卷。在這幅巨型刻畫中,包含了100個關東民間傳說和故事,其中有大、小人物700多個,各種動物300多個,更有不計其數的花草樹木和房屋、建築。   民族風情、東北文藝、地理資源及人文歷史全都融通在這幅長卷中。從搜集素材、構思,到正式開始創作、完成初稿、修正,再到最後完成,陳國章一共花了3年的時間。
  • 神操作!松江81歲老人復刻了一座「小城隍廟」!
    我心想,我也學了那麼久了,要不就試試能不能製作出一座安方塔模型。」彭逸民告訴記者。定下了目標,彭逸民便開始著手創作。但礙於當時的條件,如何把安方塔記錄下來成了一大難題。「當時沒有圖紙,我也沒有照相機,只能靠每天實地觀察,然後憑藉肉眼觀察到的樣子回去製作。」彭逸民解釋道。安方塔,高35.18米,直徑12.45米,每邊長5.42米,呈七層八角樓閣式寶塔。
  • 老人抱小孩九曲十八彎走完:上海城隍廟攻略!
    上海城隍廟介紹: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中心的城隍廟旅遊區,也叫老城隍廟,是上海有名的道教宮觀。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 松江剪刻達人還原13米清明上河圖,曾走進世博會
    誰家小孩結婚剪個喜字,誰家老人想討張作品當樣子,他都愉快地答應下來,「我送出去的剪紙有1000多幅了」,李雪彪告訴小松說。李雪彪來自廣西桂林,退休之後到松江生活,從20多歲接觸剪紙,李雪彪花了近60年的時間來研究這項民間技藝。走進泗涇鎮社區學校展廳,寬敞明亮的空間,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剪紙作品,不少被裝裱成畫冊形式,還有的用鏡框裝幀,每一幅畫都做的精緻又生動。
  • 上海的老城氣息——城隍廟
    元末避兵揚州,轉徙上海。當時佔據蘇州的張士城派人前往招用,為其拒絕。吳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幾次淮備起用秦裕伯,秦均稱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對於秦裕伯隱臥上海甚感不安,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慮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諭:「海浜民好鬥,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堅守不起,恐有後悔。」手諭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應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為治書待御史。洪武三年,設科取士,與劉基同為京畿主考官。
  • 老人抱小孩九曲十八彎走完:上海城隍廟攻略!
    上海城隍廟介紹: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中心的城隍廟旅遊區,也叫老城隍廟,是上海有名的道教宮觀。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 上海城隍廟的傳說
    1924年,上海城隍廟曾發生過一次大火,殿堂、神像損失較為嚴重,除上海城隍神像被善信請出在外出巡得以倖免之外,還有殿前八尊皂隸(公堂差役)因系石身未遭火毀
  • 上海的老城氣息——城隍廟
    元末避兵揚州,轉徙上海。當時佔據蘇州的張士城派人前往招用,為其拒絕。吳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幾次淮備起用秦裕伯,秦均稱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對於秦裕伯隱臥上海甚感不安,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慮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諭:「海浜民好鬥,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堅守不起,恐有後悔。」手諭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應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為治書待御史。洪武三年,設科取士,與劉基同為京畿主考官。
  • 記「中國好人」會昌縣筠門嶺鎮羊角村八旬老人周文榮
    原標題:記「中國好人」會昌縣筠門嶺鎮羊角村八旬老人周文榮 日前,中央文明辦發布9月「中國好人榜」,102位充滿時代感、飽含正能量的身邊好人光榮上榜,本報8月24日報導的我市會昌縣筠門嶺鎮羊角村八旬老人周文榮入選該榜「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
  • 奇怪城隍廟裡敬的不是神而是一個真實的人
    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城隍廟,規劃宏大,富有江南建築特色。因其保存完好,被譽為「江南南第一廟「。大多數城隍廟裡所供奉的神主都說不清來歷,即使有來歷也多源於神話傳說。但湯溪城隍裡的這位神靈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一位活人。
  • 上海城隍廟——上海景點
    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上海城隍廟傳說系三國時吳主孫皓所建,明永樂年間,改建為城隍廟。前殿祭祀金山神漢大將軍博陸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誥封四品顯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後殿乃寢宮。現門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戲臺為1865年建。
  • 上海城隍廟慈愛超市為豫園街道困難老人派發福袋
    中國網道教名山12月10日訊    11月29日,正值農曆十一月初一,上海城隍廟慈愛超市在廟觀內向豫園街道各居委困難老人免費派發由上海慈愛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中華慈善之星、著名企業家管寶龍先生捐助的300份「慈愛福袋」,福袋內包括米、白糖、食用油等生活必用品,這一善舉得到了老人們的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標誌著上海城隍廟「慈愛超市」項目正式啟動。
  • 上海城隍廟究竟供過幾位城隍老爺
    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另外,此前我還聽說,上海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姓秦。這又是什麼情況?
  • 上海最早的城隍廟
    相傳,城隍是道家保護城池的神,同時也庇佑著市民,城隍廟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則多為生前有惠於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歿後也能為民「御大災、捍大患」。唐代以來各地皆祭城隍。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海建城之始。由於上海剛立縣,縣城的規模並不大,因而縣內並未修建自己的城隍廟,城內居民祭拜城隍神是到淡井廟去祭拜松江府城隍神。
  • 上海城隍廟 究竟供奉過幾位城隍老爺
    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另外,此前我還聽說,上海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姓秦。這又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