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城的庇佑地標 「新密古城」系列之城隍廟

2020-12-26 華夏經緯網

 

 

  □首席記者李紅軍文圖

  「密縣城真可誇,琉璃影壁玉石塔。」

  這個新密老城盡人皆知的諺語,說的是新密老城的兩個老景——城隍廟的琉璃影壁和法海寺裡的玉石塔。假若你來到新密老城,和老城人聊起老城往事,老城人會不自覺地向你講述老城城隍廟前的琉璃影壁和法海寺裡的玉石塔,那神色,絕對是崇敬和陶醉——因為,那曾經是新密的風景。但毫無疑問的是,那崇敬和陶醉的神情裡又帶著無盡的惋惜——因為,現在這兩個被新密人視為鎮城之寶的寶貝,早已「香消玉殞」,只是老城人心中的風景。

  2009年9月底,我來到新密老城,久久地站在城隍廟和法海寺前,在老城人近乎急切的追憶聲裡,還原著昔日的寶貝。一如往日地,讓老城驕傲的建築,模糊而清晰地交疊重現在我的眼前——真是邪門了,每次來到新密老城,千算萬算,但總是趕上個落雨或飄雪的日子,這或許是老天有意,總是朦朧著老城記憶,藉此張揚著神秘的色彩。

  這裡,我只好借著縣誌,還原著城隍廟曾經的真實:新密城隍廟位於新密市老縣城西大街北側,東與縣衙、西與法海寺節孝祠相鄰,坐北朝南,創建於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時重建,主要建築由南向北按中軸線對稱分布。但春秋更迭,時過境遷,琉璃影壁、鐵獅、石坊已不復存在,現在只剩下明清建築93間,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戲樓、鐘樓、鼓樓三樓合一,戲樓居中,鐘樓居左,鼓樓居右,面寬5間,進深2間,3米高的臺基內有磚拱形門洞5個(俗名午朝門);大殿面闊3間、進深8米,單簷歇山式,前、後簷下各置鬥拱10朵,綠色琉璃瓦覆頂,大門兩邊有對聯「作惡報作惡不報祖宗有德德盡再報,行善昌行善不昌祖宗有殃殃盡再昌」;東西廊房30間,現置明王及十大惡浮雕、地藏王及十大閻君塑像;各類碑刻35通,但多數鑲嵌在牆壁上。

  過去的日子,每逢陽曆4月5日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滿城官民都要舉行隆重儀式,祭祀密縣城隍神紀信,以祈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在這樣的歷史引導下,我走進了城隍廟,試圖清晰地觸摸它的發展脈絡。

  新密城隍廟供奉著紀信

  說到城隍廟,不能不說它的歷史。按最通常的說法,城隍起源於古代對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修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深深的城壕和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的地方,就建有城隍廟。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建的蕪湖城隍廟。歷史上有唐代張說、李德裕、李陽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獻記載。宋代以後,城隍開始人格化,多將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後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年)封城隍為王爵。元代文宗天曆年間,朝廷讓城隍爺配享夫人,從此城隍廟裡就有了寢殿,專門供奉城隍爺及城隍夫人。

  到了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相傳朱元璋稱帝之前,曾經宿身城隍廟而倖免大難。朱元璋稱帝後,於洪武元年(1368年),下旨封京都城隍為監察司顯佑王,職位正一品,與朝廷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級。同時,封各府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封州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封縣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正是在這一時期,各州府縣,紛紛修建城隍廟。京都城隍廟由皇帝敕建,皇宮撥付銀兩,廟內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縣則按照等級,依次效仿,規模等級完全參照地方官署衙門,按級別配以冕旒官服。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頒布了專門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並下詔去除了城隍封號,封京都城隍為「都城隍」,其他只稱某府、某州或某縣城隍。

  據統計,明代全國有城隍廟1472所,也就是說,當時在每一座中國城市中,都至少有一座城隍廟。

  一般來說,城隍廟裡的塑像與配神是:正殿之中供奉城隍大神,兩旁分列八大將、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鐘鼓神以及十殿閻王、十八司等地獄塑像,府城隍廟裡則有更多的配神。新密城隍廟,實際上也是明洪武時代的產物,它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

