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陶寧寧 綜合報導
2016-03-19 07:46 來源:澎湃新聞
為了成功地從萬豪手中「爭奪」喜達屋,由中國安邦保險集團領銜的財團將收購報價由每股76美元提升到每股78美元。3月18日,喜達屋宣稱,安邦領銜財團新的報價與萬豪跟喜達屋此前達成的協議相比「構成一份更為優越的方案」,喜達屋還表示已經通知了萬豪。
根據最新的報價,安邦領銜財團收購喜達屋的總價將達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5億元),這比3月14日128億美元的報價又高出了4億美元。安邦「半路截胡」後又再度加價,此舉讓萬豪打造全球最大酒店集團的設想變得愈發渺茫起來。在2015年11月,萬豪國際集團曾對外宣布,將以122億美元收購喜達屋,並藉此打造全球最大酒店集團。這一高價也曾一度擊敗了喜達屋的眾多「追求者」們,其中便包括了上海錦江國際酒店(集團)有限公司、海航集團,以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至少三家中資公司。
然而,萬豪和喜達屋卻並沒有順利地走到一起,安邦領銜的財團的出現和其給出的每股78美元的高價最終讓喜達屋動了「拋棄」萬豪的心。
3月18日,喜屋表示,其已通知萬豪「有意擯棄之前談成的協議」。據了解,安邦領銜財團的成員還包括美國私募股權基金J.C. Flowers & Co和投資公司春華資本集團。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安邦領銜財團的報價是以現金支付,這比起萬豪給出的收購方案更具有吸引力。萬豪提出的方案是通過現金和股份組合來收購喜達屋集團,喜達屋股東手中每一股,將被置換成 0.92 股萬豪的 A 級普通股(Class A common stock)和 2 美元的現金。但在今年1月時,萬豪國際的股價卻曾一度跌破60美元,雖然在經歷了幾番波折之後,如今萬豪的股價已經再度衝到了73美元以上,但比起股價的陰晴難測,或許安邦財團給出的132億美元「真金白銀」更來得實在。
喜達屋和萬豪的股東均需在3月28日再次投票作出選擇。屆時,喜達屋的股東需要作出抉擇,究竟是拿安邦每股78美元的現金,還是寄希望於萬豪打造全球酒店業第一品牌的「藍圖」上。
如果再算上將要付給萬豪的4億美元違約款和其它數額不等的費用,安邦收購喜達屋整個交易將付出超過140億美元。這比交易是否真的划算也引發了業內的熱議。路透專欄作家Kevin Allison便指出,到2018年安邦這筆交易的淨收益率可能達不到5%,即便是通過稅前指標(EBITDA與包含債務在內的140億美元整體收購價)來計算,兩年後的回報可能也達不到9%。
或許安邦更注重於深謀遠慮而不會僅僅計較短期的得失。事實上,安邦早就啟動了在海外「買買買」的大手筆,而海外知名酒店品牌則是頗受安邦青睞的對象。2015年2月,安邦曾以19.5億美元的價格買進美國紐約地標性建築——華爾道夫酒店。今年3月13日,安邦又以65億美元價格向美國私募基金巨頭黑石集團(Blackstone)購入奢侈酒店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該價格也被認為是中國大陸買家收購美國房地產資產的最高成交價格。但僅僅一天之後,又傳出了安邦要收購喜達屋,再度打破自己創下的記錄的消息。在選擇投資目標時,安邦有著自己的「底線」。去年年初,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吳小暉曾在哈佛演講時透露這一「底線」,吳曉輝表示,「安邦選擇目標公司的收益都很高,我們的投資原則是PB(平均市淨率)低於1,ROE(淨資產收益率)高於10%,這是我們投資的底線。這樣的話我們所有的投資回報都會很高,即使我們什麼都不做它也能給你產生可觀的利潤。」如果按照這一標準,安邦收購喜達屋132億美元的高價顯然還沒有超過安邦的「底線」。
此外,另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中國的旅遊業尤其是出境遊在近年來有著飛速的增長。2015年,中國出境遊人數達到1.2億人次,幾乎沒有人懷疑,中國出境遊人數在未來幾年還將繼續保持絕對強勁的增長勢頭。
就連擔憂安邦收購喜達屋回報的路透專欄作家Kevin Allison本人也認為,安邦可能考慮的是更長遠的戰略,或許中國旅客更傾向於選擇本國企業下屬的酒店入住。但無論如何,喜達屋都會是最終的「贏家」,如果安邦和萬豪打起了價格戰,那顯然也會是喜達屋願意看到的。連日來,喜達屋的股價一路暴漲,3月18日曾一路衝破美股80美元高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安邦,喜達屋,萬豪
相關推薦
評論(131)