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操作!松江81歲老人復刻了一座「小城隍廟」!

2020-12-10 騰訊網

「2000年我就開始創作微縮模型了,今年正好是第二十年。」今年81歲的彭逸民笑著回憶道。

二十年間,居住在松江區泗涇鎮的彭逸民先後創造了多件氣勢磅礴、惟妙惟肖的微縮模型。記者問他最得意的是哪件作品?「最得意的永遠是下一件。」彭逸民答道。

■彭逸民

從入門學習到小試牛刀,從熟練掌握到駕輕就熟,讓我們走進彭逸民的微縮模型世界。

因無聊開始接觸微縮模型製作

2000年左右,彭逸民離開了工作幾十年的崗位,開始享受愜意的退休生活。「我和他們(身邊的朋友)不太一樣,他們退休了喜歡搓搓麻將,我不喜歡。」彭逸民坦言自己是一個能沉下心來的人。

當時一個偶然機會,彭逸民參加了自己所在松江泗涇鎮成人學校創辦的微模課程。「我聽的第一堂課就覺得挺有意思,心想如果自己也能有老師這樣的手藝該多好。」彭逸民回憶起當年的情況。自此之後,他便開始邊學習邊摸索微縮模型技藝。

■正在製作微縮模型的彭逸民

兩年後,彭逸民的第一件作品「安方塔」誕生。「當時,泗涇古鎮面臨改造。我心想,我也學了那麼久了,要不就試試能不能製作出一座安方塔模型。」彭逸民告訴記者。

定下了目標,彭逸民便開始著手創作。但礙於當時的條件,如何把安方塔記錄下來成了一大難題。「當時沒有圖紙,我也沒有照相機,只能靠每天實地觀察,然後憑藉肉眼觀察到的樣子回去製作。」彭逸民解釋道。

安方塔,高35.18米,直徑12.45米,每邊長5.42米,呈七層八角樓閣式寶塔。看似只是一座塔,但塔的高度、弧度、裝飾都頗有講究,這也考驗著彭逸民的記憶力。「我記性還算好的,但要把這件作品刻畫的惟妙惟肖還是有難度的。」彭逸民說道。

■正在製作微縮模型的彭逸民

為此,他成了安方塔下的「常客」。「有時一個小小的細節,我要來回觀察好幾次。」在彭逸民看來,越細小的地方越需要仔細觀察,「如果小的地方不做做好,會影響整件作品的最終效果。」他回憶道。

■安方塔製作極其考驗技藝

細觀「安方塔」,每一處細節都能體現彭逸民巧奪天工般的精湛技藝。「你看這座塔的屋頂,每層屋簷上都掛著八隻小風鈴。」彭逸民一邊指著自己的作品一邊介紹道。

彭逸民告訴記者,自己以前當過機修工,所以基本功還算紮實。也正是因為這件作品,給了彭逸民繼續創作下去的信心。

滿足別人的願望最令他開心

二十多年間,彭逸民創作過無數好的作品。從年代久遠的泗涇古鎮、史量才故居、廟前街、方塔園到新近創作的垃圾分類。

■彭逸民作品——老上海城隍廟

蜿蜒曲折的九曲橋、高高聳立的綠波廊、閒逛的遊客、池塘中的荷花……

這便是令彭逸民最驕傲的一件獲獎作品——老上海城隍廟。說起這件作品,老彭打開了話匣子:「大約是1970年前後,居民區黨支部開展黨員活動,到上海城隍廟去參觀,但很多老人因為年紀大了,腿腳不便沒辦法去,所以我心想能不能按照城隍廟的樣子把它作出來,供這些老人觀賞。」

製作過程中,因為材料緊缺,老彭只能就地取材,「比如用過的竹筷、丟棄的三夾板、拆下的月餅盒、煙盒、舊布料等等。「這些在老彭手裡都變成了寶貝。「喏,這個部位就是用三夾板做的。」每當為他人揭秘的時候,老彭總會不經意的笑起來。這種笑,發自內心。