  「人們祭神實為尊人。城隍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各地推崇本地英烈或先賢為城隍。新密城隍傳說為紀信,因楚漢相爭時,項羽、劉邦戰於城皋(又名虎牢,今滎陽汜水鎮西),劉邦勢孤被圍於滎陽,將軍紀信以劉邦名義著劉邦衣冠,乘劉邦車駕出東門投降,掩護劉邦自西門逃走。項羽發現中計後,惱羞成怒,把紀信活活燒死。後世以紀信忠勇,祀為城隍。」新密的文史專家張懷洲先生說。

  一邑有縣令掌管,城隍與縣令同級,掌管一邑陰司,每年城隍要出城巡視三次,清明出城「收鬼」,緝拿邪惡,為耕播平定一方。農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出巡「訪鬼」,受理冤鬼冤案,把惡鬼冤鬼都帶回廟內審判,懲惡揚善。城隍出巡時,人們抬著城隍高舉八面「肅靜」、「迴避」虎頭木牌,儀仗長達數裡,旌幡遮雲,威風凜凜,聲勢浩蕩,使人受到震動,進而促使人向良善、遠邪惡,達到視神、諭鬼與教人的統一。

  新密城隍廟有著獨到的建築特色

  據新密文史專家魏殿臣老先生介紹,全國各地雖然都有城隍廟,但是只有新密的城隍廟是受過皇封的。由是,新密的城隍廟有不少獨到之處。譬如,其他地方的城隍廟大門多為1孔或3孔,而新密城隍廟因受過皇封,所以建成了5孔的午朝門。

  另外,城隍廟的西樓建築是八角樓形狀,採用了懸空梁建築結構,午朝門及西邊廊房也多採用懸空梁結構,這在全國的古建築中也很罕見,體現了其時能工巧匠的建築智慧。

  尤其特別的是,後殿的城隍塑像下面也藏著玄機,當你來到後殿時,城隍神會突然坐起來。原來,塑像下藏的機關與塑像前的一片地磚相連。如果香客進來無意中踩中了與機關相連的地磚,原本躺臥的「城隍」就會突然「坐」起。這樣的場景曾經讓很多人心驚膽戰,而且還嚇死過來上香的香客。所以,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地下機關改成了電動式,只有香客來到後殿上香、跪拜磕頭時,原來向後仰躺的城隍塑像,才會緩緩坐直身子,禮拜結束站起身來,城隍塑像又恢復原來仰躺的姿勢。

  如前所說,城隍廟原本還有一處全國罕見的彩色琉璃影壁,上面繪有二龍戲珠彩色圖案,這應該是全國絕無僅有的彩色影壁,也是新密人引以為榮的寶貝,只可惜它已被損毀。

  在建築藝術上,城隍廟與古縣衙十分接近,全國罕見的建築藝術,凝結著明清時期建築工匠的智慧。近年來,專家們不斷來此考察,城隍廟及其建築藝術先後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專家們認為,新密城隍廟規模巨大,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其中不少古建築保存完好,對研究我國古建築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新密城隍廟的現在離不開村民的保護

  一如新密縣衙如今離不開馬根一樣,現在的新密城隍廟也離不開一個叫王亞套的人。

  新密城隍廟雖然建築和藝術價值都很高,但一度並不被人們當回事兒。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城隍廟雖仍是廟宇,但北小院卻被作為國民黨政府的警察局使用,並且單獨開了個後門,與縣衙大門斜對。新中國成立後,城隍廟廟產完全歸公,當時的密縣公安局在其中辦公三十多年。公安局搬走後,原司法系統如檢察院、法院、公安局的家屬都住著廟房,最多時城隍廟內住了48戶。

