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友 以「敢」著稱的流行病防控專家
吳尊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任中疾控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2003年曾參與「非典」防治工作,今年1月中旬開始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曾獲多項中國政府獎勵和榮譽,並獲得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金質獎章、國際毒品學會諾萊斯敦(Rolleston)大獎等。
每天中午12點-13點,午飯時間,而在此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中疾控」)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雷打不動地在做一件事:審核同事發給他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分析」報告(下稱「分析報告」)。經他審核通過後方能報送相關領導和部門。
57歲的吳尊友個頭中等,頭髮濃密直硬、兩鬢略有少許白髮。穿一件淺藍色長袖襯衣,並把下擺扎進了黑色西褲褲腰。6月11日,北京確診首例本土病例以後,他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發布會的現場,在關鍵節點上他的判斷總能給社會帶去信心和安心。
吳尊友告訴新京報記者,眼下他最重要的工作是梳理、總結我國過去8個多月新冠肺炎防控的經驗,回顧全球總體及各國疫情發生、發展、控制及反彈等現象,為我國秋冬季可能到來的新冠疫情形勢做技術準備。
「相當給人以信心」
6月18日,北京新發地疫情確診首例本土病例的第八天。三天前,根據中疾控安排,吳尊友帶領一支11人的多學科專家隊伍進駐了北京疾控。與北京疾控專家組成聯合工作組,開展新發地市場的病毒傳播機制與溯源工作。
在當天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5場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向吳尊友發問「三天前,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未來三天的疫情走勢會決定北京的疫情。現在三天過去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現在的疫情形勢如何?」
坐在會場主席臺上的吳尊友,雖然戴著口罩卻難掩其笑容。吳尊友的回答是:「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
語驚四座。吳尊友也由此進入更多人關注的視野。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不僅外界,就是在內部討論中也有專家對吳尊友的樂觀表示懷疑,並認為可能會出現第二波疫情高峰。還有未署名的專家公開表示吳尊友的判斷過於草率。
吳尊友透露,其實他此前也擔心北京的情況會與武漢、紐約的情況一樣。之所以後來敢回答「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是因為「對北京疫情數據和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的精準分析與判斷。」
這與吳尊友每天要做的一項工作有關,就是每天同事送給他審的「分析報告」。這個分析報告包含了所有病例的發病日期和確診日期,他還可以根據新冠平均潛伏期就此構建出第三個時間點,也就是病例可能發生感染的時間。因此,他是通過三個時間點所反映的疫情特徵,以及核酸篩查呈現「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所反映的疫情所處流行階段,來判斷「疫情已經控制住了」。
吳尊友的一位同事李超告訴新京報記者,「綜合各方面信息的基礎之上,再結合流行病學的專業判斷,吳主任才能得出一個個結論」。
6月19日至27日,北京新增本土病例數在個位數和兩位數間反覆了一個星期後,即穩定在了「個位數」。7月6日起,實現了「零增長」。有網友對吳尊友「敢說話」的特點稱,「該你說話的時候,敢說話、敢分析。對大家,對北京疫情控制都有利」。
今年中秋、國慶相加是8天長假。還能否放心出遊,成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吳尊友9月8日通過央視《新聞1+1》又給公眾吃了顆「定心丸」:我國境內存在新冠病毒的地方,主要是在隔離或住院的病人當中,和(相關的)實驗室裡,社會層面是沒有病毒的。從新冠肺炎防控角度來看,國慶節到國內各地去旅遊,應該沒有什麼特別需要警惕的。
「建議被採納,非常有成就感」
8月15日,新發地市場部分區域復市。
6月11日疫情發生後,新發地市場暫時休市。附近冷庫因此被封存。其中一個冷庫冷凍的肉類、水產品有上萬噸。此前工作人員進行過一輪核酸篩查,全部陰性,並對冷庫的貨品、外包裝及環境採集了3000多份環境樣本,核酸檢測結果也全都是陰性。經過這些事先準備工作,復市應該是萬事俱備。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後,希望把冷庫的貨品投放到市場。
吳尊友發現,承擔冷庫檢測任務的是一家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
「北京新發地疫情和大連疫情,都說明冷凍貨品或外包裝汙染可能引發新冠疫情,冷庫貨品及環境核酸檢測結果事關重大,僅一家第三方檢測服務公司的檢測結果讓人不放心」。因此,吳尊友沒同意冷庫復市的預定計劃,並提出請地方疾控部門再對冷庫部分冷凍產品進行抽樣覆核檢查,他建議只抽樣覆核檢測三月份以後進口的冷凍貨品,「因為全球疫情是三月份以後才暴發流行起來」。
有關部門採納了他的建議。復檢的結果,是從亞洲個別國家進口的數噸水產品中檢出了核酸陽性樣本。
「由於我的堅持,規避了一次水產品汙染可能引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這樣一個工作就非常有意義了」,吳尊友說,這是他自新冠疫情以來做的最重要,也是讓他「感到很欣慰的一件事」。他是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認識,前期工作實踐經驗綜合分析做出的正確判斷。
「作為一名技術專家,你的建議被採納,為保障北京安全發揮了作用,這讓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在愛滋病防治中一次次「破冰」
在今年1月前,吳尊友的工作主要是開展愛滋病防治。
1988年,吳尊友碩士畢業後供職於安徽省防疫站(安徽疾控前身)。那是在中國確診愛滋病的第四年。學習了8年流行病學知識的吳尊友感覺:愛滋病在未來會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正好那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有一個培訓項目,計劃從中國招收一名學員。吳尊友脫穎而出。1991年,他開始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博,主要方向就是愛滋病防治。
1995年,吳尊友獲得流行病學博士學位回國。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中疾控前身),成為時任院長曾毅院士的博士後。彼時,愛滋病在國內出現了蔓延態勢。原衛生部疾病控制司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我國70%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因為共用針具進行靜脈注射毒品所感染。
吳尊友團隊調研了解到,多數的吸毒者因共用一個針具吸毒導致愛滋病感染。吳尊友便想了一些辦法,讓吸毒者即使在深夜也能方便地獲得清潔針具。他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個嘗試向吸毒者提供清潔針具的流行病學工作者。吳尊友還提出了切斷血液傳播愛滋病途徑的緊急措施,從而避免了大量獻血者感染愛滋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