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平谷:我家美食(3)蒸八爪魚韭菜餡大餃子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2)蓮藕炒木耳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1)炒 貓 耳 朵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4)撈汁粉絲拌黃瓜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5)紅棗冰糖芋頭糕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6)魚香長茄子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7)蒜碎粉絲蒸蝦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8)醬 皮 皮 蝦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9)番茄虎皮豆腐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10)海米炒冬瓜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11)白菜炒粉糕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12)虎皮尖椒
影像平谷:我家美食(14)炒 米 飯
圖片 桃子(部分網絡)
文字 桃子
製作 桃子
深秋了,大街小巷隨時都能聽到賣白薯的吆喝聲,人們的味蕾,也隨著這吆喝聲打開。白薯那特有的香甜,讓我想起了它的另一道美食 —— 粉糕。
也讓我想起了粉糕的由來。每年的霜降時節,大田裡就開始忙活起來,種了白薯的人家,開始收穫白薯。各個品種的白薯,白皮的、紅皮的、紫皮的陸續的收穫上市。而有些農民,不是將白薯直接上市,而是將白薯製作成粉條再上市,這個工序就叫「漏粉兒」。
人工漏粉兒,也是一個技術活。在漏粉兒的那一天,要忙上一整天。天一亮,漏粉兒的師傅就來到請他漏粉兒的人家,開始「打糊( hu讀四音)」過蕩澱粉(為的是去除澱粉在晾曬的時候,刮進去的沙土)最後將澱粉調成糊狀。
之後,點燃柴鍋燒水,燒水的人也是要有經驗的,火燒大了,粉兒爛了挑不出來。火燒小了,粉兒不牢固也挑不出來。必須燒著火看著鍋裡的水溫。
一切準備就緒,就見漏粉的師傅,拿著一個漏眼兒的瓢,站在鍋臺上,從身旁的桶裡裝滿一瓢澱粉糊,快速的對準鍋心開始漏粉兒。粉兒的粗細就掌握在師傅的手上了。
如果漏圓粉,瓢底的眼兒就是圓的,如果漏寬粉,瓢上的眼兒,就是長方形的。
挑粉兒的人也不能馬虎,看著粉兒的顏色,將粉兒挑出來晾在院子裡。早挑晚挑都會影響粉兒的成功率。將粉兒在院子裡曬幾天,曬乾了,打捆上市,就是我們平時吃的粉條了。
在漏粉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裝瓢收瓢時頭上的粗粉兒,和挑斷了粉頭,不能掛到杆上去的,可是它們也是很好的澱粉漏出來的呀,不捨得扔啊,於是粉糕誕生了。
漏完了粉兒之後,將那些挑不起來的粉頭全部撈出來。另起鍋,用蔥姜蒜碎熗鍋,放鹽,放調料水,再放些溼澱粉,有的人家還放些肉沫,將粉頭放進去繼續熬,熬到一定的粘度,出鍋裝在一個大些的容器裡,帶晾涼之後,它就成一體了,吃的時候切著吃。
粉條可是一年到頭天天吃都有,但是粉糕也就是在漏粉兒的時節才能吃到。但是它那Q彈、軟滑、香甜的味道,卻讓人們思念一年。
前天,朋友家漏粉兒,送了些粉糕給我,看著我最喜歡的稀罕物,我立刻想吃用它做餡的小餡餅了。說做就做。
將茴香清洗乾淨,瀝去水份。
取一些肉餡,放入蔥碎、姜粉、雞精、香油、花生油、醬油攪勻。
將粉糕切碎。
肉餡裡放入切好的茴香和粉糕粒兒。
和一個麵團兒,醒一個小時。
將麵團揪成小劑子。
將小劑子擀成麵皮。
取一個麵皮,用手託住,在麵皮上面放上攪勻的餡料。
在餡料上再蓋一張麵皮。
將上下兩張麵皮捏死。
再將捏緊實的邊捲成花。
依次將小餡餅做完,放進餅襠裡開火烙餅。
脆香可口,外焦裡嫩的小餡餅就做好了,吃起來好像有許多勁道的飴糖在嘴裡跳舞,好吃極了。
粉糕,即使食材,本身也是美食。可以切片兒,調個碗汁蘸著吃,也可以像炒灌腸那樣炒著吃,還可以和白菜一起醋溜,和白肉一起蒸著吃,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一年一度的吃粉糕的時候來了,大家盡情的享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