  縣政府從老城遷往新址後,司法機關也陸續搬遷,城隍廟內所住家屬也大部分搬走,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92年,仍有十幾戶人家住在那裡。政府遷出後,城隍廟成了一個大雜院,空地上蓋滿了房子,隨著房子的修建,文物破壞也開始升級,大院東西兩側原有長長的卷棚,西卷棚被拆掉三間,其餘27間卷棚被隔成一個個小間,每間都開了一個門,原卷棚裝飾精美的窗格大多被破壞。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密縣興起了一陣旅遊熱,政府希望借旅遊熱招商引資,搞活經濟。此時,老城一些人在空空的大殿上寫上「城隍爺」的牌位,開始了宗教崇拜。一些有識之士建議將城隍廟開發成旅遊區,將提案遞交縣委,得到了領導的高度重視,由旅遊局下文成立了城隍廟旅遊區管理辦公室。可是旅遊開發阻力重重,困難重重。廟產雖然明確了,但是裡面的住戶遲遲不搬遷,搬走者遲遲不退房。鑑於此,時任縣委書記周建秋率相關部門和城關鎮領導在城隍廟召開現場會,限半月內空房移交,住戶搬遷,對拒不搬遷者採取強制手段。但由於原因複雜,城隍廟戲樓及東卷棚南頭共18間房仍為他人非法佔用。

  城隍廟成立了旅遊區辦公室以後,即走上了艱難的民間開發之路,香客們的捐資、熱心人士的贊助全部投入到開發中。

  「看著讓人心疼。」老城居民王亞套先生說,「這可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財富,眼看就要被糟蹋完了。」作為新密城隍廟現在的「廟主」,王亞套負責著城隍廟的維修和保護,他說,他是在2001年接手城隍廟管理的,當時由於歷史原因,廟裡還有不少住戶。這些住戶有的在廟裡養兔子、有的種菜。由於年久失修,再加上人為破壞,後院的古建築倒塌了很多,東廂房也有一些被損毀。

  為了保護這些文化遺存,他和其他一些人開始進行努力。他們自發捐資,對破敗不堪或者倒塌的古建築進行重修加固。

  因為不忍心看著古建築在自己眼前毀掉,除了村民的捐款,需要維護時,王亞套就從自己家中拿錢,幾年間差不多投進去了20多萬元,他說。

  由於城隍廟的殘破,也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會。據說,當時有一新密籍臺胞有意投資搶救縣城文化遺產,但看到實景一片殘破,開發前景暗淡,最終打消了投資的念頭。

  到底是把城隍廟作為宗教道場,還是建成旅遊區或溱洧黃帝文化博物館,抑或辦成文化公園,在新密關心城隍廟的人士中間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

  其時,新密文物保管所原所長魏殿臣先生說,城隍廟要變成老城先進文化的代表,新密先進文化的代表,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吸引海外僑胞、招商引資的突破口,並為古代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為此,魏殿臣先生把自己珍藏的老城歷史風貌照片加洗了二十多幅,當地文物愛好者和文物收藏者魏永森、溫夢石把自己收藏的古錢幣和家藏數百年的古籍、字畫都一一貢獻了出來,他們還徵集了新密當代書畫家馮世友、陳啟統、李國錄、楊克勤、孫松燦的字畫幾十幅和與新密歷史文化、溱洧黃帝文化有關的資料、書籍在城隍廟西卷棚內布展,以突出它的文化特色。但究竟怎樣建,當時還沒一個統一的說法。

  2009年,隨著老城開發的進行,城隍廟自然被容納了進來,在未來的老城開發中,它將和古縣衙、法海寺一樣,恢復其原有的面貌,成為新密老城古老文化的重要一景。

  新密城隍廟裡的戲樓

  新密城隍廟大殿

 

 

