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遊戲公司炎龍科技被A股上市公司升華拜克以16億元收購的消息,受到業界廣泛關注。遊戲行業作為成都科技產業的名片,頗受資本市場的青睞,收購、併購時有發生。從去年到今年,至少有四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收購成都網遊企業的公告。而升華拜克16億元收購炎龍科技,使得炎龍科技成為成都目前交易價格最高的遊戲公司。
分析人士認為,遊戲公司獨自進入資本市場存在很大難度,被收購則是一條捷徑,未來類似收購和併購案還會繼續發生。
升華拜克16億跨界「玩遊戲」
5月20日晚間,升華拜克公告,證監會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有條件通過了升華拜克收購炎龍科技100%股權。升華拜克擬16億元(8億元現金+ 8億元股份)收購炎龍科技,並向升華拜克實控人沈培今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不超15億元。炎龍科技是成都一家網路遊戲開發商和代理商,升華拜克主營新型農藥、獸藥,此次收購旨在拓寬業務範圍,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經營戰略轉型。
5月23日,炎龍科技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證實了收購一事,並表示,收購完成後,仍將繼續致力於遊戲業務的發展。成立於2007年的炎龍科技主營網路遊戲的研發、代理發行及IP與原始碼合作等,其遊戲研發等業務在成都。對於收購的具體細節,以及今後的合作意向,炎龍科技表示不方便透露,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16億的收購價,也使得炎龍科技成為目前成都交易價最高的遊戲公司。
多家上市公司瞄上成都遊戲業
炎龍科技並非第一家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成都遊戲公司。2015年,至少有兩家成都遊戲公司受到資本青睞。2015年9月,主營行動網路遊戲研發和運營的天上友嘉被凱撒股份收購,交易價12.15億元。當年12月,驊威股份收購成都遊戲發行公司掌娛天下,交易價8.58億元。更早前的2015年2月,金亞科技擬22億元收購成都天象互動,但由於金亞科技及實際控制人周旭輝涉嫌證券違法違規,收購協議被解除。
近年來,網遊概念持續受到資本追捧,上市公司收購遊戲企業的熱情也不斷高漲。2015年A股的遊戲公司併購市場,涉及金額超600億元。
/業內說法/
為何遊戲公司頻頻被收購?
獨立走資本市場有難度
成都高新移動網際網路協會秘書長張正剛分析說,遊戲公司獨立進入資本市場難度很大,被上市公司收購不失為遊戲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捷徑。「按理說炎龍科技應該登陸創業板了,但很可惜,由於受到股市調整影響(沒有成功),另一方面,現在新三板功能也有所弱化。」
在他看來,遊戲公司之所以難以獨立進入資本市場,一個原因在於遊戲公司的發展可持續性較差。不少創業型遊戲公司遭遇猝死命運,曾開發出《戰神之怒》的成都遊戲公司卡爾維就在2015年2月突然宣布破產解散。
「另一個原因是遊戲公司的市場估值,沒有一個比較準確、合理的估值辦法。」張正剛說,「被上市公司收購或併購,反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張正剛說,遊戲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會進入資本收割期,升華拜克收購炎龍科技正屬於這種情況。而主營農藥和獸藥的升華拜克跨界收購,是否會影響遊戲公司的獨立發展?「這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遊戲公司需要資金用於開發更好的產品;上市公司收購遊戲公司,達到企業布局和戰略意圖,無可厚非。」張正剛說。
成都另一家遊戲公司的負責人王先生也認為,上市公司收購遊戲公司後,「一般不會控制遊戲公司的發展,反而會充實遊戲公司的資金,推動遊戲公司發展。」張正剛預計,未來幾年,「還會有更多大的集團、財團和上市公司收購或併購成都的遊戲公司。」
成都遊戲業轉型
遊戲泛娛樂化成為大眾消費
張正剛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2015年,成都遊戲行業收入在80億到100億之間,「這個收入不算太高」。但由200多家遊戲公司和上萬從業人員組成的成都遊戲行業,「仍然是一個非常有生機和活力的行業」。
在張正剛看來,成都遊戲公司正在不斷「求新求變求生存」。「比如成都一些中小公司專注兒童教育、兒童益智類的遊戲,做得不錯。」另一方面,目前成都遊戲行業,有不少向海外市場拓展的公司,「不少遊戲公司主要面向海外市場,遊戲產品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只要產品足夠好,在海外市場比在國內競爭壓力還要低一些。」
他還發現,成都遊戲市場正在變成一種「真正的大眾消費,與大眾娛樂結合得非常緊密」。「這也是泛娛樂的現象,遊戲產品不再是單純的軟體和網際網路產品。」張正剛舉例說,成都一家遊戲公司去年開發的「花千骨」,創造了閱讀流水過億的紀錄。「大眾文化市場流行的元素融入到遊戲中,會收到不錯的市場效果。」
華西都市報記者 董興生實習生鄧夢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