■蜿蜒曲折的九曲橋

在老彭看來,能滿足那些不能去城隍廟現場觀賞老人的心願,是令他最開心的事。當然,這件「老上海城隍廟」作品還獲得了全國舊物改造DIY大賽的一等獎。這對於老彭這麼一個「半路出家」的微縮模型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份莫大的榮耀。

想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正在製作微縮模型的彭逸民

老彭得獎的信息很快傳遍了他所在的街鎮,這也引來了一些想跟隨他學藝的人。但在老彭看來,自己沒有經過什麼系統的學習,沒有什麼書籍教材可以提供給他們,所以一直沒有收徒弟。「況且完成一件作品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有興趣是不夠的。要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仔細觀察、用心製作,才能成功。」老彭告訴記者。

■正在製作微縮模型的彭逸民

不過老彭也透露,如果有年輕人願意花費很多的時間來學習製作微縮模型,他是非常願意教授的。

記者問老彭,做了二十多年微縮模型,有沒有一刻想過放棄?老彭說,微縮模型這個東西,你看著它一點點成型,就會越來越有興趣想要把它做好,想更快的把它做出來。「以前做這個最大的困難是記不清楚建築的樣子,現在用電腦列印下來方便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老彭所在的泗涇鎮中西居委會一直用實際行動幫助老彭。「我現在的工作室就設立在居委會中,已經退休的居委會主任還帶我去拍過建築照片,我現在還留在家中。」說起這些,老彭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老彭的部分作品

老彭告訴記者,他考慮過為自己的微縮模型技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想是想過,但我年紀大了,也不知道怎麼操作。」他還說,想把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並非易事,「很少有年輕人有這個耐心。」老彭頗為無奈的說道。

眼下,老彭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夠知道微縮模型雕刻這門手藝,記住這片土地上曾經的風土人情。

