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典故-中新網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醫「治未病」典故

2015-06-11 16:46: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其中最精湛的論句是「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春秋時期已流傳著一些典故,將中醫「治未病」理念清晰地表達出來。

  話說鄭國的神醫扁鵲,救治虢國太子的屍厥病,令其死(假死)而復生,一時名聲大噪。某天,扁鵲路過魏國,魏文王召見他問道,「聽說你家三兄弟都精於醫術,你是最好的一個吧?」扁鵲答道,「不是,我是最差的一個。」「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而你的兩兄在我國卻無人聞其名?」魏文王好奇了。「因為兄長是治人於發病之前,二兄是治人於發病之初,所以鄉裡都認為他們只能醫治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病。而我治病,是治在患者病情嚴重時,名氣易傳,但畢竟是一個下醫罷了。」

  後來的醫書《千金要方》中有曰:「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把箇中道理講明了。如果一個病人早一點被其兩兄診治,便可輕易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了,而輪不到扁鵲事倍功半地勞作了。

  當然,作為傳統中醫之祖師的扁鵲是自謙,其實他也是個「治未病」的高手,《史記》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典故,說的即是扁鵲僅需看神色,便可判斷齊桓公生死的那件事。(摘編自大公報 作者:思健)

相關焦點

  • 福建醫院設立「中醫太空艙」 助力中醫「治未病」
    福建醫院設立「中醫太空艙」 助力中醫「治未病」 2017-12-24呂明 攝   中新網福州12月24日電(葉秋雲)在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內,一個診室的設備格外特別,進診室中的設備前,需先建立檔案選擇中醫體檢或西醫體檢,後在該設備中進行狀態辨識、風險評估,這個設備被醫師們稱為「中醫健康管理太空艙」。
  • 如何達到中醫「治未病」效果?
    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痺證」範疇,也有「尪痺」、「骨痺」、「鶴膝風」、「白虎歷節」等別稱,《素問·痺論》有云:「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目前,我國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率約0.34%,患病總人數超過500萬。
  • 固正保和九體調理法入選「治未病服務適宜技術」
    「固正保和九體草本膏」入選治未病服務適宜技術「固正保和九體調理法」入選治未病服務適宜技術固正保和九體調理法是依據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四診合參明確辨識體質後由固正保和專家團隊全方位制定幹預指導方案
  • 創義美高電位「治未病」進萬家 引領大健康產業
    大會由中國消費者協會原副秘書長武高漢、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副總編、健康中國年度論壇秘書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文化專委常務理事李晨玉、廣西巴馬長壽研究中心主任、廣西巴馬科學養生協會副會長彭克寧、廣東省醫療器械管理學會秘書長何灼華
  • 把中醫診所經營的風生水起,除了中醫還有這些原因!
    把中醫診所經營的風生水起,除了中醫還有這些原因! 如何把診所經營得風生水起,恐怕是無數經營者的心病。
  • 河南出版《讀成語 學中醫1》,用成語典故解讀中醫文化
    在「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5月,在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的今天,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
  • 她關注丨珠海專家推薦中醫「治未病」處方!珠海新增1例確診病例...
    為了發揮中醫「治未病」作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珠海市衛生健康系統中西醫結合預防新冠肺炎專家協作組,擬定了適合珠海市民的中醫「治未病」健康指導處方大家可以按需煎制服用。
  • 會所、溫泉、飯店、按摩店等可申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
    我省將支持養生會所、溫泉、飯店等服務機構申辦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通過相關的認定標準和評審後獲得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資質,並提供技術支持。  近日,遼寧省衛生計生委發布《遼寧省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工作方案》,規劃到2020年,在全省範圍內建立社會非醫療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協同發展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
  • 今天13時,中醫藥師教您巧用中藥香囊「防病闢瘟」