相關焦點

  • 中原深邃處新密有古城
    沿一條光滑的青石板路,向新密古城走來,遠遠就望到了這個建築群,以它為中心,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城隍廟、文廟、法海寺、檜陽書院、關帝廟……   翻閱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密縣誌•城郭圖》,圖上清晰標註的縣衙、城隍廟、卓君廟……都能在今天的古城中找到蒼老的身影;魏氏家祠、進士第……數不清的民間建築,隱身於僻靜小巷,一切還是從前的樣子。
  • 一塔託出佛家大法 「新密古城」系列之法海寺(下)
    這便是新密老城人常常給人說起的故事:「我們這裡的法海寺塔啊,有著很多的神奇,我們小的時候,塔還在,我們常常在塔下玩耍,有時候我們會鑽進塔洞裡,會聽到洞裡面有轟轟的聲響,老輩人說,塔下面壓著一海眼,塔不敢扒,扒了密縣就淹了。」這樣的故事,上點年紀的新密老城人都會講。
  • 中原深邃處 新密有古城 河南日報網-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沿一條光滑的青石板路,向新密古城走來,遠遠就望到了這個建築群,以它為中心,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城隍廟、文廟、法海寺、檜陽書院、關帝廟……  翻閱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密縣誌·城郭圖》,圖上清晰標註的縣衙、城隍廟、卓君廟……都能在今天的古城中找到蒼老的身影;魏氏家祠、進士第……數不清的民間建築,隱身於僻靜小巷,一切還是從前的樣子。
  • 城隍廟哪裡都有,但平遙古城的這座城隍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座
    平遙古城城隍廟國內城隍廟何等多,但論雄偉壯觀的城隍廟,基本上都是在北方地區,這和雄厚的民俗宗教信仰有關係。在許多北方地區城隍廟中,平遙古城內的城隍廟相對來說比較特別。是因為這是一座以城隍廟為主體的,在位置上三廟合為一體的中國道教神廟。這座城隍廟並不是在平遙古城最熱鬧的東、西、南、北四條商業步行街上,而是坐落於城隍廟大街上,旁邊是知名的平遙文廟。
  • 一家之言一一我說新密
    新密最早的商場一一青屏商場我先介紹新密老城,新密古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史上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等你親身領略了會更有感覺,古街道保存相對較好,你看一眼到就會感覺到它的古樸厚重,但是現在也會看到它和現代文明的交融,因為現代文明的衝擊有勢不可擋之勢呀!
  • Discovery in small town:榆次老城
    在山西提到古城,人們首先會想到平遙古城,其實在距離它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更為精緻的古城,榆次老城。榆次老城,則始建於隋代,現有建築以明清為主,在上世紀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逐漸消失,目前尚存兩條街,依稀看得到當年這座城市的品味。
  • 影像裡尋味老城 「古城風韻」今猶在
    古城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根脈」,建昌古城,為了展示老城的變遷過程,記錄西昌古城歷史,文管所在大通樓打造了「古城風韻」攝影展,並向社會徵集精選了116幅最能展現古城新舊變遷的攝影照片陳列其中。>走進展廳,一幅幅親切質樸的西昌老城街景影像,將西昌古城地標建築和人文風情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令人感懷。
  • 影像裡尋味老城「古城風韻」今猶在
    古城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根脈」,建昌古城,作為西昌歷史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近年來,通過一次次的保護性改造和修復後生機勃發,為了展示老城的變遷過程,記錄西昌古城歷史,文管所在大通樓打造了「古城風韻」攝影展,並向社會徵集精選了116幅最能展現古城新舊變遷的攝影照片陳列其中。
  • 山西有一座1400多年的老城,是4A景區,堪稱中國民間藝術的博物館
    與著名的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和王家大院相比,榆次老城的名氣稍遜一點,這座位於山西省晉中市中心的古城已有143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榆次是戰國時期的地名,而榆次老城是隋代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代城郭舊址上修築的。
  • 洛陽市老城歷史文化街區改造詳規出爐