相關焦點

  • 太神了!上海81歲老爺叔復刻了一座「小城隍廟」!縮小縮小再縮小
    這個縮小版的「城隍廟」不但神還原了每一處標誌性建築就連九曲橋上的外國遊客小人人都做得惟妙惟肖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吶~而如此精緻的微縮模型竟然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著實讓人驚豔!上海老爺叔的動手能力也太強了吧~今年已經81歲的彭逸民老先生住在松江泗涇走進他家裡仿佛來到一座微型博物館而這一手令人嘖嘖稱奇的技藝
  • 太神了!上海81歲老爺叔復刻了一座「小城隍廟」!縮小縮小再縮小~
    這個縮小版的「城隍廟」不但神還原了每一處標誌性建築就連九曲橋上的外國遊客小人人都做得惟妙惟肖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吶~而如此精緻的微縮模型竟然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著實讓人驚豔!上海老爺叔的動手能力也太強了吧~今年已經81歲的彭逸民老先生住在松江泗涇走進他家裡仿佛來到一座微型博物館而這一手令人嘖嘖稱奇的技藝
  • 上海松江這位八旬老人神刀刻出微型城隍廟
    今年81歲的彭逸民笑著回憶道。二十年間,居住在松江區泗涇鎮的彭逸民先後創造了多件氣勢磅礴、惟妙惟肖的微縮模型。在採訪中,記者問他最得意的是哪件作品,他說:「最得意的永遠是下一件。」  從入門學習到小試牛刀,從熟練掌握到駕輕就熟,彭逸民在微縮模型世界孜孜探索著,追求著。近日,記者採訪了彭逸民,聽他講述創作的心路歷程,並走進他的微縮模型世界。
  • 城隍廟不稀罕,但敢叫天下都城隍廟的卻僅此一座,就在山西上黨
    山西長治市上黨區西火鎮有兩個村,分別叫做南大掌村、北大掌村,兩村之間有一座山嶺,名叫城隍嶺,嶺上,有一座名氣非常大的天下都城隍廟。初冬的天氣已經冷意頗濃,站在山西長治縣(現長治市上黨區)天下都城隍廟偌大的廣場上,微微的寒風令人縮手縮腳。
  • 聾皂隸:城隍廟裡的「gay神」
    比如前段時間火出圈的哪吒,因為在《封神演義》中抽了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的龍筋,所以成為絛帶行祖師,永定門內黑龍潭就曾有一座由絛帶行建立的哪吒廟;又因為他腳踩風火輪,所以還成為了自行車行的祖師。再比如眾所周知狐仙具有媚態惑人的性魅力,那麼狐仙成為娼妓們供奉的對象自然不足為奇。
  • 城隍廟哪裡都有,但平遙古城的這座城隍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座
    是因為這是一座以城隍廟為主體的,在位置上三廟合為一體的中國道教神廟。這座城隍廟並不是在平遙古城最熱鬧的東、西、南、北四條商業步行街上,而是坐落於城隍廟大街上,旁邊是知名的平遙文廟。明清兩代都遇到過火災事故,但是隨後得到重新修,清朝鄭板橋宰濰縣,重新修城隍廟並撰有《創修城隍廟碑記》,如今見到的建築物絕大多數是清朝遺蹟。平遙城隍廟是一座歷史悠久,歷史人文內容豐富,宗教信仰規制完整的官祀中國道教寺廟。是現如今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其以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建築物之精而著稱。
  • 城隍到底是什麼神?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第一,長治潞安府城隍廟
    長治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其建築規模宏大,布局奇特。是國內現存府級城隍廟中較完好的一座。有碑文記載,該廟始建於元朝初期,距今已有780餘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曾多次擴建重修。和我國古代大多數的高規格建築一致,這座城隍廟也是採用中軸式分布,中軸線上,從九龍壁(琉璃影壁)始,列有吊橋、街門、樓、牌坊、山門、戲樓、獻亭、中殿、大殿、寢宮。兩側配以耳殿、廓龐等,共有三院。整個布局,疏密有致,氣勢雄偉。各殿飛簷凌空,鬥拱交錯,殿頂琉璃,富麗堂皇。
  • 81歲杜玉春老人不慎走失 平安救助站保平安
    青海新聞網訊 7月5日,81歲的杜玉春老人把61歲的女兒杜淑慧送上了回家的公交車,沒想到4天後,接到一個電話,說他女兒走丟了。正在老人心急如焚時,女兒又奇蹟般地出現在了他的面前。這是咋回事呢?  話還得從頭說起。杜玉春老人的女兒杜淑慧患有腦萎縮,記憶力不好。
  • 老人抱小孩九曲十八彎走完:上海城隍廟攻略!
    上海城隍廟介紹: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中心的城隍廟旅遊區,也叫老城隍廟,是上海有名的道教宮觀。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 潮州是一座超越特色的山水園林宋城與獨一無二的府縣城隍廟