    「三伏天」不少人都有貼三伏貼的習慣,其實除了中藥貼劑外,具有醒神益智、安神助眠、驅蚊避蟲等功效的中藥香囊,也是夏季防暑、驅蟲的另一種「治未病」方法。 這種中醫的「治未病」的理念一直流傳至今,對此楊藥師表示,例如新冠肺炎期間,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中西醫結合的中國方案給世界各地的疫情防治提供了不少思路,特別是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貫穿了新冠肺炎預防、救治和康復全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醫強基層、基層強中醫」威海市文登區界石衛生院在行動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入冬以來,在威海市文登區衛健局統一部署下,威海市文登區界石衛生院開展「中醫強基層、基層強中醫」行動,以中醫藥振興發展為己任,大力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運用和結合中醫藥特色,為群眾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經濟實惠的醫療衛生服務,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深受轄區群眾歡迎
  • 中醫健康服務:期待「花小錢,辦大事」
    原標題:中醫健康服務:期待「花小錢,辦大事」 中醫藥對於遏制醫療費用飆升、減輕醫療負擔具有明顯優勢。在防病方面,中醫「治未病」,對於顯著降低慢性疾病發病率可發揮重要作用;在治病方面,中醫療效確切,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
  • 溫泉+中醫=健康新模式!福州榕泉中醫門診部開業啦!
    溫泉+中醫』,打響福州『中國溫泉之都』品牌,將福州市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溫泉旅遊目的地和國際溫泉旅遊城市」的工作部署,由福州聚春園集團旗下企業福龍泉洗浴公司與福州市中醫院首次一同探索的「溫泉+中醫」項目。
  • 襄陽市中醫醫院第七屆「中醫膏方養生節」開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魏曉燕)為弘揚和傳播中醫藥文化,傳承中醫國粹,推廣中醫特色治療手段,12月1日,襄陽市中醫醫院第七屆「中醫膏方養生節」正式開幕。據該院醫務處主任袁安冬介紹,冬令膏方進補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手段,有著悠久的歷史。襄陽市中醫醫院已連續7年舉辦了「中醫膏方養生節」活動,膏方節的舉辦旨在提高全民防病意識和能力,引導群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中醫藥、認識中醫藥,感受中醫藥在醫療保健中的獨特作用,樹立中醫「治未病」理念,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
  • 中醫拓展新涇社區衛生服務改革 「五臟相音」診斷亞健康
    東方網記者蔣澤9月24日報導:新涇衛生服務中心是醫療改革試點單位,這裡在探討醫療服務改革的同時,還在發揚中國傳統醫學在養生方面的功用,「治未病」服務平臺就是這裡以預防為主的社區衛生保健體系。
  • 北京3歲以內兒童可享兩次免費中醫調養服務
    昨日,記者從市中醫管理局獲悉,到今年年底前,全市所有社區醫院都將免費為65歲以上常住老年人提供中醫體質辨識,並據此為老人量身定製養生保健指導。此外,3歲以內的孩子也將享受兩次免費的中醫調養服務。全市二、三級中醫院都要具備「治未病」服務平臺,秋冬季,二、三級中醫醫院要開展膏方服務。  65歲以上老人享免費處方  昨日,記者從市中醫管理局了解到,本市已正式啟動「北京中醫服務百姓健康行」,包括郊區行、社區行和文化行。到今年年底,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目標人群的覆蓋率要達到30%。
  • 九體醫學健康計劃讓「治未病」來得更「精準」
    改善偏頗體質土壤「治未病」     只看病而不看人是醫學的缺陷,中醫學則強調看「病的人」而非「人的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遴選確定了235家「治未病」單位並建立體質辨識中心,體質辨識技術已在全國32省市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投入使用。同時,通過九體醫學,還可以形成低成本家庭自我健康管理方案,如利用拔罐、刮痧、運動、按摩、食療等,進行情志調攝、飲食調養、起居調攝、運動保健、穴位保健。     此外,九體醫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 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中醫養生
    中醫的核心是整體觀念、天人合一,與道家文化大道至簡、順應天地自然的認知是相合的。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體現在中醫方面是一種生命觀。中醫診病講究時空觀念,這也是建立在順應自然的生命觀的基礎上。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身體的生理、病理變化都深受自然的影響,自然的動態變化也必然影響人身體的變化,所以中醫看病是有動態、時空觀念的。
  • 《傳承中醫文化》人物 鄭雪燕:中醫文化「無國界」
    本期人物:鄭雪燕,中醫健康養生專家,祖籍重慶,出生在北京,從事健康管理多年,有著20多年臨床實戰經驗。敬重自然,遵循中醫辨證理論,主張結合生物醫學、營養學和中醫,為健康所用,是目前大健康產業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現擔任中醫藥健康養生專業委員會「全民社區科技健康工程專家組主任。
  • 東莞市中醫院中醫護理門診可網上預約啦
    做艾灸、拔火罐等中醫護理,一直受到大家的青睞。但是對於工作繁忙的人們來說,排隊掛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記者從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醫院(東莞市中醫院)了解到,為了方便大家就診,中醫護理門診網上預約掛號功能上線了,大家以後可以通過網上預約,進行分時段預約就診。
  • 中醫名家到上步廣場送健康啦!街坊們都收到了沒?
    中醫名家都來啦~送健康送福利!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中醫藥大會關於傳承弘揚「大醫精誠」精神部署要求,推進中醫藥健康扶貧,落實秋冬疫情防控工作,12月6日上午,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廣州市中醫藥學會特聯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及廣州市白雲區同德街街道辦事處在同德街上步文化廣場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