    建成後,洛陽古城將形成以明清建築風格為基調,集文化、旅遊、商業、休閒為一體的經濟發展帶。目前,該項目徵遷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1 古城千年底蘊,現狀與地位不匹配  這座於宋金時期在隋唐洛陽城故址上建造而成的老城,經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傳承和不斷改造,延續至今。
  • 石獅永寧衛城隍廟內有獨特石獅子,「腳踩」LV,遊客嘖嘖稱奇
    據有關資料考證,原永寧城隍廟規模僅限於現有的後殿。清·道光十五年(1835)經由鄉賢蔡名標發動各方善信,捐資進行擴建。清·光緒年間,再由港邊村鄉賢佘馬堆前往菲律賓,向鄉僑籌募資金加以整修、挺高門樓,方形成今日之大觀。
  • ​張行方合肥行吟之六:走馬觀花城隍廟
    廬州府城隍廟——合肥文化地標,看大戲,拜城隍,賞徽州三雕,為追尋「合肥記憶」,探究廬州文化的一脈淵源,這裡成了合肥一張名副其實的「亮麗名片」,到合肥,這裡不得不來一睹風採。廬州府城隍廟位於合肥市安慶路西段,為清代廬州府廟,始建於北宋皇佑三年(1051)。
  • 國慶「淘寶」之倫教:不能錯過的城隍廟
    在國慶期間,順德城市網獨家策劃推出「國慶淘寶」系列報導,與您一同了解順德,認識順德,讀懂順德,細細品味她的魅力與內涵。(順德城市網網友「SD自由鳥」攝)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文寧) 順德人習慣拜神祈求平安,老一輩人常說「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接下來,帶大家去倫教的仕版村走走,不能錯過的當屬仕版城隍廟了。  仕版位於倫教西南部,距街道中心約2公裡,面積4.06平方公裡。
  • 再愛一次老城廂,城隍廟即將大變身
    大年初一燒頭香,敲鐘祈福走九曲橋;元宵節觀花燈,猜燈謎,吃寧波湯糰;中秋節賞月,嘗老上海飯店的八寶鴨;根據黃浦區舊改項目,城隍廟周邊的福佑地塊已於去年完成徵收。而在城隍廟的西面,舊校場路西面也已封閉。根據網上的消息,這裡將建成豫園二期項目,並邀請了多家城市設計公司參與規劃設計。豫園二期,將是現在豫園的5倍大!將傳統的中式風格延伸,將升級成為「最中國」的全新潮玩地標!
  • 西安都城隍廟詳解
    古城牆護城河,城隍廟鐘鼓樓共同承載著西安這座古城的靈魂衣櫃,歷史的長河不知淹沒了多少聞名的古蹟,留下來的都是富有靈氣的文明之魂,西安就是這樣一座城市保存了古城牆,護城河,還有聞名遐邇的鐘樓和鼓樓,這不能不說是城隍爺護城有功,我們現在為於西安都城隍廟西大街牌樓。
  • 河南一區,境內古城已1600年,文峰塔是地標,建有中國文字博物館
    轄區內現存文昌閣、宋代韓王廟、明代高閣寺、清代府城隍廟等歷史文物487處、非物質文化遺產20餘項。其中安陽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1600餘年歷史。安陽歷史悠久,第一個城當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後是盤庚遷殷之殷都城。前236年秦將王翦等又克安陽,始建安陽城。398年,在今安陽城西南燒盆窯村一帶,建安陽城。
  • 國慶旅遊去哪裡,榆次老城歡迎你
    如果你還在想八天國慶中秋小長假怎麼度過,那麼榆次老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僅可以感受古城文化還可以在城中的美食街大飽口福。,因為其地理位置的獨特,是晉商旅遊黃金線路的起點,縣衙、城隍廟等八大重要景點各具特色。
  • 《行走定南》之(蓮塘古城)
    古城地處江西最南端的定南縣老城鎮,是定南的老縣城。民國16年(1927年),縣城由老城遷往新址後,改蓮塘名為老城。明朝時劃安遠、信豐、龍南三縣之「邊沿、蠻荒、煙瘴、匪患出沒」地帶,設立定南縣。初設縣城選址此地時,城的周圍蓮池較多。縣城建好後,時任縣太爺以城內蓄水以備防火之用,實為附庸風雅,為自己及家眷建設後花園,又在縣衙後面的空地上,開挖了四口人工荷塘,形成了城內城外蓮塘蓮花的格局,古取名為「蓮塘」。
  • 榆次老城,昔日晉商繁華夢
    山西古建築是一座寶庫,榆次老城便是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集宋、元、明、清、民國各時代的風格於一體,在晉商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群。圖說:榆次縣衙 來源:網絡老字號鬥拱交錯、重簷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的榆次古城特有風貌
  • 隱藏在破舊老城的古建,河南安陽城隍廟,是民俗博物館還時尚。
    彰德府城隍廟坐落於西大街最東與神路街交叉口處,免費遊覽景點,安陽市非物質文化展示中心。城隍廟附近是老城區,破破爛爛,算卦一條街。按照市政府的規劃,這裡即將展開建設,古建翻新,要大變樣大發展了,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