    在古代城隍是指守護城池之神,以城池為象徵之崇拜身份,只屬自然神明,後來才演變為人格化的神明,並定格為供奉公正廉明的功臣或殺身成仁的名將,從而將城隍的信仰上升為一座城市的保護神。歷史上對城隍廟信仰隨之遍布流行,直至明皇朝,規定每一座縣城都要建一座城隍廟讓民間供奉之後,對神明敬畏和崇拜日益加深,從而成為當地的民風民俗文化。潮州古城的城隍廟文化,相信也是這樣演進而來的。
  • 81歲老人霧裡迷路14小時,幸好被及時發現
    興化市戴窯鎮一位81歲高齡的老人出門前往東臺看望自己50多歲的女兒,結果在半路上迷路了,跑了14小時,好在被巡邏的民警發現。12月28日晚上6點左右,大豐區劉莊派出所二級警官陳愛國帶領著輔警在轄區G204國道例行巡邏,突然發現路邊上一位老人正挑著編織袋由南向北在路邊行走,於是趕忙上前詢問,經了解得知,老人在前往東臺的路上迷了路。
  • 81歲走失老人離世 屍體在浮山附近被發現
    剛剛我們得到了最新消息,據青島藍天救援隊李延照隊長介紹:12月1日下午,志願者在浮山東側的一處採石場附近,發現了一具老人的屍體。經過警方和家屬確認,死者正是之前走失的81歲老人。【此前報導】11月24日13點左右,81歲的朱啟鈞從青島三中、滄口公園附近走失,7天未歸家。
  • 一座老城的庇佑地標 「新密古城」系列之城隍廟
    這個新密老城盡人皆知的諺語,說的是新密老城的兩個老景——城隍廟的琉璃影壁和法海寺裡的玉石塔。假若你來到新密老城,和老城人聊起老城往事,老城人會不自覺地向你講述老城城隍廟前的琉璃影壁和法海寺裡的玉石塔,那神色,絕對是崇敬和陶醉——因為,那曾經是新密的風景。
  • 松江老布新玩法,這群老人組團盤它
    松江老布新玩法,這群老人組團盤它 2020-09-06 0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松江建築圖接近松江東方建築
    回顧一千年的歷史,松江城市的發展經歷了許多艱辛,在戰爭的硝煙中,他被多次摧毀和建造。之前松江區自唐代建華亭縣以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個,區文物保護單位47個,文物保護點233個。隨著松江新城近的發展,新世紀泰晤士小鎮、松江大學城、廣富林文化遺址、佘山深坑酒店等一批新建築相繼出現。
  • 81歲老人跑全程馬拉松,網友熱議:感覺膝蓋吃不消,跑個短距離的還是...
    虎撲11月9日訊 11月9日,西安81歲老人陳金鐘連續第四年參加馬拉松,今年他用時6小時14分跑完全程。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81歲老人跑全程馬拉松6小時14分完賽】西安81歲老人陳金鐘,連續第四年參加馬拉松。今年,他用時6小時14分跑完全程!在他背後,印有"年齡81歲,我在你前面!
  • 濰坊昌邑81歲流浪老人進老年公寓 有了溫暖的家
    ◎市民閆女士為他租房受挫,乾坤老年公寓聞訊提供房間   ◎暖氣電視一應俱全老人很開心,還打算繼續撿廢品掙錢  昌邑81歲老人菅鴻壽在濰坊城區流浪20年,愛心人士為其提供臨時居所。此事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逍遙遊——都城隍廟
    古人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明存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民間普遍信奉並進行祭祀活動。
  • 成都街道︱城隍廟
    成都歷史上五座城隍廟的大致位置圖 這樣,一個成都城居然擁有了五座城隍廟。另外,在明代成都地圖中可以看到,在城西南還曾有一座城隍廟。雖然有關城隍廟的故事口口相傳,流傳至今,但老的建築實物早已經消失,無一倖存。 老成都一年有三次城隍廟會。第一次廟會在清明節,一府兩縣三神出巡,會於北門。第二次廟會在中元節期間,內容和第一次差不多。
  • 養老不離鄉 | 上海松江「幸福老人村」裡的幸福事
    位於上海松江葉榭鎮堰涇村的幸福老人村。蔡斌攝在上海松江葉榭鎮堰涇村,古樸院牆圍起一幢幢普通村宅,質樸而寧靜。與許多市郊鄉村一樣,在這裡居住的,幾乎都是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 如今,鄉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已搬往城鎮居住,但那些老人卻大多不願意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堰涇村的老人們是幸運的。今年2月,在幾位年輕人的張羅下,一座名為「幸福老人村」的民建養老機構在該村正式運轉起來,努力讓農村裡的老人養老不離鄉。 老人不願離村養老,只因放不下那一塊自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